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榆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向阳;魏红;郑海萍;田河林;赵如同

    地榆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作用.地榆制炭后,临床上多用于出血症的治疗.传统的制炭方法有炒炭和煅炭,地榆炭常用的制备方法为炒炭.现代的制炭方法采用中药微机程控炒制机炒制和电热恒温干燥箱烘制,目前多使用电热恒温干燥箱烘制地榆炭.对地榆炭止血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钙离子、鞣质和碳素三方面.在药理方面,通过研究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比较地榆炭和地榆的止血效果.

  • 栀子炭的凉血止血作用及其炮制机制分析

    作者:潘玲玲;刘婧;黄潇;付小梅;谢赛赛;关志宇;甘春梅

    目的:考察栀子炒炭前后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凉血止血作用,探索栀子炭的炮制机制.方法:检测栀子炮制前后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运用HPLC测定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Ⅱ,西红花苷-Ⅲ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和440 nm;利用UV测定总鞣质含量,检测波长760 nm.动物实验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生栀子组、栀子炭组.阳性药(云南白药)组、生栀子组、栀子炭组分别按2.1 g·kg-1(按生药量折算)灌胃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6d后建立大鼠致热复合出血模型,监测大鼠肛温、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全血黏度的变化情况,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栀子炒炭后,栀子苷及西红花苷类成分含量急剧下降,总鞣质含量上升;与模型组比较,生栀子能够极显著性降低大鼠的肛温(P<0.01),且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全血高、中、低切黏度(P<0.05,P<0.01),但对凝血指标无影响;栀子炭只能在0~4h极显著性降低大鼠肛温(P<0.01)及全血低切黏度(P<0.05),但可显著缩短TT,APTT和PT(P<0.05,P<0.01),且能明显降低FIB水平(P<0.05).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栀子炭能够缓解血热出血大鼠肺损伤的症状.结论:栀子炭具有凉血止血作用,其炮制机制可能与栀子苷、西红花苷类成分及鞣质的含量变化有关.

  • 熟地黄炭补血止血作用的炮制机制探索

    作者:李娴;王娜;卫向龙

    目的:筛选熟地黄炭止血的主要药效部位,探讨其补血止血作用的炮制机制.方法:以小鼠的出血时间(BT)和凝血时间(CT)为指标筛选熟地黄炭止血的有效部位;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同时结合尾部放血,以8%无水乙醇代替自由饮水的方法共同建立大鼠血虚出血模型,观察其一般体征、病理组织,测定大鼠的血常规指标即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和白细胞总数(WBC);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中、低切下全血还原黏度及血浆黏度)和凝血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熟地黄炭组、熟地黄炭水部位组均可缩短小鼠BT和CT.与空白组比较,血虚出血模型组大鼠的RBC,HGB和WBC均明显降低;高、低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升高;PT,TT和APTT均延长,FIB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熟地黄炭组大鼠的RBC,HGB和WBC均明显升高;高、中、低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及血浆黏度均降低;PT,TT和APTT均缩短,FIB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熟地黄炭水部位组大鼠的RBC和HGB均升高;高切下的全血还原黏度降低;PT,TT和APTT均缩短,FIB减少.结论:熟地黄炭通过升高大鼠RBC,提高HGB,改善环磷酰胺与放血所致血虚大鼠的体征,表现了其补血的作用;同时通过缩短大鼠TT,PT和APTT,降低FIB的含量,表现了其止血的作用.提示熟地黄炭针对血虚出血大鼠模型发挥了较好的补血止血作用.

  • 试析《本草纲目》对中药炮制研究的贡献

    作者:孙雄杰;李蒙;涂济源;赵佳文;潘许玲;刘艳菊;许腊英

    通过收集《本草纲目》在“修治”、“序列”、“发明”等项目中记载的内容,分类整理其对炮制方法、炮制理论、炮制作用、炮制辅料质量要求及工艺标准等方面贡献,归纳该著作对中药炮制理论的阐述和创新发展、对药物的炮制方法和作用的解释、对炮制品和现代常用辅料的质量标准描述,以及对前人方法的改进和见解.分析后发现炮制技术不是孤立的制药技术,其发展得益于临床作用验证.只有医药结合、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才能促进中医药发展.研究《本草纲目》对中药炮制的贡献,旨在借鉴经典,从古老的制药技术中发现创新点,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发掘传统炮制机制.遵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终为炮制技术的提升提供借鉴.

  • 半夏炮制解毒机制的研究Ⅰ

    作者:吴皓;钟凌云;李伟;叶定江

    目的:阐明半夏炮制时采用8%明矾水或pH>12碱水炮制的解毒机制.方法:以药典规定的明矾浓度和碱液浓度浸泡生半夏,并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观察、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草酸钙含量、家兔眼刺激性实验等.结果:生半夏经过药典规定的8%明矾水浸泡或以10%的Na2CO3浸泡后,刺激性成分草酸钙针晶被锈蚀溶解,不溶性草酸钙含量从1%以上急剧下降到0.5%以下,半夏的刺激性也随之下降;半夏炮制后草酸钙含量降低到0.5%以下几乎不引起刺激性.结论:8%明矾水或pH>12以上的碱水炮制可以使生半夏药材中具有强刺激性成分草酸钙针晶的针形晶体破坏,含量降低,刺激性毒性降低;茜草、山药等无刺激性药材中草酸钙针晶的晶形、质地和含量与半夏具有非常大的差异.

  • 人参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淼;秦昆明;李伟东;殷放宙;蔡皓;蔡宝昌

    人参作为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近年来,有关人参的研究覆盖医学、药学、生物、食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参中主要含有皂苷类、挥发油、糖类、氨基酸、多肽、无机元素等成分,每种成分都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是人参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人参经过加工炮制后,所含有效成分发生复杂的变化,同时伴有新的物质生成.该文旨在对人参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以此为例探讨中药炮制研究的思路方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基于热分析技术的甘草制甘遂的炮制机制研究

    作者:何美菁;吕辰子;王勃;孟祥龙;张朔生

    运用热分析技术,以模拟空气(N2-O2 4∶1)为载气,选取10℃·min-1的升温速率,体积流量为60 mL· min-1,分别对甘遂生品、甘遂醇提物、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其甘草汁拌制品进行热解特性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萃取溶剂极性的不同,各极性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及数量发生变化,且随着甘草汁固体粉末加入量的增加,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分别提前(157.40±1.06),3.50,(25.83±1.66)℃,但是热失重率除氯仿部位增加(2.62±5.19)℃外,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却分别减少(33.90±1.72),(19.28±1.11)℃.可见甘草汁的加入,使得甘遂的毒性部位石油醚部位及氯仿部位的热解速率增加,大热失重速率峰的温度点降低,同时药效部位乙酸乙酯部位虽然在升温过程中亦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失重率及失重速率相对较小,达到保留药效成分的作用,证明了甘草制甘遂炮制后减毒的机制以及甘草制甘遂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同时,随着加入甘草汁比例的增大,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部位的大热失重速率峰均提前,峰温降低,易于热解.其中石油醚、氯仿部位10:1混合物的热失重速率相对较大,峰温较低,而乙酸乙酯则正好相反.此结论对于甘遂与甘草的比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基于TG-DTG的祖师麻甘草制的炮制机制研究

    作者:孟祥龙;郭晓慧;张朔生

    目的:探讨祖师麻甘草制法的炮制机制.方法:在热重分析仪上,采用模拟空气(N2-O2 4∶1)为载气,5℃·min-1升温速率,对渗漉法提取的祖师麻有效部位,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甘草汁固体粉末,祖师麻有效部位与甘草汁固体粉末按原药比例10∶1,10∶2,10∶3的昆合物分别进行热解特性研究.结果:与祖师麻有效部位的TG-DTG曲线比较,刺激性较强的石油醚部位主要失重温度为320 ~390℃,且随着甘草汁固体粉末加入量的增加,354℃处的0.69%·min-1的失重速率峰逐渐前移,并终与265℃附近的失重速率峰合并;另外,祖师麻有效部位于291℃处的2.38%·min-1和516℃处2.42%·min-1的热失重速率峰向低温方向移动,移动幅度约为20~26,19 ~50℃,前者热失重速率峰峰值明显降低,后者明显增高.结论:随着甘草汁固体粉末加入量的增加,祖师麻有效部位在程序升温下加热致使石油醚部位易于失去,同时对于祖师麻的主要药效成分的损失起到减缓作用,佐证了TG-DTG用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科学性及祖师麻经甘草制后刺激性降低的炮制机制.

  • 基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的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研究

    作者:孙娥;韦英杰;张振海;崔莉;徐凤娟;贾晓斌

    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炙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以往文献对淫羊藿的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药效变化2个方面,本课题组创新性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角度,并基于活性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研究炙淫羊藿的炮制机制.炙淫羊藿炮制作用分为炮制过程“热”和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2个关键环节,课题组通过连续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ADME角度着重阐明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热”的作用与科学内涵,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阐述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与增效机制.该文就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现代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 基于体内自组装胶束形成机制的羊脂油炙淫羊藿增效机制研究思路与探讨

    作者:孙娥;张振海;崔莉;徐凤娟;李杰;贾晓斌

    应用辅料炮制中药,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的一大特色.如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辅料炮制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制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然而目前文献研究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2个方面尚不能全面解释辅料羊脂油的炮制机制.该文结合羊脂油所含脂肪酸类成分具有脂肪长链和表面活性的特点,并基于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淫羊藿黄酮自组装胶束模拟形成和促吸收的实验基础,创新性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研究羊脂油炙淫羊藿的作用机制假说,同时详细阐述了自组装胶束对淫羊藿黄酮促吸收作用和增效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揭示中药“油炙”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HPLC指纹图谱研究五倍子发酵百药煎化学成分变化

    作者:王瑞生;史莲莲;张振凌;李柯柯

    目的 建立百药煎HPLC指纹图谱,比较五倍子发酵百药煎化学成分变化,为百药煎的质量评价提供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Waters SymmmetryShieldTMRP18(250 mm×4.6 mm,5μm) C18色谱柱,乙腈-0.1%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80 nm,“Chromap Chromafinger 2005 beta 0.1"色谱软件生成百药煎标准指纹图谱,对10批不同批次的百药煎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并且通过对照品比对及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主要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10批百药煎指纹图谱中有10个共有峰,HPLC指纹图谱各峰分离度良好,各批次间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均<1.0%,样品间相似度均>0.9,共指认出7个共有峰,即没食子酸(1号峰)、表没食子儿茶素(2号峰)、没食子酸甲酯(3号峰)、没食子酸乙酯(5号峰)、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6号峰)、2,4,6-三-O-没食子酰-α-D-葡萄糖(7号峰)、2,4,6-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9号峰);五倍子发酵百药煎后没食子酸、2,4,6-三-O-没食子酰-α-D-葡萄糖的量升高,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乙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量明显降低;表没食子儿茶素、2,4,6-三-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为新生成成分.结论 百药煎炮制作用机制与发酵过程使五倍子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和产生新的化学成分有关.指纹图谱法可用于监控百药煎发酵炮制的质量控制.

  • 续断炮制工艺和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益;季德;蔡宝昌;陆兔林

    目的:为临床续断炮制饮片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古代文献、现代地方规范、《中国药典》和专著中关于续断炮制工艺的介绍,并查阅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PubMed上关于续断的文献,归纳和分析其炮制工艺和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目前的文献并未反应续断炮制的整体化学成分的量变、质变和各组分之间比例的动态变化.药理实验也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药效学比较方面,并未对炮制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结论:续断炮制后成分群变化和功效之间的相关性系统深入的研究,是未来续断炮制工艺和炮制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 中药炮制后的成分变化及其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蔡波

    针对中药炮制后的成分变化进行分析,从糖类物质、生物碱类物质、挥发油类物质及苷类物质等方面,明确中药炮制后对其成分所形成的影响.结合中药炮制研究的现状,分析其炮制机制.在科学炮制的方式下,大限度保持中药的活性成分,全面展现中药的临床治疗应用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