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显微技术在松质骨生物力学特性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余志勇;高云;张万强;王德龙;王萱

    目的:超声显微扫描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获得标本的声阻抗信息.介绍超声显微技术在松质骨生物力学测试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以大鼠股骨头有机玻璃包埋标本作为测试件,通过超声显微镜扫描采集骨标本的灰度图并对其分析.结果:对灰度图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出骨标本的声阻抗值.结论:该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解释骨组织显微结构上的生物力学特性.

  • 假装游戏法在幼儿声导抗和纯音测听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俞素卿

    为了得到准确的听力检查结果,将假装游戏法应用于幼儿声导抗和纯音测听检查中,操作时每样物品的解释让患儿感觉安全有趣,用患儿易于理解的方式解释安静和配合的重要性,用形象及拟人的比喻引导惠儿进入游戏感的场景中,引导家长和患儿的配合,假装游戏法能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消除患儿心理负担,能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使检查顺利进行.

  • 一种新型中耳炎小鼠模型在耳鼻咽喉科的应用

    作者:黄秋红;黄子真;郑亿庆;陈玲;张志钢;陈穗俊;区永康

    目的 介绍一种新型的中耳炎小鼠模型应用于耳鼻咽喉科领域.方法 引入20只Sh3pxd2b突变小鼠以及20只野生型对照小鼠,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声导抗进行听觉功能检查,对中耳进行连续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结果 20只Sh3pxd2b突变小鼠中耳病理显示中耳腔均有积液及炎性细胞,中耳黏膜增厚,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显示平均阈值较野生型小鼠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显示平均振幅高于野生型小鼠,声导抗显示平均声顺值低于野生型小鼠且峰压值较低,三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Sh3pxd2b突变小鼠是一种新型的中耳炎动物模型,可运用于耳鼻咽喉科领域的研究.

  • 腭裂修复术对患儿中耳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怡君;赵世俊;王书谦;李继光

    目的 观察腭裂修复术对患儿中耳功能和听力的影响,为患儿听力问题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97例患儿分为低年龄组(3~7岁)和高年龄组(8~12岁).耳内镜下检查鼓膜像及咽鼓管咽口,鼓室图及纯音听阈测定.术后6个月复查.结果 患儿鼓膜的不可逆性病变8~12岁组明显高于3~7岁组.患儿咽鼓管咽口多呈裂隙状、圆脐状或过度宽大,咽鼓管咽口周围黏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食物残渣存留,术后得到明显改善.3~7岁组术后听力提高及A型鼓室图明显优于8~12岁组.结论 腭裂修复术后的软腭能分隔口腔和鼻腔,减少了鼻咽部感染的机会,有利于中耳功能恢复和听力的提高.提倡患儿早期手术,耳科医师应早期参与到治疗过程中,使患儿的中耳疾病在早期得到有效治疗.

  • 婴幼儿中耳乳突MRI异常信号影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登茂;苏金柱;左路杰;耿江桥;宋英鸾;焦祺;郑文娟

    目的总结分析无耳部临床表现的婴幼儿中耳乳突存在异常信号的MRI病例,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结合硬性耳内镜和1000 Hz声阻抗检查,总结分析42例(62耳)患儿无临床表现的中耳乳突存在异常信号影的MRI资料.结果这些中耳乳突存在长T2信号影病例中,50耳可诊断为中耳炎,占80.7%; 10耳提示存在一定的中耳功能障碍,占16.1%; 2耳尚不能明确中耳异常长T2信号原因,占3.2%.结论无耳部临床表现的婴幼儿中耳鼓室存在异常长T2信号的MRI患儿中有80.7%以上是与中耳炎相关,据此有助于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

  • 1000 Hz声导抗测试豚鼠中耳积液

    作者:郑宏伟;李兴启;余力生

    目的 分析用1000 Hz探测音测试不同体积中耳内积液情况下的鼓室导抗,评价用高频探测音进行鼓室导抗检测在鼓室积液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GSI 33中耳分析仪对实验性中耳积液的白色豚鼠进行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的鼓室导抗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GraphPad Prism 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的鼓室峰压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随着中耳积液量增加,鼓室导抗峰压值有降低的趋势.结论 1000 Hz探测音的声导抗检查可以反映中耳腔内的积液,鼓室导抗图曲线参数因中耳积液量不同而有差异.

  • 唇腭裂新生儿听力检测

    作者:恩晖;黄丽辉;亓贝尔;蔡正华;马莹;史蕾;卞迁

    目的 分析唇腭裂新生儿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鼓室图以及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点,以探讨相关听力学检查对这类新生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及鼓室图测试,对23例(46耳)唇腭裂新生儿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的患儿于生后1个月及2个月进行复筛,并于3个月采用ABR和40 Hz听觉事件相关诱发电位(40 Hz-auditory evoked relevant potential,40 Hz-AERP)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23例(46耳)唇腭裂新生儿中TEOAE检查通过18耳(39.13%),未通过28耳(60.87%).其中12例双耳未通过(24耳,52.17%),4例单耳未通过(4耳,占8.70%).鼓室图检查:A型16耳(34.78%),As型1耳(2.17%),B型24耳(52.17%),C型5耳(10.87%).确诊传导性听力损失12例(24耳,52.17%),其中轻度听力损失5耳(10.87%),中度听力损失18耳(39.13%),重度听力损失1耳(2.17%).结论 大部分唇腭裂患儿存在听力损失,而传导性听力损失是唇腭裂新生儿的听力学特点.通过相关听力学检测手段尽早明确唇腭裂新生儿的听力损失情况,有利于制定有效干预方案,促进患儿言语及智力发育,并可为家长提供符合唇腭裂患儿听力学特点的听觉保健建议.

  • 学龄前腭裂患儿听力学特征分析

    作者:何晶晶;关丽梅;赵德安

    目的 对正常儿和腭裂患儿的听力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对,以探讨腭裂患儿的听力学特点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方法 对60例(120耳)腭裂患儿和76例(152耳)正常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ABR)和声导抗检查.结果 ≤1岁的腭裂患儿比1~2岁和2~6岁患儿的ABR阈值增加(前者S(x)=5.927,后者S(x)=6.020,P<0.05).同一年龄段的患儿与正常儿相比,ABR阈值增加(t=8.588、5.436、7.003,P<0.001),Ⅰ、Ⅲ、Ⅴ波潜伏期明显延长(<1岁组t=9.388、4.727、2.398,1~2岁组t=5.386、6.218、5.255,2~7岁组t=7.038、7.282、7.308,P均<0.05).腭裂患儿的高频听力损失程度为轻、中度,无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3个年龄段腭裂患儿阈值异常率、鼓室图异常率、镫骨肌声反射异常率和分泌性中耳炎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听力损失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P< 0.01).结论 在学龄前婴幼儿腭裂群体中,当鼓室导抗图表现为B型或C型曲线,镫骨肌声反射未引出,同时ABR听阈增加,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而各波间期无明显延长时,要高度警惕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故应在早期行腭裂整复术同时进行鼓室置管术.

  • 自动咽鼓管吹张器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周珍;倪海峰;李勇;江波;曹晓林;马志祺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中耳负压或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特别是儿童SOM对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早期儿童SOM治疗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咽鼓管吹张法,但该方法患儿难以配合常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我科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使用自动咽鼓管吹张器联合药物对比波氏球咽鼓管吹张联合药物治疗儿童SOM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109名动车段乘务员耳部状况调查

    作者:赵君丽;王沛侠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耳外压力冲击、高速行驶中气压瞬变影响咽鼓管通气功能,加上长期的噪声环境导致乘务人员自觉或客观听力下降。本文对2015年7~9月西安铁路局动车段乘务员耳部体检资料分析如下。

  • 正常婴儿1000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测试分析

    作者:许军;陈淑飞;郑周数;邵小飞;苏仁杰;史波宁

    目的 分析正常婴儿1000 Hz探测音及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检测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64例正常听力婴儿(250耳)的1000 Hz探测音声导纳图,用基线法分型并测量正峰声导纳值;通过声纳差(△B) -频率函数曲线和相位角差(△θ) -频率函数曲线检测中耳共振频率.运用SPSS11.0软件,分年龄段分别统计正峰声导纳、共振频率和相位角差(△θ)的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5%分位数、95%分位数及95%置信区间.结果 全部样本均可测得基线上正峰声导纳值,各年龄组的5%分位数均≥0.2 mmho;各年龄组共振频率从311.01~599.06 Hz递增,相位角差(△θ)的绝对值平均值从44.52~22.84递减.结论 高频率探测音声导纳检测和多频率扫描声导纳检测,充分反映婴儿中耳声学特性的转变过程,更适用婴儿的中耳功能评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分析

    作者:陈洁;杨军;吴皓;曹荣萍;陈向平;向明亮

    目的分析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群体中伴发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OSAS患儿260例中伴发OME的发病情况、声导抗、多导睡眠监测检查结果及其治疗方法.103例(130耳)行鼓室穿刺术,27例患儿(35耳)行鼓膜置管术.结果260例小儿OSAS病例中伴OME 130例(165耳),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与腺样体肥大程度有相关性,腺样体病理性肥大者中重度OSAS病例数明显高于腺样体中度肥大者.AHI与不同类型鼓室图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小儿OSAS群体中伴发OME的发病率较高,对OSAS小儿常规进行声导抗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 听力正常新生儿1000Hz声导抗分析

    作者:陆金山;张劲;唐亮;丁伟;张伦;郭小平;再努拉

    目的 分析通过耳声发射(OAE)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1000 Hz声导抗测试的特点,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GSI-70型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将双耳通过OAE听力筛查的正常新生儿按照纳入标准选为研究对象,共650例(1300耳),然后采用GSI TympStar VersionⅡ中耳分析仪对该研究对象进行中耳功能测试,收集探测音为1000 Hz的鼓室导抗图及其相关指标,对图形进行分型并计算各指标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结果 将纳入的1300耳的鼓室导抗图分类,其中1Y1B1G型732耳(占56.3%)、1Y3B1G型145耳(占11.2%)、0Y0B0G型269耳(占20.7%)、其他154耳(占11.8%).其中声导纳图Y中单峰型有967耳,计算单峰型声导纳图Y各指标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其中鼓室图峰压(tympanometric peak pressure,Tpp)为- 55.0~180.0 daPa、峰补偿静态声导纳值(peak compensated static acoustic admittance,Peak Ytm)为0.03 ~1.18 mmHo、鼓室图宽度(tympanometric width,TW)为70.0~230.0 daPa.结论 通过OAE听力筛查的正常新生儿1000 Hz探测音的声导纳图Y以单峰型为主.1000 Hz探测音的单峰型声导纳图Y的Tpp、Peak Ytm、TW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可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评估时的参考依据.

  • 外中耳正常汉族婴幼儿宽频声导抗能量反射值的观察

    作者:雷一波;卢伟;莫玲燕

    目的 测量外中耳正常汉族婴幼儿宽频声导抗的能量反射值,为宽频声导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耳廓、外耳道及鼓膜形态正常,颞骨CT扫描外中耳及内耳结构无异常,且226 Hz及1 000 Hz鼓室图正常的汉族婴幼儿94例(170耳),年龄3~48个月,中位年龄14个月.根据月龄分为3~6月龄组(32耳)、7~12月龄组(53耳)、13~ 24月龄组(46耳)及25~ 48月龄组(39耳).对各组受试婴幼儿进行宽频声导抗测试,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频率能量反射的基本规律及年龄因素对能量反射的影响.结果 宽频声导抗的能量反射值在低频处较高,随频率增大逐渐下降,在4 000 Hz附近达小值,之后又不断上升直到8 000 Hz.3~6月龄婴幼儿1 000 Hz以下及6 350 Hz以上频率范围内的能量反射值明显低于其他各月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月龄以下组能量反射值低、波动范围大,6月龄以上组能量反射值高、波动范围小.结论 汉族外中耳正常婴幼儿的宽频声导抗能量反射值在不同频率的变化趋势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宽频声导抗的能量反射值会发生变化,出生6个月以后逐渐趋于稳定.

    关键词: 婴儿 声阻抗试验
  • 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客观听力评估与特征分析

    作者:罗仁忠;温瑞金;黄振云;周佳霖;陈倩

    目的 分析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的干扰因素及临床听力学特征.方法 选取2004年8月-2006年1月广州市及周边地区妇幼保健院系统出生并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新生儿听力筛查,因二次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本院的患儿,月龄2~6个月,共166例(315耳).详细询问并登记病史,按其首次听力评估时的月龄分为2~3个月组和4~6个月组,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鼓室声导抗和镫骨肌反射等客观听力测试.首次听力评估异常者,建议1~3个月后(以不超过6个月龄为限)进行第二次听力评估,比较前后两次ABR、DPOAE、鼓室声导抗曲线和静态声顺值的转归情况,并确定诊断.结果 ①166例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中,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史者比例高(34例,20.5%);其次为有新生儿窒息史(10例,6.0%).②4~6个月组鼓室声导抗B型曲线的比例(13例,17耳,17.9%)高于2~3个月组(11例,14耳,8.0%),χ2=26.22,P<0.01.③4~6个月组ABR正常的比例(24例,29耳,37.2%)明显高于2~3个月组(34例,45耳,23.4%),χ2=5.27,P<O.05;在有两次评估记录的受试者中(24例,45耳),第二次ABR测试结果较第一次测试结果好转的比例为56.0%(11例,14耳).④4~6个月组DPOAE正常的比例(19例,31耳,39.7%)略低于2~3个月组(50例,81耳,42.2%),χ2=0.14,P>0.05;在有两次评估记录的受试者中(24例,45耳),第二次DPOAE测试结果较第一次好转的比例为32.0%(6例,8耳).⑤166例听力筛查未通过受检者中,有4例(4耳)诊断为听神经病,均为单耳发病.结论 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中,存在中耳因素对听力筛查结果和评估的影响,同时低月龄婴幼儿听觉神经系统存在发育完善的过程.对筛查和评估结果应作充分、恰当的解释,避免加重患儿家长的心理负担.

  • 多种声导抗测试在婴幼儿中耳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何荣萍;郑芸

    评估婴幼儿中耳功能是区分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关键,而声导抗是用于评估中耳功能的常规听力学检测方法.由于婴幼儿耳部解剖、生理、病理的特殊性,成人中耳检测参数不适用于婴幼儿.本文回顾了目前可以用于检测婴幼儿中耳功能的多种声导抗方法,综述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关键词: 声阻抗试验 婴儿
  • 学龄前患儿鼻及鼻咽部疾病声导抗异常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帆;蒋子栋;谷庆隆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学龄前鼻及鼻咽部疾病患儿无症状性的鼓膜形态及声导抗异常,初步探讨相关疾病导致潜在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81例(162耳)经纤维电子鼻明镜、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及鼻窦CT检查分别确诊为变应性鼻炎、慢性鼻-鼻窦炎及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主诉均无耳部症状但体检发现鼓膜异常,进一步行声导抗检测判定是否合并潜在的分泌性中耳炎,同时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 81例(162耳)鼓膜形态异常的患儿中声导抗异常者15例(29耳),在各相关疾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变应性鼻炎13.6%[ 6/44,耳数(下同)],慢性鼻-鼻窦炎18.2% (12/66),腺样体肥大21.2% (11/5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02,P<0.05).治疗2周后29耳中有28耳由C型转为A型,治疗4周后1耳由B型转为C型,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部分学龄前鼻及鼻咽部疾病患儿鼓膜形态及声导抗检查结果存在异常,有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潜在危险,其中腺样体肥大对中耳功能的影响较大.对相关疾病的早期干预可阻断分泌性中耳炎的发展趋势.

  • 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婴儿中耳功能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商莹莹;倪道凤;刘世琳

    目的评价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婴儿中耳功能异常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年龄5~25周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正常婴儿15例(30耳)和Ⅰ波潜伏期延长提示可能存在中耳功能异常婴儿17例(20耳),进行226、678、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的比较.结果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的静态声导纳值、图形、峰压和梯度在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8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及声导图在2组中均可见无峰型、单峰型、双峰型、三峰型图形,其与ABR检查的一致率分别为70.0%、58.0%、64.0%,kappa值分别为0.324、0.234、0.118.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声纳图及声导图在正常组中单峰型分别为28耳(93.3%)、25耳(83.3%)、26耳(86.7%),在异常组中无峰型分别为15耳(75%)、17耳(85%)、13耳(65%),其与ABR的一致率分别为90.0%、92.0%、86.0%,kappa值分别为0.783、0.831、0.690.结论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是诊断小于25周婴儿中耳功能的较准确的检查方法,226、678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则不能提供这些婴儿中耳功能的准确的信息.

  • 婴幼儿中耳炎的听力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秋菊;史伟;兰兰;王大勇;张亚梅

    目的 分析婴幼儿中耳炎的听力学特征,探讨多种听力学测试方法在婴幼儿中耳炎的诊断和干预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4年12月至2007年6月由外院转入本院进行听力学诊断性检查后确诊或高度怀疑中耳炎的56例婴幼儿患者(男加例,女16例).初诊年龄为42 d至3岁,平均为5个月.患儿在完成耳鼻咽喉科常规检查后,进行了多种听力学测试方法联合诊断,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耳声发射(OAE)、鼓室声导抗测试(226和1000 Hz探测音),4例患儿完成了小儿行为测听.结果 56例(112耳)中有87耳诊断为中耳炎,31例为双侧,25例为单侧.56例中有49例在出生后3 d内进行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其中36例初筛未通过;42 d时行进一步筛查的有52例(其中有3例未行初筛直接进行了复筛),显示均为未通过.4例患儿未经过听力筛查,为家长发现听力不佳来诊.52例(104耳)进行了226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其中20例(28耳)鼓室图B型或c型;39例(78耳)进行了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其中38例(55耳)出现异常;56例(112耳)进行了ABR检查,其中49例(74耳)出现ABR的波I潜伏期延长;56例(112耳)进行了OAE测试,其中55例(81耳)未通过;4例(8耳)完成了小儿行为测听,均出现骨、气导差.结论 联合应用226 Hz及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ABR潜伏期及阈值测试、小儿行为测听、OAE测试多种方法能够发现婴幼儿中耳炎的特征性表现,在早期诊断中具有帮助.

  • 检测婴儿中耳炎的听力学方法敏感性比较

    作者:黄丽辉;马潇然;王硕;鲜军舫;莫玲燕;刘辉;唐向荣;杨宜林;唐小青;郭连生;韩德民

    目的 探讨常规听力学检查中婴儿中耳炎诊断相关的的敏感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听力筛杳未通过的婴儿48例(96耳),男31例,女17例;年龄1.5~12个月(平均4.3个月).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颞骨CT薄层扫描和常规听力学测试.听力学检查包括气导和骨导听性脑干反应(ABR)、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 Hz-AERP)、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反射及226 Hz、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统计软件采用SPSS14.0标准统计软件包.以颞骨CT结果作为诊断的依据,与以下9项因素进行Kappa一致性栓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因素包括:226 Hz及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ABR气导反应阈值、ABR骨气导反应阈值差值、ABR Ⅰ波潜伏期、ABR Ⅰ~Ⅴ波间期、40 Hz-AERP反应阈值、DPOAE反应幅值及声反射阈值.结果 96耳中,CT确诊中耳炎77耳,中耳正常19耳.以颞骨CT扫描结果作为金标准,Kappa-致性检验表明,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ABR气导反应阈值、ABR Ⅰ波潜伏期、40 Hz-AERP反应阈值和DPOAE与颞骨CT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值均>0.04,P值均<0.001).单因素分析提示,有7个因素与婴儿中耳功能有关(P值均<0.001):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声反射阈值、ABR气导反应阈值、ABR气骨导反应阈值差值、ABR Ⅰ波潜伏期、40 Hz-AERP反应阈值和DPOAE.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P<0.001)和40 Hz-AERP反应阈值(P=0.004)可以列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 1000 Hz鼓室声导抗可作为婴儿中耳炎检出的敏感因素,ABR气导反应阈值、ABR Ⅰ波潜伏期、40 Hz-AERP反应阈值和DPOAE可较好地反映婴儿的中耳功能.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