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循环术POCD患者血清GDNF、S100β和Aβ含量检测对病情评估的价值

    作者:陈怡霏;段晓霞;张官鹏;彭钢;谢燕斌;陈平

    目的 分析研究体外循环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患者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S100β蛋白(SL00β)、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检测对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7月间接受体外循环术的心脏疾病患者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CD分为对照组94例和POCD组82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GDNF、S100β、Aβ、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水平.结果 POCD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术后1周血清GDNF(32.15±3.09) ng/ml,低于对照组患者的GDNF(67.92±5.88) ng/ml(P<0.05);POCD组患者的术后1周血清S100β (703.17±67.34) ng/L、Aβ(632.83±49.75) ng/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S100β(595.62±60.57) ng/L、Aβ(475.25±43.11)ng/L(P<0.05);POCD组患者的术后1周血清GLU (29.73±2.53)mmoL/L、Asp(22.16 ±2.18)mmol/L、Gly(213.53±19.83) mmol/L,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GLU(23.61±2.09) mmol/L、Asp(17.32±1.85) mmol/L、Gly(181.62±18.99) mmol/L(P<0.05).结论 体外循环术POCD患者血清GDNF、S100β、Aβ、EAAs水平均可发生明显改变,上述指标有望成为评价病情的有效指标之一.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低氧培养及基本性质研究

    作者:邵玉军;张晓勇;宋伟;金丛军;张赞;马占宾;代广辉

    目的 探讨体外低氧浓度培养条件对于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增殖、分泌等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细胞分为低氧浓度培养组及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分化能力、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并使用ELISA法检测两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分泌量的区别.结果 低氧浓度培养组细胞在表面标志物表达及分化能力上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经ELISA检测,低氧浓度培养条件下的细胞GDNF的分泌量更高.结论 低氧浓度的培养条件有利于BM-MSCs增殖及分泌能力增强,适宜用于BM-MSCs的扩增.

  • 脉冲射频对慢性坐骨神经缩窄伤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贾子普;任浩;李倩;王婧爱;罗芳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PRF)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坐骨神经机械痛阈、超微结构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假手术假治疗组(SS组, n=10)、造模后假治疗组(CS组, n=10)、造模后脉冲射频治疗组(CP组, n=10)。CS组和CP组大鼠复制坐骨神经慢性缩窄伤(CCI)模型,SS组接受假手术。造模后14 d,CP组于坐骨神经干结扎处接受脉冲射频治疗3 min;SS组和CS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干放置电极不通电。造模前,造模后1 d、7 d、14 d ,治疗后1 d、7 d、14 d测量各组机械缩足阈值(HWT)。治疗后14 d取各组坐骨神经干结扎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GDNF水平。结果造模后,CS、CP组大鼠HWT较SS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14 d,CP组HWT较CS组明显升高(P<0.01)。电镜下可见CP组结扎侧坐骨神经损伤较CS组减轻,GDNF表达明显高于CS组和SS组(P<0.01)。结论 PRF可能通过上调坐骨神经干中GDNF的表达,保护坐骨神经,缓解CCI所致的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

  • 脑损伤后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陈宝友;李强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 h组、2 h组、4 h组、8 h组、12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和5 d组,每组5只.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干GDNF、GFRα-1、Ret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脑干中可见到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 h脑干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损伤后72 h降至正常水平;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 h达到高峰,于伤后48 h降至正常.结论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干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

  • 联合应用NGF、CNTF和GDNF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陈菁;陈建梅;楚燕飞;李兵仓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NGF、CNTF和GDNF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实验动物按NGF、CNTF、GDNF单独使用,两两组合使用,三种因子同时应用以及对照组共分为8组.测量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电生理参数、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再生神经纤维形态参数.结果:三种因子联合治疗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腓肠肌湿重恢复佳;除髓鞘厚度略小于NGF和CNTF联合治疗组外,神经纤维直径、再生轴突数量及神经组织面积均大于其他各组.结论:联合应用NGF、CNTF和GDNF对再生神经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作用优于其中一种因子单独使用或两种因子联合应用.

  • HRP神经逆行示踪评价GDNF修饰的神经移植复合体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文捷;周跃;陈菁;王建忠;陈建梅

    目的:采用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动物模型,应用霍乱毒素B-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神经逆行示踪技术对构建的GDNF修饰的神经移植复合体的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进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再生评价.结果:12周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评价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培养模型的保护作用

    作者:肖向建;刘卫刚;李敏;马征;李春岩

    目的:利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脊髓片培养模型,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8天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不同浓度GDNF组(1ng/ml、5ng/ml和50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脊髓片形态变化,SMI-32免疫组化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体外生长良好,而模型组生长不良,SMI-3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减少,GDNF各组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多,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GDNF能保护运动神经元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的损伤.

  • 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

    作者:张文捷;李兵仓;岳寿伟;王建忠;陈建梅

    目的:应用体外获取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的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对其促神经再生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结果: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 鞘内注射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GAD65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歌;梁健;高园园;王存金;王红军

    目的: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脱羧酶65(Glutamate decarboxylase65,GAD65)的表达变化及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1: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坐骨神经结扎组(CCI组).CCI组又分为术后1d (D1)、3d (D3)、7d (D7)和14d (D14)组.实验2: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D14组、D14+GDNF组和D14+PBS组.两实验分别于实验前及CCI术后第1、3、7、14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及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处死后取其L4~L5脊髓背角,采用Westem blot方法测定GAD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TWL及MWT均降低,GAD65表达水平于术后3d开始降低,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与D14组和D14+PBS组相比,D14+GDNF组大鼠TWL及MWT均升高,GAD65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可能和大鼠脊髓背角内GAD 65表达降低相关,而GDNF对其镇痛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脊髓GAD65的表达实现的.

  • 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

    作者:贾东林;吴新民;张利萍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源性痛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n=10);单纯脊神经结扎(spinal nenre ligation,SNL)组(n=10):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GDNF治疗组(n=10):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大鼠脊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评估,以引起50%缩足的机械刺激阈值评价机械性痛觉超敏,5min内在5±1℃冷板上的缩足次数反映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结果:各组术前基础机械痛阈和冷刺激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SNL组术后第1d开始出现机械痛阈和冷刺激痛阈降低(P<0.05),一直持续到第14d,GDNF组术后7、14d时冷刺激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NL组相比,GDNF组术后第3d时机械痛阈升高,第5d时冷刺激痛阈升高(P<0.05),均持续到术后14d.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能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性痛敏和冷诱发的持续性疼痛.

  • 鞘内注射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p-Akt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存金;庞君;李莉;张苏明;宋歌;曹俊平;张励才;王红军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p-Akt的表达变化及鞘内给予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1: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CCI组.CCI组又分为术后1d组(D1组)、术后3d组(D3组)、术后7d组(D7组)和术后14 d组(D14组).分别于术后1、3、7、14 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后处死并取其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Akt (p-Akt)蛋白表达情况.实验2: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D14'组、D14’+PBS组、D14' +GDNF组.与实验1相同时间点测定TWL,并于第14 d处死,取其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Akt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I组大鼠TWL明显降低(P<0.01);与D14'组和D14'+PBS组相比,D14' +GDNF组大鼠TWL明显升高(P<0.01).CCI组脊髓组织中p-Akt表达水平于术后3d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术后14d (P< 0.01);D14’+GDNF组p-Akt表达水平较D14’组和D14’+PBS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鼠脊髓组织中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鞘内注射GDNF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与降低脊髓组织p-Akt的水平有关.

  • 鞘内注射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水平p-Shc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园园;王红军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水平p-Shc的表达变化及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1: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CCI组.CCI组又分为术后1d组(D1组)、3d组(D3组)、7d组(D7组)和14d组(D14组),分别于术后1、3、7、14d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 latency,TWL)和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后处死并取其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Shc/p-Shc蛋白表达情况.实验2:雄性SD大鼠分为sham组、D14组、D14+PBS组、D14+GDNF组.与实验1相同的时间点测定TWL和MWT,并于第14d处死并取其L4~5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hc/p-Shc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TWL和MWT明显降低(P<0.01);与D14组和D14+ PBS组相比,D14+ GDNF组大鼠TWL和MWT明显升高(P<0.01).CCI组脊髓背角内p-Shc表达水平于术后3d开始升高(P<0.05),一直持续到术后14 d(P< 0.01);D14+GDNF组p-Shc表达水平较D14组和D14+PBS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大鼠脊髓背角内接头蛋白Shc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鞘内注射GDNF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Shc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东;薛朝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广泛存在于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中,通过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等发挥营养支持及损伤修复等作用,维持着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具体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以往的研究表明GDNF可能参与了中枢及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GDNF在NP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DNF对NP有着强大的镇痛作用,并且随着其镇痛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GDNF在治疗NP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GDNF在NP中的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综述.

  • 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牛立峰;刘钦毅;王景宏;赵红光

    目的 构建GDNF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治疗脊髓损伤打下基础.方法 首先提取新生大鼠肾组织总RNA,用逆转录PCR法获得并扩增GDNF全长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GDNF,双酶切电泳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扩增到全长GDNF cDNA,构建我体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克隆成功.结论 成功构建带有真核启动子的GDNF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转基因应用到脊髓损伤后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利婷;刘慧苹;舒桂华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由胶质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同源二聚体蛋白质,在神经系统等部位分布,其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细胞的发育、生长、损伤及修复过程均具有其他神经因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医学的迅猛发展,早产儿生存率得以提高,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主要神经病理形式,成为当今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GDNF来源、结构、功能及其在PVL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肠道炎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志平;张德奎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肠道发挥着促进肠神经元存活、增殖、迁移、分化和轴突生长的作用.随着肠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 cells,EGCs)在肠道炎症中所发挥作用研究的深入,GDNF又以一个肠道抗炎因素的身份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在近年的研究中,GDNF从一个EGCs保护肠道上皮屏障的执行者逐渐演变成为多种肠道炎症保护机制中的重要角色,成为重重肠道炎症防御机制中的焦点.在肠道炎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GDNF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总结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力求全面地反映GDNF在肠道炎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 丹龙醒脑方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旺华;雷丽萍;李花;周小青;张利美;韦琛静;曾逸笛;李路迢;付小金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3.2 mg/kg )、小剂量组(丹龙醒脑方3.7 g/kg )、中剂量组(丹龙醒脑方7.48 g/kg )、大剂量组(丹龙醒脑方14.8 g/kg ),每组10只。后5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大鼠治疗7 d后,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NSC增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GF、bFGF、GDNF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SC增殖数量显著升高、NGF、bFGF、GDN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中、大剂量组NSC增殖数显著升高,中、大剂量组NGF、bFGF、GDNF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丹龙醒脑方可能通过促进NGF、bFGF、GDNF表达促进NSC增殖。

  • 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肿瘤坏死因子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红;张振文;梁立武;郑春秀;焦淑军;李爱玲;王向党;任素梅;刘萍

    目的 探讨天麻对帕金森病模型鼠黑质(SN)和腹侧被盖区(VTA)TNF-α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与大、中、小剂量天麻组,每组10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进行TNF-α和GDNF阳性细胞表达的测定.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大剂量天麻组和模型组左侧SN、VTA中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除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组GND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美多巴组、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小剂量天麻组左侧VTA中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中、小剂量天麻组左侧SN、VTA中GDNF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美多巴组比较,小剂量天麻组VTA中的GDNF表达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6-羟基多巴胺毁损纹状体模型中,小剂量天麻显著下调TNF-α的表达和上调GDNF的表达,可能是天麻神经免疫调节的机制之一.

  • 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工程细胞至侧脑室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呙登俊;陈宇;王绪平;刘冰;寿旦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转导的细胞侧脑室移植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对大鼠海马区发育调节脑蛋白(Drebrin)表达的影响. 方法 取10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注射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移植组、注射组及对照组采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加右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而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每组取6只大鼠在移植治疗后3d、7d及10d处死,用于观测荧光强度.每组20只大鼠在移植治疗3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治疗4 d后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颞叶脑内GDNF水平,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海马区Drebrin mRNA和蛋白的水平. 结果 移植组大鼠移植治疗后3d在侧脑室周围见较强荧光分布,治疗后7d荧光强度减弱,治疗后10d大鼠各脑区均未检测到绿色荧光.治疗后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逃避潜伏期(34.89±4.15)s短于注射组(43.86±6.95)s和对照组(50.89±3.66)s,而第三象限穿梭次数(11.00±1.49)次多于注射组(9.26±1.38)次和对照组(8.04±1.12)次,(均P<0.05).同时,移植组大鼠脑内GDNF水平(315.71±27.43)、Drebrin mRNA(5.54±0.35)与Drebrin蛋白水平(0.55±0.05)均高于注射组(GDNF:256.26±19.90;Drebrin mRNA:3.10±0.33;Drebrin蛋白:0.43±0.06)和对照组(GDNF:141.95±21.33;Drebrin mRNA:1.32±0.23;Drebrin蛋白:0.26±0.06)(均P<0.05). 结论 GDNF 工程细胞可在大鼠脑内存活7d左右.通过向侧脑室内移植GDNF工程细胞来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可行性,效果优于直接向侧脑室内注射GDNF.GDNF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可能与调节神经可塑性有关.

  • 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胜利;周明;陈彪

    目的 观察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转染的大鼠神经于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 制备PD大鼠模型并将成功模型分为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细胞移植后,动态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定量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 结果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实验动物的行为学表现,细胞移植后第5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93.9±159.1)圈、(956.7±136.3)圈和(433.6±100.9)圈,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可显著减少PD模型大鼠向损伤侧旋转的圈数(F=95.694,P=0.000);第7周时,PD模型组的90 min内的旋转圈数为(964.2±152.0)圈,神经干细胞对照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分别为(909.2±136.3)圈和(399.4±84.4)圈(F=106.134,P=0.000);第9周时,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组90min内的旋转圈数分别为(909.5±152.2)圈、(865.5±129.1)圈和(312.2±63.7)圈(F=151.100,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提高损伤侧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水平,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多巴胺含量分别为(3.3±0.3)ng/mg组织、(3.7±1.3)ng/mg组织和(7.5±0.8)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59.543,P=0.000);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二羟基苯乙酸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分别为(0.9±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5±0.1)ng/mg组织(F=17.293,p=0.000);PD模型组、神经干细胞组和GDNF基因修饰干细胞组毒素注射侧高香草酸(HVA)水平分别为(0.5±0.1)ng/mg组织、(0.6±0.2)ng/mg组织和(0.9±0.1)ng/mg组织,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组HVA水平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组和PD模型组(F=35.175,P=0.000). 结论 GDNF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有效改善损伤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系统功能,GDNF基因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341 条记录 2/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