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出血性中风病机证素辨证诊断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李婷婷;过伟峰;孙蓉蓉

    有其“症”,辨其“证”,分其“型”,是中医传统辨证体系的基本模式,其优势和特色是灵活、多变,缺陷是难以规范统一,尤其是中风等重大疾病.文章基于审证求机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它是某种疾病范围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该病证的病机特征.病机证素源自病理因素,数量有限,内容相对清晰,故建立其规范化的辨证诊断标准是完全可行的.先辨别并规范有限、清晰的病机证素,再组合为复杂多样的证名,是病机证素辨证的核心内容,研制诊断量表是病机证素规范化诊断的前提.文章介绍了出血性中风病机证素诊断量表研制的基本方法.

  • 基于病机证素组合的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诊断

    作者:李婷婷;盛蕾;过伟峰;李国春;李建香;张兰坤;杨小燕

    针对“如何实现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的统一”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构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相结合的中医辨证模式——先辨别并规范有限、清晰的病机证素,再组合为复杂多样的证名.根据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各种病机证素兼夹组合的频次、概率;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尤其是各种已有的证候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实际,确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类及其命名原则.通过对1028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病机证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多种病机证素的兼夹组合可形成48种证,其中二证组合15种,三证组合15种,四证组合13种,五证组合4种,六证组合1种.

  •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论复合与兼夹病机证素

    作者:方樑;周学平

    周仲瑛教授提出“构建以病机为核心、以病机证素为单元的辨证论治新体系”的设想,以更好地体现辨证的活化,达到执简驭繁的目的.病机证素是辨识病机的基本要素,有单一、兼夹、复合三重属性.复合病机证素具有不可拆分、因果相关的特点,治应复法合方,有多病位复合、多因复合、多位多因复合3种表现形式;兼夹病机证素以独立致病,相互叠加为特点,临床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分清标本缓急,有多病位兼夹、多因兼夹、多位多因兼夹3种表现形式.

  • 类风湿关节炎83例病机演变规律研究

    作者:方樑;周学平;李国春;王均琴

    目的:基于病机证素理论,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病机演变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制定本病病机证素临床辨识标准及《类风湿关节炎病机演变规律临床现场调查表》,借鉴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类风湿关节炎病例83例,采用频数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风、寒、湿、血瘀为活动期、缓解期构成比高的病机证素,热、气虚与疾病活动存在相关性,缓解期血瘀病例数多.结论:本病病机虚实夹杂,风、寒、湿、血瘀为多;热、气虚与本病病情活动相关;缓解期痹久可见气阴两虚、瘀血痹阻.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证素——“致痹因子”初探

    作者:庞宇舟;罗志洪;汤倩倩;张青槐

    《黄帝内经》提出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结合《黄帝内经》的认识,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证素的分析,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形成致痹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条件;致痹因子乘虚侵入人体聚合,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决定因素.根据致痹因子-荣卫较量模型,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以此判定致痹因子积聚部位与程度,据此将本病分为起病期、发病期、发作期、高峰期4个时期,并确立相应的治法和用药.

  • 论"病机证素"

    作者:过伟峰;吴勉华;周仲瑛;周学平;金妙文;叶放;李国春;袁园

    依从于传统辨证体系下的证候规范化研究难以达到规范化的目的 ,进而从病机的角度,提出"病机证素"概念及其辨证思想.病机证素是指构成某种疾病、某一证候的病机要素,它能概括、体现该证候的病理特征,是决定证候诊断的基本元素.以此作为证候的小分类单元和辨证的核心,可使复杂证候简单化;通过病机证素的兼夹组合,以不变应多变,从而适应临床证候繁杂多变的复杂局面.病机证素源自"审证求机",审证求机的核心则是求病理因素,而病理因素数量有限,内容清晰,易于达到规范化要求.病机证素辨证思想为解决证候规范化与辨证灵活性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思路.

  • 勃起功能障碍病机证素分布、组合及演变规律的临床研究

    作者:薛建国;樊千;周玉春;宁克勤;王劲松;卞延松

    目的:基于病机证素理论,探讨勃起功能障碍(ED)病机证素分布、组合及演变规律. 方法:采用编制的ED病机证素调查量表收集297例ED患者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通过主成分及因子分析提取核心病机证素,同时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分析ED病机证素分布、组合及演变规律. 结果:通过分析共提取9个ED核心病机证素,分别为肝郁气滞、肾阴虚、湿热、肝郁化火、血瘀、肾阳虚、心脾两虚、气阴两虚、痰湿;各核心病机证素有明显分布规律,单一病机证素在本研究中仅占36.03%,51.52% ED中病机证素以2项和3项兼夹组合方式存在. 结论:ED早期病机证素表现为肝郁气滞、肾阴虚、湿热、肝郁化火和血瘀.随着自然病程的发展,其病机证素逐渐转变为肾阳虚、心脾两虚、气阴两虚、痰湿和血瘀,病位在肾、心和脾,病性以虚为主、多虚实夹杂;终演变为心脾肾阴阳俱虚,痰湿瘀血互结.

  • 300例帕金森病患者病机证素分布规律探讨

    作者:杨宁;过伟峰;刘卫国;王海东;宁厚旭

    目的:根据30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中医病机证素的分布及兼夹规律,探讨帕金森病的病机本质。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3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医病机证素进行分析,总结并归纳病机证素分布及兼夹特点。结果8种病机证素一共出现1180频次,其中风、阴虚、痰、瘀4种病机证素所占比例多,分别为22.88%,22.12%,14.89%,17.54%,且以上4种病机证素兼夹患者占总患者数32.33%。结论肝肾阴虚是该病发生的病理基础,风痰瘀阻为中心病理环节;肝肾阴虚,风痰瘀阻证为该病的主要证型,因此滋补肝肾,化痰熄风通络法为本病主要治疗大法。

  • 中风辨证分型新观点

    作者:曲玉强;过伟峰

    历代中医各家对"中风"的辨证分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病因辨证、经络脏腑辨证、阴阳辨证等等.但这些分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引入"病机证素"的概念,终将中风提练出瘀热、风、火热、痰热、痰湿、血瘀、气虚、阴虚八个病机证素.

  • 病机证素与代谢组学在缺血性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

    作者:李毓秋;张健雄;劳慧敏;张昌云

    缺血性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临床特点在研究中备受重视.代谢组学在中医药临床上的应用为中西医学找到了共同的语言,成为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新热点与突破点,而中医基础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证候的研究.就近5年病机证素与代谢组学在缺血性中风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阐述,以期为缺血性中风病的中医病证研究及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参考文献31篇.

  • 在“病机证素”理论指导下以益肾除颤汤加美多芭治疗75例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疗效观察

    作者:杨宁;宁厚旭;王海东;刘卫国;乔飞

    目的:观察病机证素理论指导下益肾除颤汤加美多芭对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56例帕金森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脱落7例,对照组74例给予美多芭加安慰剂,观察组75例给予美多芭加益肾除颤汤,30天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患者帕金森病日常生活质量量表(PDQ-39)、自主神经障碍症状问卷表(SCOPA-AUT)中消化系统症状、中医证候量化分级量表、简易精神量表(MMSE)及唾液分泌临床分级量表(SCS-PD).结果:观察组患者PDQ-39、中医证候量化分级量表、PCS-PD评分及SCOPA-AUT中流涎、腹胀、便秘、排便困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之美多芭加安慰剂,在病机证素理论指导下拟定的益肾除颤汤加美多芭能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

  • 822例慢乙肝患者瘀热复合病机表征分布规律研究

    作者:顾赛红;孙静云;王佳赢;叶放

    目的:通过大样本慢乙肝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在慢乙肝不同病程中瘀热病机的临床分布特征规律.方法:选取慢乙肝患者82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不同病程阶段的临床表现,比较瘀、热并见及瘀热相博病机证素临床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结果:①慢乙肝不同病程湿、热、瘀、毒临床证候表征客观存在,热、瘀在所占比例分别为69.87%和68.29%.②慢乙肝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的加重或病程的延长,瘀、热并见及瘀热互结病机证素出现比例增多.③“瘀、热并见”及“瘀热互结”两组间症状分布有差异,年龄、病程及舌脉分布无差异,两组数据合并后有426例重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瘀热互结病机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瘀”、“热”证候并见来体现,但并非完全等同于“瘀”证候+“热”证候.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