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保护素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兰;王烜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诊断也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骨保护素(OPG)是一种生长因子受体,在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细胞的增殖、分化、死亡等相关.研究发现OPG能反映IBD的病变程度、部位、类型,能预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有望成为协助IBD诊断的新指标.本文就OPG参与IBD的发病机制以及OPG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一综述.

  • 影像检查评分评价Crohn病活动度的价值

    作者:吴兴旺;胡静;刘文冬;汪洁;李红文;胡君梅;刘斌

    目的 探讨MSCT小肠成像(MSCTE)、胶囊肠镜(CE)和增强超声(CEUS)检查评分评价Crohn病(CD)活动度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经内镜检查结合临床或病理结果确诊为CD,且Crohn病活动指数(CDAI)≥150分的108例患者纳入研究.108例均行MSCTE检查,其中48例同时行CEUS检查,60例同时行CE检查,并分别进行影像评分.同时测量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CDAI评分.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影像评分与CDAI、CR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SCTE、CEUS和CE评分分别为(7.6±2.7)、(11.5±4.3)和(12.8±8.2)分,CDAI评分为(296.1±93.5)分,CRP为(23.7±5.2) mg/L.MSCTE评分与CDAI评分成高度相关(r=0.916,P<0.01); CEUS、CE评分与CDAI评分间均成中度相关(r分别为0.752和0.707,P均<0.01);MSCTE、CEUS评分与CRP间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67和0.200,P均>0.05);CE评分与CRP间成低度相关性(r=0.467,P<0.01).结论 MSCTE评分与CD患者活动度有较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患者的活动度.

  • 多层螺旋CT在小肠Crohn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鲁桂青;刘林祥;陈克敏;缪飞

    目的 探讨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小肠Crohn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综合方法 诊断,并通过临床治疗证实的小肠Crohn病患者均行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在ADW4.2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测量患病肠段在不同期相内的CT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其CT值;并测量各期相内患病肠段与正常肠段的CT值筹值,以差别10 HU为界,划分病例数,将不同期相内的病例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病变肠段平扫平均CT值为(39.3±3.7)HU,动脉期为(74.8±13.8)HU,门静脉期为(90.2±12.3)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8.87,P<0.01).病变肠段平扫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CT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中,平扫CT值差值≤10 HU和>10 HU者分别为44和1例,动脉期分别为6和39例,门静脉期分别为2和43例,经X2检验,平扫与动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9,P<0.01),平扫与门静脉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22,P<0.01),动脉期与门静脉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0,P>0.05).增强扫描使病灶显示更为清楚,大大提高了小肠Crohn病的检出率.结论 MS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可对小肠Crohn病作出初步诊断,并可对病变进行全面评价.

  • MR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回结肠克罗恩病活动性的价值

    作者:李雪华;黄斯韵;林锦江;黄丽;江肖松;姜梦洁;冯仕庭;李子平;孙灿辉

    目的 探讨DWI信号及ADC值评估回结肠克罗恩病(CD)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内镜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D,同时行MR肠道成像(MRE)和DWI检查的42例患者.根据CD简化内镜活动评分(SES-CD)标准对每个病变肠段评分,将患者分为缓解期、轻度活动期和中重度活动期.观察MRE表现,分别进行肠壁厚度、T2WI信号和肠壁强化程度评分;观察DWI表现,进行DWI信号评分,并测量ADC值.3组不同活动性CD肠段间MRE评分、DWI信号评分和ADC值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ROC分析MRE、DWI各征象评价CD活动性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各MRI指标和SES-CD的相关性.结果 114个病变肠段纳入研究,其中缓解期、轻度活动期和中重度活动期分别为15、72、27个,SES-CD评分为1.0~10.0分,平均(4.6±2.3)分.3组间ADC值和DWI信号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14个肠段的SES-CD与ADC值为负相关(r=-0.642,P<0.05),与强化程度评分(r=0.679,P<0.05),肠壁厚度(r=0.573,P<0.05)、DWI(r=0.568,P<0.05)和T2WI信号(r=0.500,P<0.05)评分正相关.采用ADC和DWI信号评分鉴别缓解期和活动期CD的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914、0.904,高于或等效于T2WI信号评分、肠壁厚度评分和强化程度评分的AUC(分别为0.812、0.876和0.928);ADC值鉴别诊断中重度活动期CD的AUC为0.853,仍高于或等效于DWI信号评分、肠壁厚度评分、T2WI信号评分和强化程度评分的AUC(分别为0.715、0.792、0.762、0.856).结论 DWI可准确评估回结肠CD的活动性.

  • 磁化传递成像与扩散加权成像对克罗恩病肠壁性质的诊断价值

    作者:江肖松;李雪华;黄斯韵;黄丽;林锦江;张中伟;孙灿辉;李子平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以及DWI对克罗恩病(CD)肠壁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诊断为CD的44例患者,行MR肠道成像(MRE)平扫及增强扫描、MTI和DWI检查。根据MRE征象将患者分为急性炎症组、慢性纤维化组、炎症+纤维化组。分别在MRE、MTI和DWI图像上进行肠壁T2WI信号评分、测量肠壁磁化传递率(MTR)和ADC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MTR值及ADC值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T2WI评分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正常和病变肠壁MTR值及AD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价病变肠壁MTR值及ADC值与T2WI评分的相关性;以MRE征象为参考标准,采用ROC曲线评价MTI、DWI鉴别诊断CD肠壁纤维化和炎症的效能。结果44例中,急性炎症组11例、慢性纤维化组18例、炎症+纤维化组15例。3组间肠壁T2WI信号评分、病变肠壁MTR值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4例CD患者病变肠壁的MTR值和ADC值分别为(40.77±6.05)%、(1.04±0.18)×10-3mm2/s,邻近正常肠壁分别为(21.75±4.17)%、(1.97±0.23)×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12、-21.80,P均<0.01)。病变肠壁MTR值与T2WI评分呈负相关(r=-0.71,P<0.01),ADC值与T2WI评分呈正相关(r=0.80,P<0.01)。采用MTR值和ADC值鉴别CD肠壁急性炎症与纤维化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97和0.96。结论 MTI和DWI均可用于评估CD肠壁性质,二者鉴别CD肠壁急性炎症与纤维化的效能相当。

  • CT小肠成像对克罗恩病活动性分级定量评估的价值

    作者:程静云;谢辉;杨昊;王科;徐国斌;吴光耀

    目的 探讨CT小肠成像(CTE)对克罗恩病(CD)活动性定量评估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临床、小肠镜、病理及影像等诊断为CD的49例患者.患者均行常规小肠镜及CTE标准化检查,2种检查时间间隔小于2周,且在间隔期进行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ESR为2.0~97.0 mm/1 h,平均(30.6±26.5)mm/1 h;CRP为0.3~143.3 mg/L,中位数为27.7 mg/L.小肠镜检查根据克罗恩病简化内镜活动性评分(SES-CD)将CD患者分为非活动组、轻微活动组及中重度活动组.CTE检查评价病变部位、病变严重处的肠壁厚度及肠壁强化模式、门静脉期黏膜强化CT值及强化差值,有无肠腔狭窄、肠周炎症、肠系膜血管增粗(梳征)、增大淋巴结、腹腔脓肿、瘘管等.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CD患者组间肠壁强化模式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CD患者组间肠壁厚度、平扫CT值、门静脉期黏膜强化CT值、ΔCT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正态分布数据)或Spearman(偏态分布数据)评价CTE指标与小肠镜评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SES-CD为1~15分,平均(5.1±2.6)分,其中非活动组13例、轻微活动组19例、中重度活动组17例.49例中,有肠道梗阻或狭窄25例,其中活动组24例,非活动组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P<0.01);7例淋巴结短径超过10 mm,全部为活动组患者;32例肠系膜血管增粗、增多,表现为"梳征",其中活动组28例,非活动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P<0.01);30例病变部位肠管表现为肠周炎症,其中活动组27例,非活动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P<0.01);1例肠系膜间脓肿及2例肠壁间内瘘均为活动组患者.非活动组的肠壁强化模式主要以C、D型为主,而活动组的肠壁强化模式主要以A、B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间患者的肠壁厚度、门静脉期黏膜强化CT值、ΔCT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扫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壁厚度、门静脉期黏膜强化CT值及ΔCT值与SES-CD均呈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564、0.585、0.533,P均<0.01.肠壁厚度与ESR及CR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2、0.452,P均<0.01.门静脉期黏膜强化值及ΔCT值与ESR及CRP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肠壁厚度、门静脉期黏膜强化CT值及ΔCT值能准确定量评估CD病变活动性.

  • MRI磁化传递成像对克罗恩病肠壁炎症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雪华;黄斯韵;方壮念;张梦晨;黄丽;姜梦洁;林锦江;冯仕庭;孙灿辉;李子平

    目的 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评估克罗恩病(CD)患者肠壁炎症和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肠梗阻等并发症行择期手术,获得了病理结果,且术前15 d内行MR肠道成像(MRE)和MTI检查,手术标本与MRE图可行区域区域定位的31例临床确诊CD患者.患者均行常规MRE和MTI屏气扫描,测量病变肠壁MTR.采用MTI和手术切除肠道区域区域定位的方法,切取肠壁行HE(评估肠壁炎症)、Masson(评估肠壁纤维化)和Ⅰ型胶原蛋白染色(评估肠壁内Ⅰ型胶原蛋白的沉积情况),选取病理切片上病变严重的区域进行评分,分别为0分(正常)、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采用Spearman相关或偏相关分析评价肠壁MTR与各组织学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4组不同纤维化程度肠壁MTR的差异,采用ROC评估MTR诊断肠壁纤维化的效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纯炎症组和混合炎症纤维化组肠壁MTR的差异.结果 31例共纳入62个肠壁全层标本,纯炎症标本9个,混合炎症纤维化标本53个.无纤维化患者肠壁MTR为(21.45±2.65)%,轻度、中度、重度纤维化患者的MTR分别为(30.88±6.14)%、(35.14±4.31)%、(39.44±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97,P<0.01).肠壁MTR与纤维化评分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681,P<0.01).MTR鉴别中、重度纤维化和无轻度纤维化具有高准确性,ROC下面积为0.905,以MTR=31.50%为阈值,诊断的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80.0%.纯炎症组肠壁MTR为(21.45±2.65)%,混合炎症纤维化肠壁MTR为(36.28±5.21)%,混合组肠壁MTR高于纯炎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52,P<0.01).肠壁MTR和Ⅰ型胶原蛋白评分呈轻度正相关(r=0.325,P=0.044);肠壁MTR和炎症评分不具有相关性(r=-0.024,P=0.857).结论 MTI可定量评估CD患者的肠道纤维化,并可鉴别纯炎症和混合炎症纤维化CD.

  • Crohn病的CT表现

    作者:明兵;贺国庆;何瑜;沈兰;赵平武

    目的探讨Crohn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Crohn病的CT征象,大多数病例采用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有节段性肠壁增厚,CT增强有7例表现为肠壁均匀增厚,缺乏层次,同时肠壁强化不明显;有11例表现为黏膜增厚和分层形成"靶征"和"双环征",肠壁厚度多在5~10 mm;有9例表现为病变段肠管周围纤维脂肪成分增多,蜂窝织炎及肠周或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有5例CT首先考虑为其他疾病,1例考虑为闭攀性肠梗阻,1例首先考虑为肠结核,2例回盲部病变怀疑为癌,1例肠穿孔形成脓肿仅诊为化脓性感染.结论 CT不但能准确显示Crohn 病肠壁、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异常,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病变,有助于临床采取合理而积极的治疗方案.

  • 小肠Crohn病的MRI诊断

    作者:任小军;章士正;张峭巍;刘海

    目的 探讨小肠Crohn病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例小肠Crohn病的MRI表现,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大64岁,小17岁.分析病变肠管的数量、部位、肠壁的厚度和静脉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病变肠壁与正常肠壁的信号强度比或病变肠壁的增强百分比及并发症(蜂窝组织炎、炎性肿块、脓肿和瘘管).其中6例行MR注气小肠灌肠(MR enteroclysis),即经小肠导管向肠腔注入空气约1000 ml直接行冠状面和横断面带脂肪饱和(fat saturation)的增强扫描;另7例行小肠MR水成像,即扫描前45 min间断口服2.5%等渗甘露醇共1500 ml后行带脂肪饱和的冠状面平扫及冠状面和横断面增强扫描.扫描前均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 mg以抑制肠蠕动.结果 MRI均显示了每例小肠Crohn病的病变肠段,敏感性为100%,13例}共显示36段炎症肠壁,平均每例2.8个病变肠段.小肠Crohn病的MRI表现为增强后病变肠壁强化明显增加,注气灌肠组增强后的病变肠壁与正常肠壁的信号强度比为1.9~2.5(平均2.1),水成像组增强后的病变肠壁与正常肠壁的信号强度比为1.3~2.9(平均1.9),病变肠壁的增强百分比为96%~223%(平均133%),而正常肠壁增强百分比为31%~78%(平均59%).33个病变肠段(92%)肠壁增厚(厚度为5~27 mm),另3个病变肠段肠壁厚度正常.增厚肠壁中24个节段肠壁厚度<10 mm(轻、中度增厚),其中21个(87.5%)节段肠壁增厚以肠系膜侧为主(非对称性);9个节段肠壁厚度≥10 mm(重度增厚),其中8个(89%)节段呈环形均匀增厚.病变累及第6组小肠(回肠远段)10例,累及第4组、5组和3组小肠分别为7例、6例和3例,累及回盲部3例,13例均累及回肠;同时累及2组或2组以上小肠并呈节段性分布11例,连续性累及1个节段2例.肠管周围形成蜂窝组织炎9例,炎性肿块6例,瘘管2例,脓肿0例.结论 MRI是诊断小肠Crohn病的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 小肠Crohn病的MRI主要表现为累及回肠尤其是回肠远段的节段性肠壁增厚,轻、中度肠壁增厚呈偏心性,重度增厚呈环形,增强后显著强化,炎症易穿透肠壁在肠管周围形成蜂窝组织炎和炎性肿块.

  • 小肠影像检查的方法及应用选择

    作者:章士正

    小肠是重要的消化吸收器官,而且小肠黏膜下固有膜层还广泛分布着丰富的淋巴组织,如空肠的教在淋巴结和回肠的集合淋巴结等,小肠本身可以发生炎症、肿瘤、血管畸形及外伤等病变,不少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嗜酸性细胞增多症、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可以累及小肠.虽然胶囊内镜的运用,使内镜检查成功地延伸到小肠.但是,胶囊内镜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仅能观察小肠黏膜面的情况,无法了解小肠肠壁全层、肠腔外结构及腹部其他脏器的情况;而且胶囊内镜有可能嵌塞在病变肠管近端的风险,在Crohn病患者中胶囊内镜嵌顿的发生率高达13%[1];胶囊内镜的另一个缺点是,把可出现在正常人群中的黏膜中断和糜烂征象作为早期病变,而导致较高的假阳性率.因此,小肠病变的检查仍然大量地依赖影像学的手段.

  • 64排螺旋CT诊断小肠Crohn病16例

    作者:孙培祥;杨群顶;张艳芹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肠镜、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小肠Crohn病病例,全部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9例行三期增强扫描,并用ADW4.4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重建成像.结果 16例中,表现为肠壁增厚47个节段,28个节段均匀强化,12个节段分层强化;7个节段强化不明显.肠腔狭窄20节段,12例系膜缘肠壁增厚大于对侧.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及“梳样征”17个节段,肠系膜淋巴结肿大8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6例,瘘管形成4例,腹腔脓肿6例,炎性包块4例,消化道穿孔 2例.MPR、MIP技术有助于对病变的全面显示.结论 小肠Crohn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及临床、病理特点

    作者:杨雪松;张蕾;石雪迎;张云莉;吕愈敏

    目的:评价克罗恩病的诊疗现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中48例克罗恩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和内镜、病理及治疗情况.结果:1987年至1995年共诊断克罗恩病4例,1995年后诊断44例.克罗恩病高峰发病年龄为17~40岁,占75.0%(36/48);30岁以下发病者占43.8%(21/48).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和便血;伴肠道外表现16例(33.3%),伴有肛周疾病3例(6.3%),肠瘘2例(4.2%).内镜诊断符合率85.7%(36/42),表现为节段性病变,溃疡形成、肠管狭窄和卵石征.X线诊断符合率为84.2%(32/38),主要表现为龛影、肠管狭窄及卵石征.病理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总检出率为43.2%(19/44).90%(27/30)经药物治疗症状改善,有13例行手术治疗.结论:近10年来克罗恩病诊断例数明显增加.内镜+病理+X线造影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的主要手段.小肠镜、胶囊内镜及多次病理检查、随访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炳勇;吕愈敏;洪天配;裴斐;李付英;王新娟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 (IL-18) 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活动期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别为23例和20例,其中CD 9例、UC 11例经药物(SASP或SASP+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缓解期;2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手术切除之正常结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肠黏膜IL-18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检测肠黏膜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量.结果:活动期CD患者肠黏膜IL-18mRNA表达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组,活动期U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显示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IL-18;活动期CD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活动期UC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缓解期CD患者IL-18表达与活动期相比显著下降,UC患者IL-18表达下降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8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并与CD活动有关.

  • 白塞病胶囊内镜检查5例

    作者:黄勍;王雪梅;刘玉兰;冯桂建;尤鹏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及皮肤损害,并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白塞病累及消化道称为胃肠型白塞病,文献多称肠白塞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小肠的病变有很高的检出率与诊断率。对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白塞病患者应行胶囊内镜检查,可全面评估小肠病变的部位及形态,弥补了胃肠镜的不足。现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5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的白塞病,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炎症性肠病和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朱永湘;邹健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探讨Hp与IB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IBD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46例,Crohn病(Crohn's disease,CD)26例.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同期因急性腹泻入院治疗但肠镜检查正常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并比较两组间Hp感染率.结果 IBD组Hp感染率为20.8%,UC及CD组Hp感染率分别为21.7%和19.2%,对照组感染率为45.8%.IBD组与对照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C组和C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D组中,使用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ASP)和未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的患者的Hp感染率(26.1%,1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C组根据改良的Mayo评分划分为临床缓解组、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Hp感染率分别为30.0%、23.5%、18.2%、12.5%,其中临床缓解组及重度活动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可预防IBD的发生和进展.

  • 克罗恩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海东

    目的 检测克罗恩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变化,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68例(克罗恩病组),另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IL-10表达的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克罗恩病组患者IL-1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74.8±18.6) ng/L比(124.6±30.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罗恩病组轻度(18例)、中度(26例)和重度(24例)患者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104.1±27.3),(77.3±19.1),(50.2±13.3) ng/L,随着病变程度加重,IL-10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的异常表达参与了克罗恩病的发生、发展过程,IL-10检测有可能成为克罗恩病早期诊断以及病情评估的分子标记物.

  • 多层螺旋CT对肠道Crohn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光辉;赵京旗;张红蕊;史志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于肠道Crohn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新乐市社会保险职工医院住院治疗的16例肠道Crohn病患者的MSCT资料,总结CD的发病部位、MSCT征象,分析CD并发症及肠外器官改变情况.结果 16例患者中,单纯小肠发病者5例(31.3%),小肠和结肠均发病者10例(62.6%),单纯结肠发病者1例(6.1%);12例为多节段性发病;16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环状肠壁增厚,6侧有偏心性增厚;增强扫描,7例患者肠壁呈多层状强化,6例呈双层状强化,3例为单层均一强化.肠系膜密度增高、边缘不清,并可见纤维条索影11例;系膜血管增多、扩张、扭曲及梳样征8例;合并窦道和脓肿形成者1例,不全梗阻2例;肠腔外病变有胆结石2例,肾结石1例,骶髂关节炎3例,肛周脓肿1例.结论 MSCT能够清晰显示CD患者肠壁增厚的程度、肠管分层以及强化情况,明确诊断肠系膜及肠管外病变情况,MSCT对于CD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伴随并发症的Crohn病

    作者:刘鼎盛;丛进春;陈春生

    目的 探讨次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一期吻合术治疗Crohn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随并发症的Crohn病手术病人,研究组为20例行次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一期吻合的病人,并分别在术前、术后行直肠内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20例全结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回肠保护性造口的病人,对两组手术并发症及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并发症研究组吻合口瘘0/20(0%),吻合口狭窄3/20(15%),盆腔脓肿2/20(10%),切口感染3/20(15%),粘连性肠梗阻2/20(10%),尿潴留1/20(5%).其中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估(EORTC QLQ-C30)整体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位随访55.4个月,研究组复发率(18.2%),予以中药灌肠后,缓解率(92.8%).结论 次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一期吻合术治疗Crohn病安全性较高,术后能够获得令人接受的生活质量,辅助中药灌肠治疗对于缓解残余直肠炎症有良好的效果.

  • 11例克罗恩病的临床诊治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刘亮明;张亚历

    目的探讨Crohn病的临床诊治及误诊误治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近8年来收治的11例Crohn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之消化道症状及全身表现,有肠外表现者10例(91%),并发症6例(55%).有肠腔狭窄者7例,溃疡6例,瘘管5例.9例患者回盲部受累(82%),3例有阑尾病变(27%).经内镜下病理确诊者3例(27%),外科术后标本确诊8例(73%).内科治疗2例,手术治疗8例,均因术后多次复发而改行内科治疗,1例持续便血死亡.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本病国内少见,多被误诊.结肠镜对诊断有较大价值,但须反复多次检查,大多数病人经术后标本确诊.确诊后宜首选内科治疗,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少数内科治疗无效而有并发症的患者.

  •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对不同营养状态Crohn病患者免疫球蛋白、体重以及与感染有关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姚国相;王秀荣;蒋朱明;张思源;马恩陵;倪安平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对不同营养状态Crohn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体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确诊、计划手术治疗的32例Crohn病患者按术前有无营养不良分组,体重下降在15%~30%者为营养不良组,共16例;体重下降<15%者为对照组,共16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1周和手术后3周应用肠外营养(PN)支持(共4周);于PN前后测定血清中IgM、IgG和IgA水平、肝功及体重变化.监测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IgM水平于PN前均高于正常值[对照组:(133±16)mg/dl,营养不良组:(139±41)mg/dl;正常值:(110±35)mg/dl;P=0.04];PN治疗后营养不良组患者明显下降[(105±29)mg/dl,P=0.02)],达到正常水平,对照组无明显变化[(129±13)mg/dl,P=0.34].两组患者的IgA和IgG水平于PN前在正常范围,PN后无明显变化(P值在0.20~0.57之间).体重:对照组PN前后无明显变化[PN前:(55.6±6.1)kg,PN后:(56.3±6.0)kg;P=0.46],营养不良组较PN前升高[(PN前:(45.8±8.9)kg,PN后(48.0±8.8)kg;P=0.005)].对照组患者与感染有关性并发症较营养不良组多(对照组4例,25%;营养不良组2例,12.5%;P=0.13),但无统计学差别.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肠外营养支持,能改善有明显营养不良Crohn病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增加体重;而无明显营养不良的患者获益较少.

409 条记录 5/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