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辛伐他汀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K562细胞凋亡

    作者:黄文芳;曾娅莉;刘华;杨永长;刘文;胥国强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不同时间的膜电位(△ψm),caspase-3、9和细胞色素C的改变,以推测其凋亡通路.方法 采用浓度为20 μmol·L-1的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24、48、72 h,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9蛋白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色素C蛋白.结果 浓度为20μmol.·L-1辛伐他汀作用K562细胞24、48、72 h后,凋亡率分别为(6.1±0.35)%、(14.15±0.42)%、(30.70±0.65)%,随着凋亡率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分别为(39.6±4.80)%,(24.4±2.45)%,(6.0±1.62)%;caspase-3、9蛋白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上调,细胞浆内细胞色素C升高.结论 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aspase-3、9活性增高和细胞色素C释放.推测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可能经过线粒体凋亡途径.

  • Embelin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D对柔红霉素的耐药性

    作者:胡荣;朱珂;张潇月;杨莹;侯思远;杨威;刘卓刚

    目的 证明酸藤子(embelin)可以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D对柔红霉素(DNR)的耐药性.方法 应用MTT法求出embelin作用于K562/D 24 h后的IC10以及K562/D对DNR的耐药指数和逆转倍数;应用annexin V FITC/PI复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应用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结果 K562/D细胞对DNR耐药,耐药指数为7.72;小剂量embelin(5μg/ml)可以逆转K562/D细胞对DNR耐药性,逆转倍数为7.46;embelin(5μg/ml)与DNR(0.1 μg/ml)联合作用于K562/D细胞6 h后△Ψm即出现明显去极化,细胞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embelin 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逆转K562/D对DNR的耐药性,并且在凋亡早期△Ψm已经出现明显去极化,说明凋亡不可逆转.

  • 肥胖男性不育患者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游离脂肪酸、活性氧的关系

    作者:白双勇;王剑松;赵庆华

    目的:探讨肥胖男性不育患者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以及线粒体膜电位与精浆中游离脂肪酸、活性氧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照研究条件,随机整群选取正常生育男性51人(对照组)、正常体重指数不育男性36人(正常体重不育组)、超重不育男性44人(超重不育组)、肥胖不育男性45人(肥胖不育组)。精液常规分析,ELSA法检测精浆中游离脂肪酸、活性氧,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线粒体膜电位正常率的比较中正常体重不育组(27.34%±13.38%)、超重不育组(28.26%±9.76%)、肥胖不育组(25.27%±7.51%)均低于对照组(35.12%±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不育组中线粒体膜电位正常率虽然低于正常体重不育组及超重不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精子线粒体膜电位正常率与精子前向运动率呈明显正相关(r=0.29,P<0.01)。精浆中游离脂肪酸与精浆中活性氧呈明显正相关(r=0.30,P<0.01),精浆中活性氧与精子正常线粒体膜电位呈明显负相关(r=-0.24,P<0.01)。结论超重及肥胖男性不育患者精浆中游离脂肪酸增高,引起活性氧增加,活性氧使得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终可能导致精子运动能力下降。治疗时应考虑建议患者减少高脂餐、适当运动。

  • 稽留流产绒毛中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的变化

    作者:朱丽均;陈亚萍;陈炳锦;梅小会

    目的:通过对稽留流产患者绒毛滋养叶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测定,探讨MMP、ROS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稽留流产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正常早孕要求流产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20例胚胎稽留宫内时间<4周.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组及对照组绒毛滋养叶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MMP)、活性氧物质(ROS)的水平.结果:与正常早孕妇女相比较,稽留流产患者绒毛滋养叶细胞中MMP水平显著降低(P<0.05),ROS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绒毛滋养叶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活性氧物质增多可能是稽留流产发生的信号.

  • 中药金叶败毒改善豚鼠巨细胞病毒所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损伤的体外研究

    作者:王昕荣;陈素华;王雁林;张心红;邓群蓉;邓东锐

    目的: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探讨巨细胞病毒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线粒体膜电位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细胞飞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正常对照组、病毒组、金叶败毒组和更昔洛韦组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正常对照组各时相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变化.病毒组12 h线粒体膜电位增高,48 h线粒体膜电位开始降低,72 h膜电位明显降低,部分细胞脱落.金叶败毒组和更昔洛韦组与正常细胞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病毒对照组比较24 h、48 h和72 h 3个时相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豚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诱导细胞凋亡;金叶败毒和更昔洛韦对豚鼠巨细胞病毒所诱导的线粒体膜电位损伤有保护作用.

  • 微波辐射对孕鼠脾淋巴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膜电位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月华;蒋林哲;徐俊杰;钟秀宏;冯宪敏;张铎;李瑶;吕士杰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对孕鼠脾淋巴细胞中活性氧(ROS)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雌性Wistar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1组为对照组,3组为实验组;实验组分别采用辐射强度为2.5、5、10 mW/cm2,辐射时间6 min/次,5次/每周,连续辐射4周,对照组不辐射;采用流式细胞术,间接检测细胞内ROS活性和△ψm.结果:辐射强度为2.5 mW/cm2组细胞内ROS活性和△ψm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强度5、10mW/cm2组的ROS活性较对照组增加,△ψm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长期低剂量微波辐射能够诱导孕鼠脾淋巴细胞中ROS活性增加,而△ψm降低,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规律性.

  • 丹参素调节FoxO1与稳定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大伟;冯丽莎;高青

    目的 探讨丹参素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素组,利用离体灌流系统操作,正常组持续灌注KH液90 min;模型组停灌30 min,复灌KH液60 min;丹参素组停灌30 min,复灌含有浓度为10μmol/L丹参素的KH液60 min.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心肌ROS的含量以及灌流液中LDH的活性;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状态及线粒体膜电位;采用RT-PCR法在基因水平检测FoxO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LDH酶活性增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PTP开放,心肌组织ROS含量增加,FoxO1 mRNA过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丹参素组大鼠LDH酶活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mPTP开放受到抑制,心肌组织ROS含量减少,FoxO1 mRNA表达下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0μmol/L丹参素具有调节FoxO1 mRNA表达,削减ROS含量,抑制mPTP过度开放,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这可能是减轻IRI及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人类重组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吕文天;赵红光;龚平生;王志成;姜晓燕;刘淑春;李校堃;龚守良

    目的通过对人类重组型和野生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aFGF,waFGF)的比较研究,探讨raFGF与促分裂性有关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以NIH3T3细胞株,采用MTT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waFGF和raFGF的促分裂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膜通透性和线粒体膜电位;同时,检测肝素(HS)对aFGF的上述作用的影响.结果 raFGF对细胞增殖作用明显低于waFGF,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强作用也明显低于waFGF,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增强作用明显低于waFGF.HS使aFGF的上述作用增强.结论 raFGF的促分裂作用低于waFGF,而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不明显;HS对aFGF促分裂作用具有促进效应.

  • 一种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洋;刘爽;徐静;王慧;周庆伟

    目的 探讨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方法 采用吖橙啶/溴乙啶( AO/EB)及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Lewis肿瘤细胞在48 h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AO/EB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结果 新型肽对 Lewis 细胞具有明显促进凋亡的作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新型肽(2 000 μg/ml)治疗组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性改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分别与空白对照及新型肽(1 000 μl/ml)治疗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新型肽可能通过降低Lewis肿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

  • 慢性愤怒应激对脑老化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詹向红;刘胜利;李伟;王淑玲;赵君玫;王友杰;刘高建;王慧霞;韩贺云

    目的 通过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膜电位(MMP)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百分率(APOP),探讨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脑老化进程的影响.方法 在D-半乳糖(D-gal)衰老及脑老化模型基础上引入愤怒刺激,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元MMP和APOP.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愤怒应激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5);愤怒应激组大鼠海马神经元MMP下降(边缘显著性)(0.05 <P<0.01),APOP上升(P<0.01).结论 慢性愤怒应激加重D-gal大鼠脑老化程度,加速衰老进程.

  • Lipofectamine2000转染pSiRNA-STAT3质粒对脑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作用

    作者:周翔宇;田琳;周悦;戴乐;刘爽;周庆伟

    目的:研究Lipofectamine2000下转染pSiRNA-STAT3质粒对脑神经细胞C6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6细胞随机分为Mack组、Scramble组和pSiRNA-STAT3组采用MTT法检测C6细胞在不同时间段(6、8、10 h)细胞增殖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吖啶橙/溴乙啶(AO/EB)检测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 Lipo2000转染pSiRNA-STAT3质粒在8 h时对C6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镜下观察pSiRNA-STAT3组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性改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 Mock组与 Scramble 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SiRNA-STAT3组与 Scramble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Lipo2000转染pSiRNA-STAT3质粒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 联合6-羟多巴胺及囊泡单胺类转运功能抑制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邢红霞;刘胜;袁燕;周慧聪;田小军;苏洲;张博爱

    目的 探讨6-羟多巴胺(6-OHDA)及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Ca2离子的改变.方法 阴性对照、6-OHDA(25、50、100、200 μmol/L)、VMAT功能抑制剂利血平(50、100、400、1 600 nmol/L)-6-OHDA(10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前两大组于小同时間点(0、12、24、36、48 h),后一大组于0、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并用JC-1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测定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荧光探针强度检测PC12细胞内Ca2+离子浓度.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的6-OH-DA时PC12细胞凋亡随6-OHDA浓度增加显著上升,具有时間依赖性(P <0.001)PC12细胞△ψm降低比例随6-OHDA浓度增加而增加,并随作用时間的延长增加更加明显(P<0.001);细胞内Ca2+离子浓度随6-OHDA浓度增加而升高,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升高更加明显.加入利血平后,相应的细胞凋亡增多,细胞内△Ψm降低比例明显增加,Ca2+离子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6-OHDA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诱导PC12细胞内△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VMAT功能抑制进一步加重了6-OHDA的内源性毒性,引起△ψm的降低及钙离子超载加重,进一步加再细胞凋亡.

  • 银杏叶提取物对ECV304细胞正常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杨淑娟;修佳祺;陈强;张云建;李澄;任淑萍

    目的 探讨高糖环境下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 EBG)对ECV 304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细胞分为正常细胞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高糖组(加入葡萄糖至终浓度35 mmol/L);甘露醇组(加入甘露醇使其终浓度达35 mmol/L);银杏叶保护组(加入葡萄糖至终浓度35 mmol/L,同时加入银杏叶提取物使其终浓度达500 μg/ml).加入处理因素24 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线粒体的膜电位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高糖组细胞内Ca2+浓度与其它各组相比较显著升高,线粒体的膜电位显著降低,发生凋亡的细胞显著增加(P<0.05).银杏叶保护组细胞内Ca2+浓度显著低于高糖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高于高糖组,发生凋亡的细胞显著减少(P<0.05).甘露醇组细胞内Ca2+浓度显著低于高糖组,线粒体膜电位高于高糖组,细胞发生凋亡情况少于高糖组(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能够保护高糖环境下的ECV304免受高糖的损伤.

  • 他罗利姆对癫痫大鼠海马氧化应激、凋亡诱导因子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金之;薛萍;张涛;李晓林;杨倩倩;林艳;王爱华

    目的 研究免疫抑制剂他罗利姆(FK506)对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海马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丙二醛(MDA)及线粒体膜电位、凋亡诱导因子(AIF)的影响.方法 (1)将12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癫痫组、FK506干预组、对照组各42只.建立氯化锂-匹鲁卡品癫痫模型,FK506干预组在注射匹鲁卡品之前24、1h2次腹腔注射FK506,采用比色法和羟胺法分别检测海马组织中NO、MDA含量、NOS活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2)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癫痫组、FK506干预组、生理盐水干预组、对照组,每组6只.FK506干预组在注射匹鲁卡品之前24 h、lh2次腹腔注射FK506,生理盐水干预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癫痫发作24 h后处死,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线粒体内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和线粒体的大小;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细胞核AIF的水平.结果 与癫痫组相比,FK506干预组NO、MDA含量、NOS活性明显降低(P均<0.01);海马nNOS、iNOS的表达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海马线粒体AIF水平显著增高,而细胞核AIF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海马存活神经元增加.结论 FK506可能通过抑制NO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稳定线粒体膜电位,抑制AIF的易位,发挥脑保护作用.

  • 滋补脾阴法对糖尿病脑病大鼠皮质线粒体膜电位和活性氧的影响

    作者:孙铮;战丽彬;姜如娇;隋华;梁丽娜;李照

    目的:研究滋补脾阴法改善大鼠糖尿病脑病及其线粒体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脑病组( DM组),滋补脾阴组(ZBPYR组),健脾益气组(BZYQ组)和滋补肾阴组(LWDH组)。水迷宫评价学习记忆能力,JC-1和 DCFH标记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高低、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ZBPYR组水迷宫潜伏期低于DM 组(P<0.01),BZYQ和 LWDH 组与DM 组无统计学差异 ZBPYR组△Ψm高于 DM组(P<0.05),BZYQ和LWDH组△Ψm较DM组无统计学意义;DM组 ROS高于 ZBPYR组(P<0.05),与 BZYQ和LWDH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BPYR提高△Ψm,降低ROS改善糖尿病脑病大鼠皮质线粒体功能,提高认知能力。

  • 缺氧对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Ghrelin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相华;洪文娟;洪志鹏;周菊;祝艳翠;王亚丽

    目的:观察缺氧对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MMP)的影响及Ghreli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缺氧+Ghrelin组。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并测定标记的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每秒钟 MMP值;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人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上液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缺氧组 MM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单纯缺氧组相比,缺氧+Ghrelin组内皮细胞MMP水平显著升高(P<0.05),缺氧+Ghrelin组与对照组内皮细胞MM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缺氧组上清液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缺氧+Ghrelin组上清液NO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缺氧组(P<0.05)。单纯缺氧组上清液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缺氧+Ghrelin组上清液ET-1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缺氧组( P<0.05)。结论缺氧引起人肺血管内皮细胞MMP降低,Ghrelin可抑制缺氧损伤所致MMP降低;同时Ghrelin还可以促进人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抑制缺氧引起的ET-1高释放。

  • 雌激素对体外大鼠血小板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作者:邱洁;邬加佳;郭开华

    目的 采用大鼠体外血小板,初步探讨雌激素对血小板线粒体的作用,为人体线粒体功能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检测在雌激素作用下体外血小板在各时间点的线粒体膜电位和ATP变化.结果 在1 h时间点,雌激素组的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高出23.08%和66.44%.结论 体外血小板应用雌激素孵育,在1 h时间点能短时增强血小板功能.

  • 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作者:詹焱;张昱;马涤辉

    目的探讨胎鼠神经干细胞培养后移植到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脑内,对AD的疗效.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AD大鼠脑内,通过水迷宫和跳台实验观察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分子生物学检测AD大鼠海马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后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AD大鼠海马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结论胎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AD大鼠的痴呆症状.

  •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线粒体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剑锋;齐珊珊;王永平;钟丽珍;张利;初海鹰

    目的 研究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中的线粒体损伤情况并探讨受损原因.方法 建立大鼠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模型,采用分光光度计法、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组大鼠骨骼肌各抗氧化指标(SOD、GSH-Px、MDA)、线粒体膜蛋白细胞色素C、线粒体膜流动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骨骼肌中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细胞色素C的表达减少,线粒体膜流动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中线粒体发生损伤,提示与活性氧(ROS)增多有关.

  • 益智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不同脑区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詹焱;马涤辉;张昱

    目的:观察益智口服液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不同脑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大鼠CA1区注入有活性的Aβ1-40制备AD模型,将30只造模成功的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益智口服液组、褪黑素组和AD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益智口服液、褪黑素和生理盐水.40 d后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百分率、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变化.结果:与AD模型对照组比较,益智口服液组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5)、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降低(P<0.05).结论:益智口服液可以通过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色素C蛋白质表达改善AD鼠痴呆状况.

629 条记录 12/32 页 « 12...9101112131415...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