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莫沙必利在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作用

    作者:张颖;齐凤祥;张志广

    目的 探讨应用莫沙必利对老年患者胶囊内镜检查中胃肠转运时间的影响. 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间因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61例,其中年龄≥65岁者40例,随机分为老年服药组19例和老年对照组21例,年龄<65岁者21例为非老年对照组.服药组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莫沙比利10 mg,记录胶囊内镜的胃肠通过时间. 结果 老年服药组胃及小肠通过时间分别为(48.6±21.1) min和(302.2±67.6) min,老年对照组分别为(64.3±22.4) min和(347.1±51.2) 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胃=2.274,P胃=0.029;t肠=2.384,P肠=0.022).非老年对照组胃及小肠通过时间分别为(45.4±28.4)min和(284.8±78.3)min,与老年服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胃=0.407,P胃=0.686;t肠=0.751,P肠=0.457).老年服药组和老年对照组图像评分分别为(4.94±0.63)分和(4.50±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7,P=0.039). 结论 老年患者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莫沙必利药能缩短胶囊胃肠通过时间,改善胶囊镜的图像质量,提高检查完成率.

  • 胶囊内镜诊断钩虫病45例分析

    作者:杨文伟;陈春晓

    钩虫病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明显下降.陈延平等[1]共调查15 152人,检出钩虫感染者99例,感染率为0.65%.近年来,胶囊内镜的推广使用发现了不少漏诊病例,且以老年人居多,城镇居民中亦有不少,现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诊治的45例钩虫病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经胶囊内镜诊断的45例钩虫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37~ 86岁,平均63.3岁.

  • 白塞病胶囊内镜检查5例

    作者:黄勍;王雪梅;刘玉兰;冯桂建;尤鹏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多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损害及皮肤损害,并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白塞病累及消化道称为胃肠型白塞病,文献多称肠白塞病,全消化道均可受累。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小肠的病变有很高的检出率与诊断率。对具有消化系统症状的白塞病患者应行胶囊内镜检查,可全面评估小肠病变的部位及形态,弥补了胃肠镜的不足。现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科5例完成胶囊内镜检查的白塞病,并进行文献复习,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 不同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罗程;徐永成;余志金;陈惠新

    目的:对比不同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71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氧氯普胺组(24例)、莫沙必利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甲氧氯普胺组吞服胶囊内镜后立即肌肉注射10 mg甲氧氯普胺,莫沙必利组吞服胶囊内镜前15 min口服5 mg莫沙必利,对照组未服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检查当日三组肠道准备相同。比较三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胶囊内镜胃及小肠通过时间、小肠清洁度和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总体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4.4%(67/71)。甲氧氯普胺组、莫沙必利组、对照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分别为95.8%(23/24)、96.0%(24/25)、90.9%(20/2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莫沙必利组胃通过时间分别为(27.5±20.7)、(28.1±20.9)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胃通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的(52.3±3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小肠通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莫沙必利组胶囊内镜图像评分分别为(2.5±0.4)、(2.7±0.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胶囊内镜图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7±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氧氯普胺组、莫沙必利组小肠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5.8%(11/24)、56.0%(14/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小肠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的18.2%(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可以提高检查质量,甲氧氯普胺与莫沙必利相比无明显差异。

  •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慧欣;康维娜;武笑颖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系指排除消化道以外疾病导致的出血,经常规胃镜、结肠镜及钡餐检查未发现病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占整体消化道出血病因的3%~5%[1-2].OGIB分为原因不明的隐性出血和显性出血.前者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和(或)缺铁性贫血,而无肉眼所见的血便.后者表现为血便、呕血等肉眼可见的出血.其病变主要位于小肠,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一直是临床上颇感棘手的难题[3-4].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的问世,可以轻松获得全部小肠的影像学资料,为小肠疾病的内镜检查开辟了新的途径,为OGIB的诊治带来了突破性进展[5].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行CE检查OGIB患者51例,评估CE对OGIB的诊断价值,并对如何提高CE的诊断率加以探讨.

  • 胶囊内镜在老年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刘献民;张瑜;田笑笑;朱晶晶;金建军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在老年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腹胀不适、消瘦等症状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接受CE检查的患者13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75例)和对照组(<60岁,6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CE检查情况,包括CE在胃及小肠运行时间、胶囊排出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即胶囊在电池耗尽后通过回盲瓣进入大肠的患者比例)及胶囊滞留率(指胶囊2周或超过2周时间仍不能从消化道排出的患者比例),CE的图像质量、对小肠疾病检出率及所见病变的类型.结果 老年组CE在胃及小肠运行时间、胶囊排出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囊滞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小肠疾病检出率(61.3%)高于对照组(43.5%)(P<0.05);老年组检出的小肠疾病以血管性病变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黏膜损害为主,而对照组以小肠溃疡为主.老年组OGIB的CE小肠疾病检出率高于慢性腹痛、慢性腹泻、其他症状(P<0.05).结论 CE在老年患者消化道运行时间较长,但胶囊滞留率与中青年患者无差异,是一项安全的检查方法,并且对老年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尤其对OGIB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结肠胶囊内镜肠道准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欢;王娜;刘刚;王策;张德新

    结肠胶囊内镜(CCE)作为一种新的诊断结肠病变的工具,具有安全性高、耐受性好等优点,肠道准备是CCE 检查的一个重要步骤,CCE 肠道准备质量与诊断准确性密切相关。本文就 CCE 肠道准备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胶囊内镜和CT仿真内镜诊断小肠疾病的对照研究

    作者:苏雪娟;葛英辉;梁宝松;伍明辉;李修岭;杨玉秀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和CT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病变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31例临床怀疑小肠疾病行胶囊内镜和CTV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终诊断结果(手术病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非手术病例依据后续检查及随访结果给出终诊断)统计胶囊内镜、CTVE以及二者联合的诊断阳性率并行对比分析.结果 终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阴性5例.胶囊内镜诊断阳性24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2例定位不准确,7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10例;CTVE诊断阳性17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4例(其中1例定位不准确,4例不能定性)和非肿瘤性病变3例;胶囊内镜联合CTVE诊断阳性26例,包括小肠肿瘤性病变16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对于小肠肿瘤性病变,胶囊内镜和CTVE诊断阳性率相同,均为87.5% (14/16);而在总体诊断阳性率方面,胶囊内镜为77.4% (24/31),CTVE为54.8%(17/31),胶囊内镜联合CT仿真内镜为83.9%(26/31),二者联合总体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CTVE(P =0.004),但与胶囊内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内镜与CTVE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 =0.065).结论 胶囊内镜和CTVE均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胶囊内镜在诊断小肠非肿瘤性病变方面更有优势,而CTVE在判断小肠肿瘤性病变的位置和结构方面优于胶囊内镜,二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检出小肠疾病的能力.

  • 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许白燕;陈炜生;江传燊;李达周;王蓉;王雯

    目的 探讨改良的(系线)食管胶囊内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有食管相关症状的80例患者,先后进行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食管检查耗时、食管病变检出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80例均顺利完成2种检查;食管检查平均耗时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为(226.18±110.30)s,胃镜检查为(21.28±8.0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65,P=0.000).2种检查方法共检出119处食管黏膜病变,两者诊断符合率为82.4%(98/119),其中10处食管癌病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2种方法均全部检出,5处局灶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3处食管早期鳞癌病灶(8处均经组织学检查确诊)2种方法均提示食管黏膜粗糙.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并发症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胃镜检查(1.3%比8.8%,x2=4.238,P =0.040),且吞咽胶囊困难发生率(P=0.022)、咽喉部不适发生率(P=0.007)及呕吐发生率(P =0.000)均明显低于胃镜检查.结论 对于食管疾病诊断,系线的食管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患者易耐受,且诊断较为准确,可作为补充的检查方法.

  • 硫酸镁溶液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价值

    作者:陈旭;李鹏;王拥军;宗晔;吴咏冬;于中麟;张澍田

    目的 探讨硫酸镁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1例患者分成单纯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A组,n =41)和硫酸镁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组(B组,n =40),比较两组病变检出情况、肠道准备评分结果、胶囊滞留发生情况及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测结果.结果 A组病变检出率为65.9%( 27/41),B组为62.5%(2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99,P>0.05);A组肠道准备评分≤4分19例、≥6分22例,B组≤4分28例、≥6分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3,P<0.05);A组胶囊滞留发生率为2.4%(1/41),B组为5.0% (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2,P>0.05).两组患者服用肠道准备药物过程中均无明显腹痛、恶心、呕吐、心慌等不适,服药后两组电解质水平及肝肾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胶囊内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术前口服伊托必利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卢筱洪;丁一娟;罗和生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口服伊托必利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1d口服盐酸伊托必利片,检查当日两组肠道准备相同,比较两组小肠清洁度、胶囊内镜胃转运和小肠转运时间以及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小肠清洁度优良率为80% (16/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 (9/20) (P <0.05).观察组平均胃转运时间为3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6 min(P <0.05);平均小肠转运时间为25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7 min(P<0.05).观察组小肠病变检出率为60% (12/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8/20) (P <0.05).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患者口服伊托必利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实时监视下右侧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胡浩;李红灵;刘杰民;刘哲

    目的 探讨实时监视下右侧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取右侧卧位,对照组取直立位、站立或坐位均可,吞入胶囊内镜后实时监控胃内通过情况,通过幽门后患者可自由活动,统计分析两组间胃转运时间、小肠转运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阳性发现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胃转运时间为(31.7 ±29.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2.6±55.9) min(U =559.000,P=0.020);平均小肠转运时间为(221.3 ±78.8)min,与对照组的(211.1±86.2)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1,P=0.611);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5.0%( 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 (31/40)(x2=5.165,P=0.023);阳性发现率为75.0%(30/40),与对照组的65.0% (2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52,P=0.329).结论 实时监视下右侧卧位在胶囊内镜检查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高云杰;戈之铮;李晓波;戴军;卫炜

    目的 分析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及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探讨可能影响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的潜在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369例因疑似小肠疾病而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及小肠疾病检出率.为了解直视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漏检率,另对369例胃镜检查患者统计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对胶囊内镜分别采用手动逐帧及15帧/s2种速率进行读片,统计2种读片速率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及每例检出者所获取乳头图片的帧数.计算胶囊内镜检查者中不同性别与年龄组间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统计胶囊内镜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组间分别在手动逐帧、15帧/s2种读片速率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标准直视胃镜的十二指肠乳头漏诊率为22.0%;手动逐帧读片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明显高于15帧/s(32.2%比13.6%,P=0.001),检出时所需乳头图片的平均帧数前者少于后者(3.7帧比7.0帧);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为67.2%,明显高于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检出率32.2%(P=0.000);不同性别与年龄组问的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查前各种肠道准备组问在不同读片速率时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较低,但不能简单地与其对小肠疾病的检出率划等号.影响胶囊内镜对十二指肠乳头检出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十二指肠降部特殊的解剖结构、读片者浏览图片的速率及胶囊内镜本身的缺陷.

  •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

    作者:冯亮;任开祥;姚运河;顾宇

    目的 探索三种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度和患者耐受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甘露醇组)、B(复方聚乙二醇组)、C(硫酸镁组)3组,每组20例,采用等级评估方法比较各组胶囊内镜图像清晰度和患者耐受度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B、C组肠道清洁效果显著优于A组;A、B组患者耐受程度较C组高.结论 综合图像清晰度和患者耐受度口服复方聚乙二醇是比较理想的胶囊内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方法.

  • 基层医院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应用

    作者:黄芳;盛红;薛世航

    目的:探讨和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15例经胶囊内镜明确诊断的小肠钩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镜图像。结果15例患者中均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伴慢性腹痛6例。所有患者经胶囊内镜确诊小肠钩虫病,镜下可见半透明或红色绒线状虫体,长度约10 mm,多数可见局部小肠粘膜糜烂出血点。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具有良好、安全的诊断效果,从而使患者能及时获得治疗,因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莫沙必利在便秘患者胶囊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谭松

    目的 探讨便秘思者作胶曩内镜检查前口服莫沙必利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思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检查前1周口服莫沙必利片,检查当日两组肠道准备相同,比较两组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次数、大便清澈时间、胃转运时间、小肠转运时间、小肠清洁度及胶囊排出时间.结果 治疗组首次大便时间为6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89min,P<0.05)大便清洁时间为15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76min,P<0.05);排便次数平均为8.8次,多于对照组(平均4.5次,P<0.05);治疗组胃内转运时间平均为2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57min,P<0.05);小肠转运时间平均为2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299min,P<0.05);治疗组小肠清洁度平均为2.44分,明显好于对照组(1.97分,P<0.05),胶囊排出时间治疗组为21h,明显快于对照组(28h).结论 便秘患者作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莫沙必利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胶囊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26例分析

    作者:王佳妮;矫太伟;周环;冯明亮;孙明军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均成功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病变检出率为73.02% (92/126),病因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79例(85.87%),小肠溃疡7例(7.61%),小肠蛔虫症3例(3.26%),小肠肿瘤2例(2.17%),小肠毛细血管扩张1例(1.09%).结论 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对病变检出率较高,主要病因为血管发育不良,可见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胃肠胶囊内镜的护理及配合

    作者:陈玉芳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的护理及配合.方法 对4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以期取得佳的检查效果.结果 40例患者共行40次检查,所有检查都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检测图像,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方便,检查前后恰当的护理及配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取得较好的检查效果.

  • 50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康宜兵

    目的:观察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pillcam胶囊内镜系统,对该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50例住院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对阳性率、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胶囊内镜通过小肠平均时间为287.59min,成功率93.50%,发生胃内滞留1例,发生胶囊嵌顿1例。小肠疾病的阳性检出率56.00%(28/50)。腹痛、腹胀患者小肠黏膜病变阳性检出率为48.48%(16/33)。胃器质性疾病检出率为48.00%(24/5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炎症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发现结肠器质性疾病检出率为10.00%(5/50),其中结肠炎症3例,结肠溃疡1例,结肠息肉1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已成为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技术和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主要方法,而对胃、结肠病变的诊断作用有限。

  • 59例小肠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崔红利;肖潇;杨均;王军;李丽;颜綦先;兰春慧;陈东风

    目的 分析小肠出血疾病临床特征,丰富对小肠出血疾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59例消化道出血均行胃、结肠镜检查,排除上、下消化道疾病,诊断小肠出血,分别予以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胶囊内镜、CT、CTA、血管造影或外科手术探查并针对此组小肠出血的病因就各种辅助检查的价值、治疗方式、效果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性疾病中以血管发育不良和畸形为多见,占本组病例的52.5%,其次是小肠肿瘤占本组病例的25.4%,炎性肠病占本组病例的13.6%,Meckel憩室占本组病例的8.5%.结论 小肠出血以血管发育不良和畸形为多,除胶囊内镜、小肠镜以外,CT及CTA检查有重要价值,治疗方法有常规的止血药物及生长抑素静脉给药到达止血目的,另外,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探查及辅以术中内镜有重要价值.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