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结核误诊为Crohn病1例

    作者:赵晓志

    患者,男,42岁。主因间断右下腹痛、纳差、腹泻6年,发热2个月入院。患者6年前于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时发现回肠末端多发息肉样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克罗恩病,后未予以进一步正规治疗,6年来患者多于劳累后反复出现上腹部胀满不适、纳差、右下腹部隐痛、腹泻等症状,予以庆大霉素等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午后发热症状,体温高达38.6℃,夜间可下降至正常,伴有大便次数增多,约2~3次/d,为黄色不成形糊状便,含少量黏液,未诊治,上述症状持续存在。否认结核病史,无过敏史。查体:T 37.5℃,营养不良,急性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侧腹股沟区均可触及约0.5 cm ×0.8 cm肿大淋巴结,质韧,表面光滑,无粘连。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腹平软,左下腹及上腹部触诊不适感,全腹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于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肠鸣音4次/min。实验室检查:WBC 5.4×109/L,N 0.688,Hb 134 g/L,PLT 274×109/L。胸透示:右肺纹理稍增强;肠镜示:末段回肠颗粒不平增生,回盲部、升结肠及乙状结肠可见节段性分布的不规则、大小不等、多发溃疡,以及多发假息肉形成,病变间黏膜正常。入院诊断:Crohn病,阑尾切除术后。入院后查红细胞沉降率23 mm/h;PPD试验15 mm/72 h;抗结核抗体阴性;结肠病理回报:升结肠及乙状结肠,中~重度慢性炎性活动期并慢性溃疡形成,可见嗜酸粒细胞侵润,隐窝脓肿形成;黏膜深部及黏膜肌层见肉芽肿形成并小灶状坏死,不能除外Crohn病。予以口服柳氮磺胺吡啶4 g/d,治疗7 d,患者发热症状无明显变化,后予以泼尼松口服30 mg/d,激素治疗后第2天患者热型变化,晨起体温升至38.0℃,遂查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粟粒性肺结核,行结肠病理组织抗酸染色:结核杆菌(+);停激素予以口服雷米封、利福喷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四联抗结核治疗,随访2月后患者体温渐降至正常,腹部症状消失,精神饮食可,体质量增加约6 kg。讨论 Crohn病与肠结核常难以鉴别,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一般来说,午后发热是结核中毒症状中的常见表现,但Crohn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甚至在Crohn病患者中发热的比例还高于肠结核(69.4%vs.28.6%),并且ESR与PPD试验(强阳性除外)在二者中也无显著差异[1],仅依靠临床特点难以鉴别。典型的肠结核内镜下表现为回盲部黏膜水肿、充血,溃疡形成(常呈环形、边缘呈鼠咬状),而Crohn病镜下可见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为裂隙溃疡,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增生呈鹅卵石样[2],本例患者肠镜下除可见环形溃疡外,尚可见较多不规则溃疡病变及多发假性息肉形成,且上述病变呈典型节段性分布,病变间结肠黏膜基本正常,符合Crohn病病变节段性分布的特点,病理检查结果亦不除外Crohn病的可能。

  • Crohn病在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分析

    作者:郭中叶;刘剧艺;党登峰;江华

    目的:分析Crohn病患者在外科诊疗中的特点。方法该院2008-2012年收治右下腹疼痛的急诊患者486例,其中有7例患者术后诊断为Crohn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7例Crohn病患者术后检查肠镜均见典型的末端回肠和(或)升结肠肠腔内纵行溃疡病变。结论 Crohn病在外科诊疗中极易被误诊,遇有右下腹痛的急腹症患者不可仅局限于常见病、多发病,要掌握Crohn病的鉴别诊断,当怀疑有Crohn病时除非已有急腹症,应尽快完善肠镜等必要检查。

    关键词: 急腹症 Crohn病 误诊
  • 以急腹症为表现的Crohn病

    作者:张佩荣;李昱

    目的:探讨以急腹症表现为主的Crohn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1月我院外科治疗的17例以急腹症为表现的Croh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类型的急腹症。结果:3例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例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4例诊断为空腔脏器穿孔;3例诊断为肠梗阻;3例诊断为腹膜炎原因待查;1例诊断为下消化道大出血;1例诊断为幽门梗阻。均急诊行剖腹探查,其中9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3例行回盲部切除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回结肠短路术,2例行小肠切除造瘘术,1例行胃空肠吻合术。术后经病理确诊为Crohn病。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1例。随访1-10年,5例明确复发,1例伴乳腺癌化疗生存,其它9例无异常。结论:Crohn病临床表现多样,术前确诊比较困难,术式的选择和规范化手术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关于克罗恩病的几个问题

    作者:

    夏医生:您好!下面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克罗恩病(Crohn病)多见于15~30岁青壮年,病变以回肠末端和邻近右侧结肠多见,但从口腔到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其特点为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临床以腹痛、腹泻、腹部肿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亦可伴有全身多个系统损害,如杵状指(趾)、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虹膜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肝炎等.本病欧美多见,国内发病呈逐渐增多趋势.

  • 炎症性肠病伴口腔溃疡患者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研究

    作者:杨旭;周惠芬;张苏闽;叶妮;赵璟;王元钊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对炎症性肠病(IBD)伴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门诊及住院IBD伴口腔溃疡患者48例为病例组,同期我院健康体检正常者25例为健康体检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食物不耐受(FI)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将不耐受的食物分为忌食、轮替食用和安全食用.根据检测结果将39例IBD伴口腔溃疡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实施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IBD常规治疗;对照组19例,仅给予IBD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溃疡改善及复发情况,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结果 健康体检组FI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为12.00%(3/25),病例组为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P<0.05).前6位不耐受的食物依次为蛋黄蛋白(33.33%)、蟹(18.75%)、虾(16.67%)、牛奶(14.58%)、鳕鱼(10.42%)、大豆(10.42%).对照组患者均完成随访,试验组完成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者18例,1例因病情加重而退出,1例失访.对照组有效率为5.26%(1/19),试验组有效率为7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7,P<0.05).对照组3个月内口腔溃疡无复发者1例、复发2次者11例、复发2次以上者7例;试验组无复发14例、复发1次者3例、复发2次者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2,P<0.05).结论 IBD伴口腔溃疡患者FI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可有效缓解IBD伴口腔溃疡患者的口腔溃疡症状,降低其复发率,有利于IBD的治疗.

  • Crohn病15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吕震;杨华

    目的总结Crohn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8~2002年收治的15例Crohn病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阑尾炎6例,升结肠肿瘤4例,肠坏死穿孔2例,肠梗阻3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重视鉴别诊断,利于降低误诊率.

    关键词: Crohn病 诊断
  • CT小肠造影在克罗恩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国忠;朱北川

    目的 总结与评估CT小肠造影(CTE)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CD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与总结CD患者CTE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结肠镜、小肠镜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E诊断14例,阳性率为78%,克罗恩病CTE常见的表现为节段性肠壁增厚12例(86%)、双层或多层强化(10例,71%)、肠系膜淋巴结肿大(8例,57%)、肠系膜血管梳状征(6例,43%)、肠腔狭窄(5例,36%),肠瘘和炎性肿块形成(2例,14%).7例(50%)CTE与结肠镜发现病变部位一致,4例(29%)CTE可见末端回肠病变而结肠镜下未见异常,结肠镜与CTE二者联合诊断16例(89%).18例中有5例行小肠镜检查,结果显示5例CD患者CTE发现的病变部位均与小肠镜一致.结论 CTE联合常规结肠镜检查可有效而全面的评估CD患者的病情,尤其对于小肠病变的发现以及疾病的评估等方面,CTE有重要价值.

  •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和消化内镜在诊断炎症性肠病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高新意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应用消化内镜与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接收的炎症性肠病患者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比其消化内镜检查结果。结果在43例炎性肠病患者中11例溃疡性结肠炎、32例克罗恩病,其CT造影中肠壁异常强化为常见的表现,其次肠壁增厚,瘘管形成与腹腔脓肿、结肠带消失相对较为少见;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肠壁强化、肠壁增厚、合并腹腔病变诊断明显高于消化内镜,消化内镜诊断显示肠壁溃疡、卵石征等高于多层螺旋CT造影(P<0.05);两者在多节段病变、肠腔狭窄显示效果均较好(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诊断炎症性肠病,可明显显示肠壁强化异常以及增厚、肠外并发症等,消化内镜对多发炎性息肉、肠壁溃疡以及卵石征等诊断率较高,两者联合应用价值较高。

  • 中国Crohn病患者85例与美国Crohn病患者68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1985~2004年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庆森;李莉;罗成华;杨云生

    背景:Crohn病症状复杂多变,缺乏特异性,与肠内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有关,诊断多困难.因该病病因不甚清楚,尚缺乏根治性治疗.国内外报道Crohn病患者在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面亦有所不同.目的:探讨中国与美国Crohn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不同.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对象: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85/2004期间住院的Crohn病患者85例和美国佛罗里达克利夫兰医院(Cleveland Clinic Florida,CCF)1985/2004Crohn病患者68例的病例资料.Crohn病的诊断依据WHO标准,根据患者内镜或X射线平片表现及病理特征做出诊断.方法:比较两医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肠外表现,病变部位,病变特征,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组间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主要观察指标:Crohn病发病年龄、家族史、肠外表现、病变部位、病变特征、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结果:①一般情况及肠外表现:解放军总医院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1.74:1,CCF为男:女=1:1.43.CCF患者家族史阳性率和肠外表现发生率分别为7%,34%,均高于解放军总医院(1%,14%,χ2=4.631 2,8.315 0,P<0.05).②病变部位与病理特征:解放军总陕院患者病变部位累及回肠末端(69%)较多,无一例累及肛周,病变以溃疡(66%)多见,溃疡、肠腔梗阻发生率分别为66%和14%,高于CCF患者(25%和4%,χ2=25.309 2,4.024 6,P<0.05).CCF患者累及结肠及直肠较多,肛周瘘管或直肠阴道瘘(51%)较多,肛周病变、腹腔内瘘发生率分别为51%和9%,显著高于解放军总医院(0和6%,χ2=38.429 0,0.148 2,P<0.05).③治疗:解放军总医院治疗药物以SASP(54%),5-ASA(19%)及甲硝唑(21%)为主,CCF患者以激素(60%),硫唑嘌呤(34%),infliximab(46%)为主.CCF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率明显高于301医院(96%,49%,χ2=36,1459,P<0.01).结论:301医院与CCF的Crohn病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手段有明显差异,临床特征的不同是两者在治疗方法上采取不同措施的原因之一.

  • 小肠Crohn病的多排螺旋CT研究

    作者:刘于宝;梁长虹;张忠林;王秋实;谢淑飞;余元新

    CT灌肠是将灌肠和CT相结合的一种成像技术,虽然传统的钡剂灌肠对诊断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显示肠壁及邻近的结构欠佳;传统CT口服对比剂不易使小肠充分扩张,塌陷或扩张不充分的病变肠段与正常肠袢不易区分;内镜具有侵袭性,而且不能完整显示整段小肠.本研究采用小肠插管技术灌肠使肠管充分扩张后,行CT三期对比增强扫描.得CTA及多平面3D图像,观察Crohn病肠壁及肠外等异常改变.

  • 从误判病例看炎症性肠病的CTE诊断价值

    作者:彭莱;韩云学;顾莉芳

    目的:探讨CT肠道显影(CTE)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例首诊误判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克罗恩病(CD)病例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全面回顾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误判原因.结果:患者,男,57岁,符合UC第2发病高峰;临床有频繁脓血便、病变局限于结肠,符合UC常见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首诊"肛周脓肿"入院符合CD临床特征,CTE显示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节段性分布,活动期肠周见大量增生血管,符合CD典型影像表现.肠镜检查两次,结论分别为"UC-重度全结肠型""IBD-CD?",病理取到非干酪性肉芽肿,该患者终诊断为CD.结论:UC与CD临床及影像表现有重叠,病灶局限于结肠时,影像细节的观察及病史的采集有助于鉴别,UC是发生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病变,一般连续分布,CTE无特征性改变,结肠镜并活检是诊断UC的关键;而节段性分布、透壁性炎症、肠周"梳状征"是CD常见的CTE表现,CTE对CD诊断价值更高,当以肛周病变为首发征象时更倾向诊断为CD,两者鉴别确有困难时可以诊断为IBD类型待定.

  • 双源CT双能量定量参数评价结肠克罗恩病活动度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王春龙;韩丹;黄益龙;王元玲;董春梅;赵卫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定量参数评价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活动度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8例经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综合诊断的CD患者,行CT小肠造影(CT enterography,CTE)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根据肠镜蒙特利尔分型定位病变肠段,病变肠段活动度采用简化CD内镜评分系统(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SESCD)将其分为轻度活动期、中度活动期和重度活动期.比较动脉期、门脉期不同活动度病变肠段CT值、碘值、标准化CT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的差异,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获得各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38例病例共53个病变肠段,其中轻度7段,中度26段,重度20段.不同严重程度病变肠段动脉期、门脉期4个参数值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大.除动脉期CT值外,双期各参数诊断重度CD均有较好效能,且门脉期均优于动脉期,门脉期NIC诊断效能高,阈值0.59 mg/mL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84.8%,AUC=0.858.结论:双能CT定量参数对评估CD病变肠壁严重程度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评价CD活动度提供依据.

  • Crohn病的治疗

    作者:冯跃;秦凤艳;孟荣贵

    克隆(Crohn)病一般称之为局限性肠炎,又称节段性肠炎,它是一种胃肠道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发病年龄有双峰特征,15~30岁是一高峰,55~80岁是另一较小的高峰.女性比男性发病危险性高20%~30%.该病起病隐匿,特征性的三联症是: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其他症状包括焦虑、发热、口腔溃疡等;可伴有肛周疾病、全身表现、青少年发育缓慢、第二性征不出现等症状.

    关键词: Crohn病 治疗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孙永刚;杜选峰;郑倩;赵倩;朱道生;王瑞玲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炎症性肠病患者52例作为炎症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包括全结肠受累18例与部分结肠受累12例)、Crohn病患者22例(Crohn病组);有消化道症状但肠镜检查正常者60例作为正常组.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炎症组与正常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 炎症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19.2%(10/52),正常组为46.7%(28/60),炎症组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0.0%(6/30),Crohn病组为18.2%(4/2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中,全结肠受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6%(1/18),部分结肠受累患者为41.7%(5/12),全结肠受累明显低于部分结肠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预防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进展.

  • 克罗恩病1例诊治报告

    作者:管小玲

    克罗恩病即crohn病,是一种病因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粘膜、肝等肠外表现.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本病临床相对少见,易与肠结核、肠道淋巴瘤等疾病混淆,加之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极易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及身体负担.本文就我科收治的一例病例及患者后续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 不同浓度三硝基苯磺酸和乙醇诱导的大鼠克罗恩病模型

    作者:杨舒;王新月;景姗;杨雪;盛益华;阎忻

    目的: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和乙醇灌肠建立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大鼠模型,并比较不同乙醇浓度和用量对模型的影响.方法:按150 mg/kg标准,分别向大鼠肠道内灌注体积比为2:1的TNBS、50%乙醇混合液(实验1组),体积比为1:1的TNBS、50%乙醇混合液(实验2组),体积比为2:1的TNBS、无水乙醇混合液(实验3组),体积比为1:1的TNBS、无水乙醇混合液(实验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于造模后第3、7、1 4和21天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各时间点结肠大体形态改变和组织学改变.结果:实验3组大鼠造模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肠壁非连续性糜烂、坏死及溃疡,镜下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14天时黏膜呈鹅卵石样改变;第21天时病变明显好转,溃疡部位肠壁增厚明显,但光学显微镜下仍有明显炎症反应.实验1组在第3、7天时与实验3组的表现相似,第14天取材时症状和组织学改变均较实验3组轻,但组内大鼠间个体差异较大.实验2组第14天时大部分肠壁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实验4组死亡率过高,组织损伤严重,且病理表现与克罗恩病差异较大.结论:体积比为2:1的TNBS、无水乙醇溶液灌肠造成的模型与人类克罗恩病症状表现近似,病理表现典型,炎症持续时间较长,是一种研究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和评价治疗效果的较好的模型制备方法.

  • 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作者:任小军;章士正;刘海;张联合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及其限度.材料和方法:分析经肠镜、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6例小肠Crohn病的X线、CT和MRI表现,其中X线小肠灌肠13例,CT小肠造影15例,MRI检查13例(其中小肠MRI水成像和注气小肠灌肠分别为7例和6例),同时行X线小肠灌肠和CT检查7例,行X线小肠灌肠和MRI检查8例,行CT和MRI检查2例.结果:13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个节段性病变12例(92%),线形溃疡11例(85%),卵石征11例(85%),瘘管形成4例,不对称性病变伴假憩室样改变3例,误诊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3例.15例CT小肠造影表现为肠壁增厚15例(100%),强化增加13例(87%),多节段性病变13例(87%),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1例(73%),脓肿和炎性肿块5例,瘘管形成3例.13例MRI表现为肠壁强化增加13例(100%),肠壁增厚12例(92%),多节段性病变11例(85%),肠管周围蜂窝织炎9例(69%),炎性肿块6例,瘘管2例.CT和MRI均未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结论:X线小肠灌肠易于显示小肠Crohn病线形溃疡和卵石征的特征性改变,对小肠Crohn病的初次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难以明确显示肠管外炎性肿块和脓肿;CT和MRI均难以显示肠壁线形溃疡和卵石征,但可明确显示病变肠壁及其周围并发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评价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 口服耐受与炎症性肠病

    作者:叶月芳;LI You-ming

    口服耐受是机体对口服抗原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或低应答状态.低剂量口服抗原主要通过调节性T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介导免疫抑制,高剂量口服抗原主要引起T细胞清除或T细胞失能.多次低剂量口服结肠炎提取蛋白或正常结肠提取蛋白均能缓解实验性结肠炎.目前,多次低剂量口服自体结肠提取蛋白已初步应用于临床试验,并证明是安全的治疗方案.充分发挥口服耐受对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疗效仍需深入研究.

  • 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陈迟;冉志华

    炎症性肠病是消化系疾病研究的难点之一,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治疗手段十分重要.随着对该病研究的深入和新兴生物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产生了很多新的模型制备方法,其动物模型日趋多样.

  • TB-IGRA阳性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徐梅琳;孙晓敏;刘占举;钟颖;张秋琴

    背景:克罗恩病(CD)和肠结核在疾病表现上有一定相似性,但治疗方法完全不同.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探讨结核干扰素-γ释放试验(TB-IGRA)阳性在CD与肠结核鉴别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8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56例拟诊CD、TB-IGRA阳性且终明确诊断为CD(23例)或肠结核(33例)的患者,分析TB-IGRA对诊断、治疗的影响.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TB-IGRA诊断结核感染的cut-off值为100 pg/mL,相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4%.TB-IGRA≥100 pg/mL的患者中4例为CD,29例为肠结核,而TB-IGRA<100 pg/mL的患者中,19例为CD,4例为肠结核(P<0.05).TB-IGRA≥100 pg/mL和<100 pg/mL的CD患者中,有结核病史者分别占75.0%(3/4)和5.3%(1/19)(P<0.05).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在TB-IGRA≥100 pg/mL患者中的有效率显著高于TB-IGRA<100 pg/mL者(96.2%对22.2%,P<0.05).结论:在CD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100 pg/mL或可成为TB-IGRA的阳性界值.TB-IGRA≥100 pg/mL对肠结核的诊断意义较大,建议首选诊断性抗结核治疗;TB-IGRA<100 pg/mL时则应综合分析、判断.既往结核感染史可能导致TB-IGRA假阳性结果.

409 条记录 8/21 页 « 12...567891011...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