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太赛尔格林;毛泽红

    目的 分析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于早餐、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观察组联合阿卡波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肝肾异常,未出现严重意识障碍,其中观察组出现低血糖3例,对照组出现低血糖8例,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 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晓燕

    目的:探索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和正常妊娠孕妇100例,按照孕妇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都进行了常规的空腹血糖的测定,还口服葡萄糖50 g进行筛查测验,加上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比较两组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的FPG测定、GCT测定和HbA1c测定平均值都明显大于对照组的对应测定值。研究组的FPG阳性率、GCT阳性率和HbA1c阳性率分别为38%、75%、7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5%。HbAlc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可靠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效率达到了83.5%、95.5%、90.5%、95.0%,远远高于其他两种测定方式的效率。结论 HbA1c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可靠性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效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血糖、GSP、HbA1c联合检测在糖尿病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吴仕君

    1 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s,GSP)是指血清中葡萄糖与各种蛋白质发生缓慢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各种血清蛋白质与酶的结合过程基本相同,蛋白质分子上非离子型的ε或α氨基与醛糖上的羧基形成不稳定加合物,即席夫碱,这是一可逆反应;席夫碱又可通过Amadori转位重排生成稳定的氨基-1-脱氧-2-酮糖加合物,称之为酮胺.葡萄糖与血清白蛋白或其他蛋白质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结合而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称作糖化血清蛋白,其结构类似果糖胺(Fructosamine,FMN),故将GSP测定又称FMN测定.

  • 实施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

    作者:周素文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资溪县人民医院2型糖尿病惠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就诊时,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同时发放宣教资料;观察组定期接受糖尿病系列知识教育:糖尿病理论基本常识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指导、药物治疗指导、体育锻炼方式的指导、生活行为方式的指导.结果:教育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依从性好为27.5%,26.3%(21/80),无差别(P>0.05),教育后观察组68.8%高于对照组的36.8%(29/80)(P<0.05).教育前FBG,PBG、HbA1c无显著性差异,教育后观察组改善明显.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病情治疗,转归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调动患者健康保健的积极性,依从性明显提高,FBG、PBG、HbA1c亦有显著性下降.

  • 家庭监护血糖

    作者:洪靖;杨文英

    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很重要.家庭监护血糖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了解降糖药物治疗的效果,制定和调整降糖措施.常用的糖代谢控制的监测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糖、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以及动态血糖监测.

  • 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左右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低

    作者:王新军;于文

    英国Cardiff大学Craig J Currie等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5%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低,HbA1c控制过低会增加死亡的风险.相关结果发表于2010年2月6日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2010,375:481-489).

  • 关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王克勤

    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未来治疗议题上,美国糖尿病协会第63界科学会议期间选择了眼睛作为研究模型.而别的靶位如肾脏和神经,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期间,已有很多卓有成效的试验和临床研究.伴随着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 CT)以及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成了临床研究的重点.上述两个研究均表明控制好血糖能阻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1型)和发展(1型和2型),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尽可能控制好血糖.然而,应注意到还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控制好血糖.在美国,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过8%,而要防止并发症则需低于7%.

  •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前言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使血糖监测越来越准确、全面、方便、痛苦少.目前临床上血糖监测方法包括患者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SMBG)、连续监测3 d血糖的动态血糖监测(CGM)、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清白蛋白(GA)和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测定.其中患者进行SMBG是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而CGM和GA是上述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 现有临床糖尿病诊断标准与HbA1c诊断糖尿病之比较

    作者:汪春丽

    现在通用的临床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为糖尿病患者;FPG<6.11 mmol/L并且餐后2h血糖(2hPG)<7.77mmol/L,为正常;2hPG>7.77mmol/L,但<11.1 mmol/L时为糖耐量损伤(IGT);FPG≥6.11mmol/L,但<6.99 mmo/L时为空腹血糖损伤(IFG).

  • 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中HBA1C的应用

    作者:毛从伟

    目的:探讨H B A1C在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分别给予采血检测,检测两组的HBA1C水平、FPG水平。结果经过检测后得知,A组FPG(8.94±1.56)mmol/L,显著高于B组(5.12±0.20)mmol/L,两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处于4-6.5%的HBA1C水平时,A组为26.1%(8/35),明显高于B组的95.6%(32(35处于6.5-10%的HBA1C水平时,A组为35.8%(1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1/35),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A1C检测,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HbA1c 糖尿病 诊断
  •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血脂和Hs-CR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义征;宋燕;余占明

    目的:通过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血脂生化指标的联合检测,为临床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和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5例无糖尿病的健康者。检测血脂六项和Hs-CRP。HbA1c。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A1c和Hs-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等;详细见表。结论 HbA1c、血脂、和Hs-CRP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存在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价值

    作者:吕军;许翔;吕梅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对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DM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新诊断DM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HbA1c和FBG,对三组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并观察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FBG恢复正常水平的时间。结果创伤患者中DM组,新诊断DM组患者HbA1c水平明显高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0.01);90.3%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FBG恢复正常约需2周时间。结论HbA1c检测可以作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

    关键词: HbA1c 应激性高血糖
  • 用药行为干预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奇银;张蕾;严翠丽

    目的:评估用药行为干预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120例自愿参加该项目的高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用药行为干预,对照组按常规保持原有用药行为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项目实施12个月后HbA1c及其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HbA1c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药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高龄糖尿病患者的HbA1c,有利于提高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HbA1c对中老年人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刘树馨;时立新;张淼;张巧;彭年春;徐淑静;张松;胡颖

    目的 探讨HbA1c诊断中老年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佳切点.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贵阳市云岩区40岁及以上,且居住5年以上的中老年人共8 803名.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检测HbA1c等指标.对HbA1c诊断糖尿病、糖调节受损的切点进行分析;按年龄分层分析HbA1c诊断糖尿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切点.结果 HbA1c诊断新发现糖尿病的切点为6.4%的特异性较高(86.8%),相应的敏感性为68.0%.HbA1c诊断糖调节受损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偏低(0.558).40 ~49岁年龄组Hb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值低,为6.1%;而70~岁年龄组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值高,为6.6%.结论 中老年人群中HbA1c 6.4%为诊断糖尿病的佳切点,HbA1 c不适合作为诊断糖调节受损的指标.

  • 倍欣联合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俊鑫;宋春青;邵海琳;徐东红

    目的:观察倍欣联合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 0年1月~ 2010年12月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经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但空腹血糖(FBG)>10 mmol/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口服倍欣基础上联合来得时睡前皮下注射,对照组在口服倍欣的基础上睡前加用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以及发生低血糖的次数.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不增加体重、低血糖发生次数少,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 健脾通络方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作者:徐晖;张英来;张晓文

    目的:观察健脾通络方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单独服用二甲双胍无效的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加服健脾通络方,两组病程均为12周,观察HbA1c、FPG、2 hPG、血脂的变化,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服用健脾通络方后,HbA1c、TC、LDL-C的水平均有所下降;TC、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健脾通络方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安全有效降低患者HbA1c水平,并调节血脂.

  • 非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桂英;刘宏侠;郭来敬;张慧英;刘海行;李红娟;廖燕华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人群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明确HbA1c对非糖尿病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择古城社区自愿参加糖尿病筛查的资料完整并符合入选条件的2 007例(男650例,女1 357例).以HbA1c 6.5%为糖尿病诊断界值,每0.5为级差,以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或肥胖、年龄(男>45岁、女>55岁)、HbA1c≥6.0%及空腹血糖(FBG)≥6.1 mmol/L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不同HbA1c组中的个体所拥有的危险因素进行个数统计分析.同时将受检者按照所拥有的危险因素个数分组为0,1,2,3及4个以上组,比较不同组的危险因素的均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bA1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①随着HbA1c的升高,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频数逐渐增多.②HbA1c在不同危险因素个数组的均值随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与FBG受损及糖耐量减低相关性强,年龄次之.结论 6.0%< HbA1c <6.5%是非糖尿病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高发人群;HbA1c水平与FBG受损及糖耐量减低高度相关,可能是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外的非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指标.

  • 蛋白校正果糖胺在糖尿病监测中的评价

    作者:蒋晓峰;孙永顺;贺铭

    目的:探讨蛋白校正果糖胺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40)果糖胺、空腹血糖、HbA1C、蛋白校正果糖胺,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果糖胺与总蛋白校正果糖胺相关(r=0.705,P<0.01),与白蛋白校正果糖胺相关(r=0.813,P<0.01),与空腹血糖相关(r=0.676);空腹血糖与白蛋白校正果糖胺相关(r=0.731);Hb~c与果糖胺相关(r=0.523),与白蛋白校正果糖胺相关(r=0.68).结论:血浆果糖胺测定能较好地反映近期血糖变化,当进行白蛋白浓度校正时更能反映近期实际血糖变化.

  • HbA1C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杨旭;秦蕾

    目的 对HbA1C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选取吉林油田总医院2010-06-2013-06收治的12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OGTT、HbA1C等检查.结果 诊断糖尿病患者的HbA1C、2hPG以及空腹血糖等ROC曲线下面积较大,其中,2 hPG值大,为0.974,依次是空腹血糖,其值为0 945,后是HbA1C,值为0.895;切点值分别是10.8、6.9以及6.0.结论 如HbA1C值超过6.0%,那么能够对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糖尿病进行有效的辅助诊断.

  • 糖尿病诊断中应用HbA1c与OGTT的价值对比

    作者:秦蕾;杨旭;张亚文

    目的:分析HbA1c与OGTT在糖尿病( DM )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40例疑似为DM患者,均予以OGTT与HbA1c测定,对比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价值。结果 OGTT诊断DM假阳性率13.2%,IGT假阳性率为40.0%;HbA1c诊断DM阳性率85.5%,IGT假阳性率50.0%。152例DM患者中,HbA1c≥6.5%检出率68.4%;FPG≥7.0 mmol/L检出率75.0%;2 hPG≥11.1 mmol/L检出率为86.8%;OGTT+HbA1c诊断DM阳性率98.7%;可见,OGTT诊断DM好,其次是FPG,后是HbA1c。2 hPG诊断率明显高于FPG、HbA1c(P<0.05),FPG高于HbA1c(P<0.05)。结论 HbA1c与OGTT在DM诊断中虽然存在一定价值,但单独应用依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误诊或漏诊,两种方法联合可提高DM确诊率。

    关键词: HbA1c OGTT DM
270 条记录 5/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