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血清IL-23、25-(OH)D及YKL-40水平的影响

    作者:梁永生;张春艳;李敬伟;李辉;孙强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血清IL-23、25-(OH)D及YKL-40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1例,试验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中药方口服药物灌肠针灸)联合西医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3、25-(OH)D及YKL-40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3及YKL-40水平均下降,而25-(OH)D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或降低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中药方口服药物灌肠针灸)联合西医治疗可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水平,同时提高25-(OH)D的水平。

  • 九味散结胶囊结合左甲状腺素钠对桥本甲状腺炎IL-17和IL-23表达的影响

    作者:区岛良;李忠文

    目的:探讨九味散结胶囊结合左甲状腺素钠对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患者IL-17和IL-2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HT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九味散结胶囊。2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 FT3)、游离甲状腺素(thyroxine, FT4)、血清促甲状腺素(thyrotropin, 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 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 TPOAb),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7、IL-23,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对照组为81.6%(31/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 P=0.042)。治疗后,观察组 IL-17[(22.32±4.25)ng/ml 比(31.55±6.84)ng/ml , t=2.416]、IL-23[(14.72±3.42)ng/ml 比(23.27±5.26)ng/ml , t=2.5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SH[(3.04±0.82)IU/ml 比(4.83±1.22)IU/ml,t=2.355]、TGAb[(152.71±38.02)IU/ml 比(238.48±54.18)IU/ml,t=2.406]和TPOAb[(121.31±26.23)IU/ml 比(184.19±42.53)IU/ml,t=2.42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味散结胶囊结合左甲状腺素钠可降低HT患者IL-17和IL-23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

  • 补血强肾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红细胞、白细胞介素的影响

    作者:袁志军;刘爱林;刘玲玲

    目的:研究自拟补血强肾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红细胞及白细胞介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自拟补血强肾方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并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2组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增生,血清白细胞介素表达.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82.61%,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56.52%,总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RBC、RET、Hb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BC、RET、Hb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17、IL-6、IL-23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7、IL-6、IL-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髓增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Hb与临床疗效间呈高度负相关(P<0.05),IL-23、IL-17、IL-6与临床疗效间正相关(P<0.05).结论:补血强肾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红细胞及白细胞介素的表达.

  • 艾灸对 EAT 大鼠甲状腺功能及其 IL-17、IL-23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崔云华;雷菲;赵继梦;吴焕淦;徐惠芬;吴人照;何金森;余曙光;黄艳;吴璐一;刘世敏;胡玲;刘慧荣

    目的:观察艾灸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大鼠的效应,以及对炎性细胞因子 IL-17、IL-23及受体表达的影响,拟阐释艾灸干预 EAT 的作用机制。方法:将 SD 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组、模型组、优甲乐组、隔附子饼灸组和温和灸组。采用碘剂和猪甲状腺球蛋白联合免疫的方法建立 EAT 动物模型,艾灸和西药各干预30 d。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IL-17、IL-23和 IL-23R 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和 IL-23R mRNA 表达。结果: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和优甲乐均能纠正 EAT 大鼠甲状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 FT3下降(P <0.01),血清 TSH、TGAb、TPOAb 浓度升高(P <0.05),血清 IL-17、IL-23和 IL-23R 蛋白的浓度升高(P <0.05);甲状腺组织 IL-17、IL-23和 IL-23R mRNA 的表达上调(P <0.05)。与模型组比较,优甲乐组血清 FT3升高(P <0.01),TPOAb、IL-23R 浓度降低(P <0.05);隔附子饼灸组大鼠血清 FT3升高(P <0.01),血清TSH、TGAb、TPOAb、IL-17、IL-23和 IL-23R 浓度降低(P <0.05),甲状腺组织 IL-17、IL-23和 IL-23R mRNA 表达下降(P <0.05);温和灸组大鼠血清 TSH、TGAb、TPOAb、IL-17和 IL-23浓度降低(P <0.05);血清 IL-17、IL-23的浓度,甲状腺组织IL-17、IL-23、IL-23R mRNA 的表达水平和血清中 TGAb 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血清中 IL-17、IL-23、IL-23R 的浓度,甲状腺组织中 IL-17 mRNA 的表达水平与血清中 TPOAb 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隔附子饼灸、温和灸均能有效纠正 EAT 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改善 EAT 大鼠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可能与调节炎性细胞因子 IL-17和IL-23的表达有关。

  • 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其对外周血IL-17,IL-23,IL-6水平的影响

    作者:宋红霞;薛晓东

    目的:探讨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NB-UVB照射治疗,疗程8周.同时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以及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3,IL-6表达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IL-6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IL-17,IL-23,IL-6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IL-17,IL-23,IL-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较单一NB-UVB治疗效果好,二者发挥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IL-6水平有关.

  • 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22和IL-23的影响

    作者:赵新芳;甘霞;林红;周云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96例UC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4 g·d-1,4次/d;曲安西龙片口服,10 mg·d-1,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内服方,1剂/d,2次/d;灌肠方,100 mL/次,3 h/次,1次/2 d;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2和IL-23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1.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22和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UC湿热内蕴证可明显降低患者中医症状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积分,改善病理和结肠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22和IL-23水平相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 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小鼠外周血清IL-17、IL-23水平的抑制作用

    作者:郭敏;彭丽;郭静

    目的:观察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L)-17、IL-23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采用抗血清及卵蛋白,模拟慢性荨麻疹模型,选择模型制作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当归饮子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动物,另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束时,各组动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血清中IL-17、IL-23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饮子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动物外周血IL-17、IL-23(P<0.01).结论: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小鼠外周血清IL-17、IL-2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姜酚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7及白细胞介素-23的影响

    作者:马武开;姚血明;黄颖;唐芳;王莹;周静

    目的:观察中药活性成分姜酚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组。采用胶原诱导制备RA模型,于造模第7日开始,姜酚组给予姜酚灌胃,雷公藤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后采血并处死大鼠,镜下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结果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关节滑膜组织血管新生及滑膜增生减轻,炎细胞浸润、水肿改善。模型组 IL-17、IL-2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酚组和雷公藤组均能下调 IL-17、IL-23表达(P<0.05,P<0.01),姜酚组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姜酚通过下调RA大鼠血清IL-17、IL-23的表达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 IL-23及其受体IL-23R与克罗恩病的关系

    作者:李媚;高翔;胡品津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率近年有所上升.IBD病因学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其发病与遗传、免疫、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免疫调节紊乱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克罗恩病是Th1介导的肠道免疫反应.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IL-23在Th1介导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IL-23及其受体IL-23受体(IL-23R)与克罗恩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 血清IL-17和IL-23与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关系

    作者:陈婵;李孟英;谭可平;甘琼萍;陆晖;沈扬林;覃国琦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探讨其与患者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关系。方法55例AIDS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3水平,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55例患者中有44例发现机会性致病菌感染,11例未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感染组IL-17水平较非感染组高[(92.53±158.45)pg/ml vs (10.21±19.17)pg/ml,P <0.01],血清IL-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肺孢子菌感染者的IL-17水平较未感染者明显降低[(19.78±27.95)pg/ml vs (91.78±160.78)pg/ml,P <0.01]。血清IL-17、IL-23水平与疾病预后无关。结论 IL-17可能参与HIV/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免疫机制,低IL-17水平可能导致患者对肺孢子菌的清除能力下降。

  • 补体C3与C4和IL-2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鹏;刘尧;胡劲辉;李江;郝建华

    目的 探究补体C3、C4及白细胞介素-23(IL-2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感染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SLE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组46例、非活动组3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40名为对照组.比较SLE活动分组、感染患者、非感染患者、对照组的补体C3、补体C4、IL-23水平;并分析血清IL-23水平与补体C3、C4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非活动组、感染患者、非感染患者补体C3、C4均低于对照组(P<0.05),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组补体C3、C4分别为(0.32±0.04) mg/L、(0.11±0.03)mg/L低于非活动组,IL-23为(141.26±35.63)pg/ml高于非活动组(P<0.05).感染患者补体C3、C4为(0.39±0.08)mg/L、(0.10±0.02) mg/L低于非感染患者,IL-23为(132.65±31.48)pg/ml高于非感染患者(P<0.05);相关分析示血清IL-23与补体C3、C4呈负相关(P<0.001).结论 SLE疾病活动和感染时补体C3、C4水平呈低表达,IL-23水平呈高表达,补体C3、C4和IL-23水平变化对SLE病情活动和感染具有重要反映价值.

  • 变应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27对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

    作者:刘婷;任秀敏;郝东阳;董金辉;徐鸥;王建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27 (IL-27)对于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 (Treg/Th17)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以及它们在变应性鼻炎(AR)免疫治疗中可能存在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AR的患者30例为AR组,健康体检者29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受试者外周血IL-23及IL-27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受试者外周血中CD4+IL-17+Th17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进行检测.结果 AR组血清IL-2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4.061,P<0.05),IL-27低于对照组(t=-16.669,P<0.05),二者呈负相关关系(r=-0.662,P<0.05);AR组CD4+IL-17+Th17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19.951,P< 0.05),其与IL-23呈正相关关系(r=0.499,P<0.05),与IL-27呈负相关关系(r=-0.377,P<0.05);AR组CD4+CD25+Foxp3+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17.105,P<0.05),其与IL-23呈负相关关系(r=-0.671,P<0.05),与IL-27呈正相关关系(r=0.639,P<0.05);Th17与Treg细胞二者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呈负相关关系(r=-0.413,P<0.05).结论 IL-23分泌增加、IL-27分泌减少及Th17/Treg细胞比例失调,可能参与AR的发病;IL-23的高表达有助于Th17细胞的发育和维持,同时降低Foxp3+细胞出现的频率;IL-27的低表达削弱对Th17细胞原有的抑制作用,并不利于Foxp3+细胞生成.

  • 大黄素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作者:吴常裕;杨海燕

    目的:探讨大黄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舟山市妇幼保健医院诊治的9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大黄素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3、IL-17、sCD40L、CK、CK-MB、cTnT、LVEDd与柯萨奇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清IL-23、IL-17、sCD40L水平,改善心肌酶学水平及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山茱萸果核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

    作者:齐静姣;张平;郭进武;路西明

    目的:探讨山茱萸果核提取物( FCOFCE)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及其抗炎机制。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构建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组、低、中、高剂量FCOFCE组,每组8只;另取8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模型组均予以灌胃0.9%氯化钠,qd;雷公藤组予以灌胃0.01 mg· kg-1雷公藤多苷,qd;低、中、高剂量FCOFCE组分别灌胃予以200,400,600 mg· kg-1 FCOFCE,qd。6组均连续给药4周。用跖围法测量大鼠足趾肿胀程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血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3( IL-23)、IL-17的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IL-23、IL-17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FCOFCE组大鼠的足趾肿胀度、血清IL-17和IL-23的含量、淋巴细胞IL-17和IL-23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而低剂量FCOFCE组上述指标降低不明显( P>0.05)。结论山茱萸果核提取物可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炎症反应,与降低IL-23和IL-17的表达水平有关。

  • 氯雷他定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外周血 T细胞17的影响

    作者:廖明;李勇;陶宝鸿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对变应性鼻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17(Th17)阳性率及白细胞介素( IL)-17及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试验组为80例急性发作期变应性鼻炎患儿,每日给予氯雷他定糖浆5 mL,睡前口服,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为30例健康儿童,不予任何药物。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以及对照组的外周血Th17细胞阳性率及IL-17、IL-23水平。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前血清中Th17细胞阳性率及IL-17、IL-23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2周后,Th17细胞阳性率及IL-17、IL-23的含量较对照组仍升高,但差异缩小( P<0.05)。治疗1周后,试验组Th17细胞阳性率及IL-17、IL-23的含量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周后,试验组 Th17细胞阳性率及 IL -17、IL-23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结论氯雷他定糖浆可以通过调节患者外周血Treg/Th17平衡,降低IL-17和IL-23 mRNA的表达水平来抑制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 监测 IL-17、IL-21、IL-22、IL-23表达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杰锋;钟春媚;罗伟辉;翟冬旭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23(IL-23)的表达水平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UC 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清中 IL-17、IL-21、IL-22、IL-23的含量,比较健康人群和 UC 患者外周血清中 IL-17、IL-21、IL-22、IL-23的水平差异及不同严重程度 UC 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清中 IL-17、IL-21、IL-22、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中度 UC 患者外周血清 IL-17、IL-21、IL-22、IL-23水平明显低于重度 UC 患者(P<0.05);初发型 UC 患者外周血清 IL-17、IL-21、IL-22、IL-23水平低于慢性复发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清 IL-17、IL-21、IL-22、IL-23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UC 患者外周血清中 IL-17、IL-21、IL-22、IL-23水平明显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可预测 UC 发展或评估治疗效果。

  • 解毒药与凉血药配伍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作者:翟春艳;底婷婷;赵京霞;王燕;解欣然;李雪;蒙玉娇;李宁飞;刘正荣;张璐;张蕾;王宁;李萍

    目的 观察凉血解毒汤与凉血汤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的影响,并探讨配伍解毒药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55只,背部剃毛,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凉血汤组、凉血解毒汤组和甲氨蝶呤组,采用5%(质量分数)咪喹莫特乳膏背部涂抹诱导皮肤银屑病样模型.观察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并评分,光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表皮层厚度;采用皮肤水分油分测试笔检测小鼠背部皮肤水分和油分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皮损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表达;采用RT-PCR技术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IL-23及IL-1β 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凉血解毒汤和凉血汤组小鼠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均明显降低、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下降、CD3阳性T细胞表达个数减少、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相对下降(P<0.05);此外凉血解毒汤还可使小鼠皮损中水分(16.980±2.739)、油分(7.750±1.209)含量有效升高(P<0.05),IL-17、IL-2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对皮损PASI评分及表皮厚度、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5.66 ±0.057)和CD3阳性T细胞表达个数(10.670±0.193)的影响也更为显著(P<0.01).结论 凉血解毒汤与凉血汤均可抑制IL-1β mRNA的表达,减少炎性浸润,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炎性反应皮损;而配伍解毒药的凉血解毒汤,则可进一步通过抑制IL-23、IL-17的表达,提升其在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及皮损组织形态变化、减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减少角化不全细胞及降低炎性反应浸润程度等方面的干预作用,从而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皮损改变,提示解毒中药对炎性反应及相关因子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银屑病的潜在机制之一.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陆敏;付汉东;张爱华;沈红园;余小艳;魏威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对MPIgM抗体阳性和MPIgM、IgG抗体同为阳性患儿以及对照组间血清IL-17、IL-23含量比较,对不同临床症状患儿以及对照组血清IL-17、IL-23含量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IgM 抗体阳性和MPIgM、IgG抗体同为阳性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它们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感染患儿中上呼吸道感染、MPP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它们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MPP中不同临床症状的患儿间血清IL-17、IL-23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IL-17、IL-23含量变化可能促进MP感染患儿的不同临床表现,检测MP感染患儿血清IL-17、IL-23含量对了解疾病的进展和疗效,对MPP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8和IL-23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夏玉玲;李辉;闫川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分泌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联,以期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监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经检查确诊的43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的分泌水平,并以36名正常健康人血清作比较.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的浓度分别为(96.4±51.6) μg/L和(140.5±50.1) pg/ml,均高于正常健康人血清中IL-8[(81.2±29.2) μg/L]和IL-23[(47.1±8.5)pg/ml]的浓度(P<0.01),并且血清中IL-8和IL-23的表达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8和IL-23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和病理损伤密切相关,检测血清中IL-8和IL-23的分泌水平为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监控提供了一个有应用价值的临床指标.

  • 血浆IL-23、IL-17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其钦;蒋加雁;卢成跃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23和IL-17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 收集75例COPD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23和IL-17水平.经t检验比较血浆IL-23和IL-17水平在COP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其与COPD患者病程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COPD患者中血浆IL-23与IL-1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中血浆IL-23和IL-17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23:751.17±155.36 vs 686.88±147.36ng/L,£=2.644,P=0.009; IL-17:1.79±0.21 vs 1.71 ±0.17ng/L,t=2.614,P=0.010).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较,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血浆IL-23和IL-17的平均水平亦显著升高(IL-23:801.31±141.69 vs 717.75±128.74ng/L,t=2.645,P=0.010; IL-17:2.36±0.12 vs 1.41±0.16ng/L,t=27.714,P<0.001).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COPD患者中血浆IL-23水平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349,P=0.011).结论 血浆IL-23和IL-17水平可能参与COPD的形成,并能影响疾病的病程.COPD患者中血浆IL-23水平与IL-17水平密切相关.

132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