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克隆

    作者:佟明华;陈思强;姚汝华;孔祥平

    目的:寻找与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探讨其在肝再生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hALR作诱饵蛋白筛选预转化的人肝cDNA文库, 对阳性克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筛选出6组与hALR具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 分别是:血清白蛋白、金属硫蛋白、Na/K-ATPase、硒蛋白P和两个未知功能基因的cDNA序列.结论:初步克隆了与hALR相互作用蛋白基因, 为以后深入研究这些蛋白质与hALR之间的相互作用, 进一步揭示hALR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肝再生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航宇;窦科峰

    肝脏再生能力在各种病理状态下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研究肝再生有助于解决肝源短缺的问题.肝再生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其中Notch信号通路是进化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通路,其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功能涉及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已有研究证实Notch信号通路在肝再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现就Notch信号通路在肝再生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CT扫描及肝功检查对肝切除与肝再生和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恒;吴剑波

    目的 探讨肝切除与肝再生和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8例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前和术后分别行CT扫描.术前应用CT测量全肝体积和病灶肝体积,并计算肝切除率;术后再测量肝体积,计算术后不同时间肝再生率.同时术前和术后检查肝脏功能.结果 肝切除率与肝再生率呈负相关,即肝切除率愈大,肝再生程度愈低.结论 肝切除率与肝功能呈正相关,即肝切除率愈大,肝功能受损愈严重.

  • PUMA在小鼠肝再生早期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

    作者:陈松;郝强;杨生生;陈欢;焦炳华;蔡在龙

    目的:观察部分肝脏切除术后PUMA及其相关的转录因子在小鼠肝再生早期的表达.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经70%肝脏切除后建立肝再生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UMA在肝再生不同时期(共7个时间点)的表达,同时还检测了p53和Slug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同对照组相比,PUMA mRNA自肝切术后6-72 h显著下降(P<0.05),同其蛋白水平的变化一致;同时p53和Slug蛋白分别自术后24 h和6 h上调.结论:在肝切术后72 h,PUMA的表达下调并不依赖p53,可能与Slug的上调相关,提示PUMA在肝再生早期可能参与对细胞凋亡的调节.

  • TCTP mRNA在肝再生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朱武凌;程海霞;张伟丽;张会勇;林俊堂;刘涌涛;井长勤

    目的:探讨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mRNA在肝再生中的表达情况和生物学意义.方法:对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2/3部分肝切除以建立肝再生模型,分别于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收集再生肝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有丝分裂指数评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TCTP mRNA的表达.结果: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在术后3~12 h明显升高.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肝切除术后1 h呈现G0/G1向s期迁移,G2/M期细胞比例在3 h呈现升高,6 h升高为显著.TCTP mRNA的表达在肝切除术后1 h时轻微上调,在3~12 h呈显著升高,之后下降至初始水平.结论:在肝再生组织中TcTP mRNA表达呈动态变化,可能与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 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模式分析

    作者:李红蕾;陈晓光;张富春;马纪;徐存拴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在大鼠肝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上述基因,用Rat Genome 230 2.0 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用真、假手术比较方法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 结果:初步证实249个参与细胞骨架结构和功能的基因与肝再生相关. 其中,肝再生启动[部分肝切除(PH)后0.5~4 h]、G0/G1过渡(PH后4~6 h)、细胞增殖(PH后6~66 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 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107, 29, 137和5,基因总表达的次数为209, 113, 1063和326. 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它们表达的相似性分为均上调、上调占优势、均下调、下调占优势、上调和下调相近等5类,涉及107, 37, 67, 28和10个基因,它们共上调1118次,下调480次,分为40种表达模式. 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具有阶段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结论:肝再生早期和前期微丝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早期、前期和后期微管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早期、中期和后期中间纤维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强,前期核纤层形成相关基因表达增强.

  • GdCl3对小鼠肝脏再生早期Cyp7A1基因转录的影响

    作者:黄雄飞;陈良万;黄文栋

    目的:探讨小鼠肝脏再生早期氯化钆(GdCl3)通过作用于枯否细胞影响胆酸介导的Cyp7A1基因转录的抑制.方法:运用GdCl3(10 mg/kg,iv.)或PBS(0.2 mL,iv.)处理C57BL/6小鼠24 h后,切除小鼠70%的肝脏,于术后第1日处死小鼠,收集肝脏,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肝脏中Cyp7A1,TNFα和IL-6基因的表达.结果:肝脏再生的第1日,与PBS对照组相比,GdCl3处理组中Cyp7A1 mRNA的表达降低(P<0.01),而细胞因子TNAα和IL-6 mRNA的表达升高(P<0.01).结论:在肝脏再生的早期,GdCl3可增进胆酸介导Cyp7A1基因转录的抑制,这种作用是通过促使枯否细胞产生细胞因子TNFa和IL-6来实现.

  • 大鼠肝移植术后肝脏再生

    作者:王德盛;李开宗;窦科峰;管文贤;郑建勇

    目的研究不同体积大鼠肝脏移植后肝的再生性变化. 方法利用大鼠全肝原位移植和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将不同体积的肝移植给体积相同的受体,观察术后移植肝的体积变化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供体肝脏与受体肝脏重量相同,移植术后无明显变化;而供体肝脏小于受体肝脏,移植后迅速生长,7 d可接近原受体肝脏的大小. 结论大鼠肝脏移植后再生能力增强,肝脏再生的大小取决于受体肝脏的大小,而与原供体肝脏大小无关.

    关键词: 肝移植 肝再生 大鼠
  • 乌司他丁对肝大部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再生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谭敬;朱宇麟;周荣胜;张晓琪;赵鸽;刘齐宁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预处理对大鼠70%肝切除术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再生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单纯肝切除组(PH)、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组(PHIR)和乌司他丁组(UTI),每组40只.将各组大鼠肝左、中叶切除,残肝(右、尾叶)作不同处理:PH组不阻断保留肝血流;PHIR组阻断保留肝血流30min后恢复灌注;UTI组与PHIR组肝脏切除及保留肝断流处理相同,但于缺血前5min经尾静脉给予UTI 50000U/kg.再灌注后1、6、12、24、48h分别取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肝组织,测定血清ALT和AST,肝细胞凋亡指数(AI);24、48h残肝再生度、PCNA阳性率和ATP、ADP和AMP含量.结果 UTI组的血清ALT和AST活性、AI均低于PHIR组(P<0.05),肝再生度和PCNA阳性率均高于PHIR组(P<0.05),ATP含量和能量负荷较PHIR组明显升高 (P<0.05).结论 乌司他丁预处理能促进对大鼠70%肝切除术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肝再生,其机制与维持能量代谢有关.

  • 胸腺肽α1对重型肝炎肝细胞再生作用与治疗效果的探讨

    作者:赵英仁;叶峰;陈天艳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治疗重型肝炎的机制,并验证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重型肝炎患者4 5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21例.对照组用综合护肝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 1(日达仙),1.6mg皮下注射,1次/d,连用7~12d,观察治疗过程中AFP的动态变化.结果 :治疗组随着治疗的进展AFP持续升高,治疗结束后1周AFP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日达仙治疗重症肝炎有效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显著促进肝细胞的再生,AFP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日达仙治疗有效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片仔癀对部分肝切除小鼠的肝再生的作用研究

    作者:项龙庆;罗渢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70%肝切除小鼠肝再生的影响,为临床肝再生用药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片仔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采用70%肝切除方法建立肝再生模型,术前连续两周通过灌胃给予小鼠片仔癀0.2 mg/g体质量(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第14天灌胃完片仔癀和生理盐水2h后对两组小鼠分别进行70%肝切除手术(PH).用肝质量/体质量比、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PCR)、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免疫组化等研究方法来评估片仔癀对小鼠部分肝切除手术后肝再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70%肝切除手术后48、72、168 h,实验组肝质量/体质量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72 h,实验组血清ALT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72、168 h,实验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降低;术后48 h,实验组Ki-67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结论:片仔癀对70%肝切除小鼠的肝再生产生抑制作用,延缓了肝再生过程.

  • 甲胎蛋白的检测对重型肝炎的疗效及预后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喜茹

    甲胎蛋白(AFP)是临床上用来检测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指标,但非癌性肝病患者AFP也可一过性增高,重型肝炎患者AFP增高,说明肝再生良好。为观察AFP对重型肝炎疗效及预后的判定,我们对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15例,治疗前后均检测AFP,现对有关临床资料及化验结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 晶珠肝泰舒胶囊治疗80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

    作者:王玉清;马晓雨;张玉良

    青海晶珠藏药药业有限公司根据藏医传统名方,应用獐牙菜(藏茵陈)、唐古特乌头、苦荬菜、节裂角茴香等10余味名贵藏药材,经现代科学加工,精制成晶珠肝泰舒胶囊,用以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动物实验证实,本品具有显著保肝、降低转氨酶、促进肝再生、恢复肝细胞正常结构、增加免疫脏器指数、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现已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我院近期用晶珠肝泰舒胶囊治疗病毒性肝炎8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治疗肝硬化肝癌

    作者:王广义;魏锋;张平;孙晓东;石小举;蒋超;吕国悦

    目的 探讨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治疗肝硬化肝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收治的5例行ALPPS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以下简称肝硬化肝癌)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患者肝功能和肝脏储备功能,制订手术方案.第1步手术:患者行相应门静脉结扎和肝脏分隔.第2步手术:第1步手术后10、14、18d复查CT,监测剩余肝脏体积(FLR)增长情况,当达到安全切除标准时,则行第2步手术,完整切除包含肿瘤的半肝或肝段.观察指标:(1)观察患者术中情况:肝硬化程度、第1步手术时间、第1步手术术中出血量、第1步手术后FLR、手术间隔时间、肝体积增长率、FLR与标准肝脏体积(SLV)比值,第2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2)手术前后生化指标情况:第1步和第2步手术前后TBil和ALT指标值.(3)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住院时间.(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预约、门诊方式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复发转移、患者生存情况等内容,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1月.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患者术中情况:5例患者肝硬化程度分级为F3级1例,F4级4例.5例患者中,1例在第1步手术后出现大量腹腔积液,随之出现急性肾衰竭,未能完成第2步手术;其他4例均成功完成ALPPS.5例患者第1步手术情况:第1步手术平均时间为282 min(240 ~ 320 min)、第1步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0 mL(300 ~700 mL)、第1步手术后平均FLR为457 cm3 (338 ~ 697 cm3)、手术平均间隔时间15 d(14~18 d)、肝体积平均增长率为58%(46%~67%)、FLR/SLV的平均值为42%(32% ~ 44%).4例患者第2步手术平均时间为220 min(200 ~ 260 min)、第2步手术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12 mL(300~600 mL).(2)手术前后生化指标情况:5例患者第1步手术前后TBil由术前的4.9 ~ 30.4 μmol/L变化为术后12 d的9.8 ~ 56.1 μmol/L,ALT由术前的12.9~156.1 U/L变化为术后12 d的46.3 ~ 207.3 U/L.4例患者第2步手术前后TBil由术前的10.1 ~ 21.2 μmol/L变化为术后10 d的6.9 ~ 38.0 μmol/L,ALT由术前的30.8 ~ 55.5 U/L变化为术后10 d的19.8~ 72.8 U/L.(3)术后情况:5例患者未发生围术期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肝衰竭、腹腔感染等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胆汁漏,经非手术治疗30 d后痊愈.5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肝细胞癌,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肿瘤分级为Ⅱ~Ⅲ级,4例肿瘤大小为8 ~ 13 cm,脉管内可见癌栓,切缘未见癌细胞.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6 d(28~48 d).(4)随访情况:4例成功施行ALPPS患者,随访4~12个月.1例患者ALPPS第1步术前AFP为512 μg/L,术后2个月随访AFP降至正常,术后7个月出现左半肝新发直径为2 cm肝癌病灶,但AFP正常,给予TACE及RFA治疗,随访至术后12个月肿瘤无复发.其余3例患者无肝癌复发,腹部增强CT检查均未见剩余肝脏新发病灶,AFP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ALPPS治疗肝硬化肝癌安全有效,近期临床疗效较满意.

  • 不同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

    作者:袁晟光;梁科伟;刘杰;廖维甲;覃理灵;何松青

    目的 探讨不同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梗阻性黄疸70%部分肝切除SD大鼠模型.随后将12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肝中、左叶切除;内引流组:于扩张胆管和十二指肠间置管引流;外引流组:于扩张胆管置管,导管另一端从腹腔引出.每组40只大鼠.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引流7d后行肝中、左叶切除,于术后0、1、2、4、12、24、48、72 h收集3组大鼠血液及肝脏组织标本,测定肝再生率、有丝分裂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RT-PCR测定肝脏组织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结果 部分肝切除术后72 h内引流组SD大鼠肝再生率为94.86%±12.72%,显著高于外引流组的62.39%±8.01%和对照组的45.77% ±5.41% (F =33.62,P<0.05).3组大鼠肝脏组织有丝分裂指数和PCNA水平均于12 h明显升高,内引流组有丝分裂指数和PCNA水平均于24 h达到高峰,分别为24.47%±4.01%和88.1%±9.2%,对照组和外引流组于48 h达到高峰,分别为15.80%±1.08%和58.3%±5.8%、18.40%±1.12%和70.2%±6.9%.内引流组有丝分裂指数和PCNA水平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外引流组(P<0.05).内引流组STAT3表达于术后4h达到高峰,为42.6%±3.6%,对照组和外引流组分别于术后12h达到高峰,分别为22.9%±2.0%和29.2%±3.7%.内引流组STAT3表达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外引流组(P<0.05).内引流组TNF-α和IL-6水平均于术后12h达到高峰,分别为(227 ±23)U/L和(256±32) U/L;对照组和外引流组TNF-α和IL-6水平均于术后24 h达到高峰,分别为(309±41) U/L和(388±40)U/L、(287±30) U/L和(346±33)U/L,内引流组术后0、1、2、4、12、24、48、72 h 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相同时相点对照组和外引流组(P<0.05).对照组、内引流组和外引流组大鼠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均于术后4h达到高峰,分别为0.92 ±0.14、0.39 ±0.05、0.80±0.15,IL-6 mRNA于术后12 h达到高峰,分别为0.79±0.07、0.38±0.06、0.63 ±0.10,内引流组术后0、1、2、4、12、24、48、72 h TNF-α mRNA和IL-6 mRNA表达显著低于相同时相点对照组和外引流组(P<0.05).结论 内、外引流均可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剩余肝脏的再生能力,但内引流效果更明显.内引流术可能通过降低TNF-α和IL-6水平,影响STAT3表达而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剩余肝脏的再生能力.

  • 门静脉分支结扎后门静脉压力变化与肝再生的关系

    作者:李可洲;姚豫桐;张晓;荣成;闫洪涛;骆助林;骆乐;田伏洲

    目的 探讨90%门静脉分支结扎后大鼠门静脉压力变化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行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其中5只进行假手术作为对照.观察不同时相点门静脉压力和非结扎侧肝脏质量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非结扎侧肝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检测未结扎侧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并进行定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95%(38/40)的大鼠存活.结扎侧肝叶进行性萎缩,非结扎侧肝叶占全肝质量的比例随时问推移而增加,12 h内增加较缓慢,仅为10.75%;而1~5 d则增加速度明显加快,达到27.57%;7~28 d达到平台期,缓慢增加到32.37%.术前门静脉压力为(9.1±1.8)cm H_2O(1 cm H_2O=0.098 kPa);结扎后立即升高,12 h达到高峰(15.8±2.7)cm H_2O,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7,P<0.05);1~28 d由(13.6±2.3)cm H_2O逐渐下降为(9.3±2.0)cm H_2O.术前大鼠PCNA阳性细胞计数为7%±3%,术后12 h至3 d由14%±5%上升至21%±6%,第5天达到高峰为26%±7%,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9,P<0.05),随后逐渐恢复正常.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前大鼠肝脏和术后各时相点大鼠未结扎侧肝脏仅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大鼠门静脉压力与非结扎侧肝叶肝细胞PCNA的表达在术后1、3、5 d呈正相关(r=0.913,0.896,0.908,P<0.05),在术后14 d时相点呈负相关(r=-0.926,P<0.05).结论 大鼠90%门静脉分支结扎术后,引起未结扎侧肝细胞的活跃再生,再生后的肝脏可恢复原来的质量;肝再生以肝细胞增殖加速为主,而非肝细胞凋亡减少;门静脉压力变化在肝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对肝移植大鼠肝脏再生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

    作者:朱瑾;李晓武;张玉君;熊燕;董家鸿

    目的 探讨冷保存再灌注损伤对肝移植大鼠肝脏再生功能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UW 1 h肝移植组(48只)、UW 12 h肝移植组(48只).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大鼠内皮细胞抗原和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双染法检测肝实质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SECs)的增殖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t-1、flk-1的表达;RT-PCR法检测flt-1 mRNA的表达.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t检验.结果 UW 12 h组肝实质细胞和SECs的BrdU标记指数均显著高于UW 1 h组(F=61.45,41.4,P<0.05).UW 1 h组和UW 12 h组大鼠肝实质细胞BrdU标记指数于48 h达高峰,而SECs的BrdU标记指数分别于术后72、96 h达高峰.UW 1 h组和UW12 h组大鼠肝移植术后VEGF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UW 1 h组flt-1及flk-1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强,阳性表达主要位于SECs,其表达高峰与SECs增殖高峰一致.UW 12 h组flt-1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弱(F=141.67,P<0.05).结论 flt-1表达下调是导致冷保存肝移植大鼠SECs再生高峰延迟,从而减缓移植肝脏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 冷保存对大鼠部分移植肝再生的影响

    作者:袁晟光;王继见;董家鸿

    目的 探讨冷保存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分为Ⅰ组(肝切除组)、Ⅱ组(冷保存1 h部分肝移植组)和Ⅲ组(冷保存8 h部分肝移植组).观察各实验组生存率,比较各组术后1、6、12、24、48、72、168 h肝质量/体质量比率、肝再生率、有丝分裂指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结果 Ⅰ、Ⅱ、Ⅲ组7 d存活率分别为100%、90%、40%;Ⅲ组术后2~3 d大鼠肝质量/体质量比率、肝再生率、有丝分裂指数较Ⅰ、Ⅱ组明显偏低(P<0.05);Ⅲ组术后12 h内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较其余两组明显偏低(P<0.05),48 h才达高峰,至第7天阳性表达仍处高水平.结论 长时间冷保存降低了部分肝移植术后的肝再生能力和大鼠术后生存率.

  •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刘连新

    联合肝脏分隔及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作为一种新兴手术方式,主要应用于剩余肝脏体积(FLR)不足的晚期肝脏肿瘤患者.ALPPS能够在短期内使FLR迅速增长,从而满足术后正常的肝脏功能.通过建立ALPPS大鼠模型使肝脏再生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与肝脏再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如细胞因子及转导因子的协同作用促进了肝脏的明显再生.

  •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高本健史;菅原寧彦;橋本拓哉;幕内雅敏

    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针对剩余肝脏体积(FLR)非常少量而要求行扩大肝切除术的晚期肝脏恶性肿瘤采用的改良二步肝切除术.该手术方式的特点为通过使剩余肝脏急速增生而安全地施行扩大肝切除术,从而扩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适应证.然而,ALPPS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远高于门静脉栓塞术后的扩大肝切除术.日本外科医师一直追求肝切除术后的零死亡率,因此,ALPPS的发展备受争议.本研究回顾ALPPS的发展,总结ALPPS存在的问题,从而反思ALPPS在日本的应用现状.

594 条记录 29/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