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bFGF、GDNF的表达变化

    作者:罗伟;赵匡彦;王廷华

    目的探讨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早期不同时间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变化. 方法在成年SD大鼠脊髓T9~T10间半横断,取损伤位点尾侧段T10节段制作冰冻切片,运用bFGF、GDNF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法)染色.观察并计数腹角bFGF、GDNF的阳性神经元数.结果 bFGF、GDNF主要分布于正常大鼠脊髓腹角神经元细胞浆,损伤后腹角bFGF、GDNF阳性神经元数在3 d组(n=6)、7 d组(n=6)、21 d组(n=6)均较假手术组(n=6)明显增加(P<0.01),bFGF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3 d时达高峰,随伤后时间的延长进行性减少(P<0.01).而GDNF阳性神经元数在术后7 d时达高峰,3 d组与21 d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后bFGF、GDNF表达明显增加,提示它们可能在hSCI早期修复中发挥作用.

  • EGFP在EGFP/GDNF融合基因修饰骨髓基质干细胞中的示踪作用

    作者:姜晓兵;赵洪洋;周凤;刘如恩;周伟;张建国

    目的探索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能否作为标记基因追踪胶质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MSC)在体内外的存活、生长、分化和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情况.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新生小鼠大脑皮质细胞克隆出GDNF cDNA片断,连入pEGFP-C1载体,构建表达EGFP和GDNF融合蛋白的质粒并转染MSC,将稳定表达EGFP-GDNF基因的细胞株植入小鼠纹状体.用荧光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在体内外观察MSC.结果成功制备EGFP-GDNF融合基因修饰的MSC工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显示GDNF呈强阳性,在体内外MSC工程细胞均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并且绿色荧光可反映细胞形态学变化.结论在EGFP-GDNF融合基因修饰的MSC工程细胞中EGFP可作为标记基因同时标记GDNF和MSC.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作者:袁绍纪;司志超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与人脑胶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检测GDNF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GDNF在人脑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均有表达,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且随着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表达水平也增加.结论GDNF可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分化,可作为胶质瘤病理分级检测的补充指标.

  • 帕金森病的颈动脉体细胞自体移植和GDNF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张龙;宋莲淑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常见的老年人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源于中脑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退行性变性坏死,导致纹状体内DA递质含量减少而产生系列锥体外系功能障碍临床症状,其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袁绍纪;卢培刚;司志超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nes, NTs)是一组多肽因子,可特异性地作用于某一种神经元或广谱地作用于多种神经元,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诱导突起生长.神经营养因子为一个大家族,参与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

  • 大鼠GDNF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真在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郑世曦;李孝圭;周利军;蒋嵩山;贺林;朱兴族

    目的:构建pcDNA3/GDNF真核表达质粒并了解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方法:将GDNF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克隆至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上,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并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真核细胞,了解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表明重组pcDNA3/GDNF表达质粒克隆成功,转染实验表明重组质粒能在真核动物细胞中表达出具有活性的GDNF蛋白.结论:以脂质体介导pcDNA3/GDNF质粒转染真核细胞有可能用于帕金森氏症的基因治疗.

  • GDNF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马雪红;高成阁;王宝安;翟歆明;胡晓刚;李生斌;刘清波

    目的 探讨GDNF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血样的采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GDNF基因多态性.选取GDNF基因2个SNP位点:rs2973050,rs2910702.所有数据应用SSPS13.0软件包处理.结果 ①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s equilibrium)结果显示,GDNF基因rs2910702在病例组中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x2=24.983,P=0.000);②GDNF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GDNF各基因型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PANSS量表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s2973050基因型C/C、rs2910702基因型G/G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为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基因型.

  • 龙牡桂枝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模型大鼠左右前额叶皮质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彦;祁燕;何平

    目的 探讨龙牡桂枝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动物模型大鼠左右前额叶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龙牡桂枝汤组、盐酸哌甲酯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大鼠左右前额叶皮质BDNF和GDN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组内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前额叶皮质BDNF、GDNF mRNA表达量左侧均高于右侧(P<0.05),盐酸哌甲酯组和龙牡桂枝汤组左右前额叶皮质BDNF、GDNF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龙牡桂枝汤组和盐酸哌甲酯组左前额叶皮质BDNF mRNA表达量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各组间右侧BDNF mRNA和左右前额叶皮质GDNF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R大鼠左右前额叶皮质BDNF和GDNF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龙牡桂枝汤治疗ADHD的作用机制与下调左前额叶皮质BDNF mRNA表达有关.

  • 缝线粘附重组pcDNA3-GDNF-GFP质粒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元保护的实验

    作者:何睿;蒋电明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新的修复方法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雌性Wistar大鼠制成右侧坐骨神经缺损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粘附pcDNA3-GDNF-GFP的缝线,对照组使用粘附pcDNA3的缝线进行坐骨神经的缝合修复.术后1周、8周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DNF在脊髓神经元的表达;术后12周行脊髓神经元尼氏染色和右侧坐骨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神经元有绿色荧光表达,证明转染成功;尼氏染色发现神经元数目多于对照组,实验组神经的传导速度、动作电位的峰值及潜伏期分别是19.82±1.90 m/s、3.47±0.32 mV、0.36±0.03 ms,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携pcDNA3-GDNF-GFP重组质粒的缝线修复损伤的周围神经,可以对脊髓神经元产生营养保护作用并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

  • 孤独症儿童血清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S100 B蛋白的水平

    作者:彭志晴;朱连荣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和S100B蛋白血清浓度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方法依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IV)》选择已明确诊断的孤独症儿童65例,并按照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标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病情分级;另选7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受试儿童血清中GDNF和S100B蛋白水平。用SPSS20.0统计软件做两组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病例组儿童血清G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病例组儿童血清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病情分级后,轻度孤独症儿童血清GDNF水平与对照组儿童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病情加重GDNF水平呈下降趋势,重度孤独症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重度孤独症儿童之间的GDN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重度孤独症儿童血清S100B蛋白水平与对照组儿童相比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重度孤独症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病例组均未发现GDNF和S100B蛋白水平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血清GDNF水平明显升高,而S100B蛋白水平有升高趋势,推测两者在孤独症的发病过程中均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文焕;李金;张晓斌;沙维伟;乔云飞

    目前神经发育异常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是脑组织发育异常的结果.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存活、可塑性及损伤后修复有重要作用.GDNF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异常的海马突触传递,GDNF及其受体在海马、前额皮质均有高表达,而这些脑区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治疗有关.故本文对GDNF和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鲁凯伍;陈哲宇;侯铁胜;傅强;曹莉;金大地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等渗盐水组、GDNF组、神经生长因子(NGF)组,每组15只,采用改良Nystrm法后路压迫大鼠胸段脊髓模型,经蛛网膜下腔局部注射GDNF(1 μg/μl,10 μg/d)1周.伤后1,2,4周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及胆碱酯酶(CHE)和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第1,2周,GDNF组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21.4±3.8,20.7±3.6)个/前角视野]明显多于等渗盐水对照组的(17.3±2.8,16.5±3.0)个/前角视野(P<0.01);GDNF组前角运动神经元中CHE灰度值(65.2±23.8,98.7±31.6)低于等渗盐水组(94.5±35.2,125.6±41.6) (P<0.01);ACP灰度值(74.2±25.7,68.6±30.6)高于等渗盐水组(58.5±18.2,49.6±21.6) (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保护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引起的运动神经元损害.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哲宇;黄爱军;路长林;何成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坐骨神经切断后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影响. 方法 以硅胶管套接切断的大鼠坐骨神经为实验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硅胶管内注射GDNF,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术后2周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并进行脊髓切片的尼氏染色、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改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丢失减少,其存活率由85.3%上升至95.8%(P<0.01);ACP变化幅度降低,ACP染色阳性面积百分率由376%降低至252%(P<0.01);TUNEL阳性细胞数由34.8减少至13.2(P<0.01). 结论 GDNF能保护坐骨神经切断后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

    作者:王飞;潘庆刚;邓东风;刘宁涛;海舰;沈峰

    目的 探索移植转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的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能否促进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方法 利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GDNF基因到大鼠NSCs,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分别将PBS、NSCs、转基因NSCs移植到脑损伤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通过观察记录大鼠行为能力的变化,评价移植细胞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结果 转染后72 h,荧光蛋白大量表达.转基因细胞移植后可以在14 d时仍表达GDNF基因,各实验组于移植后3 d时行为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移植后7 d,移植转基因NSCs组和NSCs组即与对照组在行为学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4 d,移植转基因NSCs组与其余两组在行为学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基因NSCs移植后可以分泌GDNF并促进脑外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 局部应用GDNF对运动神经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潘世鹏;刘强;吴斗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应用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手术加生理盐水组和手术加GDNF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致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于L5、6腰椎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并注入外源性GDNF(10 μg/mL),分别与术后4、8、12周行神经功能指数检测;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尼氏体染色、光镜检查,并于术后12周取坐骨神经,行电镜检查并采用图象分析仪检测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和轴突直径.结果 GDNF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髓鞘厚度和轴突直径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入外源性GDNF保护相应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同时也促进外周神经功能的恢复.

  • 过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电损伤坐骨神经的作用

    作者:杨晨;胡大海;郑朝;白晓智;王耀军;汤朝武

    目的 观察持续过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大鼠坐骨神经电刺激损伤后肢体运功功能恢复和神经修复的影响. 方法 取5只SD大鼠制备过表达GDNF的ADSC.取15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GDNF-ADSC组、ADSC组、GDNF组、生理盐水组5组,每组3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进行常规饲养;GDNF-ADSC组、ADSC组、GDNF组、生理盐水组大鼠在右后肢大腿造成坐骨神经电损伤,伤后即刻向损伤神经表面分别局部注射100 μL过表达GDNF的ADSC悬液(细胞浓度l×10 7个/mL)、ADSC细胞悬液(细胞浓度1×10 7个/mL)、GDNF溶液(100 mg/L)、生理盐水.伤后第1~8周,每组取6只大鼠进行后肢步幅测量,并观察其伤后第8周的坐骨神经形态;伤后第4周,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剩余大鼠坐骨神经的GDNF蛋白表达量.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NK检验. 结果 GDNF-ADSC组、ADSC组、GDNF组、生理盐水组大鼠在伤后各时相点后肢步幅均明显短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GDNF-ADSC组大鼠在伤后第3~8周、ADSC组大鼠在伤后第3、5、7周、GDNF组大鼠在伤后第3、5、7、8周后肢步幅均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4~8周,GDNF-ADSC组大鼠后肢步幅分别为(10.83 ±0.97)、(13.25±1.40)、(12.86±1.42)、(14.06±1.50)、(15.09±1.17)cm,明显长于ADSC组的(8.90±0.82)、(9.03±0.57)、(9.27±0.36)、(9.86±0.36)、(9.52±0.58)cm,和GDNF组的(8.87±0.69)、(8.51±1.18)、(9.34±0.87)、(9.76±0.67)、(9.50±1.22)cm(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8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减少,GDNF-ADSC组、ADSC组、GDNF组有髓神经纤维数明显增加;GDNF-ADSC组、ADSC组、GDNF组、生理盐水组大鼠坐骨神经轴突直径明显缩短,髓鞘厚度明显增加(P值均小于0.05).GDNF-ADSC组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为(31.2±0.8)个,明显多于ADSC组的(23.7±2.7)个、GDNF组的(22.3±2.7)个、生理盐水组的(9.3±2.8)个(P值均小于0.05);轴突直径以上4组相近(P值均大于0.05);GDNF-ADSC组大鼠坐骨神经髓鞘厚度为(3.41±0.34) μm,较ADSC组的(2.64±0.37) μm及GDNF组的(2.41±0.34) μm增加(P值均小于0.05).伤后第4周,生理盐水组、ADSC组、GDNF组、GDNF-ADSC组大鼠坐骨神经GDN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GDNF-ADSC组大鼠GDN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ADSC组、GDNF组(P值均小于0.05). 结论 过表达GDNF蛋白的ADSC对大鼠坐骨神经电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神经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大鼠GDNF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惠;向唯聂;杨耀防;李卫东

    目的 探讨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对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微囊组(n=25)、细胞组(n=25)、单损组(n=25)、正常组(n=5).术前制备兔坐骨神经细胞混悬液以及将其微囊化,微囊组、细胞组和单损组大鼠在脊髓半横断伤后,立即在损伤处分别植入10 μl微囊化坐骨神经组织细胞、10 μl坐骨神经组织细胞以及10 μl生理盐水.于术后2 d、7 d、14 d、21 d、28 d(每个时相取5只大鼠)取出损伤部位脊髓组织,正常组(每个时相取1只大鼠)则取相应节段脊髓.组织石蜡包埋后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G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GDNF阳性染色主要见于神经元细胞及胶质细胞的胞浆内.大鼠脊髓损伤后上述细胞2 d后表达开始上升,21 d达到高.微囊组与单损组、细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微囊化兔坐骨神经组织细胞移植于大鼠损伤脊髓后,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GDNF的表达,有利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对背根节GDN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文捷;李兵仓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条件性损伤对相应背根节及坐骨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以探讨GDNF对损伤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N=5)正常对照组,B组(N=20)坐骨神经压榨伤组,C组(N=20)坐骨神经切断/结扎组;B、C两组按存活期不同再各分为4个亚组,每组5例.大鼠分别于伤后3天、2周、1个月、2个月处死,取材L5节段损伤侧背根节及损伤坐骨神经的远近节段,免疫组化染色观测GDNF表达.结果 (1)正常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主要分布于小神经元,少数为大神经元.(2)坐骨神经损伤促使同侧背根节神经元GDNF表达显著增强,伤后2周达到高峰;B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在伤后1个月时轻度下调,伤后2个月恢复为对照组水平.C组背根节细胞GDNF表达保持高水平,并至观察后期2个月.(3)坐骨神经损伤同时诱导背根节卫星细胞及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GDNF表达显著增强,其中远端坐骨神经GDNF表达强于近端.B组这些细胞的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2周,C组伤后1个月时其表达仍显著.结论 GDNF是参与损伤初级感觉神经元反应的重要因子,并可能对正常及受损背根节细胞发挥营养作用.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

    作者:陈哲宇;李建红;郑兴东;路长林;何成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硅管套接大鼠坐骨神经,术中一次性将GDNF、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solution,SAL)分别加入硅管中.术后4周,应用溃变神经纤维染色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技术观察GDNF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与SAL组相比,GDNF组渍变神经纤维面积明显减少,溃变神经纤维面积百分率由17.3%降低到1.9%(P<0.01);GDNF组脊髓标记胞体显著增加,HRP标记胞体数的百分率由43.5%上升到68.3%(P<0.01).结论外源性GDN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 bFGF,GDNF,PDGF,IGF-Ⅰ在大鼠脊髓中的定位表达

    作者:罗伟;王廷华;赵匡彦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神经细胞起特殊的营养作用,但它们在脊髓中的定位分布和生物学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索这一问题,方法取正常成年SD大鼠脊髓分别用抗bFGF,GDNF,PDGF,IGF-Ⅰ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4种神经营养因子免疫阳性反应物在大鼠脊髓中的分布.结果bFGF,GDNF,PDGF,IGF-Ⅰ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见于脊髓灰质内各板层神经元,腹角和背角深部明显,背角浅层较少见.但Ⅱ板层还可见bFGF阳性细胞和GDNF阳性膨体,中央管可见PDGF、bFGF阳性的室管膜细胞.结论bFGF,GDNF,PDGF,IGF-Ⅰ在维持脊髓神经元的生理功能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341 条记录 17/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