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巢蛋白及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在SAMP8小鼠穹隆下器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叶建亚;李聪慧;唐蔚东;马常升;郝庆卯;秦永

    目的 观察巢蛋白(Nestin)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SFO)中的表达.方法 成年8月龄SAMP8小鼠设为实验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Nestin及SOX2在穹隆下器中的表达,同时设正常老化小鼠SAMR1对照.结果 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呈突起分布,放射丝状表达;实验组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深,丝状结构粗大,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细胞百分比(49.17±7.60)%较对照组阳性细胞百分比(16.33±4.4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X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免疫阳性细胞散在分布,染色深浅不一;实验组大部分阳性细胞染色较深,在血管周围密集分布;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62.17 ±20.27)%较对照组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36.00±16.20)%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双标染色,对照组SOX2散在分布,其间可见Nestin阳性表达,室管膜下区可见少量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实验组阳性表达强烈,SOX2/Nestin双表达细胞增多.结论 Nestin及SOX2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穹隆下器的表达明显增强,表明阿尔茨海默病(AD)在一定时期可能引起穹隆下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的增殖或分化增强,进而可能影响穹隆下器的神经生发功能.

  • EAE大鼠SFO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

    作者:檀国军;赵晓云;朱一飞;曹翠丽;李学平;杨天祝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时,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穹隆下器(SFO)中的变化,为证明SFO是感受外周信息物质的早期位点之一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完全福氏佐剂豚鼠脊髓匀浆(CFA-GPSCH)诱导大鼠EAE 1 d、7 d、14 d、21 d时SFO部位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大鼠脑仅有少量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实验组大鼠诱导EAE后,伴随着大鼠EAE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出现和进行性加重,其HO-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在诱导后1 d,SFO部位即出现HO-1 mRNA和蛋白表达,而其他脑区变化不明显;7 d时进一步增多;14 d时,HO-1蛋白表达至高峰.HO-1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脉络丛、穹隆下器、血管"套袖样"病灶的周围,与EAE病变部位一致,此时大鼠EAE病情重、体重减轻显著、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21 d时脑组织HO-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大鼠EAE症状也逐渐恢复.应用HO-1特异性抑制剂Snpp9后,大鼠EAE症状和脑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说明脑组织HO-1的动态变化与EAE症状及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结论:在EAE发病早期,SFO即已经感受到外界的氧化应激变化,SFO可能是外周免疫信息物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的重要而早期的通道之一;其次,应用HO-1抑制剂可能成为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巢蛋白和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阳性细胞在成年大鼠穹隆下器的表达

    作者:唐蔚东;叶建亚;李彩格;马常升;郝庆卯;秦永;李力;王立涛

    目的:观察巢蛋白与性别决定基因高迁移率组蛋白(SOX2)在穹隆下器的阳性细胞表达情况.方法:Wistar大鼠经心灌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显色观察巢蛋白、SOX2在穹隆下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巢蛋白阳性细胞呈絮状或丝状,有数目不等的分支,在室管膜下区域密集分布,室管膜、背侧区及两侧大血管周围分布较少,中央区域罕有分布.SOX2阳性细胞胞核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在穹隆下器室管膜、室管膜下及背侧区密集分布,中央区分布较少.SOX2和巢蛋白荧光双标染色,可见少量SOX2和巢蛋白双阳性表达细胞.结论:穹隆下器内SOX2及巢蛋白阳性细胞密集表达,并存在少量SOX2和巢蛋白双阳性表达细胞,说明穹隆下器可能存在神经干细胞/祖细胞.

  • 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穹隆下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

    作者:周立霞;张明峰;檀国军;杨天祝

    目的:探讨穹隆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在脑肿瘤免疫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脑胶质瘤大鼠分伽玛刀治疗和对照组.通过NADPH-d和iN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FO阳性细胞面密度,并测定大鼠外周血NO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治疗组大鼠SFO处阳性数量明显增多,以其腹内侧区为著.阳性细胞排列呈团状或片状,胞质深染,并可见大量浓染的阳性突起,细胞面密度较对照组非常明显增高.治疗组大鼠外周血NO的含量为(12.63±1.16)μmol/L,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0.21)μmol/L).结论:大鼠脑胶质瘤伽玛刀治疗后NOS和iNOS在SFO的表达显著增多,提示SFO可能与放射治疗引起的神经免疫调节有关.

  • 杂色曲霉素对小鼠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郝庆卯;张祥宏;邢凌霄;王俊灵;严霞;马常升;王丽;刘贵生;王凤荣;杨天祝

    目的:观察杂色曲霉素(ST)对小鼠穹隆下器(SFO)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单次ST(3000 μg/kg)灌胃,分别于灌胃后1、2、4、8、16 h处死动物,用扫描电镜观察SFO室管膜的结构变化.结果:ST灌胃后1 h部分SFO室管膜表面微绒毛结构消失、细胞破损,ST灌胃后2 h室管膜出现凹凸不平、损伤加重,ST灌胃后8 h室管膜凹凸不平和破损为明显,ST灌胃后16 h逐渐恢复.结论:提示ST对小鼠SFO室管膜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 伽玛刀照射后胶质瘤大鼠穹隆下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周立霞;杨天祝;张明峰;曹翠丽;马常升;王丽

    目的:探讨伽玛刀照射大鼠脑胶质瘤前后,穹隆下器(subfomical organ,SFO)室管膜面发生的微观变化.方法:建立C6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以胶质瘤为靶区对大鼠行伽玛刀照射,用扫描电镜观察伽玛刀照射前后SFO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在胶质瘤生长期,SFO室管膜细胞出现胞体固缩、胞膜凹陷,细胞表面微绒毛、微突起和单根纤毛减少,室管膜面纤维网发生缠结、断裂;伽玛刀照射后上述变化进一步加重,除胞膜凹陷外,SFO室管膜细胞还出现胞膜破裂,胞核裸露,室管膜面纤维网完全脱落.结论:在胶质瘤生长和伽玛刀照射后肿瘤坏死过程中,SFO室管膜细胞的形态出现明显变化,可能与SFO参与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有关.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穹窿下器室管膜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檀国军;曹翠丽;杨天祝;马常生;周丽霞;李学平

    目的:观察穹隆下器(SFO)室管膜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时的形态学变化,探讨其病变的意义.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AE模型,应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方法,动态观察EAE发病的潜伏期、发病期、恢复期SFO室管膜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1)SFO室管膜细胞病变早于EAE发病,且与EAE病情明显正相关.(2)恢复期室管膜下层出现密集排列的染色质浓染的新生细胞.结论:(1)SFO参与了EAE时脑内的免疫反应;而且是EAE发病的早期病变之一,可能是外周免疫介质优先入脑位点.(2)室管膜下神经干细胞可被激活,对室管膜进行修复.

  • 大鼠穹隆下器官注射肾上腺髓质素抑制近端肾小管Na+,K+-ATPase活性

    作者:高原;李兴起

    本文旨在观察大鼠穹隆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注射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肾小管Na+,K+-ATPase活性的影响.经埋植的导管将ADM 0.1 μL(20 μg/μL)注射到麻醉大鼠SFO.采集血样,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DM和血清内源性地高辛样因子(endogenous digoxin-like factor,EDLF)水平;通过膀胱插管收集动物尿液,采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钠浓度;摘取肾脏,体视显微镜下手工分离单根近端.肾小管,用液闪法测定其Na+,K+-ATPase活性.此外,将正常大鼠的近端小管与接受过SFO注射ADM的大鼠血清共同孵育后,检测其Na+,K+-ATPase活性.结果显示,大鼠的尿量和尿钠排出量均在SFO注射ADM后30 min达到高峰,在注射后60 min仍然保持较高水平(P0.01).在SFO注射ADM后30 min,近端小管Na+,K+-ATPase活性显著降低(P0.01),血清EDLF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血浆ADM水平无显著变化.正常大鼠的近端小管与接受过SFO注射ADM的大鼠血清共同孵育后,其Na+,K+-ATPase活性也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继发于SFO注射ADM的利尿和尿钠排泄反应可能与肾小管Na+,K+-ATPase活性抑制有关;而肾小管Na+,K+-ATPase活性抑制则与SFO注射ADM后血清EDLF水平的升高有关.

  • 白藜芦醇抑制大鼠穹隆下器神经元放电

    作者:李明;王庆山;陈怡;王泽民;刘政;郭淑梅

    应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大鼠穹隆下器脑片上观察了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穹隆下器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给予白藜芦醇(1、5、10 μmol/L)2 min后,大多数穹隆下器神经元(60/65,92.3%)的自发性放电频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2)预先用0.3 mmol/L的L-glutamate灌流穹隆下器脑片,全部放电单位(12/12,100%)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表现为癫痫样放电,在此基础上灌流白藜芦醇(5 μmol/L)2 min,大多数脑片(10/12,83.3%)的癫痫样放电被抑制;(3)预先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灌流,全部(8/8,100%)放电增加,在此基础上灌流白藜芦醇(5 μmol/L)2 min,其放电全部被抑制;(4)灌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L-NAME)50 μmol/L,多数脑片(11/14,78.6%)放电明显增加,在此基础上灌流白藜芦醇(5 μmol/L)2 min,大部分神经元(9/11,81.8%)放电被抑制;(5)灌流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阻断剂tetraethylammonium chloride(TEA)1 mmol/L后,大多数神经元(10/12,83.3%)放电增加,在此基础上灌流白藜芦醇(5 μmol/L)2 min,(9/10,90%)放电频率明显减低.以上结果提示:白藜芦醇能抑制大鼠穹隆下器神经元自发放电以及由L-glutamate、L-NAME、Bay K8644和TEA诱发的放电,可能与白藜芦醇抑制L型钙通道以及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有关;似乎与大电导钙激活性钾通道无关.

  • 胍丁胺对大鼠穹隆下器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王泽民;季淑梅;张浩;孙光启;王志安;何瑞荣

    应用细胞外记录单位放电技术,在73个大鼠穹隆下器脑片上观察了胍丁胺(agmatine,Agrm)对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在28个穹隆下器脑片上灌流Agm(1.0 μmol/L)2 min,有24个单位(85.7%)自发放电频率明显降低,4个单位(14.3%)无明显变化;(2)预先用L-谷氨酸(0.3 mmol/L)灌流,24个放电单位中有19个单位(79.2%)放电频率明显增加,表现为癫痫样放电,5个单位(20.8%)的变化不明显,在此基础上灌流Agm(1.0 μmol/L)2 min,有15个单位(78.9%)的癫痫样放电被抑制,另外4个单位(21.1%)无明显变化;(3)灌流L型钙通道激动剂Bay K-8644(0.1μmol/L),在12个神经元放电单位中有10个单位(83.3%)的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另外2个单位(16.7%)变化不明显,然后灌流Agm(1.0 μmol/L)2 min,有8个单位(80%)的放电频率被抑制,其余无明显变化;(4)9个单位在灌流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methyl ester(L-NAME,50 μmol/L)后,其中6个单位(66.7%)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另外3个单位(33.3%)放电频率变化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再给予Agm(1.0μmol)2 min,增加的放电频率被抑制.上述结果提示:胍丁胺可抑制大鼠穹隆下器神经元自发放电以及由L-谷氨酸,BayK-8644和L-NAME诱发的放电,这一效应可能与胍丁胺阻断了神经元的NMDA受体,从而减少钙离子内流有关.

  • 脑组织核因子-κB激活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作者:檀国军;杨天祝;赵晓云;周立霞;曹翠丽;马常升

    为探讨脑组织核因子-κB(NF-κB)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作用, 分别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和NF-κB p65免疫组化方法测定了CFA-GPSCH诱导大鼠EAE 1、 7、 14和21 d时脑组织NF-κB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 并观察了这些变化与EAE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仅有少量NF-κB蛋白表达, 其活性也很低; 诱导EAE后, 伴随着大鼠EAE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出现和进行性加重, 其NF-κB活性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 在免疫后14 d达到高峰, NF-κB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脉络丛、穹隆下器、血管"套袖样"病灶的周围, 与EAE病变部位一致, 此时大鼠EAE发病率高、病情重、 体重减轻显著、脑组织病理改变也明显; 21 d脑组织NF-κB活性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 大鼠EAE症状也逐渐恢复.应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以抑制脑内NF-κB蛋白表达后, 大鼠EAE症状和脑组织损伤明显减轻, 说明脑组织NF-κB的动态变化与EAE症状及脑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脑组织NF-κB的激活对EAE的发病起着关键的作用, 应用NF-κB抑制剂可能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17β-雌二醇对大鼠脑片穹隆下器神经元放电活动的调变作用

    作者:王红;王志安;何瑞荣

    用细胞外记录技术, 在大鼠脑片穹隆下器(subfornical organ, SFO)上观察了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E2 )对SFO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并进而分析其作用机制.实验结果如下: (1) 15个SFO神经元在给予小剂量E2 (0.1 nmol/L)时, 放电频率由3.21±0.37增至6.79±0.71 Hz (P<0.001); 而在给予大剂量E2 (100 nmol/L)时, 则放电频率由3.44±0.40 Hz降至1.44±0.36 Hz (P<0.01); (2) 在7个SFO神经元应用谷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 (50 pmol/L), 可阻断小剂量E2~ (0.1 nmol/L) 对SFO神经元的兴奋效应; (3) 在7个SFO神经元应用NO生理性前体L-精氨酸(L-arginine, 1 mmol/L)时, SFO神经元放电减少, 且可阻断小剂量E2~ (0.1 nmol/L)对神经元的兴奋效应; (4)在6个SFO神经元应用NOS抑制剂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 10 mmol)引起SFO神经元放电增加, 并阻断大剂量E2~ (100 nmol/L) 对SFO神经元的抑制效应.结果提示: E2 对SFO神经元有双重作用.小剂量E2~使SFO神经元放电增加, 这一效应可能与谷氨酸受体激活有关; 而大剂量E2~则导致神经元放电减少, 此效应可归因于NOS激活而引发NO生成.

  • 高血压大鼠穹隆下器室管膜扫描电镜特征

    作者:郭建美;郭利民;曹翠丽;马常升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穹隆下器室管膜游离面扫描电镜特征.方法 选择雌性Wistar 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10).实验组予以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15 mg/(d·kg),分别于8:00、20:00腹腔注射,制备高血压动物模型.于用药2(10只)、4(10只)、8周(10只)常规经心灌注固定、取脑.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用扫描电镜观察高血压大鼠穹隆下器室管膜的特征.结果 扫描电镜下主要表现为室管膜细胞形态改变,过渡区室管膜上纤维网排列紊乱、断裂,甚至消失;中央区室管膜上分泌泡先增加后减少.结论 高血压大鼠穹隆下器室管膜细胞和室管膜上结构存在超微结构的损伤,提示以上形态学的改变和高血压的变化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