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CCO技术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陈甘海;李金庭;林燕金;黄文平;丁燕晶

    目的:分析 P ICCO 技术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入住 ICU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 P ICCO 技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中心静脉压监测(CVP),对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和平均液体量、住院时间进行监测和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分压/吸入气体氧含量( PaO2/F iO2)及尿量指标均得以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治疗组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 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 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 I)得以稳定;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平均液体量控好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P ICCO 技术的临床应用可有效进行重症颅脑损伤者液体管理,血管外肺水等指数增加,对预防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新精确液体管理对心力衰竭合并休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伟科;李锴;邵宏华;黄琳秋;邓鹏洁;朱晓玲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管理方式对心力衰竭合并各类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5—2016年在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及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住院的100例心力衰竭合并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入精确液体管理组(试验组)和开放性液体管理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取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检测仪进行液体管理,结合心排血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指标实时指导及调整液体治疗方案.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尿量及中心静脉压等传统指标进行液体管理,制定及调整液体治疗方案.结果试验组西地兰、呋塞米的使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第3天BNP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KI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病死率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PiCCO技术进行精确液体管理的方式,能更好促进心力衰竭合并休克患者心功能恢复、保护肾脏功能、降低病死率,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 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对液体管理效果的系统评价

    作者:李倩倩;沈霞;刘云;杜世正;谢煜;陶玲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干预液体管理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PubMed、EMbase、EBsco、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BIA评估血液透析患者液体状态的临床试验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6年7月15日.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研究,1项类试验性研究,3项纵向研究,共200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BIA干预液体管理可改善患者血压(P=0.001);BIA干预液体管理可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左心室质量指数,P=0.002);与临床评估法相比,采用BIA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可使住院率降低14%;描述性分析表明:BIA干预液体管理对患者的生存获益有一定优势,但目前研究较少,尚未得出肯定结论.结论BIA可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状态和干体质量的评估,从而使患者的临床获益和生存获益进一步提高.建议未来优化BIA评估干体质量的方法和政策,鼓励培训临床经验丰富的血液透析护士使用BIA,协助医生更好地评估干体质量,达到优化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

  • 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指导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曾顾梅;陈玉叶;张文勇;梁建爱

    目的: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指标指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液体治疗及护理。方法选择64例ICU的心功能均为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行PICCO监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技术进行液体管理;试验组应用PICCO监测技术进行液体管理。比较2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日均液体出入量、达到液体负平衡时间,并观察试验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数(CFI)和容量指标[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舒张末期总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ITBVI、GEDVI、EVLWI恢复正常,CFI 改善,治疗前各指数分别为(1203.41±111.08)ml/m2、(1087.78±66.91)ml/m2、(12.91±3.54)ml/kg、(2.91±0.29)L · min-1· m-2;治疗后分别为(895.50±50.27)ml/m2、(728.19±73.33)ml/m2、(6.51±0.75)ml/kg、(4.61±0.69)L·min-1·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54.42, P<0.05);试验组在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日均液体出入量、达到液体负平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9、-76.80、-12.38,χ2=4.43,P<0.05)。结论与CVP指导的常规液体管理相比,PICCO监测指标能更好的指导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及护理,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 感染性休克液体管理策略

    作者:刘畅;李建国

    液体治疗是感染性休克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依据感染性休克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我们可以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分为抢救,优化,稳定和清除四个阶段.核心目的是希望通过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的精细化管理,以迅速纠正循环衰竭,保障组织灌注,防止器官功能损伤,避免液体蓄积,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管理需思考的几个问题

    作者:马晓春

    对于外科病人实施规范化的围手术期管理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病人导向的围手术期的液体管理需要在理念和实践中得到外科医生的接受.对于创伤与严重感染病人,在输注血液制品的指征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不应浑淆.深静脉血栓的抗凝问题和脓毒症的抗凝治疗有多方面的不同,需在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目的及临床评估等加以区别;对于普外科术后普遍存在的消化道功能障碍问题,目前仍没有理想的评估标准,现存指南仍有许多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液体管理与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恢复

    作者:代文杰;朱化强

    随着外科无菌技术的发展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加强,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EI)的发生已明显减少,而近年来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EnI)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肠道作为人体大的细菌和内毒素储存库,在特定条件下可发生细菌易位并释放多种毒性物质,是导致内源性感染的主要根源.

  • 子痫前期麻醉及液体管理

    作者:孙丽洲;潘义;刘丽萍

    子痫前期是一种严重的多因素、多器官疾病.尽管在诊断及治疗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仍会危及母体及胎儿,这也使麻醉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对于子痫前期需要行剖宫产麻醉的产妇进行系统的麻醉评估及围手术期液体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母婴病死率.文章详细阐述了子痫前期患者麻醉及液体方面的管理,比较了各种麻醉方法的特点,指出应根据子痫前期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佳麻醉和医疗方案,扩容治疗似乎并不能改善母儿的不良后果,甚至导致不良后果如肺水肿、脑水肿.

  • 围术期液体管理预防剖宫产脊髓麻醉母体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文振;戴泽平

    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脊髓麻醉)因操作简便、起效快,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影响较小等优点,一直是国内剖宫产手术麻醉的首选方式。但产妇术中发生的低血压问题仍是麻醉医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围产期液体管理对于维持母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剖宫产脊髓麻醉低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围术期不同的液体管理策略,积极预防母体低血压的发生。

  • ARDS的常规非机械通气治疗现状

    作者:章志丹

    ARDS是重症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病死率较高.ARDS时除机械通气治疗外,非机械通气治疗手段包括液体管理、药物治疗、体外生命支持治疗等也显示出不同的临床疗效,需要临床医生加以关注.

  •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

    作者:万献尧;李文雯

    液体复苏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重要手段,其疗效业已得到临床验证.迄今在脓毒症患者的液体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液体复苏的时机、液体的种类、复苏的目标以及容量反应性评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因此系统了解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方面的争议与进展,对指导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策略及氧合的影响

    作者:李桂成;李云峰;王盛标;朱惠民;唐湘红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其液体管理策略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科4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体复苏时患者使用的晶体与胶体比例不同,将患者分为低晶胶比组(L组)和高晶胶比组(H组).分别记录患者每日氧合指数(PaO2/FiO2)和液体平衡量,并统计两组患者能实现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的例数.结果 与H组比较,L组患者能实现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的比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低晶胶比液体复苏能使感染性休克患者更易实现保守性的液体管理策略.

  • 改良式铺巾对肩关节镜患者围术期体温的影响

    作者:臧丽华

    目的 探讨改良式铺巾对肩关节镜患者围术期体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36例行肩关节镜下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式铺巾,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式铺巾,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体温、铺巾效果、低体温及寒颤发生率.结果 术前及术中30 min时,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60 min、120 min时,两组患者体温均下降,术毕时上升,观察组患者上述时间点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吸引管吸出冲洗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污液桶内储液量多于对照组,铺巾敷料渗透冲液量、地面积水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寒颤发生率为5.56%,低体温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寒颤发生率33.33%,低体温发生率为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肩关节镜手术后期患者体温明显下降,经改良式铺巾有助于保温,改善术中液体管理效果,降低术中寒颤、低体温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中容量管理与中心静脉压和血容量的关系

    作者:张雪;宿超;庞敏

    目的 探讨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患者的红细胞参数与连续中心静脉压、血容量的关系,以指导患者的液体管理.方法 该研究有2个实验阶段,第一实验阶段:护士观察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和连续中心静脉压(CVP)之间的关系,以此探寻患者的佳CVP和相应的佳红细胞参数平均值;第二实验阶段:护士利用佳红细胞参数平均值指导液体管理.分别比较第二阶段患者扩容或利尿前后的CVP变化.结果 ①第一阶段,CVP>10等级的RBC、Hb、HCT均显著低于CVP<8、CVP8~10等级,CVP8~10等级的Hb显著低于CVP<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P与SBP、MAP、HR、RBC、Hb、HCT呈显著负相关,RBC与Hb、HCT呈显著正相关,Hb与HCT呈显著的正相关.患者CVP的佳值为8~10 cmH2 O时生命体征较稳定,相应的红细胞参数佳值为RBC 3.44×109/L,Hb 96.8 g/L,HCT 0.310.②第二阶段,该组患者的CVP佳值定为8~10 cmH2 O,相应的佳Hb值为102 g/L.Hb水平<102 g/L时,与治疗前比较,经利尿治疗后CV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水平>102 g/L时,与治疗前比较,经补充液体后CV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VP与红细胞各参数呈显著负相关,CVP佳值对应的红细胞参数佳值对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的液体管理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PICCO指导的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容量管理

    作者:王峰;赵洪东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严重创伤后ARDS治疗中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2例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ICCO组和CVP组),分别给予PICCO及CVP 指导下限制性液体管理,观察记录每天液体平衡、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28 天死亡率,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两组28天死亡率无差异(P>0.05);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管理较传统CVP 指导下限制性液体管理能够减少容量负荷、减轻肺水肿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 住院时间(P<0.05),且不增加肺外脏器的损伤.结论:PICCO能够更加有效指导限制性液体管理,对于创伤后ARDS患者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 PiCCO联合ScvO2监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贵春梅;黄绍华;李俊蓉;陈智峰

    目的 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监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液体精确管理,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10 ~2015-12收治SAP患者4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0例,监测组予以PiCCO联合ScvO2监测,根据全心舒张末容积(GEDI)、血管外肺水 (ELWI)、心脏指数(CI)、ScvO2精确补液,其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SAP治疗指南进行治疗.统计监测组与对照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机械通气率及机械通气时间,血液净化率及CRRT时间,住ICU时间及治疗总费用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24小时、第48小时监测组血乳酸(mmol/L)较低(2.62±0.51比3.12±0.43,t=3.35,P=0.001;1.42 ±0.34比1.86±0.75,t=2.39,P=0.022);氧合指数较高(225.36 ±45.21比182.28±30.12,t=3.5,P=0.001;288.34±113.65比180.94±83.50,t=3.406,P=0.002);血肌酐(μmol/L)值偏低(68.21±12.9比80.45±15.64,t=2.7,P=0.010;55.48±31.85比77.12±19.16,=3.167,P=0.003);治疗期间机械通气率(%)低(25%比50%,x2=3.956P=0.047)及机械通气时间(d)缩短(6.5±3.0比8.5±2.6,t=2.253,P=0.030);血液净化率低(10%比40%,x2=4.80,P=0.020)及CRRT时间(d)缩短(18.0±13.5比35.0±17.8,t =3.403,P=0.002);住ICU时间(d)缩短(9.61±7.8比15.3±8.8,=2.178,P=0.036)及治疗总费用(万元)低(7.2±4.4比11.5±6.8,t=2.374,P =0.022)、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比15%,x2=0.229,P=0.632).结论 通过PiCCO联合ScvO2监测对SAP早期液体精确管理能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维护器官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 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后限制补液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邵敏;刘宝;王锦权;陶晓根;吴双正;潘爱军

    目的 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达标后采取限制性液体管理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4-12~2007-12入住安徽省立医院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6例,入选病例必须严格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且既往无肾功能不全病史.按EGDT方案复苏,达标后随机分为限制性补液组和非限制性补液组,并采集病例相关数据.观察28 d,随访完成病例36例.比较不同组间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脏器衰竭时间和病死率等.结果 限制性补液组与非限制性补液组28 d病死率和无脏器衰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液体复苏达标后实施限制性补液可以尽早脱机,缩短住ICU时间.

  • 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管理及中心静脉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徐颖;顾勤

    目的 研究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管理及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9-09-2012-01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1例纳入本研究.回顾入组后初始6 h以及前3天的液体平衡量,并记录每日CVP及28 d生存率.结果 ①存活组初始6 h、前3天每日液体平衡量及前3天累计液体量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②初始6 h液体平衡量与CVP呈轻度正相关,相关系数0.260(P=0.035),与生存天数呈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0.383(P<0.01);③初始6 h CVP<9 mm Hg时,死亡风险明显降低,CVP 9~12 mm Hg次之,CVP>12 mm Hg死亡风险高;④亚组分析表明,CVP>12 mm Hg患者初始6 h液体正平衡量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而CVP<12 mm Hg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正平衡与死亡率密切正相关,CVP可作为早期液体复苏指标,对CVP>12 mm Hg患者应尽量减少液体正平衡量.

  • 急性肺损伤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娜;陆士奇;金钧;付建红;郭;强;王俊;徐华;黄芳;杨新静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不同液体管理策略与预后及肺力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2007-07~2009-06收治的42例ALI病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依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实施液体管理,试验观察持续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天的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呼吸力学及28 d使用呼吸机时间、28 d住ICU时间、60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第2天,限制性液体管理组较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氧合指数上升,肺损伤评分降低,呼吸力学指标中气道峰压、气道阻力降低,肺顺应性升高(P<0.05);限制性液体管理组28 d使用呼吸机时间、28 d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60 d病死率亦较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肾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ALI患者预后.

  •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非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作者:赵德龙;王美堂;何建;霍正禄

    近十年来,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此同时,有关ALI和ARDS的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的研究也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表明,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相比,限制性或保守性液体管理策略有较好的预后,且并未加重休克或增加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一些药物治疗,如肺表面活性物质、NO、糖皮质激素、活性蛋白C等对Au和ARDS也有一定作用.

190 条记录 4/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