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证候要素的提出及应用近况

    作者:靳冬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与精髓,证候是对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特色与优势.王永炎院士[1]提出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巨系统,其复杂性制约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规范化进程.

  • 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诊断

    作者:李婷婷;盛蕾;过伟峰;李国春;李建香;张兰坤;杨小燕

    针对“如何实现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的统一”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构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结合的中医辨证模式——先辨别并规范有限、清晰的病机证素,再组合为复杂多样的证名.根据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各种病机证素兼夹组合的频次、概率;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尤其是各种已有的证候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实际,确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类及其命名原则.通过对1028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病机证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多种病机证素的兼夹组合可形成48种证,其中二证组合15种,三证组合15种,四证组合13种,五证组合4种,六证组合1种.

  • 中医证候量表研制中的关键问题及其思考

    作者:赵晖;王筠;李淳;梁媛;李志更

    本文针对目前中医证候量表研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如概念界定、理论框架构建、条目量化分级及统计学方法运用等,提出在明确证候诊断、证候评价、疾病诊断三者之间区别的基础上,基于中医辨证思维和数理验证2个层面构建理论框架,以信效度为考核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条目量化分级方法,从非线性智能数理统计、症状指标群的分析2个角度挖掘量表数据等思路和方法,旨在改进和完善证候量表研制的方法学,提高证候量表的编制和应用水平.

  • 81项辨证因子归纳及其在糖尿病辨证中的应用

    作者:李炜弘;严石林;高泓;王米渠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核心.中医临床与科研中存在的实验结论缺乏可重复性的弊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医证候诊断缺乏严格的标准.四诊的客观化与证的标准化研究已深为中医药学者重视,证候诊断已颁布有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也对常见病的证候诊断作出了规定,已成为临床中医药证候诊断和疗效观测的一个国家标准被广泛应用.这些国家标准对中医行业的规范化及中医学术水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不适用的情况.

  • 关于“证”及“证候”等概念规范化运用问题的讨论

    作者:陈士奎

    中医临床防治疾病方法大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中医传统将"临床医学"、"临床经验"称为"临证医学"、"临证经验"等,可见"证"是中医学的一个极重要概念.什么是中医学的"证"、"证候"?学术界讨论旷日持久.然而,查阅当前杂志报道的一些文献,发现迄今对证和证候以及与其相关的"证型"、"证候诊断"、"辨证诊断"、"证候分类"、"证候类型"、"病因病机"等概念的内涵仍存在不同认识和理解,造成在临床、科研、教学等实际运用中不统一、不规范.特别是"证",它是中医药学理论中常用的独特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一直被认为是辨证诊断及辨证论治规范化的第一步,也是开展"证"实质研究的前提.如果混淆证与证候等不同概念,会造成对研究结论的不知所指或错误认识.

  • 肺腺癌患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后皮肤不良反应的中医证候特点

    作者:张心悦;彭艳梅;徐央波;崔慧娟;段桦;宋亚中

    目的 观察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药物的肺腺癌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选取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治疗并产生皮肤不良反应的肺癌患者,在入组当天及入组后第14天、28天、42天、56天观察记录其皮肤不良反应及其他症状表现特点,对其中医证型和病机进行初步归纳分析.结果 纳入患者43例,其中3例脱落,40例纳入分析.入组时患者的皮疹呈针头至粟米大小淡红色丘疹为主,92.5%患者有瘙痒,80%患者出现面红目赤,舌色多红.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后出现痤疮样皮疹时间为(7.85±5.07)天,第14天时达高峰,此后逐渐缓解.第14~28天时25.0% ~30.0%患者出现脓疱样皮疹,同时有口苦,小便黄,舌红苔黄.第42天以后痤疮样皮疹逐渐稀疏,皮肤干燥明显增多,占85.0%,皮肤干燥出现时间为(32.8±14.91)天;第56天时有92.5%患者出现皮肤干燥,50.0%的患者有3级脱屑,口干鼻干咽干逐渐增多,舌红绛少苔无苔占50.0%.皮疹变化每14天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药物的肺腺癌患者出现皮肤不良反应的中医证候呈现出初期为风热证,中期为湿热证,后期为阴虚证.

  • 论证候诊断的核心要素是属性的表达

    作者:张传清;王晓磊;陈德清;吴永灿;邓兰英

    从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角度,通过中西医对生命与疾病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比较,强调中医证候诊断不但要重视病因病机,还要树立证候分类的观点;同时理解和把握证候诊断本质属性的概念和方法,才能达到"有是证,用是药"的效果.

  • 近5年中医证候诊断客观化研究述评

    作者:徐玮斐;刘国萍;王忆勤;燕海霞;郭睿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入以及多种数据挖掘方法的广泛应用,为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围绕中医证候的兼挟性、不平衡性、动态性、复杂性特点,梳理近5年来分别应用于其中的多标记学习法、不平衡数据集的处理、拓扑结构及前瞻性队列研究思路、复杂网络及从人脑认知等中医证候诊断客观化研究方法,以期为中医证候客观化诊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发现目前相关研究仍存在数据资料的采集和证候的判定主观性较大、针对临床证候的不平衡性及动态性研究相对偏少、尚缺乏综合可行的研究方法等诸多问题,建议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研究应根据研究目的、中医证候特点、数据挖掘方法的使用范围等因素综合考虑.

  • 原发性失眠肝郁类证候分布及其诊断要素

    作者:黄俊山;沈银河;张娅;曾雪爱;王秀峰;李璟怡;张一帆;张敏;陈铭奇;李星;张瑜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失眠肝郁类证候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诊断性症状、体征. 方法 选取原发性失眠肝郁类证病例851例,采集患者的失眠特点、精神症状、头面躯体不适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泌尿系统、全身皮肤黏膜情况、二便情况、舌象、脉象.参考辨证标准进行辨证,统计各证型出现频率高的症状、体征(频率>10%),将该证型的常见症状、体征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对证候具有判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结果 失眠肝郁证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虚证142例(32.7%)、肝郁阴虚证115例(26.4%)、肝郁化火证94例(21.6%).肝郁脾虚证的初步诊断性症状、体征为:心烦易怒,情绪低落,时睡时醒,舌淡,胃脘不适,便溏,饮食乏味、纳少,腹胀,咽中异物感.肝郁阴虚证的初步诊断性症状、体征为:心烦易怒,情绪低落,潮热,胸闷,五心烦热,脉细数.肝郁化火证的初步诊断性症状、体征为:心烦易怒,情绪低落,口苦,面赤,舌红,脉弦数.结论 原发性失眠肝郁证的主要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虚证、肝郁阴虚证、肝郁化火证,其共有症状为:不寐伴情绪低落,心烦易怒.

  • 基于德尔菲法的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诊断指标研究

    作者:谢秀丽;卢传坚;姚丹霓

    目的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建立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诊断指标体系.方法 制定寻常型银屑病常见证候即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诊断指标体系专家咨询问卷,遴选全国范围内皮肤病领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专业人员32位,分别进行两轮问卷调查.评价指标采用五尺度评分法,并采用百分权重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统计专家积极系数及权威程度,并采用算术均数、等级和、满分比分析专家评价意见集中程度,采用变异系数、协调系数分析专家评价意见协调程度. 结果 两轮问卷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1.3%、96.9%,权威程度分别为0.90、0.96.第一轮问卷变异系数波动在0.06 ~0.43之间,第二轮问卷变异系数波动在0.05 ~0.32之间;第一轮问卷各证型协调系数分别为血热证0.375、血瘀证0.488、血燥证0.379,第二轮问卷各证型协调系数分别为血热证0.276、血瘀证0.357、血燥证0.256.根据各证候诊断指标的权重系数及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决定各指标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终血热证有15个诊断指标,血瘀证有10个诊断指标,血燥证有13个诊断指标.结论 初步建立银屑病常见证候即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诊断指标体系,可为本病证候诊断标准的确立提供参考.

  • 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标准的初步验证

    作者:李建生;王至婉;余学庆;李海霞;张钊旺

    目的 初步验证本项目所建立的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4所三级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300例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调查表”调查患者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风痰阻肺证、血瘀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阳气暴脱证10个证候分布情况,同时以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照.选择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曲线下面积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发放表格300份,收回300份,有效300份,其中急性发作期200份,慢性持续期30份,临床缓解期70份.10个常见证候中,敏感度范围为78.26%~98.48%,其中血瘀证的敏感度高(98.48%),阳气暴脱的敏感度低(78.26%);特异度范围为90.64%~99.15%,其中血瘀证的特异度高(99.15%);准确度范围为90.67%~99.00%,其中血瘀证的准确度高(99.00%);阳性预测值范围为60.98%~97.01%;阴性预测值范围为95.38% ~99.57%;阳性似然比范围为9.70 ~115.23;阴性似然比范围为0.02~0.23.ROC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803~0.954,其中血瘀证曲线下面积大(0.954),其次是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分别是0.913、0.901,肺肾气虚证、阳气暴脱证的曲线下面积较小,分别为0.803、0.809.结论 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标准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其中实证的诊断效能优于虚证,实证中血瘀证的诊断效能好,其次是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类风湿关节炎证候诊断评价标准研究

    作者:白云静;姜德训;申洪波;安娜;赵丽萍

    目的 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候诊断标准,并验证该标准的诊断性能.方法 制订RA临床证候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700例RA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信息先后进行聚类分析、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并用判别分析法验证RA证候诊断标准的诊断性能. 结果 700例RA患者179个诊断指标经过初筛后降为124个;聚类分析得出基本证型为湿热痹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痰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7个;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将7种证型的诊断指标由124个降为41个;逐步判别分析得出46个诊断指标作为补充.将上述指标合并,并参考聚类分析得出的诊断证候群,确立RA 7种基本证型的诊断敏感指标共52个.对52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保留的指标为47个.对47个指标再次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症状对证型贡献度的大小,列出了RA 7种基本证型的证候诊断标准;判别分析证实该诊断标准的诊断准确率为83.39%. 结论 RA中医证候诊断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瘀血痹阻证、痰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7个基本证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安慰剂对照在中药证候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刘文娜;路遥;钟非

    中药复方制剂的证候疗效体现着中医药的特色,疗效指标选择和疗效对照选择是当前证候疗效评价的瓶颈.根据中医药学科特点,开展符合伦理学要求的安慰剂对照试验,通过研究筛选特异性证候疗效指标,确定指标的观察时点,不断修改完善证候评价标准,以进一步探索客观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方法.

  • 基于可拓理论建立亚健康的诊断信息智能化处理模型研究

    作者:于春泉;岳振松;孟静岩;张敏;李苒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即"第三状态".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亚健康相关的症状,通过调查员诊断-初步诊断-专家组终诊断后,确定亚健康的终诊断标准,并对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进行判别模型分析,调查合格问卷共3 638份,其中亚健康状态3 568例,健康状态61例,疾病状态9例.专家组终证候诊断为例,常见证型如下:3 568例亚健康状态证候分析,结果发现前19类证候累计百分数已经达到60.1%,依次为心肝血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心气虚证、肝阳上亢证、脾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不足证、肝阴虚证、肝胃不和证、肝郁脾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肾气阴两虚证、肝血虚证、心气阴两虚证、心肝气血两虚证.

  • 肾阳虚证14例的辨证因子与证候诊断分析

    作者:高锋;何文锦;陆明;王米渠;严石林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临床很多疾病与肾阳虚相关,故肾阳虚证的研究对于疾病防治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于四川彭州大保乡卫生院义诊时,从165例患者中筛选出14例肾阳虚证患者(肾阳虚组),男:女为3:11;年龄(41.45±12.37)岁.同期选择10例正常人(对照组),男:女为8:2;年龄(49.80±13.91)岁.对上述正常人和肾阳虚患者分别以肾阳虚证的评分标准[1]为依据进行评分,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辨证因子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 基于数据预处理的贝叶斯网络在中医证候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胡雪琴;周昌乐;张志枫;李长军

    目的:探讨中医证候诊断模型的建立,寻找证候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针对病例样本少,变量维数高的问题,提出先用层次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高维变量进行降维,后利用生成的主成分进行贝叶斯网络学习和分类.结果:通过数据预处理后,贝叶斯网络分类平均正确率达到了88.75%.结论:基于数据预处理的贝叶斯网络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研究是可行的,为进一步的证候研究提供了借鉴.

  • 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现状分析

    作者:魏华凤;季光;郑培永

    实现证候诊断的规范化是中医学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对证候诊断的规范化研究工作进行了回顾分析,重点讨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提出了:(1)病证结合及以方测证是研究的主要思路;(2)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及病例回顾的基础上,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原则,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对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系统评价和完善是研究的重要途径;(3)加强四诊客观化研究,并在系统生物学的引领下,展开组学研究是目前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重要环节;(4)数据挖掘技术及计算机智能的发展是研究的重要技术支持.

  •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作者:杨文明;鲍远程;张波;蔡永亮;谢道俊;汪瀚;陈怀珍

    一、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ICD-10编码:B83.0).(二)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常见证候: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亏证脾肾阳虚证

  • 免疫球蛋白及血细胞在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尪痹中的表达

    作者:喻建平;张艳珍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和血细胞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尪痹)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符合要求的病例30例,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血细胞的值,并时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尪痹的免疫球蛋白中IgG、IgM、IgA显著升高(P<0.01),血细胞中HGB、PLT显著下降(P<0.01),WBC、C3无改变(P>0.05).结论:IgG、IgM、IgA升高,HGB、PLT降低对肝肾不足、风湿阻络型旭痹有诊断意义,RBC对其诊断有参考意义,WBC、C3无诊断学意义.

  • 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在高血压证候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温宗良;岳桂华;杨靖;张爱珍

    目的:将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BP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高血压证候诊断.方法:对传统BP算法存在的不 足进行改进,采用成比例的共轭梯度算法,建立高血压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并运用检测样本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总体识别率达89.5%.结论:基于共轭梯度算法的高血压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预测能力.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