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参芪健胃饮经验方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7例

    作者:王晶晶;李春涛

    目的 观察参芪健胃饮经验方联合替普瑞酮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 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普瑞酮胶囊;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参芪健胃饮经验方内服治之,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通过胃镜病理检查对治疗前后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及腺体萎缩的程度给予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PG、IL-32、VEGF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1.0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腺体萎缩等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PGⅠ、PGⅠ/P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GⅡ、IL-32、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芪健胃饮经验方联合替普瑞酮胶囊能够逆转胃黏膜腺体萎缩、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可能是通过干预PGⅠ、PGⅡ、IL-32等血清因子水平以减轻胃黏膜的炎性损伤实现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小活络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攀科;王芳;张国胜

    目的:观察小活络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27和IL-32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联合组各61例.另选择15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西医组口服尼美舒利片,0.1g/次,2次/d;和来氟米特胶囊,20 mg/次,1次/d,口服.联合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小活络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晨僵情况、健康评价问卷评分(HAQ);进行治疗前后寒湿痹阻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检测治疗前后IL-17,IL-27,IL-32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类风湿疗效评估ACR20为90.16%,高于西医组的68.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02,P<0.01),联合组ACR50和ACR70均高于西医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52%,高于对照组的67.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8,P<0.01);治疗后联合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数,屈伸不利、晨僵时间、肿胀程度和HAQ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后联合组ESR,CRP和RF水平低于西医组,28个关节活动度DAS28评分也低于西医组(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两组病例血清IL-17,IL-27,IL-32和TNF-α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联合组IL-17,IL-27,IL-32和TNF-α水平均低于西医组(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小活络丹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痹阻型RA患者,能进一步的改善症状,控制疾病活动,提高临床疗效,并能下调IL-17,IL-27,IL-32和TNF-α等促炎因子.

  • 白细胞介素-32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翠平;柳爱华;宝福凯;王玲;官文焕

    白细胞介素-32(IL-32)是2005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它有六种剪接变异体分别为IL-32α、IL-32β、IL-32γ、IL-32δ、IL-32ε和IL-32ζ.IL-3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等细胞因子一样在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高表达.本文主要对IL-32的生物学作用以及与结核病、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疾病关系进行了综述.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IL-32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作者:刘永萍;顾慧华;徐晶;郑燕;黄伟;赵春;刘雁

    目的 阐明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外周血IL-32的表达水平,探讨IL-32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干扰素治疗CHB患者30例以及健康对照者30例,TRIzol法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3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患者ALT、AST、ALB和HBV DN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扰素治疗CHB患者外周血IL-3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P=0.000),且与血清ALT、AST呈正相关(P=0.035,P=0.032),与ALB和HBV DNA载量无相关性(P=0.856,P=0.580).结论 经干扰素治疗CHB患者IL-32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L-32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2和金属基质蛋白酶-2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作者:曹力;汪美华;邹美银;朱勇根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32和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2表达水平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34例HBV-ACLF和31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IL-32和MMP-2的表达水平,并与ALT、AST、TBIL、ALB及PT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IL-32和MMP-2预测HBV-ACLF预后的价值。结果 HBV-ACLF组IL-32与TBIL、PT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s=0.774、0.686),与ALB呈弱负相关(rs=-0.456);MMP-2与ALB呈弱负相关(rs=-0.451);IL-32与MMP-2呈弱正相关(rs=0.580)。 CHB组IL-32与TBIL、PT呈弱正相关(rs=0.439、0.555);MMP-2与AST呈弱正相关(rs=0.417),与ALB呈弱负相关(rs=-0.541),与TBIL、PT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s=0.647、0.766);IL-32与MMP-2呈弱正相关(rs=0.590)。 HBV-ACLF组、CHB组和对照组外周血IL-32表达水平呈依次升高(P均<0.05)。HBV-ACLF组MMP-2表达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均<0.05),但CHB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合并感染率、外周血IL-32和MMP-2表达水平方面,HBV-ACLF组明显高于CHB组。 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IL-32与HBV-ACLF的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外周血IL-32和MMP-2的表达水平可反映肝损伤严重程度;IL-32与HBV-ACLF的预后密切相关。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细胞介素-32、白细胞介素-17、和肽素水平变化与吸烟的相关性及对肺功能影响

    作者:黄振杰;曾彤华;蔡文华;欧盛敬;陈文海;李斐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白细胞介素-32(IL-32)、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肽素(COPEPTIN)水平变化与吸烟对肺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100例COPD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并按照是否吸烟分为COPD吸烟组和COPD不吸烟组,同时将100名不吸烟的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纳入到健康对照组中,分别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检测COPD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IL-32、IL-17、COPEPTIN水平和肺功能情况,同时检测健康对照组L-32、IL-17、COPEPTIN水平,分析吸烟、肺功能与上述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吸烟组肺功能与COPD不吸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相比,COPD患者血清、诱导痰IL-32、IL-17、COPEPTIN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COPD吸烟组血清IL-17、COPEPTIN水平显著高于COPD不吸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OPD吸烟组诱导痰中IL-32水平显著高于COPD不吸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OPD不吸烟组血清IL-17、COPEPT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IL-17、COPEPTIN与诱导痰IL-32水平是影响COPD患者肺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L-17、COPEPTIN与诱导痰IL-32水平越高,患者肺功能越差.线性回归结果表明IL-17、COPEPTIN、诱导痰IL-32水平分别与吸烟数成正相关(P<0.05),r分别为0.679、0.735、0.793,b分别为0.041、0.050、0.057.结论 吸烟可以导致COPD患者血清IL-17、COPEPTIN与诱导痰IL-32表达的增高,即引起肺组织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从而造成患者肺功能的进一步降低.

  •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IL-3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邹美银;蒋道荣;章幼奕;朱勇根;吴月平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随着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的实施,感染人数较之前明显减少,但1 ~59岁的普通人群HBsAg阳性率仍有7.18%[1].迄今,HBV引起肝损伤,尤其是引起肝衰竭的确切免疫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白细胞介素(IL)-32是Kim等[2]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IL-18诱导高表达基因时意外合成的,具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但其在HBV引起肝衰竭中的作用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HBV相关肝衰竭患者的血清IL-32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肝衰竭中的重要意义.

  • 白细胞介素-3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邹美银;朱勇根;汪美华;吴月平;俞冲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8例PHC及3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MP-2和IL-3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甲胎蛋白(AFP)的相关性及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PHC患者血清MMP-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及健康对照组(t =4.012、3.707,P =0.000、0.001);PHC患者血清IL-32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及健康对照组(t =3.265、9.001,P =0.002、0.000),肝硬化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t =6.876,P =0.000);血清MMP-2、IL-32和AFP预测PHC发生ROC面积为0.827、0.702和0.873;三者均能较好地预测PHC发生(P均<0.05);以血清MMP-2、IL-32和AFP为参数,拟合预测PHC发生的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模型方程拟合优度高(χ2=0.714,P =0.994),准确率达到89.47%(34/38)。结论 IL-32、MMP-2和AFP均能较好地预测PHC的发生,若三者联合作为预测因素,则准确性更高。

  • 白细胞介素-32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任其奎;孙其玉;田兆菊;田景惠

    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白细胞介素-32(IL-3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是由淋巴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分泌,是促炎症性细胞因子.IL-32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主要综述IL-32的来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肝癌与IL-32表达相关性研究

    作者:邹美银;章幼奕;朱勇根;秦刚;汪美华;顾春燕

    目的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2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在HCC中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其在乙肝病毒(heptitis B virus,HBV)相关HCC患者外周血、肝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的HepG2、HepG2 2.15细胞株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3-01-01-2016-06-30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27例和HBV-HCC 29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体检健康者17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外周血IL-32.选择外科手术切除HBV-HCC、癌旁LC标本2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组织中IL-32表达情况.对HepG2、HepG2 2.15细胞进行培养,72 h后采集上清液,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IL-32.结果 HBV-HCC患者外周血IL-32表达水平为(479.46±204.46) ng/L,高于HBV-LC患者(333.61±162.76) ng/L;HBV-LC患者高于健康对照组为(75.58±9.90) ng/L,P<0.005;HBV-HCC癌组织中IL-32表达水平高于癌旁LC组织,Z=2.725,P=0.006;HepG2细胞株与HepG2.2.15细胞株培养72 h后,上清液中未能检测到IL-32.结论 IL-32在HBV相关HCC外周血、HCC癌组织中均处于过度表达状态,在HBV-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磷酸化及白细胞介素-32在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作者:郑飞彦;张建勇;杨红霞;毕海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ERK1/2)特异性抑制药U0126和地塞米松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小鼠肺组织中ERK1/2磷酸化(p-ERK1/2)、白细胞介素-32(IL-32)及黏蛋白5ac(Muc5a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于第1和13天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OVA)混悬液0.2 mL致敏,第19天开始雾化吸入5% OVA,每次30 min,连续5d;实验A组、实验B组及实验C组在雾化激发前30 min分别腹腔注射2mg·kg-1地塞米松、30 mg·kg-1 U0126及二甲亚砜0.2 mL,其余操作同模型组;对照组予以0.9% NaCl,其余操作同模型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32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Muc5ac、p-ERK1/2及IL-32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实验A组、实验B组的IL-32光密度(OD)值分别为(0.81±0.25),(0.34 ±0.06)和(0.37 ±0.12),Muc5 ac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54462.97±6907.17),(7904.62±1639.96)和(7447.74±1233.68),p-ERK的IOD值分别为(95621.04±11112.78),(10225.53±1456.72)和(10718.69±2554.13),IL-32的IOD值分别为(44870.78±7330.11),(15075.80±3490.51)和(16847.16±3485.83).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实验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p-ERK1/2及IL-32均参与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Muc5ac的表达及分泌,且二者呈协同刺激作用.

  • IL-25及IL-32与儿童腺样体肥大伴慢性鼻-鼻窦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霄;孟详涛;杨京敏;李川;刘秀敏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IL-25)及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在儿童腺样体肥大伴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中的表达及其与儿童CR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CRS伴腺样体肥大患儿70例(CRS组),变应性鼻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56例(变应性鼻炎组),单纯腺样体肥大患儿42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血清IL-25及IL-32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患儿腺样体组织中IL-25及IL-32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CRS患儿IL-25与IL-32的相关性.结果 CRS组IL-25及IL-32的阳性表达率为74.3%和7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9.5%)和变应性鼻炎组(12.5%,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RS组腺样体组织中IL-25及IL-32阳性细胞数[(28.75±2.46)个/LP,(24.92±2.15)个/L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4±0.86)个/LP,(5.62±0.75)个/LP]和变应性鼻炎组[(6.18±0.93)个/LP、(5.74±0.91)个/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RS组血清IL-25及IL-32水平[(35.27±7.14) pg/ml,(30.18±7.25) 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45±5.16) pg/ml,(16.62±5.18) pg/ml]和变应性鼻炎组[(19.63±5.28),(18.36±5.31)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CRS患儿腺样体组织中IL-25与IL-32呈正相关(r=0.739,P<0.01),CRS患儿血清IL-25与IL-32也呈正相关(r=-0.648,P<0.01).结论 IL-25及IL-32在腺样体肥大伴CRS患儿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CRS的发生.

  • IL-32在炎症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奕璇;朱红兰;刘代顺

    白细胞介素-32(IL-32)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主要由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上皮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L-32具有特异的结合蛋白酶3,通过四条通路进行信号转导,决定了其前炎症性细胞因子的特性;IL-32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在治疗炎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了解IL-32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已日益迫切.本文综述了IL-32的来源、结合蛋白、信号转导途径,重点介绍了IL-32的生物学功能,讨论了近发现的关于IL-32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求将IL-32作为靶点来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 白细胞介素-32与大鼠克雷伯杆菌肺炎关系的研究

    作者:许德凤;郭东风;叶青山;刘文勋;张琴琴;赵蕾;丁薇;曹帆帆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2(IL-32)在大鼠克雷伯杆菌肺炎中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7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再按实验4 h和1、3、5 d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经气管注入0.3 mL细菌混悬液的方法建立大鼠克雷伯杆菌肺炎模型,实验组大鼠制模前腹腔注射IL-32抑制剂蛋白酶活化受体2(PAR2);于制模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取血观察各组大鼠血清IL-3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水平的变化;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32、TNF-α、IL-8、IL-6随时间延长均逐渐升高,3 d时达峰值〔IL-32(ng/L):84.40±28.24比18.57±3.86,t=5.544,P=0.002;TNF-α(ng/L):79.27±14.64比17.82±3.86, t=9.994,P=0.000;IL-8(ng/L):55.85±10.90比16.66±3.76,t=8.544,P=0.000;IL-6(ng/L):56.65±2.57比28.48±2.11,t=19.693,P=0.000〕;PAR2预处理可使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3 d时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32(ng/L):54.13±6.68比84.40±28.24,t=2.560,P=0.046;TNF-α(ng/L):49.12±3.56比79.27±14.64,t=4.901,P=0.003;IL-8(ng/L):22.95±2.52比55.85±10.90,t=7.204,P=0.000;IL-6(ng/L):36.49±2.63比56.65±2.57,t=13.443,P=0.000〕。光镜下观察,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改变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 IL-32作为一种前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可诱导TNF-α、IL-6和IL-8的产生,抑制IL-32产生对克雷伯杆菌肺炎病情的进展有一定的作用。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8、IL-32水平的影响

    作者:霍同如;金钧

    目的:通过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8、IL-32水平的影响。方法:对HP阳性的3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20mg/d)(甲硝唑0.8g/d,分2次服)和阿莫西林(1.0g/d,分2次服)联合抗HP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清IL-18和IL-32水平。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 L-18、I L-32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H P感染导致血清IL-18、IL-32水平升高,根除HP可使IL-18、IL-32水平降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与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性分析

    作者:许涛;王慧莹;徐爱茹;赵楚敏;宋月霞;李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白细胞介素-32) 和血管活性物质 (蛋白相关磷脂酶A2、儿茶酚抑素) 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94 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189 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105 例, 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并测定血清中 VEGF-B、Lp-PLA2、CST、IL-32 水平变化, 同时评估AMI 组患者各期心功能指标, 对AMI 患者随访6 个月, 记录发生心脏主要不良事件情况, 探讨上述4 种生化指标与AMI 预后关系.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清VEGF-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AMI 组Lp-PLA2、CST 高于UA 组 (P<0. 05), IL-32 低于UA 组 (P<0. 05);治疗后, 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心功能各期对比显示, VEGF-B 在KiliipⅠ~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Lp-PLA2、CST 水平在各组间随着心功能恶化呈上升趋势; IL-32 含量随心功能恶化而降低.随访终止时, AMI 患者总MACE 发生率为42. 33%.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血清中VEGF-B、IL-32低于预后良好组 (P<0. 05), Lp-PLA2、CST 高于预后良好组 (P<0. 05).结论 发生AMI 与UA 时, CST、Lp-PLA2 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VEGF-B、IL-32 与预后MACE 发生率呈负相关.

  • 白细胞介素-8和-32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水平及意义

    作者:汪建英;方强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IL)-8和IL-32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ECOPD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外周血IL-8和IL-32的水平,检测肺功能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 ).结果 治疗前实验组血清IL-8和IL-32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1).治疗后实验组血清IL-8和IL-3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1),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1).治疗前实验组FEV1/pred、PaO2 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 01),PaCO2 显著高于正常组( P<0. 01).治疗后实验组FEV1/pred、PaO2 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 01),且显著低于正常组(P<0. 01);PaCO2 显著低于治疗前(P<0. 01),但显著高于正常组(P<0. 01).治疗前:IL-8与FEV1/pred、PaO2 呈负相关(r=-0. 573、-0. 583,P<0. 05),与PaCO2 呈正相关(r=0. 548,P<0. 05);IL-32与FEV1/pred、PaO2 呈负相关(r=-0. 601、-0. 589,P<0. 05),与PaCO2 呈正相关( r=0. 697,P<0. 05).治疗后:IL-8与FEV1/pred、PaO2 呈负相关(r=-0. 644、-0. 547,P<0. 05),与PaCO2 呈正相关( r=0. 628,P<0. 05);IL-32与FEV1/pred、PaO2 呈负相关( r=-0. 716、-0. 565,P<0. 05),与PaCO2 呈正相关(r=0. 702,P<0. 05).结论 老年AECOPD患者血清IL-8和IL-32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为老年AECOPD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 白介素-32在HBV感染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春梅;左维泽;沈兰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白介素-32(IL-32)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HBV感染者和30例健康者检测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的含量,比较IL-32水平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与临床疾病谱和HBV复制水平的关系.结果:(1)急性乙型肝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HBV感染者HBV-DNA阳性组IL-32水平较阴性组为高,但无差异;高、中、低病毒载量组之间血清IL-32水平也无差异(P>0.05).(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ALT水平组血清IL-32水平均高于时照组(P<0.05);且低、中、高ALT水平组之间与IL-32水平也有统计学意义:IL-32水平与ALT水平正相关.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机体血清IL-32水平的变化,且随炎症加重呈上升趋势,证实IL-32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IL-32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损伤及病情发展的过程.血清IL-32水平变化与HBV复制水平无关.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IL-6、IL-8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卓海燕;范金海;陈丽芳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IL-6、IL-8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进行血清 IL-32、IL-6、IL-8及 ALT、ALB、TB、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做比较。结果:(1)病例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 CHB 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随轻度、中度、重度分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 IL-32水平与 ALT、TB水平呈现正相关(r=0.54,P<0.05),与 ALB 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血清IL-6、IL-8水平与ALT、TB水平也呈正相关(r=0.39,P<0.05;r=0.36,P<0.05),与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3)血清IL-32与IL-6、IL-8水平成正相关,(p<0.05);IL-6与IL-8也成显著正相关(r=0.6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32、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能够反映出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有着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局麻和全麻对患者血清IL-23、IL-32和PCT水平的影响

    作者:肖加旺

    目的:探讨了局麻和全麻对手术病人血清IL-23、IL-32和PCT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对直肠癌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和手术开始后1h抽取静脉血3ml,分别测定血清IL-23、IL-32和PCT浓度.结果:A组血清IL-23、IL-32和PCT含量在切皮和术中1h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血清IL-23、IL-32和PCT含量在切皮和术中1h,比A组含量降低(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能明显降低血清IL-23、IL-32和PCT浓度.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