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

    作者:李光周

    甘草源于<本经>,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气、缓急、解毒、和药等多种功效,临床应用颇广,故有"国老"之称.在研读高等医药院校五版教材<方剂学>时,发现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相当普遍,使用率之高超过任何中药,且配伍严谨,应用合理,并有一定规律可循.现就其在正方中的配伍应用如下,供同道参考.

  • 甘遂半夏汤加减甘遂及不同品种甘草对腹水模型大鼠心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岩松;柳海艳;钟赣生;许皖;张建美;刘珍清;修琳琳;王思睿

    目的:通过分析含不同品种甘草的甘遂半夏汤加减反药组合对腹水模型大鼠的心肝肾脏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甘草品种对甘遂甘草配伍“反”或“不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20只随机分成11组,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全方炙甘草组、全方胀果组、全方光果组、去遂炙甘草组、去遂胀果组、去遂光果组、去草组、去草遂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连续给药10天,然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检测心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分析方法选择方差分析,方差齐采用LSD方法,方差不齐采用Dunnet T3分析方法。结果(1)在肝功能中TP和ALB合成方面,全方(炙胀果甘草)组的药效相对优于全方(炙光果甘草)组和全方(炙甘草)组,且三个全方组去掉一味反药或两味反药组在促进由于Walker-256细胞造成的大鼠肝脏ALB和TP合成降低方面的疗效优于三个全方组。(2)含甘遂与不同品种甘草反药组合的甘遂半夏汤全方在对Walker-256细胞造成的大鼠心功能、肾功能和肝功能中AST的含量、ALT的含量、AST/ALT比值和ALP含量变化方面无明显影响。结论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这三个不同品种的甘草对甘遂甘草反药组合在心功能、肾功能和肝功能中AST的含量、ALT的含量、AST/ALT比值和ALP含量方面无明显影响,但在改善由于Walker-256细胞造成的大鼠肝脏蛋白合成异常方面,胀果甘草优于光果甘草和甘草。

  • 胀果甘草多糖GiP-3的结构分析及免疫活性测定

    作者:帕丽达·阿不力孜;米仁沙·牙库甫;陈橙;丛媛媛

    目的:分离纯化胀果甘草多糖,并研究其结构及免疫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胀果甘草粗多糖,经离子交换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红外光谱(IR)法、气相~质谱(GC-MS)法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分析其结构,噻唑蓝(MTT)法测定其对小鼠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胀果甘草根及根茎经水提醇沉,离子交换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104 Da的均一多糖组分GiP-3.对该多糖的结构和免疫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GiP-3是由阿拉伯糖(Ara),鼠李糖(Rha),半乳糖(Gal)以1∶0.12∶18组成的中性阿拉伯半乳聚糖,其结构的主链由→3)α-Galp(1→残基组成,→5)α-Araf(1→支链和少量→2,4)α-Rhap(1→支链位于α-Galp残基的O-6位上.GiP-3在体外对未经诱导和经刀豆蛋白(ConA)或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均有促进作用,对RAW 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iP-3为均一多糖,具有免疫增强活性.

  • 光果甘草CHS基因的克隆与多态性分析

    作者:高智强;胡婷;张晓冬;尹彦超;吴晨华;周姗;马永生;刘颖

    目的:克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光果甘草主根中扩增得到CHS cDNA序列,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19条长度为1 175 bp的光果甘草CHS c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一致性99.10%,存在81个变异位点,可分为17种单倍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这19条cDNA序列共编码14种氨基酸序列类型,一致性99.34%,存在25个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光果甘草CHS cDNA序列编码蛋白为稳定性亲水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2.6 kDa,等电点5.75~6.21,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保守结构域包含1个查尔酮合酶超家族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同源性分析显示,光果甘草CHS cDNA序列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以及胀果甘草G.inflata在进化关系上近,与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在进化关系上远.结论:成功克隆并得到了光果甘草CHS cDNA序列,且这些序列编码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 不同基原甘草的分子鉴定及市售甘草药材的质量评价

    作者:杨瑞;李文东;马永生;周姗;薛宇涛;林瑞超;刘颖

    甘草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及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的干燥根及根茎可作为甘草入药.然而不同基原甘草药效差异显著,而通过传统方法对其进行鉴别十分困难.为了快速、准确地对不同基原甘草进行鉴定,本文从全国7省份21居群采集了240株甘草.利用PCR扩增获得了长度为616 bp的ITS序列以及389 bp的psbA-trnH序列;通过DNAMAN比对分析,在ITS序列中找到4个变异位点,并确定了2种ITS单倍型,在psb A-trnH序列中找到3个变异位点,并确定了4种psbA-trnH单倍型;结合ITS及psbA-trnH序列分析,确定了3种基原甘草的分子鉴定方案.利用该方案对来自全国4个主要中药材市场的40份甘草药材进行了准确鉴定,并进一步利用HPLC法测定各药材中2种三萜类有效成分(甘草酸及异甘草酸)及4种黄酮类有效成分(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的含量,应用SPSS 21.0对HPLC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市售甘草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本文为不同基原甘草的准确鉴定提供了分子鉴定方案,并且对甘草药材的流通现状及质量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 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作者:刘宝玲;王英华;刘晓芳

    甘草为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的干燥根及根茎.乌拉尔甘草主产于宁夏、内蒙西部等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野生甘草资源紧缺,加之草原环境保护的重视,有效控制了野生甘草的采挖,为满足市场供求,西部地区已大面积开展了甘草的种植工作[1],但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生药组织学研究与比较未见报道,本文就不同生长年限(1~8年生)的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胀果甘草及光果甘草做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为甘草的品种鉴别、栽培甘草的年限优选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甘草可使血压增高和导致孕妇早产

    作者:杨泉海

    甘草是我国著名传统中药材,使用历史悠久,应用领域极为广泛.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除此之外,由于甘草的需求量很大,地方习惯用品还有黄甘草、粗毛甘草、云南甘草等.

  • 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的含量

    作者:何三民;石森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光果甘草G.glabra L.3个种.为了保证临床疗效,本实验对甘草中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的含量进行了比较.

  • 微乳薄层色谱法鉴别甘草的研究

    作者:崔淑芬;林焕冰;Frank S.C.Lee;王小如

    甘草为重要的常用中药,素有"国老"之称,具止咳化痰、解毒清热、缓急止痛及调和诸药等作用,俗称"十方九草",在临床上有大量的应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录的甘草药材有3种: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和光果甘草G.glabra L.不同种类的甘草成分有一定的区别[1],而采用现有的药典方法并不能区分不同种类的甘草[2].微乳薄层色谱是近几年发展的薄层色谱新方法[3~5],处于方法的初创阶段.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对微乳薄层色谱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本实验研究微乳薄层色谱应用于3种甘草药材的鉴别.

  • 甘草黄酮的研究进展

    作者:季宇彬;姜薇;范玉玲;尚明

    在我国甘草药用历史悠久,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医学认为其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有"十方九草"之说.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 Linn.)多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记载其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e Bat和光果甘草G.glabra L.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人们对甘草的认识也越来越丰富.甘草中主要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1].甘草酸目前研究较深入.由于近年来人们发现其中黄酮类成分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现对甘草黄酮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043用含胀果甘草根提取物的化妆品或皮肤制剂护肤和减轻红斑

    作者:

  • 260 用柑桔、梅、厚朴、黄皮树、黄连、藿香、姜、大叶梣和胀果甘草组方治疗肠和关节等疾病

    作者:

  • 甘草酸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剑峰;张丹参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 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性味甘平.药用历史悠久,是常用的中草药品种.甘草为补气类药,具有补益中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甘草酸(glycyrrhizin,GL)是从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它以18H两种构异差向异构体存在(即α体和β体),β体为甘草中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α体.甘草酸二铵(DG)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目前甘草酸的临床应用尤为普遍和广泛,现就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 含甘草的复方制剂与西药配伍禁忌

    作者:苗春平;刘茵;惠金玲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其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咽喉肿痛、痈疽疮疡等。甘草的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是三萜皂苷类和黄酮类。其三萜皂苷类主要为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其黄酮类主要包括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新甘草苷、异甘草素等[1]。

  • 胀果甘草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热米拉·米吉提;丛媛媛;帕丽达·阿不力孜;米仁沙·牙库甫;赵文慧

    目的:研究胀果甘草多糖GiP-B1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诱生IL-2、IL-13、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不同浓度GiP-B1单独作用及其与有丝分裂原ConA、LPS共同作用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SA)法检测不同浓度GiP-B1体外刺激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诱生白介素-2(IL-2)、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GiP-B1在25~100 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并与ConA、LPS协同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还能诱导脾淋巴细胞分泌lL-2、TNF-α.结论:GiP-B1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 甘草药渣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刘芬;倪慧;卿德刚;孟大利;李宁;贾晓光

    目的 对甘草药渣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甘草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1)、光甘草酮(glabrone,2)、甘草黄酮C(licoflavoneC,3)、甘草黄酮B(licoflavone B,4)、3-羰基甘草次酸(3-oxo- 18β-glycyrrhetinic acid,5)、芒柄花素(formonoetin,6)、甘草黄酮(licoflavone,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胡萝卜苷(daucosterol,9).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甘草药渣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5为首次从胀果甘草中分离得到.

  • 新疆胀果甘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李宁;刘芬;倪慧;孟大利;张娟;贾晓光

    目的 研究中药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生产甘草酸后的工业尾料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合理利用这一传统中药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与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胀果甘草药渣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甘草查耳酮A(licochalcone A,1)、2′,4,4′-三羟基查耳酮(2′,4,4′-trihydroxycha1cone,2)、(-)α,2′,4,4′-四羟基二氢查耳酮((-)α,2′,4,4′-tetrahydroxydihydrochalcone,3)、甘草查耳酮C(licochalcone C,4)、甘草查耳酮D(1icochalcone D,5)、刺甘草查耳酮(echinatin,6)、kanzonol E(7)、咖啡酸二十二酯(docosyl caffeate,8)、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9).结论 其中化合物2~5、7~9均为首次从甘草药渣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7、8均为首次从胀果甘草中分离得到.

  • 七种甘草药性状的鉴别方法分析

    作者:王海红

    中草药中以甘草为名的药物较多.<中国药典>规定: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属于正品甘草,其他甘草均为伪劣品甘草.现在,随着甘草价格的飙升,甘草伪劣品也大量出现在中药市场上,导致甘草真伪难辨.目前,有四种伪劣品甘草和三种正品甘草的性状十分相似,单用一种方法难以准确鉴别.笔者凭多年中药鉴别经验,总结出一套准确鉴别这些甘草的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胀果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作者:陈红;刘丽翠;俞荃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本经>,药用历史悠久.其功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缓和药性.主要含有甘草酸及甘草苷类成分,其中甘草酸为现代药理应用研究证实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目前针对甘草的内在质量控制,主要围绕甘草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一类的检查.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了RP-HPLC 三元等度洗脱法测定甘草酸的方法,规定甘草酸含量不得低于2%[2].本实验依托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甘草酸含量测定(附录VID)项下操作主线,采用RP-HPLC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稳定,用于甘草酸的检测专属性强,

  • 胀果甘草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

    作者:马君义;张继;姚健

    目的 分析胀果甘草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测定,用计算机检索NIST02质谱数据库确定其挥发性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56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的46种化合物,所鉴定化合物的含量占精油总量的82.1%.结论 胀果甘草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为十九烷(9.75%)、二十九烷(7.98%)以及孑丁香烯(7.36%)、(1α,2β,5α)-2,6,6-三甲基-二环[3,1,1]庚烷(5.83%)、2,6,11-三甲基-十二烷(5.31%)、1-氯-十八烷(4.81%)、十八烷(4.70%)、(E)-乙酸-3,7-二甲基-2,6-辛二烯-1-酯(4.64%)、二十烷(3.44%)、1-二十二烯(3.43%)、(-)-E-蒎烷(3.07%)、甲壬酮(2.48%)等,上述十二种化合物的含量占总量的62.80%.

3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