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模拟(定位)机的日常使用

    作者:薛原

    模拟(定位)机是放射治疗常用的一种专用辅助设备,各层次的放射治疗科室都应配备.它是自1960年代末,由普通诊断X射线机发展而来,是在诊断型X射线机基础上,具有简单或增强的放射成像功能,设备的机械和几何结构与治疗机完全相同.它可模拟放射线进入人体的角度及照射野大小等,确定患者体位,并可拍摄X射线定位片.

  • 生物主动脉瓣膜设计中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作者:林韶烨;常兆华;谷雪莲

    目的 为了更好地分析生物心脏瓣膜的应力分布及闭合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方法 利用点点接触将瓣膜与支架的缝合点一一对应以模拟瓣膜实际缝制过程,建立将平面设计的瓣膜缝制到支架上的模型,从而形成缝制模型.而对照模型则直接建立瓣叶的理想三维几何结构.在两种模型的瓣叶上施加一定压力,进行有限元计算,将缝制模型与对照模型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同时参照实际瓣膜的闭合情况对比上述两种模型的闭合形态.结果 缝制模型大应力集中部位为瓣叶两翼,其瓣叶倾角及闭合形态分析均较可靠.结论有限元缝制模型可以为心脏瓣膜瓣叶性能分析提供比对照模型更精确的结果,从而为瓣叶形状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依据.

  • 基于平板探测器的锥束CT系统综述

    作者:唐杰;张丽;高文焕

    锥束CT系统和二维扇束、平行束CT系统相比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投影数据采集时间短、射线利用效率高等优点,但由于算法运算量大和工程实现上的困难以往一直没能在实际中应用,随着近几年硬件和算法的发展,锥束CT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而平板探测器则是适合锥束CT的探测器.本文对目前平板探测器锥束CT系统的发展状况做了综述,讨论了平板探测器用于锥束CT系统的优越性,对各种平板探测器锥束CT系统的几何结构和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后对平板探测器锥束CT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功能的评价

    作者:梁晓麓;刘梅;丁桂春;简文豪

    近20年来,右心室功能对晚期心脏衰竭、先天性心脏病以及肺动脉血栓、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临床评价和预测意义逐渐突显[1-3].尽管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2-dimentional echocardiography,2DE)、MRI、门控血池SPECT等各种影像技术都可对右心功能进行定量测定,但由于右心室复杂的几何结构、对后负荷影响的敏感性以及与左心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原因,上述方法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相对欠缺[4-5].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并不断改进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3-diment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技术在右心功能的评价方面取得进展,使RT3DE评价右心功能应用于临床逐渐成为可能.

  • 载体对骨形成蛋白诱导骨形成的影响作用

    作者:杨秀文;刘洪臣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具有较强的骨诱导能力,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其在骨修复和骨再生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单纯BMP在体内扩散太快,易被蛋白酶分解,且不能提供支架作用,因此需要研究可充当BMP的载体的生物材料.载体的作用是:1)典型的缓释系统,控制BMP的迅速扩散;2)由于骨形成仅发生于载体的表面,因此载体也是细胞分化的支持结构;3)影响BMP的成骨方式.为了使BMP的成骨作用发挥的更持久和稳定,近来一些学者研究载体的理化性质和几何结构对于BMP的影响,以探索载体在BMP诱导骨形成的作用机理,本文就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1-4].

  • 二尖瓣几何结构与左室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反流机制的相关性

    作者:冉青;王艳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探讨二尖瓣几何结构与左室乳头肌功能不全二尖瓣反流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陈旧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乳头肌功能不全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共92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8例( A组),冠心病合并乳头肌功能不全组54例( B 组),二尖瓣外科成形术后组26例( C组,随机选自B组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前叶、后叶与二尖瓣环之间的几何角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系统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计算得到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B组患者二尖瓣前后叶与二尖瓣环之间的角度较 A组、C 组患者明显增大(P<0.01),且二尖瓣前后叶与二尖瓣环之间的角度与反流程度呈正相关;C组患者二尖瓣反流量明显低于 B 组患者(P<0.01),与 A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冠心病引发左室乳头肌功能不全合并二尖瓣反流程度与二尖瓣前后叶及环间的几何角度密切相关;二尖瓣外科修补术可通过改善二尖瓣几何结构减轻反流程度。

  • 补肾益精方对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大鼠皮质骨截面几何结构、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张戈;石印玉;朱太咏;沈培芝;徐宇;郑昱新

    目的评价补肾益精方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皮质骨质量的有效性;探讨其改善皮质骨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双侧卵巢假切除术)、B组(模型对照组,双侧卵巢切除术)、C组(补肾益精方组,双侧卵巢切除术+补肾益精方),D组(倍美力组,双侧卵巢切除术+倍美力).给药组的给药时点是双侧卵巢切除术后90天,处死时点是卵巢切除术/假切除术后180天.处死后,测定各组大鼠左股骨中段的截面宏观几何结构参数、骨矿密度与右股骨三点弯曲的结构力学参数、材料力学参数.结果截面宏观几何结构参数显示,B组与A组比较,骨髓腔显著扩大(P<0.05),骨皮质显著变薄(P<0.05);C组、D组与B组比较,骨髓腔都没有明显缩小,但骨皮质均明显变厚(P<0.05).B组的骨密度与A组比较,没有明显下降;C组也无明显上升.B组的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参数与A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C组、D组与B组比较,C组的结构硬度与弹性模量显著上升(P<0.05),D组上升不显著,两组其余的力学参数都显著上升(P<0.05).结论补肾益精方可以提高双侧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症大鼠皮质骨的骨质量.其作用机制是修饰皮质骨截面的宏观几何结构;而与倍美力不同的是通过不显著增加皮质骨骨密度的方式上调皮质骨的结构硬度与弹性模量.

  • 定量CT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股骨近端形态结构研究

    作者:许乐洋;范永前;林伟龙;杨丰建;陈聪;林上进;潘依潇

    目的 利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比较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上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髋部骨折的风险预测.方法 对93例因髋部骨折收治入院的患者行QCT扫描测量健侧髋部骨密度及进行髋部几何结构分析.患者年龄70~96岁,平均年龄(82.31±7.76)岁,男性21例,女性7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股骨颈骨折62例.分析髋部几何结构参数包括股骨颈区域的小横截面积(minimum cross-sectional area,CSA)、横截面转动惯量(cross-sectional moment of inertia,CSMI)、截面模量Z值(cross-sectional modulus Z,Z score)、屈曲比率(buckling ratio,BR)、皮质骨厚度(cortical bone thickness,CTh)以及髋关节轴线长度(hip axis length,HAL).结果 QCT所测两种髋部骨折在髋部各区域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现股骨颈骨折组的CSA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而股骨颈骨折组的HAL大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股骨颈骨折组在股骨颈前上象限的CTh小于粗隆间骨折组(P<0.05).结论 股骨颈CSA较小、HAL较长、CTh较薄的老年人群跌倒后更容易造成股骨颈骨折.

  • 补肾益精方对卵巢切除诱导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皮质内的影响

    作者:顾建华;张戈;朱太咏;秦岭;石印玉

    目的评价补肾益精方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皮质骨骨质量的有效性,探讨本方改善皮质骨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12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双侧卵巢假切除术)、模型对照组(双侧卵巢切除术)、补肾益精方组(双侧卵巢切除术加补肾益精方),倍美力组(双侧卵巢切除术加倍美力),每组10只;给药组的给药时点是双侧卵巢切除术后90d,给药组与非给药组的处死时点是卵巢切除术/假切除术后180 d.测定各组大鼠左股骨中段的截面几何结构(骨皮质厚度、骨髓腔直径)、骨矿密度与右股骨三点弯曲的结构/材料力学参数.结果模型对照组的截面宏观几何结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髓腔显著扩大(P<0.05),骨皮质显著变薄(P<0.05);补肾益精方组、倍美力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虽然骨髓腔都没有明显缩小(P>0.05),但是骨皮质均明显变厚(P<0.05).模型对照组的骨矿密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下降(P>0.05);倍美力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骨矿密度明显上升(P<0.05),补肾益精方组上升不明显(P>0.05).模型对照组的结构力学参数(大载荷、结构硬度、结构韧性)以及材料力学参数(大应力、弹性模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补肾益精方组、倍美力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补肾益精方组的结构硬度与弹性模量显著上升(P<0.05),倍美力组上升不显著(P>0.05),2组其余的力学参数都显著上升(P<0.05).结论补肾益精方可以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皮质骨的骨质量.

  • 股骨颈前倾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柳达;马瑞雪;吉士俊

    一、前倾角的概念1954年Billing[1]首先对股骨的几何结构及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的定义进行了详细阐述.股骨的长轴由以下两点确定:一点为膝的中心,即在股骨髁的横切面上股骨干骺端的中心点;另一点为股骨颈基底部的中心,即在股骨颈基底部的横切面上股骨干的中心点;两点连线定义为股骨的长轴.股骨颈的轴线由以下两点确定:一点为股骨头的中心,另一点为股骨颈基底部的中心,两点连线定义为股骨颈的轴线.

  • 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变化

    作者:林周胜;江成;夏雄智;黎飞猛;孙鸿涛

    目的:研究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值的变化。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例,分别在术后即刻与术后1.5~2年的骨盆平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包括顶高距、偏心距、近端长度、颈干角),比较其术后即刻与骨折愈合后股骨近端形态学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即刻与骨折愈合后几何参数比较,术后1.5~2年所测量顶高距、偏心距、近端长度及颈干角均较术后即刻有不同程度的变小,其中顶高距变化值为(1.25±0.94) mm,偏心距的变化大小为(0.36±1.13)mm,近端长度变化大小为(3.25±3.06)mm,颈干角变化大小为(0.22±0.76)°,术后即刻与术后1.5-2年的资料比较,除顶高距、近端长度外(P<0.05),其余项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经股骨颈传导的应力作用导致近端受力解剖结构参数不同程度变小,可接受的几何结构变化值有助于维持内固定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 采用动态推-拉技术增强动脉瘤分流器的导流作用:一项实验和模型研究

    作者:周静(译);郭玉慧(审校)

    目的神经血管分流器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有弹性的、纵横交错的网状支架。本研究采用动态推-拉技术调节动脉瘤瘤口分流器的网格密度,以便大化其导流作用。通过自主研发的高保真虚拟支架计算机模型技术联合计算机流体动力学,探讨动态推-拉技术对特定动脉瘤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推-拉技术和不同长度的传送导线,将两个 Pipeline 分流器放置到两个相同侧壁的大脑前动脉动脉瘤模型中。然后数字模拟操作过程,并验证模拟的网格几何结构。通过调节放置在侧壁动脉瘤和基底动脉主干梭形动脉瘤(前期已放置分流器)的分流器,采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分析,评估血流动力学的具体变化。同时评估来源于临床病例样本的分流器网格的影像。结果在体外精确复制硅胶分流器的几何结构。采用动态推-拉技术增加传送导线的长度(21mm∶11 mm),在动脉瘤瘤口产生较高的网格密度(金属覆盖率为50%∶36%),这可有效减少动脉瘤的血流(侧壁动脉瘤62%∶50%;梭形动脉瘤57%∶36%)。因分流器延长,动态推-拉技术也使沿载瘤动脉的分流器金属覆盖率相对减少。2例动脉瘤病人采用动态推-拉技术,同样能获得高、低网格密度。结论动态推-拉技术可增加动脉瘤瘤口上单纯网状分流器的金属覆盖率,增强预期的导流作用,同时减少沿载瘤动脉的金属覆盖率,从而防止分流器邻近血管的血流量减少。

  • 年龄对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蔡思清;任晓静;颜建湘;颜丽笙;蔡冬鹭;李鸿江;黄启明

    目的:研究增龄因素对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255例50岁以上妇女,依年龄分为A、B、C3组,A组:156例,≤65岁;B组:55例,66~75岁;C组44例,>75岁.依骨折情况分为非骨折组191例,骨折组64例.拍摄患者骨盆平片测量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结果:(1)股骨颈轴长(Femoral neck axis length,FNAL):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股骨颈中段宽度(Femoral neck width,FNW):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股骨颈中段髓腔宽度(Femoral medullary cavity width,FMCW):A、B及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股骨颈中段皮质厚度(Cortical thickness of femoral neck,FNCT):A、B及A、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FNCT比率及FNW与FNAL比率:A、B组及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非骨折组与骨折组比较:年龄、FNAL、FNW、FMCW、FNCT、FNCT比率及FNW与FNAL比率2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7)颈干角(Neckshaft angle,NSA)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增龄因素导致股骨上端骨皮质变薄、髓腔扩大,骨折风险加大.

  • 髋部几何结构与髋部骨折的关系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作者:郭海青;袁宏;王敬立

    随着人口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髋部骨密度(BMD)减少是髋部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大量的研究已经显示BMD并不是髋部骨折预测的唯一因素或者佳因素,髋部的几何结构也使非常重要的.

  • 女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对患者骨折危险的影响

    作者:靳延利;苗强;刘涛;薛建利

    目的 研究女性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对患者骨折危险的影响,以及股骨近端几何结构是否是独立于骨密度之外与髋骨骨折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5月—2016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171例65周岁以上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患者(试验组,其中股骨颈骨折9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74例),另在同时期门诊收治65周岁以上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386例(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分析技术(DXA)分析比较这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MD)差异,并分析股骨近端几何结构与两种髋骨骨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的体重、股骨颈横截面积(CSA)、股骨颈长(NL)、股骨颈宽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股骨近端骨密度比试验组高(P<0.05).此外,在股骨颈骨折组中,股骨颈横截面积与股骨颈长骨折的比值比(OR)分别降低了1.98和1.72倍,而股骨颈宽骨折的OR增加了1.52倍;在粗隆间骨折组中,股骨颈宽骨折的OR则增加了1.44倍(P<0.05),并且这些OR与股骨近端骨密度没有相关性.结论 股骨颈宽是除骨密度以外独立的与女性髋骨骨折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