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他汀治疗对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王锋;王玉玖;李伟;刘典晓

    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前他汀治疗对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disc、CNKI中关于他汀治疗对CABG术后房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5月。根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位评价员独立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后将提取的资料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检索和筛选,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9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围手术期,他汀治疗组房颤发生率14.5%(70/481),对照组房颤发生率31.4%(151/4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7,95%CI (0.27,0.51),P<0.00001]。并对所纳入研究中各试验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峰值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他汀组术后hs-CRP峰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28,95%CI (-3.91,-2.66),P<0.00001]。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无论血胆固醇高低,CABG术前常规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 2001-2011年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他汀应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

    作者:严小芳;张丽华;李静;霍西茜;郑昕;胡爽;李希;蒋立新

    目的 评估2001-2011年间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应用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应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方法,第一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西部农村地区医院.第二阶段,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在抽中的医院中抽取三个特定年份(2001、2006和2011年)的AMI住院病历.从抽取的病历中提取临床信息,计算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使用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他汀使用的因素.结果 32家西部农村地区医院参与研究,随机抽取AMI住院患者病历1,282份,获得了1,247份(97.3%),其中1,034份AMI住院患者病历符合本文的入选标准.2001-2011年间,中国西部农村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的使用率明显上升,从2001年的7.35%增加到2006年的64.42%,及2011年的88.57%(趋势P值<0.001).2001,2006和2011年,使用广泛的他汀类药物分别为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1 1年,只有吸烟是影响AMI患者他汀使用的危险因素,吸烟患者他汀的使用率高于未吸烟患者(OR=2.22;95% CI 1.04-4.73,P=0.04).结论 2001-2011年间,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医院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使用率大幅提高,指南对于他汀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快速普及,但是西部农村地区医院他汀使用率仍然存在改善空间.

  •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价他汀治疗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

    作者:宋昌鹏;陈步星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可引起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他汀治疗可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但目前临床上缺少评价他汀治疗对斑块影响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技术。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作为一项新兴组织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组织一致性,能够准确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判定及定量分析斑块内各组分(包括纤维帽、富含脂质核心、钙化及出血等),通过选择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作为对比剂还可以评价斑块内炎症水平。本文就HR-MRI评价他汀治疗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CETP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调脂疗效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金燕;朱航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对胆固醇酯在HDL-C与富含载脂蛋白B之间的交换起重要作用,因而CETP的基因多态可以通过对HDL-C的调控影响人群冠心病患病危险性及对他汀类药物反应.虽然分子技术的发展及临床需求使相关研究不断开展,但限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实验仍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选取TaqIB、629C/A、I405V等热点基因多态,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对CETP基因多态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意义进行展望.

  • ApoB/A1比值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艳;高传玉;程兆云;王宪沛;杨朝宽

    目的 研究ApoB/A1比值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8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于48~52周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别于支架置入术前及1年后复查时检测TC、LDL、HDL、TG、LP(a)、LDL/HDL、ApoB、ApoA1、ApoB/A1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统计介入治疗所在冠脉病变的小管腔内径、参考血管内径、管腔狭窄率、管腔病变长度和管腔病变内径.结果 ①1年后随访时支架内再狭窄组的ApoB/A1比值和ApoB水平显著高于无狭窄组[(0.87±0.25)比(0.75±0.23),P<0.01,(0.85±0.24)g/L比(0.77±0.24)g/L,P<0.05)].②高水平ApoB/A1组(ApoB/A1>1)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67.7%)显著高于中等水平(1.0>ApoB/A1>0.7)及低水平(ApoB/A1<0.7)ApoB/A1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其中中等水平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32.7%,低水平组的发生率为11.1%.③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1年随访时高水平ApoB/A1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风险比2.40,95%可信区间2.206~3.078).结论 高水平ApoB/A1比值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从循证看他汀治疗在2型糖尿病ASCVD中的防治

    作者:李玉凤;王丽娟;付佐娣;赵翠伶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特点包括高水平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核心的他汀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本文采用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新国内外指南阐述他汀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防治的重要性。

  • 他汀类药物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作用

    作者:孙雅菲;郭力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其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免疫调节药物诸如β-干扰素β1a型和β1b型(IFN-β1a,1b),格拉默等已被应用于MS的治疗.然而这些药物疗效的局限性、本身的不良反应以及应用的不方便性都促使人们不断在寻求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方便的治疗手段.

  • 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他汀治疗对TIA/小卒中复发进展情况的疗效评估

    作者:柳玉芳;牛小媛;王舒婷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他汀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小卒中住院期间复发进展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1月—2015年3月符合条件的TIA/小卒中病人共527例,查阅住院资料,根据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治疗强度分别分为3组,阿司匹林肠溶片+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片+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4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组,回顾性分析复发进展情况。结果各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情况无统计学意义。TIA 3组复发进展率分别为18.9%、11.9%、10.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随治疗强度增加复发进展率有所降低。小卒中3组复发进展率分别为15.6%、6.3%、4.5%(P<0.05),其复发进展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使用双抗联合中高强度他汀治疗,可能降低早期复发进展率,改善预后。

  • 2001~2011年辽宁省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他汀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高建步;杨守忠;李玉东;张松雨

    目的 评价2001~2011年辽宁省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他汀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辽宁省7家协作医院2001、2006和2011 3个特定年份研究病历,以提取临床信息.结果 7家医院共计1 284例适宜他汀治疗的AMI患者病历纳入研究.AMI患者院内他汀的使用率从2001年的43.18%增加到2006年的93.44%和2011年的96.22%(P<0.000 1).不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患者他汀使用率均逐年增加(均P<0.05).未检测LDL-C患者他汀使用率显著低于LDL-C检测的患者(P<0.000 1).院内强化他汀的使用率由2001年的1.75%增加到2006年的25.96%和2011年的57.99%(P<0.000 1).多因素模型中,高脂血症患者更容易接受他汀治疗(OR=1.53,95%CI 1.09~2.13,P=0.013).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较非PCI患者更容易接受他汀治疗(OR=2.70,95%CI 1.99~3.66,P<0.001).心源性休克患者他汀治疗率明显降低(OR=0.43,95%CI 0.20~0.93,P=0.033).结论 2001~2011年辽宁省AMI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率明显增加,但2011年仍然有超过40%患者未接受强化他汀治疗.

  • 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作者:韦朝霞;潘速跃;祁风;余科;刘祖佑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关于他汀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研究中定量分析其对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和死亡率的影响,以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与死亡率的关系,为他汀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Cochrane Library、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检索发表的全部关于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观察性队列研究(OTs),对其进行meta分析.所有数据用RevMan5.3Meta软件处理,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进行Q检验和I2检验,用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27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纳入本研究,共52 034例患者,包括19212例他汀使用者和32 822例非使用者,其中4项研究是随机对照试验,23项观察性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使用他汀治疗可减少发病后第90天死亡率,他汀治疗可改善AIS患者出院时及发病90d的功能预后.观察性研究的结果与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一致.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包括发病前已开始使用及发病后72 h开始使用,均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并改善预后,他汀治疗是确实有效的.

  • 2001-2011年中国东部农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他汀应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China PEACE回顾性急性心肌梗死研究

    作者:张丽华;霍西茜;苏萌;胡爽;李希;余苑;葛怡兰;蒋立新

    目的:评估2001-2011年中国东部农村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他汀应用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抽取东部农村AMI患者代表性样本.第1阶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协作医院.第2阶段,选取2001、2006和2011年3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提取临床信息,计算院内他汀使用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他汀使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2家医院2 926份AMI病历纳入研究.2001-2011年,AMI患者院内他汀使用率从2001年的15.48%增加到2006年的65.42%,和2011年的88.36%(趋势P值<0.001).在3个研究年份中,整体而言,院内他汀的使用率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未测量LDL-C的患者他汀使用率低.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入院有胸痛(OR=2.11,95%CI:1.27~3.52,P=0.004)、合并高血压(OR=1.92;95%CI:1.28~2.86,P=0.001)更容易接受他汀治疗.相反,女性(OR=0.66,95%CI:0.44~0.99,P=0.044)、既往罹患出血性卒中(OR=0.39,95% CI:0.15~0.96,P=0.041)、冠心病患者(OR=0.46,95%CI;0.26~0.83,P=0.009)他汀使用率低于其他患者.结论:过去的10年间,我国东部农村AMI住院患者的他汀使用率大幅增长,指南对于他汀的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快速普及.但是,他汀应用仍然存在改善空间.

  •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预防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刘善淘;郭军;莫健姣;刘革修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房颤)新发或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中关于他汀对冠心病房颤预后影响的临床试验,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2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的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后将提取的资料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检索和筛选,共纳入14篇临床试验,其中8篇为他汀对冠心病新发房颤的影响,3篇为他汀对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房颤复发的影响,另外3篇为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包括合并或不合并房颤的所有冠心病患者)的房颤发生的影响.对不合并房颤的冠心病患者和合并房颤的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新发房颤[OR=0.62,95%CI:(0.52,0.75),Z=4.99,P<0.00 001]和房颤复发[OR=0.15,95%CI:(0.08,0.27),Z=6.24,P<0.00 001]均有预防作用并能显著降低其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所有纳入的1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207 868例患者,其中93 330(44.90%)例患者使用他汀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他汀治疗组房颤发生率11.44%,对照组房颤发生率16.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8,95%CI:(0.50,0.68),P<0.00 001],且结论的稳定性较好.结论:他汀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房颤新发及复发风险.

  • 他汀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

    作者:刘怀昌;吴华锋;张继平

    目的 探讨阿托伐汀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降脂+生活干预,69例)和对照组(生活干预,66例),降脂药采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一片,半年后观察结束.结果 半年后,两组在降低体重、血脂、减轻脂肪肝及肝功能损伤较治疗前有明显疗效(P<0.05);在降低动脉弹性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可以有效降脂、减轻体重、降低血糖,改善NAFLD患者脂肪肝程度,逆转动脉硬化.

  • 强化他汀与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效果

    作者:陆伟恒;苏斌儒;曾惠权;罗成宏

    目的 比较强化他汀与支架成形术治疗合并易损斑块的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的短期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彩色B超及高分辨MR确认至少一侧颈动脉存在易损斑块且中度狭窄患者共100例,分为强化他汀组57例、支架成形组43例,观察两组患者同侧颈动脉30 d、6个月、1年内再发卒中的风险.1年后复查颈动脉超声及颈部MRA了解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状况.结果 强化他汀组缺血性脑卒中30 d、6个月、1年的再发率分别为5.2%(3/57)、5.2%(3/57)、7.0%(4/57);支架成形组缺血性脑卒中30 d、6个月、1年的再发率分别为4.6%(2/43)、6.9%(3/43)、6.9%(3/43).强化他汀组1年后颈动脉狭窄程度较治疗前好转38例,稳定11例,进展加重8例.支架成形组1年后颈动脉狭窄程度较治疗前好转30例,稳定8例,进展加重5例.两组在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率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好转、稳定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易损斑块的颈动脉中度狭窄患者,与支架成形术对比,强化他汀药物治疗也能明显降低患者卒中率及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

  • 他汀药物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二级预防的研究

    作者:何柳;张仲;高励;郝玉曼;刘艳;王蕾;赵晓玲;周弋人;张海涛;刘智磊

    目的:探讨他汀治疗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低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中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入选103例LDL -c小于2.1 mmol/L的AC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1例)和他汀治疗组(52例),分析比较组间和组内阿托伐他汀治疗1月后LDL -c水平的变化,同对观察患者急性期(1月)内和1年随访期间脑血管事件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1月后,他汀治疗组的LDL -c水平和治疗前比较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急性期内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较常规对照组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也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LDL-c偏低的ACI患者因早期启动他汀治疗而受益,其原因可能并不是单一依赖降脂这一途径,而是通过其他神经保护功能起到作用.

  • 急性冠脉综合症PCI围手术期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应用探讨

    作者:杨延超;于洋洋

    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症PCI围手术期的相关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及探讨了他汀类药物在未来急性冠脉综合症治疗的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