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帆;陈建敏;张晓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近年来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采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见解.本文着重综述了嗅鞘细胞、雪旺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评价了三种细胞移植各自的优缺点,为脊髓损伤及其修复的相关研究提供较全面的综合参考资料.

  • 两种聚乳酸改性材料的体外对比实验研究

    作者:王玲玲;崔志明;徐冠华;李卫东;保国锋;孙郁雨;张金龙

    为对比两种聚乳酸改性材料聚乳酸-壳聚糖(PLA-CTS)和聚乳酸-乙醇酸(PLA-PGA)的特性,本实验分别制备PLA-CTS和PLA-PGA支架,电镜下观察支架形态,计算孔隙率,测定支架降解后溶液的pH值.同时培养大鼠嗅鞘细胞(OECs),分别与两种支架混合培养,同时将单纯培养的OECs做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种支架上OECs的增殖力、黏附率,并在荧光镜下观察支架上OECs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制备的PLA-CTS和PLA-PGA支架均为多孔立体结构,PLA-CTS支架孔隙率为91%,PLA-PGA支架孔隙率为87%.随着时间延长,支架降解液的pH值逐渐下降,而PLA-PGA的下降速度要快于PLA-CTS.OECs接种到两种支架后,大多数能在支架上生长良好,MTT检测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数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LA-CTS组的细胞黏附率要明显高于PLA-PGA.结论表明与PLA-PGA相比,PLA-CTS可能是做为OECs支架更佳的材料.

  • 多肽自组装纳米纤维凝胶与大鼠嗅鞘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乐银;崔志明;徐冠华;朱志康;黄镇;保国峰;孙郁雨;王玲玲;崔颖

    为了研究自组装纳米纤维凝胶材料异亮氨酸-赖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缬氨酸(IKVAV)多肽与大鼠嗅鞘细胞(OECs)的生物相容性.将培养纯化的大鼠OECs种植于自组装制成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表面(二维培养)和纤维凝胶内部(三维培养),倒置显微镜和免疫荧光镜下观察OECs的黏附、增殖情况,并采用MTT法和S-100阳性细胞计数、胞体面积、细胞周长的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检测支架对细胞的毒性来评价细胞的活力.OECs接种到IKVAV凝胶后,大多数OECs能在凝胶中生长良好,MTT检测及荧光显微镜下观察OECs的数目、周长与面积与多聚赖氨酸(PLL)组无显著性差异.证实自组装IKVAV多肽纳米纤维凝胶与大鼠OE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嗅鞘细胞联合VEGF对大鼠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晓阳;孙建民;崔新刚;蒋振松;王国栋

    目的 探讨嗅球源性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联合鞘内重复注射VEGF对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以及二者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 取新生2~3 d大鼠嗅球分离纯化培养OECs,于培养9 d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后收集细胞.将75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5组,A组为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B、C、D、E组采用重力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后,B组术后1 d于脊髓损伤部位分4点共注射DMEM-F12无血清培养基10μL,并每天2次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持续1周;C组同上法分别注射DMEM-F12培养基10μL及重组大鼠VEGF165(recombined rat VEGF165,rrVEGF165)25 ng;D组注射含1 XlO5个OECs的DMEM-F12培养基10μL及生理盐水10μL;E组注射含1 × 105个OECs的DMEM-F12培养基10μL及rrVEGF165 25 ng.术后1 d及术后1~8周每周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标准评定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8周处死实验动物,取材行透射电镜、HE染色观察,并行p75NGF受体(p75 NGF receptor,p75NGFR)、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s-3)、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损伤脊髓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E组大鼠后肢功能恢复较快,8周时BBB评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透射电镜和HE染色显示:B组有髓神经纤维和神经元受损严重;C、D组损伤轻于B组;E组受损轻,断端间残存组织较多,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完整,神经元呈多角形,有少量空泡化的线粒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B、C、D、E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A组(P<0.05),B、D组明显多于C、E组(P<0.05),C、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组vWF阳性血管数多于A、B、D组(P<0.05),但C、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均可见p75NGFR阳性OECs.结论 OECs移植联合鞘内重复注射VEGF可显著促进大鼠脊髓损伤修复,部分恢复损伤神经功能,对受损神经纤维和神经元的变性有保护作用,且二者有协同作用.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后的短期随防研究及磁共振波谱评价

    作者:黄红云;谭可;陈琳;薛艳萍;王洪美;张健;张峰;刘彦铖;郗海涛

    目的 采用运动皮质及相关脑区的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分析上运动神经元明显受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嗅鞘细胞移植后质子谱变化.方法 2004年12月~2005年2月,收治7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25~67岁.按El Escorial诊断标准确诊.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及术后2周检查其神经功能状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肌电图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别于大脑脚、内囊膝部、内囊后肢、放射冠和中央前回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比值.结果 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嗅鞘细胞移植后2周2例患者功能评分明显改善(ALS功能评分ALSFRS分别由30增至33分,29分增至34分),其余5例保持稳定.7例患者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和胆碱复合物/肌酐整体水平降低(1.624降至1.531),但2例改善的患者在其相应的解剖区域N-乙酰天冬氨酸/肌酐升高(NAA/Cr分别由1.236增至1.316, 1.438增至1.560).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嗅鞘细胞移植术后2周内7例ALS患者中的2例明显改善.质子磁共振波谱是一项适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评估的无创检查方法,但需更多病例数和长期随访进一步研究.

  • 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

    作者:黄红云;王洪美;陈琳;顾征;张健;张峰;宋英伦;李荧;谭可;刘彦铖;郗海涛

    目的探讨胚胎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 OEC)移植在晚期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患者后,影响其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 2001年11月~2003年12月收治晚期SCI患者300例,其中完全性损伤222例,不完全性损伤78例.患者伤后时间为6个月~31年,平均3.1年.手术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OEC后培养12~17 d.将胚胎OEC移植到SCI部位的上下处.所有患者在胚胎OEC移植手术前和手术后2~8周按ASIA标准评价和随访,比较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对胚胎OEC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按ASI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有部分功能快速恢复,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39.1±20.6提高到45.9±20.3 (P<0.001),轻触觉由术前51.7±24.9提高到63.4±23.0 (P<0.001),痛觉由术前53.0±24.2提高到65.3±22.7 (P<0.001).除损伤水平中颈段运动和轻触觉分数高于胸段外,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胚胎OEC移植能快速帮助晚期SCI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但除损伤水平中颈段运动和轻触觉分数高于胸段外,年龄、受伤时间、性别、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并不是影响胚胎OEC移植后功能恢复的因素.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安全性评价38个月磁共振随访结果

    作者:黄红云;陈琳;王洪美;郗海涛;苟成青;张健;张峰;刘彦铖

    目的对晚期脊髓损伤(spinal and injury, SCI)的治疗是极具挑战性的研究.动物实验证明,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 OEC)具有较强的修复损伤脊髓的能力.在证明OEC移植治疗晚期SCI患者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其长期安全性.方法 2001年11月~2002年12月采用OEC移植治疗晚期SCI患者171例,随机选择其中16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男14例,女2例;年龄22~55岁.受伤至接受移植治疗1年5个月~8年,平均4.4年.所有患者均接受胚胎OEC移植治疗,即取3~4个月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OEC后,培养12~17 d后,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共50 μl细胞悬液(1×106个细胞).术后采用1.5T MRI脊髓扫描定期随访,研究OEC移植物的生物安全性.结果患者获随访29~42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期间,无细胞移植相关性副反应.术前术后MRI扫描对比,脊髓移植部位及其周围未发现新生肿瘤、出血、水肿、囊性变形成、神经结构破坏以及感染(脓肿)等病理性改变.结论 OEC移植治疗脊髓损伤38个月内是安全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 嗅鞘细胞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中的炎性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姚东东;张洁元;李兵仓;周婵;刘彬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OEC)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其在修复过程中对坐骨神经局部微环境内炎性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基因SD大鼠嗅球,原代培养GFP-OEC并鉴定.取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制备右侧坐骨神经缺损(10 mm长)模型后,采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c acid-co-glycolic acid),PLGA]神经导管修复缺损处,实验组(n=55)于导管两端注入GFP-OEC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混合液,对照组(n=45)注入等量DMEM与ECM的混合液.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6h、ld、3d以及1、2、3、4、6周Western blot检测IL-4、IL-6、IL-13和TNF-α的表达;术后2、4、6周实验组取材观察GFP-OEC存活情况;9周两组取材行HE染色观察神经组织形态,并行坐骨神经感觉及运动功能检测、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经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细胞为GFP-OEC.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2~6周实验组IL-4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3d、1周时IL-6及TNF-α相对表达量降低,1d以及3~6周时IL-13相对表达量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神经移植体内的神经再生端均有GFP-OEC存活;术后9周,HE染色示实验组再生神经组织较松散,细胞形态不规则;对照组再生神经组织成泡状空隙,细胞明显减少.术后9周,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后足回缩时间、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坐骨神经缺损后植入OEC可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3的表达,同时抑制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改善了坐骨神经局部的炎症微环境,进而有效地促进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修复重建.

  • 嗅鞘细胞无血清上清液诱导C17.2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及分化后细胞活力检测

    作者:王磊;段答;赵振宇;滕晓华;刘波;葛丽特;卢明

    目的 探讨体外采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无血清上清液诱导小鼠C17.2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及分化后的细胞活力. 方法 采用新生3d昆明小鼠嗅球,分离培养OECs,并制备无血清上清液.C17.2 NSCs置于含15%FBS的H-DMEM/F 12培养基培养,传至第3代,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分别加入OECs无血清上清液(实验组)、H-DMEM/F 12培养基(对照组)诱导培养;以未诱导的C17.2NSCs作为空白对照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生长情况,于诱导5d后收集细胞行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及β-微管蛋白Ⅲ (β-tubulin-Ⅲ)免疫荧光染色鉴定,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巢蛋白(Nestin)、β-tubulin-Ⅲ、MAP-2蛋白表达情况,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率并行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结果 实验组:诱导后24 h细胞胞体开始收缩,3d后分化的细胞明显增多,突触增长;对照组:诱导后24 h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3d后细胞胞体皱缩,细胞核质浓缩,并发生细胞裂解、破碎.诱导后5d,免疫荧光染色示实验组分化后细胞 β-tubulin-Ⅲ和MAP-2表达均呈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均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中NSCs标志物Nest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神经元标志物β-tubulin-Ⅲ和MAP-2表达增加,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LDH漏出率为130.60%±6.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20%±5.44%;细胞活力为62.20%±3.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00%±3.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0% (P< 0.05). 结论 含有OECs分泌蛋白的OECs无血清上清液不仅能诱导NSCs向神经元分化,还能维持分化后细胞活力.

  • 嗅鞘细胞与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钱玉强;沈忆新;陆政峰;范志海;刘暾;张俊克;张锋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与丝素蛋白纳米纤维复合的生物相容性,为修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提供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蛋白纳米纤维,并行扫描电镜观察.将从SD大鼠新鲜分离的OECs经改良差速贴壁纯化培养后,取第1代以1×104个/cm2细胞密度分别接种至以左旋多聚赖氨酸(对照组)、丝素蛋白纳米纤维(实验组)包被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复合培养不同时间点行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生长及与材料黏附情况,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75,NGFR p75)免疫荧光染色鉴定OECs并计算其纯度,死活细胞染色试剂检测细胞生存率,MTT法测定支架材料上OECs的增殖情况并行毒性评价.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示丝素蛋白纳米纤维直径为(260±84)nm,呈纤维状三维立体结构,纤维分布均匀,孔隙较均一.倒置相差显微镜示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上培养的OECs与对照组相比,细胞沿丝素纤维分布,细胞突起方向与丝素蛋白走向较一致,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培养5 d时,NGFR p75免疫荧光染色示实验组OECs纯度为74.21%±2.48%,对照组为79.05%±2.52%(P>0.05);OECs在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上仍保留其特有的表现型.培养3 d死活细胞染色试剂检测示实验组细胞形态较对照组正常,成活率较高,两组死亡细胞数比较无显著差异.MTT检测示培养3、5 d两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1、3、5、7、10 d,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为95.11%、90.35%、92.63%、94.12%和94.81%,根据GB/T 16886标准,细胞毒性为1级,无毒.结论 丝素蛋白纳米纤维与OECs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修复SCI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胚胎嗅鞘细胞治疗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一例近期疗效

    作者:王福斌;黄红云;陈琳;张健

    1 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美国籍.因主动脉手术后胸部以下运动、感觉障碍8年入院.入院时患者T6以下感觉障碍,不能自行站立及行走,双下肢水肿、烧灼样疼痛.

  • 嗅鞘细胞移植对坐骨神经切断后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王春生;时志斌;王坤正;陈君长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 OECs)移植对周围神经切断后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 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3个组:空白组5只、实验组及对照组各25只.行右侧坐骨神经切断,近端断端行肌肉内包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OECs及细胞培养液,空白组暴露神经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1、2、3、7和14 d,分批处死,行组织学观察及TUNEL标记观察神经元的改变. 结果空白组术后14 d均无阳性变化.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及神经节内均有神经元凋亡发生.术后1、2、3 d实验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4%±6.5%、97.6%±6.5%及95.2%±6.7%,对照组分别为97.8%±6.7%、97.4%±6.4%及94.3%±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14 d实验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2.4%±8.9%、87.7%±9.4%,较对照组87.4%±8.6%、83.4%±8.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d实验组及对照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无细胞凋亡; 3、7、14 d实验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凋亡指数分别为1.2±0.8、1.4±0.6及4.1±1.3,较对照组2.1±1.1、3.1±1.1、6.1±1.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 d神经节内细胞无凋亡;7 d实验组神经节内的凋亡指数2.10±0.32,较对照组4.40±0.5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实验组神经节内的凋亡指数4.3±1.80与对照组6.70±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及神经节内神经元有神经元凋亡发生,OECs移植对神经元凋亡有保护作用.

  • 硫酸软骨素酶ABC联合嗅鞘细胞移植修复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纯;贺西京;兰宾尚;李浩鹏

    目的 分析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联合应用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cells,OECs)和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移植的可行性,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方法 取健康成年sD大鼠3只,分离嗅球培养OECs,原代培养8~9 d后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个/μL备用.另取健康成年SD大鼠54只制备SCI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A组(n=36)为对照组,不作处理,B、C、D组(n=6)分别于损伤区注射OECs、ChABC和ChABC/OECs.采用BBB评分法评价伤后1、2、3、7、14 d各组大鼠双后肢运动功能.A组分别于伤后即刻,1、2、3、7、14 d取材(n=6),B、C、D组于伤后14 d取材行HE染色并计算损伤区大横径和坏死总面积;行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CS56、GFAP/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和GFAP/神经丝蛋白160(neurofilament 160,NF160)免疫荧光染色,评价神经纤维束再生情况.结果 各组各时间点BBB评分结果示,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伤后14 d时各组均有空洞形成,伤后B、C、D组损伤区大横径和坏死总面积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GFAP反应强,损伤区空洞明显可见,范围大于其他3组;D组介于B、C组之间;B、C、D组的GAP-43表达增多,且以D组为著;D组损伤区内的NF通过明显多于其他3组.结论 ChABC联合OECs移植对亚急性SCI有较好的疗效.

  • 嗅鞘细胞对正常及损伤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姬振伟;钱济先;韩建伟;范清宇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培养液对正常及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ECs促进及保护脊髓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成年SD大鼠OECs制备OECs培养液(OEC culturemedium,OECCM),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行兔抗大鼠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抗体(nerve growth factorreceptor p75,NGFR p7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及纯度计算.取孕15~17 d SD大鼠制备脊髓神经元,并以H2O2制备损伤模型.观察OECCM对正常胚胎SD大鼠脊髓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OECCM对H2O2致脊髓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影响实验也分为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D组).A、C组每孔加200 μL完全培养基,B、D组每孔加100 μL OECCM和100 μL完全培养基.4组细胞均作活性MTT比色分析.结果 OECs培养6~9 d后,细胞多呈双极形或梭形:脊髓神经元胞体较大,多呈圆形,培养5~7 d后,突起明显生长,多为双突起.NGFRp75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示OECs细胞膜棕色深染,胞体清晰,呈梭性或三角形;OECs纯度>90%.培养6~9 d后,与A组相比,B组细胞生长旺盛,密度较高,胞体明显增大.A组胞体平均直径、单个神经元突起数目及细胞突起长度分别为(33.38±6.80)D/μm、(1.67±0.80)个和(91.19±62.64)L/μm,B组分别为(37.39±7.28)D/μm、(1.76±0.82)个和(121.33±81.13)L/μ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TT比色法所测吸光度(A)值为0.402 0±0.586 9,B组为0.466 0±0.479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后2 h,C、D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存活的神经元胞体皱缩、胞膜不清楚,细胞突起明显回缩或断裂.C组MTT比色法所测A值为0.1490±0.0300,D组为0.1840±0.052 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OECCM可促进正常脊髓神经元生长,对损伤脊髓神经元有一定保护作用,OECs分泌的促神经生长因子是OECs发挥脊髓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帆;陈建敏;张晓

    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近年来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采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见解.本文着重综述了嗅鞘细胞、雪旺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评价了三种细胞移植各自的优缺点,期望为脊髓损伤及其修复的相关研究提供较全面的综合参考资料.

  • 不同纯化方法体外培养人胚嗅球嗅鞘细胞

    作者:王斌;贺西京;历强;李浩鹏;王栋

    目的 采用不同纯化方法原代培养人胚嗅球嗅鞘细胞(OECs),探讨简单实用可获得高纯度人胚嗅球OECs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以差速贴壁法为基础结合阿糖胞苷法、无血清饥饿法和问断神经营养因子3(NT3)法纯化培养人胚嗅球OECs.观察不同纯化方法下OECs生长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纯度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胚嗅球OECs为双极、三极细胞.细胞突起细长,并可形成细胞突起网络.差速贴壁法培养3~6 d时纯度约为88%,以后成纤维细胞增殖,OECs纯度迅速下降.无血清饥饿法培养3~6 d时OECs纯度约为90%,但细胞状态差.间断NT3法培养3~9 d时OECs纯度约为95%,且细胞状态良好.经统计学处理,第6 d后差速贴壁+间断应用NT2法优于其他方法,细胞纯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差速贴壁结合同断NT3法可获得高纯度状态良好的OECs,是一种简单实用的OECs纯化培养方法 .

  • 成年大鼠嗅鞘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作者:李绍波;章为;丁艳;彭谨;朱振东;周雪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获得成年大鼠嗅鞘细胞的方法.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2.5月龄的SD大鼠嗅球外二层,经分散后将细胞种植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采用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抑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定期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摄片.在培养第14 d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p75)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计算嗅鞘细胞的纯度.结果 培养的嗅鞘细胞呈双极、多突起形、扁圆形三种,其中扁圆形较少,嗅鞘细胞的纯度在90%以上.结论 差速贴壁和阿糖胞苷化学抑制相结合进行成年大鼠嗅鞘细胞原代培养是一种简便经济实用的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嗅鞘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大雄;宋跃明

    细胞移植已成为目前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的热点[1,2],国内、外研究者分别探索了Schwann细胞、嗅鞘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的脊髓移植研究.

  • 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L-NAME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航辉;白延斌;李小记;王璐;朱文侠;韩振奎;赵琳

    目的 探讨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L-NAME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组、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LNAME治疗组,损伤组又设1、3、7、14、28d 5个时相点,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P-9的表达;神经功能评分法(BBB法)评价大鼠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后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增加、脊髓血管源性水肿、MMP-9表达上调,大鼠的运动功能缺失,经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L-NAME治疗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降低、水肿明显减轻、MMP-9表达下调,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联合应用嗅球组织细胞和L-NAME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 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损伤大鼠血脊髓屏障功能和血管源性脊髓水肿的影响

    作者:王航辉;张博;朱文侠;李小记;韩振奎;王璐;赵琳;刘伯锋

    目的 旨在探讨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治疗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组、微囊化兔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损伤组又设1、3、7、14、28d 5个时相点,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脊髓组织含水量;同时电镜观察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神经功能评分法(BBB法)评价大鼠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后脊髓伊文氏蓝含量增加、脊髓血管源性水肿,大鼠的运动功能缺失,经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联合β-七叶皂甙钠治疗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降低、水肿明显减轻,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论 微囊化异种嗅球组织移植对脊髓继发性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联合应用嗅球组织细胞和β-七叶皂甙钠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342 条记录 15/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