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蒽环类所致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雅婷;张喜平

    蒽环类抗生素是治疗乳腺癌药物的基石。但由于蒽环类药物有剂量累积的心脏毒性的负作用,临床应用受到影响。若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治和减轻蒽环类抗生素的心脏毒性,将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高治愈率并减轻患者痛苦。临床研究中可见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不可逆性,尤其是首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就可能造成心脏损伤,所以监测和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已经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本文将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所致心脏毒性的机制,特点,诊断,监测及防治作一篇综述。

  • 表柔比星联用右丙亚胺和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凡;李娜妮;郑弘宇;陈丽敏;刘健

    目的 观察表柔比星联用右丙亚胺和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和对照组,三组患者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方案4周期,通过监测各时期心电图异常率、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SF)来评估心脏功能.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心电图异常率高,右丙亚胺组、多柔比星脂质体组均能明显降低心电图异常率,且从化疗后1周期就显示出心脏保护作用;而LVEF及SF的变化在三组患者化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柔比星化疗时加用DEX或者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减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是有效且安全的.

  • 右丙亚胺对表阿霉素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楚敏;赵刚;王玥;郭晓斌;林轶静;房胜辉;李文慧;盛树海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表阿霉素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万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84例年龄>65岁乳腺癌术后接受CEF方案及TE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接受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加右丙亚胺;对照组42例,接受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不加右丙亚胺.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年,监测患者心肌钙蛋白T(cTn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以及化疗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肌钙蛋白T(cTnT)的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下降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化疗毒性反应无差别,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应用表阿霉素化疗从第一周期开始就已产生了心脏毒性.联合应用右丙亚胺能降低表阿霉素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引起的心脏毒性,而并不加重患者非心脏毒性反应,可增加老年乳腺j癌患者的治疗机会.

  • 细胞保护剂氨磷汀及其临床应用与展望

    作者:马培奇

    细胞保护剂是用来预防或减少肿瘤化(放)疗所致毒、副作用,进而通过提高肿瘤患者在肿瘤治疗中的顺应性和耐受性而达到提高他们肿瘤治疗效果及其生存质量的一类药物.细胞保护剂的开发虽仅短短20多年的历史,但其间已有右丙亚胺(dexrazoxane)、美司那(mesna)和氨磷汀(amifostine)分别成功地用于预防或降低阿霉素(doxorubicin)的心毒性和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的泌尿道副作用,以及顺铂(cisplatin)的肾毒性等.尤其是氨磷汀,现除确认其具有正常细胞选择性和本身副作用较小的特点之外,近年来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还发现它对预防或减少因肿瘤化(放)疗引起的广泛毒、副作用有效.细胞保护剂是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开发领域中的一大热点,而氨磷汀则是其中被研究和报道得多的一个药物.本文介绍氨磷汀的有关情况及其临床应用.

  • 右丙亚胺预防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栗蓉

    总结96例乳腺癌术后化疗辅助使用右丙亚胺预防表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给药前对相关因素进行评估;严格按操作规程配制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遵医嘱按顺序用药,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心脏功能等措施,96例患者均未出现心脏毒性反应,右丙亚胺可以有效预防表阿霉素所致的心脏毒性反应,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顺利完成6个疗程治疗.

  • 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庄海峰;张宇;蔡皎皓;沈建平

    目的:比较右丙亚胺单用、参麦注射液单用,或者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和右丙亚胺对血液系统肿瘤患者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疗所致心脏不良反应的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途径.方法:本研究入组120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共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为参麦组,在化疗基础上单用参麦注射液,50 mL/d连用lw;B组为联合使用参麦注射液和右丙亚胺,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30 min快速静脉滴入右丙亚胺及阿霉素(剂量10:1),非阿霉素蒽环类药物折合成阿霉素.且在化疗开始之日起,予以参麦注射液50 mL/d,连用1w;C组为右丙亚胺组,应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30 min予右丙亚胺及阿霉素快速静脉滴入;A、B、C 3组为实验组,D组为空白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4组患者均按要求完成2个化疗周期,观察化疗前后4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以及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利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的数值变化.结果:通过比较化疗前后4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TnI)、B型利钠肽(BNP)的数值变化,实验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LVEF下降百分比、TnI和BNP的数值升高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右丙亚胺、参麦注射液单用以及二者合用,降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多疗程化疗所致心脏毒性,均有一定疗效,其中右丙亚胺及参麦注射液联合疗效佳,而右丙亚胺单用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好于参麦注射液单用.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同时配伍使用参麦注射液及右丙亚胺,可减低心脏毒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含蒽环类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心脏毒副作用及右丙亚胺保护效果分析

    作者:丘惠珍;王秋明;李亮;张锦宏

    目的 探讨含蒽环类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心脏毒副作用及右丙亚胺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11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两组均治疗4个周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脑利钠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其不良反应及1年内肿瘤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BNP、cTnT、HR、LVEF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BNP、cTnT、HR较治疗前升高,LVEF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25.45%(P<0.05);两组患者1年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蒽环类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存在一定心脏毒副作用,右丙亚胺可在不影响抗肿瘤效果下降低心脏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氨磷汀联合右丙亚胺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武帅;王志敏;刘赟

    目的 观察单独使用右丙亚胺与氨磷汀联合右丙亚胺对降低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自2010年10月-2016年10月入院的乳腺癌化疗病人60例,随机分为右丙亚胺组及氨磷汀联合右丙亚胺组,收集病人化疗结束后发生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结果 化疗后氨磷汀联合右丙亚胺组存心电图变化率少于右丙亚胺组;两组治疗前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化疗后氨磷汀联合右丙亚胺组CK和CK-MB变化均明显低于右丙亚胺组(P<0.05).两组治疗前超声心电图LVEF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化疗后氨磷汀联合右丙亚胺组LVEF低于右丙亚胺组(P<0.05);两组治疗前BNP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化疗后BNP变化明显低于右丙亚胺组(P<0.05).结论 氨磷汀对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氨磷汀在右丙亚胺心脏保护方面具有协同性.

  • 右丙亚胺预防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买泓;吴春农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DEX)对白血病、淋巴瘤、女性早中期乳腺癌术后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60例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白血病30例,恶性淋巴瘤20例,乳腺癌10例)分为DEX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6周期,DEX组在使用蒽环类药物化疗的同时加用右丙亚胺(10∶1)预防心脏毒性.观察两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变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3级~4级的毒性和总的毒性.结果 DEX组化疗1周期~6周期cTn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组化疗前后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LVEF较化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心电图异常率为6.67%,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两组病人3级~4级的毒性和总的毒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丙亚胺对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发生有明显预防作用,并且对已形成的心脏损害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少.

  • 血清肌钙蛋白Ⅰ在放射性心脏损伤中的变化及右丙亚胺对其影响

    作者:吕鹏;臧爱民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放射性心脏损伤中的变化及右丙亚胺对其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照射组(R组)、右丙亚胺防护组(F组).R组和F组大鼠给予心前区20 Gy X线照射一次,F组于照射前30 min给予右丙亚胺125mg/kg腹腔注射,照射后给予右丙亚胺50mg/kg腹腔注射,每周1次,直至实验结束,其余两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照射后1、2、4、8周ELISA法测定血清cTn-Ⅰ.结果:R组大鼠照射后1、2、4、8周血清cTn-Ⅰ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01),F组血清cTn-Ⅰ均较R组对应时间点显著降低(P<0.001).结论:心脏放射性损伤时血清cTn-Ⅰ明显升高,右丙亚胺可减轻这种变化.

  • RP-HPLC法测定注射用右丙亚胺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作者:吕艳芹;惠恒龙;左石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右丙亚胺的含量与有关物质.方法:采用shim-pack CLC-ODS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85:1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8nm,检温为室温.姑果:右丙亚胺进样浓度在4.04~40.3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9)为99.7%,RSD为0.5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右丙亚胺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减轻乳腺癌FAC方案心脏毒性临床研究

    作者:冯琼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减轻乳腺癌FAC方案所致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入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2例,采用右丙亚胺和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右丙亚胺治疗.所有患者化疗6个周期,分别监测化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心功能、cTnT浓度及LVEF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患者QOL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Ⅰ~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TnT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丙亚胺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有效减轻乳腺癌患者接受FAC方案所致早期心脏毒性,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右丙亚胺治疗药物外渗的研究概况

    作者:孙清阳;姜新

    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渗漏到皮下组织中,使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红斑,此时检查静脉通路应无回血[1]。通常蒽环类化疗药物引起的外周静脉注射药物外渗的频率可以从0.1%至6%的[2-4]。蒽环类药物被认为是容易引起外渗的代表性的药物,因此其形成溃疡和组织坏死的风险非常高。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治疗的终和糟糕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那患者将面临的是清创,皮肤移植甚至是截肢。

  • 右丙亚胺联合低强度有氧训练对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防护作用

    作者:何金龙;杨璟;李兴;邹玉环;马立国

    目的 探索右丙亚胺联合低强度有氧训练对于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脏毒性防护作用比单独用右丙亚胺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入选患者均行含右丙亚胺药物化疗.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加右丙亚胺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低强度有氧训练进行治疗.以患者化疗前的心脏彩超作为心肌评估的参考依据,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心肌毒性,并测量治疗后的CK-MB含量.结果 联合治疗的实验组与单独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蒽环类药物对患者的心肌毒性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CK-M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含蒽环类药物药物化疗会对乳腺癌患者心脏造成一定的毒性作用,右丙亚胺能减轻这种毒性作用,但联合低强度有氧训练效果更加显著,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阿霉素对斑马鱼心脏毒性的评估及机制探索

    作者:徐卓然;陈芳源;沈莉菁;钟济华;郎雯竞;邵霞

    目的:通过观测阿霉素致斑马鱼胚胎产生心脏毒性的表型,及联用右丙亚胺保护剂,建立实验室心脏毒性药物评价及研究的模型.方法:选择受精后24 h的AB系野生型斑马鱼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阿霉素中后,选择心脏毒性表型明显的阿霉素浓度,将其分别联用或不联用右丙亚胺作用48 h.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至受精后72 h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学改变,记录心率变化,并分别抽提斑马鱼胚胎RNA,检测心脏发育相关基因及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随着阿霉素浓度的升高,斑马鱼出现了如胚胎发育畸形、心包水肿等改变,且死亡率升高,心脏毒性表型明显的阿霉素浓度为64.40 μmol/L,而联用右丙亚胺(130.47μmol/L、260.93 μmol/L)则可有效挽救阿霉素对斑马鱼心脏的毒性作用,并可分别将其胚胎生存率由35%显著提升至90%和88.3% (P<0.001).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斑马鱼心脏发育相关基因NK2转录因子相关基因5、心肌肌球蛋白轻链2、心房肌球蛋白重链、心室肌球蛋白重链,均未发现显著改变.检测氧化抗氧化指标后发现,64.40 μmol/L的阿霉素可致斑马鱼胚胎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P<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则明显下降(P<0.001),而右丙亚胺可有效清除丙二醛并恢复SOD活性.结论:成功建立了斑马鱼评价心脏毒药物的模型.阿霉素对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呈浓度依赖性增加,且与斑马鱼胚胎死亡率亦呈正相关,而右丙亚胺则可有效挽救阿霉素致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毒性,并降低其死亡率,且此作用与斑马鱼心脏发育相关基因无关,但与氧化及抗氧化通路有明显的相关性.

  • 右丙亚胺联合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汪蕾;朱琦;唐勇;邹丽芳;励菁菁;庄衍;林文洁;胡均培;叶为德

    目的 评价和比较右丙亚胺联合CHOP(D-CHOP)方案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人组40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随机分人D-CHOP方案组与CHOP方案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总体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D-CHOP组和CHOP组的完全缓解率相似(55 %vs50%,P=0.752),而两组总体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70%vs65%,P=0.736).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指标两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但D-CHOP组患者心肌受损指标肌钙蛋白Ⅰ和心脏超声的心肌活动指数(Tei指数)低于CHOP组(0.1 0vs0.13,P=0.021;0.45vs0.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 %vs30%,P=0.723).结论 D-CHOP方案是治疗老年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案之一,其中右丙亚胺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能有效减轻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

  • 右丙亚胺成功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文;徐岚;高晓东;俞晴;阎骅;沈志祥

    背景与目的:化疗过程中蒽环类药物的意外外渗是蒽环类药物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组织严重创伤.以往,蒽环类药物外渗所致的较大创伤需要外科清创术和(或)皮肤移植而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前和临床资料显示右丙亚胺对于蒽环类药物导致的皮下损伤高度有效.本研究旨在观察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岁女性非何杰金淋巴瘤患者1例,蒽环类药物外渗后左手背红肿、溃破、剧烈疼痛,给予右丙亚胺静脉注射治疗(1 000 mg/m2,第1~2天,500 mg/m2,第3天).其有效性评定由彩色摄影和临床随访(1个月)评定.结果:患者应用右丙亚胺后,创面恢复迅速,治疗后第19天创面完全愈合,后遗症为局部轻微疼痛和色素沉着,手部功能无影响.但右丙亚胺可以增加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作用,对症处理后能缓解,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尽管右丙亚胺治疗蒽环类药物外渗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其疗效令人鼓舞.本例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安全的.

  • 肿瘤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预防策略

    作者:韩尽斌;吴宁;花永强;朱福

    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降低药物剂量、调整给药管理和使用低毒剂型等优化化疗方案对策降低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心脏保护剂的应用也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右丙亚胺、心血管药物和中药制剂等,但这些药物作为心脏保护剂的应用具有局限性,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要进一步验证.

  • 右丙亚胺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青胜兰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联合CAG方案(阿克拉霉素+小剂量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AML患者65例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CAG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丙亚胺.结果 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均有心电图异常的发生,但观察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TnI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AG方案是治疗老年AML患者的有效方案,其中右丙亚胺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有效减轻化疗相关的心脏毒性.

  • 参芪扶正注射液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临床观察

    作者:陈恕之;祁小明;钱德元;员宝娟

    蒽环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蒽环类化疗药物,广泛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胃癌、肉瘤等恶性肿瘤,该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等,尤其是剂量累积性心脏毒性往往呈进展性和不可逆性,甚至初次使用蒽环类药物就可能造成心脏损伤,该不良反应有可能影响患者终生,因此早期监测和积极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脏毒性显得尤为重要[1].右丙亚胺是目前获批唯一临床上用于预防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药物,能络合蒽环-铁鳌合物中的铁,减轻脂质过氧化物产生的心脏毒性[2].

99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