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克罗恩病合并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陆欣欣;冯爱军;刘杨

    总结1例克罗恩病合并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在下肢动脉血栓患者术后常规肝素抗凝过程中,及时观察患者的切口出血情况及肝素诱导下血小板减低症的情况,是保证抗凝效果厦抗凝安全的重要护理措施.合理应用肠外营养,增加营养摄入,改善全身情况.术后加强心理护理以及进行出院后服药安全指导.

  • 1例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魏新;娄迺彬

    总结了1例应用生物制剂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护理.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疼痛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 1例克罗恩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曹勤利;王丛;叶志弘

    总结了1例克罗恩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和静脉通路的建立及维持,加强血栓再形成的预防和抗凝治疗期间出血倾向的观察,密切关注呼吸肌麻痹情况,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通过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消失,择期行肠造口手术.

  • 克罗恩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李晓婷;刘云;任建安;刘颂;王革非;任华建;闫东升

    目的 调查克罗恩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的115例克罗恩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不佳,应用Mc-Master版炎性肠病问卷调查平均得分为(161.16±28.84)分;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平均为(187.61±105.27)分,为轻度活动期;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7.71±3.95)分、(7.04±3.67)分,均为轻度.影响克罗恩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此次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焦虑、现工作(学习)状态 结论 对克罗恩病患者应切实做好疾病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并加强社会支持.

    关键词: Crohn病 生活质量
  • 炎症性肠病患者饮食调查与分析

    作者:周云仙;陈焰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不耐受饮食和禁忌饮食,为患者饮食指导、饮食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阅读文献,了解患者日常饮食基础上,自行设计炎症性肠病饮食调查袁,对81例患者进行调查,其中克罗恩病50例,溃疡性结肠炎31例.结果 克罗恩病患者常见不耐受饮食为乳制品、生冷食物和油腻食物等,禁忌饮食为辛辣食物(60.0%)、乳制品(42.0%)、海产品(42.0%)和生冷食物(42.0%)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见不耐受饮食为辛辣食物、生冷食物、乳制品、酒类和油腻食物等,禁忌饮食为辛辣食物(61.3%)、酒类(58.1%)、生冷食物(48.4%)和乳制品(45.2%)等.结论 多数炎症性肠病患者有饮食不耐受,但存在个体差异.临床护士应对这些患者进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知识与需求调查分析

    作者:朱迎;林征;丁霞芬;卞秋桂

    目的 了解炎症性肠病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知识问卷(Crohn's and Colitis Knowledge Score,CCKNOW)对10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CCKNOW总分为(5.82±4.66)分;其中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5.42±4.44)分,28例克罗恩病患者为(6.61±4.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4个维度的问题回答正确率分别为:饮食知识32%~39%,药物知识27%~36%,一般知识22%~28%,并发症知识20%~21%.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病程是其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97.2%的患者对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知识有较高需求,90.6%的患者对并发症知识需求强烈;患者疾病知识来源主要是医务人员.结论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较低,对药物、非药物治疗知识和并发症方面知识有较高需求.护理人员应根据炎症性肠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文化程度和健康教育的不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从而促进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

  • 吻合方式对克罗恩病肠部分切除后吻合口瘘的影响

    作者:辛海贝;黄河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肠切除+肠吻合术不同的吻合方式对CD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的CD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实施侧侧吻合(SSA组,22例)与端侧或端端吻合(非SSA组,20例)两组患者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及术前存在脓肿或瘘管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非SSA组有30.0%(6/20)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吻合口瘘,而SSA组仅有4.5%(1/22)发生了吻合口瘘(P<0.05);吻合口瘘外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无明显差异,分别为13.6%(3/20)和15.0%(3/22)(P=0.1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在非SSA组和SSA组分别为12.3 d和9.7 d(P<0.05),SSA组明显缩短。结论相比较于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侧侧吻合方式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优点明显,可考虑作为CD肠切除后首选的吻合方式。

  •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IL-23、IL-17、IL-25含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建华

    目的 探讨IL-23、IL-17及IL-25在炎症性肠炎(IBD)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溃疡性结肠炎(UC组)、24例克罗恩病(CD组)患者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L-23、IL-17及IL-25含量,比较三者在三组中的表达,分析三者与UC和CD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UC组和CD组中血清IL-23、IL-17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UC组和CD组中血清IL-25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1);IL-23与IL-17呈正相关,IL-23与IL-25呈负相关(P<0.05).结论 IL-23、IL-17在IBD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IL-23能促进IL-17分泌,扩大炎性反应;IL-25在IBD患者外周血中低表达,IL-25表达与IL-23呈负相关.IBD的发病机制与IL-23、IL-17表达调高及IL-25的表达调低密切相关.

  • 外周血黏蛋白分子-3 mRNA表达量预测克罗恩病病情程度的意义

    作者:吴冲;孙华文;曾放;刘顺;吴红学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建模前后的差异性表达及机制,寻找CD的新型血液标志物。方法80只小鼠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经肛门灌肠建立克罗恩小鼠疾病模型,分为4组,高浓度组(n=10),中浓度组(n=50),低浓度组(n=10),对照组(n=10),中浓度组于给药前、给药第2天,给药第7天,给药第14天,给药第21天5个时间点随机取10只小鼠,其余各浓度组以及对照组于造模后14 d取小鼠外周血行RT-PCR实验测定Tim-3 mRNA的含量,同时ELISA实验测定外周血中IL-4以及INF-γ的含量,取小鼠结肠切片后行HE染色,了解Tim-3 mRNA含量与其他各指标的关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的CD模型,造模药物浓度越高,小鼠的病理学评分越高,病情越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内,Tim-3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14 d后表达量趋于平稳。平稳期,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量在高浓度2,4,6-三硝基苯磺酸组(2.12±0.24),中浓度组(1.68±0.18),低浓度组(1.37±0.12)以及正常对照组中(1.00±0.00)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im-3的含量在CD小鼠模型起病急性期渐进性增加,给药7 d后趋于稳定,稳定期的Tim-3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CD病情程度的预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 谷胱甘肽-S-转移酶 P1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易感性的 Meta 分析

    作者:王曼;高峰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和筛选相关文献,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合并,计算比值比(OR值)及95%的可信区间(95% CI),并评价其发表偏倚,运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实际纳入文献6篇,共包括121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38例克罗恩病(C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2403例,进行Meta分析和关联性研究;GSTP1基因多态性与UC显性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及等位基因的P值、合并OR值及95% CI分别如下:(GG+GA)vs. AA:P=0.05,OR=1.76,95% CI 1.00~3.08;GG vs.(GA+AA):P=0.03,OR=1.52,95% CI 1.05~2.21;G vs. A:P=0.03, OR=1.59,95% CI 1.04~2.45。我们根据种族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显性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及等位基因的P值、合并OR值及95% CI分别如下:(GG+GA)vs. AA:P<0.00001, OR=2.20,95% CI 1.79~2.71;GG vs.(GA+AA):P<0.00001,OR=1.82,95% CI 1.51~2.20;G vs. A:P<0.00001,OR=1.89,95% CI 1.66~2.17。我们共检索到2篇欧洲人群GSTP1基因多态性与CD关系的研究,其显性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及等位基因的P值、合并OR值及95% CI分别如下:(GG+GA)vs. AA:P=0.92,OR=1.03,95% CI 0.59~1.81;GG vs.(GA+AA):P=0.53,OR=1.40,95% CI 0.49~4.00;G vs. A:P=0.75,OR=1.09,95% CI 0.66~1.79。结论 GSTP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UC的危险因素,其与中国汉族人群UC关系尚缺乏相关研究,GSTP1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群UC和CD的发病风险可能无明显关联。

  •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作者:夏冰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约10%的结肠炎症尚不能区别是CD抑或UC,在西方国家称为不明确的结肠炎(indeterminate colitis)[1].随访研究可发现这些患者大多数发展成为UC. 迄今,IBD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免疫以及遗传等因素.发病机制的假设是感染、饮食等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的人群,使之肠免疫反应过度亢进导致肠粘膜损伤,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过度亢进的免疫反应是特异的抗原持续刺激抑或免疫调节异常所致.

  • mi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力田;杨立胜;刘刚

    炎症性肠病(IBD)为一类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近年研究发现microRNA (miRNA)在IBD患者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IBD的发生、发展.本文就IBD患者特异性miRNA表达异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探讨miRNA在IBD发病机制、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老年发病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选择

    作者:田雨;李俊霞;刘冠伊;田原;王化虹;刘新光

    目的 了解老年发病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以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IBD患者39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随访记录.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发作情况及选择治疗方案的异同.结果 老年组IBD患者37例,占9.3%;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25例,克罗恩病(CD) 12例.老年组和对照组比较,男女比、吸烟、IBD家族史和结肠癌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1:0.9和1:1.3、32.4%和21.7%、0.0%和6.1%、0.0%和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97、0.139、0.247、0.840).两组患者在症状频发或处于症状持续者和重症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对照组炎症受累范围比较,UC广泛型(E3)分别为16.0%(4/25)和41.2%(117/289)(x2=6.123,P=0.013),CD结肠型(L2)分别为58.3%(7/12)和21.3%(16/75)(x2=6.447,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比较,5-氨基水杨酸(5-ASA)/柳氮磺胺吡啶(SASP)维持治疗1年以上者,老年组为22例(86.5%),对照组为274例(96.9%)(x2=6.382,P=0.011);诱导治疗阶段全身使用激素,老年组5例(19.4%),对照组122例(43.2%)(x2=7.617,P=0.006);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和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发病的IBD患者并非少见,其炎症受累范围比青中年发病者表现为更局限.老年发病IBD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更加谨慎,尤其表现为5 ASA/SASP长期维持治疗和激素的全身使用.

  • 老年人小肠克罗恩病一例

    作者:郑军;王叶蒙;江克翔

    患者男性,84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1个多月于2012年5月27日入院.腹痛为阵发性,疼痛剧烈,偶有呕吐,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无缓解,有肛门排便、排气,无黑便和黏液脓血便史.1个月来体质量下降约5 kg.既往慢性支气管炎史50余年,60年前曾患血吸虫病,20年前高处坠落致腰椎骨折,治疗半年后痊愈.无结核病史.查体:贫血貌,腹平,脐周及右下腹压痛,轻度反跳痛,未及包块.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A125、CA199均正常.D-二聚体561 μg/L.

    关键词: 小肠 Crohn病
  • 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患者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敏;曹倩;罗灵和;吴敏良;胡伟玲;姒健敏

    目的 NOD2/CARD15基因是人类的第一个克罗恩病(CD)易感基因,其间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白种人CD有显著性相关,但与日本人无关.本研究旨在证实这3个SNPs是否与浙江地区人群的CD易感性有关.方法血样来自浙江地区32例CD患者,11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292例健康对照者.通过PCR-SSP方法直接检测野生型及NOD2/CARD15基因的3个多态性(Arg702Trp, Gly908Arg, Leu1007fsinsC).结果没有发现1例CD患者纯合子或杂合子的SNPs突变,同样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健康人中也未能检测到.结论本研究表明一些存在于特定人群的CD易感基因可能在其他人群中不存在,白种人CD患者相关的易感基因NOD2/CARD15常见的3个SNPs与浙江地区CD人群无关.

  • 克罗恩病患者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作者:夏盛隆;林心心;郭茂东;姜利佳;金捷;林秀清;丁然;李士林;蒋益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 在297例CD患者和446例对照者中,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VDR基因4个位点(Fok Ⅰ、Bsm Ⅰ、Apa Ⅰ、Taq Ⅰ)单核苷酸多态性.从中随机选取124例CD患者和18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对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经x2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后,CD组中Bsm Ⅰ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 AA)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70% (22/594)比7.51%(67/892),95% CI0.289 ~0.776,P=0.002;7.41% (22/297)比14.80% (66/446),95% CI0.277 ~0.765,P=0.002];Taq Ⅰ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C)及基因型(TC+ CC)频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4.21% (25/594)比7.62%(68/892),95% CI0.333 ~0.852,P=0.008;8.42%(25/297)比14.57%(65/446),95% CI0.331 ~0.877,P=0.012].采用Haploview4.2和R语言软件包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Bsm Ⅰ、Apa Ⅰ和Taq Ⅰ位点紧密连锁,CD组中AAC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14%比6.46%,95% CI0.273 ~0.815,P=0.004].血清学分析发现CD组中25 (OH)D平均水平低于对照组[(15.46 ±8.11) μg/L比(21.64 ±9.45)μg/L,P<0.001].线性回归分析提示CD患者中25 (OH)D平均水平与CD疾病活动指数(β=-0.829,P<0.001)、血小板计数(β=-0.253,P<0.001)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β=-0.136,P =0.005)呈独立负相关,而与ESR(β=0.191,P=0.001)呈独立正相关.logistic回归构建基因-环境交互模型,结果显示25(OH)D缺乏(<20 μg/L)和Apa Ⅰ位点突变基因型(CA+ AA)是CD的独立危险因素(OR=7.580,95% CI2.983~19.261,P<0.001;OR =2.842,95% CI1.300~6.211,P =0.009);25(OH)D缺乏分别与Fok Ⅰ位点突变基因型(TC+ CC)、Apa Ⅰ位点突变基因型(CA+AA)及Taq Ⅰ位点突变基因型(TC+ CC)存在交互作用(OR =0.419,95% CI0.194 ~0.906,P=0.027;OR=0.309,95%CI0.111 ~0.855,P=0.024;OR=5.841,95%CI 1.082 ~31.538,P=0.040).结论 VDR(Bsm Ⅰ、Apa Ⅰ、Taq Ⅰ)基因多态性及25(OH)D水平与CD密切相关;Apa Ⅰ位点突变基因型(CA +AA)和25(OH)D缺乏是CD的独立危险因素;VDR(Fok Ⅰ、Apa Ⅰ、Taq Ⅰ)基因突变与25(OH)D缺乏可能对CD的易感性产生协同影响.

  •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对比研究

    作者:顾清;欧阳钦;张文燕;李甘地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临床与病理特征,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6-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33例CD和34例ITB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CD出现症状到确诊的时间明显长于ITB(P<0.05),CD多因肠梗阻或诊断不明而手术,CD的便血、肠梗阻、肠外表现明显多于ITB(P值均<0.05),而盗汗、合并肺结核、低白蛋白血症和ESR升高、血清结核抗体阳性则更常见于ITB(P值均<0.05),CD患者仅累及空、回肠的情况明显多于ITB(P<0.05);CD患者内镜下纵形溃疡及鹅卵石样外观明显多于ITB(P值均<0.05),而ITB组环形溃疡更多见(P<0.05);ITB组的肉芽肿检出率(70.6%)明显高于CD组(29.4%)(P<0.05),且肉芽肿的位置有助于两者的鉴别;CD的手术标本的固有层底部/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现象明显多于内镜活检标本(P<0.05).结论 尽管CD与ITB临床表现极其相似,但各自仍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需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肉芽肿出现的几率、位置及炎症细胞分布范围与深度可作为两者病理鉴别要点.

  •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的关系

    作者:孙良;吴昊;曹曙光;夏宣平;林秀清;金捷;丁然;蒋益

    目的 在浙江籍汉族人群中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Tim-3)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 收集308例CD患者和573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Tim-3的2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36199和rs 10515746,采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结果 CD组和对照组之间整体比较,rs1036199和rs10515746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据蒙特利尔CD表型分类法将患者分层,结果显示穿透型CD患者中rs1036199的变异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AC+ CC)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4%比1.7%,P=0.002;20.8%比3.5%,P=0.023);rr10515746的变异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CA+ AA)频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4%比2.2%,P=0.000;20.8%比4.2%,P=0.033).经Haploview 4.2软件分析发现,rs1036199和rs10515746紧密连锁(D'=1.0,r2=0.928).穿透型CD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由rs1036199和rs10515746各自的野生等位基因(A)、(C)构建的单倍型(AC)频率更低(89.6%比98.3%,OR=0.153,95% CI0.055~0.426,P =0.000),而由这2个SNP各自的变异等位基因(C)、(A)构建的单倍型(CA)频率更高(10.4%比1.6%,OR=7.287,95% CI 2.584 ~ 20.545,P=0.000).结论 Tim-3的2种SNP(rs1036199和rs10515746)变异可能增加穿透型CD的发病风险,由这2种SNP构建的单倍型(AC)和(CA)可能分别是穿透型CD的保护因素和危险因素.

  • 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徐萍萍;何瑶;陈瑜君;晁康;陈白莉;毛仁;唐睿晗;朱振华;曾志荣

    目的 分析总结甲氨蝶呤(MTX)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随访的经MTX治疗的难治性CD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共纳入35例难治性CD患者,其中23例为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不耐受者,6例为AZA/6-MP治疗无效,19例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依赖患者.MTX治疗12周[15(5~20) mg/周]时评估其疗效,临床应答率为80%(28/35),其中临床缓解18例(51.4%),临床改善10例(28.6%),治疗前后的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中位值分别为99.2(75.8,174.7)分和61.5(36.0,106.6)分.MTX每周用药剂量中位值为15(5~20) mg,中位治疗时间6.0(0.5 ~53.0)个月,累积剂量中位值为480(20 ~ 2615) mg.26例MTX合并使用激素的患者中,21例停用激素,中位停用时间为10(6 ~20)周.副作用方面:12例(34.3%)患者出现了轻微的副作用,但都可在停药后缓解.结论 MTX治疗难治性CD有效,可减少激素的用量,其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耐受.

  • 肠内营养与英夫利西单抗诱导中重度克罗恩病缓解的疗效及成本分析

    作者:朱维铭;左芦根;李毅;曹磊;张伟;谷云飞;胥明;李宁;黎介寿

    目的 比较中重度克罗恩病(CD)诱导缓解治疗中,英夫利西单抗(IFX)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及成本.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案,人选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的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随机分为IFX组及EN组,分别以IFX、EN诱导缓解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诱导缓解率、诱导缓解时间、治疗成本及达到诱导缓解时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150分定义为疾病缓解,221 ~ 450分为中度活动期、>450分为重度活动期.生活质量评估使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结果 EN组入选52例,IFX组48例.EN组患者诱导缓解率低于IFX组[67.3%(35/52)比87.5%(42/48),P=0.017].IFX组平均诱导缓解时间短于EN组[(11.00±8.35)d比(33.94±14.60)d,P<0.001].达到诱导缓解时,两组平均诱导缓解所需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51);EN组治疗后的体重指数(BMI)提高值大于IFX组[(1.32±0.29)kg/m2比(0.51±0.07) kg/m2,P<0.001];IFX组IBDQ评分升高值大于EN组[(42.74±27.50)分比(7.57±22.77)分,P<0.001].对于CDAI< 280分的患者,使用EN与IFX诱导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7%(24/28)比81.8%(18/22),P=0.718],而EN诱导缓解的费用显著低于IFX组[(1.61±0.59)万元/例比(2.29±1.19)万元/例,P=0.021].对于CDAI≥280分的患者,IFX组诱导缓解率显著高于EN组[92.3%(24/26)比45.8%(11/24),P<0.001],两组治疗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3±2.75)万元/例比(3.26±0.21)万元/例,P=0.739].结论 对于中等严重度的患者(CDAI< 280分),使用EN治疗可以较低的治疗费用获得与IFX相当的诱导缓解率.但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CDAI≥ 280分),使用IFX可以取得比EN更高的诱导缓解率,此时使用EN的治疗费用并不低于IFX.IFX在诱导缓解时效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EN,EN在诱导缓解的同时改善营养状况优于IFX.

409 条记录 2/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