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原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梁国栋;王殿军;王昀;郭爱桃;罗明惠

    目的 探讨膀胱原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病理学形态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会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特征综合分析.结果 患儿女性,12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尿频3天就诊.超声检查示膀胱左后壁低回声团,大小4.3 cm ×3.7 cm.经尿道行膀胱内肿瘤电切术.镜下肿瘤细胞为上皮样,瘤细胞排列呈巢状及腺泡状,胞质丰富,嗜酸性,间质富含窦状血管,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免疫组化:肿瘤细胞TFE3(+),CK、CgA、Syn、vimentin、desmin、myogenin、MyoD1、S-100、HMB45和melanA均(-).结论 原发于膀胱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极其罕见,该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TFE3对其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主要应与尿路上皮癌、副节瘤、颗粒细胞瘤以及转移性Xp1 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等相鉴别.

  • 膀胱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陈艳昕;窦富贤;马亚琪;郭爱桃;刘爱军

    目的 探讨膀胱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2例膀胱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均位于膀胱顶部,1例近脐尿管.镜下均显示肿瘤细胞密度低至中等,由相对一致的星形、卵圆形和梭形细胞构成,背景为疏松的黏液水肿性间质,其中散在管腔大小不等、管壁厚薄不均的血管.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均CD34和vimentin(+),Ki-67阳性率<10%;CK、S-100、CD117、ER、AR、desmin、myosin和MyoD1均(-).例1 PR(+);例2少数细胞CDK4和MDM2(+),血管内皮细胞CD31(+),CK7、CK18、EMA和D2-40均(-).2例分别随访78个月和1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膀胱侵袭性血管黏液瘤极罕见,具有局部复发的可能,需长期随访.

  • p120蛋白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以敏;张锡流;欧海玲;叶星江

    目的 了解p120在膀胱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NPUC)以及浸润性尿路上皮癌(IUC)的表达情况.方法 使用HE、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48例膀胱癌标本,28例为膀胱NPUC、20例为IUC,10例为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120、E-cad、p63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病理分级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正常膀胱黏膜上皮细胞膜p120和E-cad均(+),28例NPUC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7%(16/28)和36%(10/28).而IUC均出现两蛋白的异常表达.其中两蛋白在低级别和高级别NPUC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和P<0.05),但与肿瘤大小、患者性别及年龄差异不显著.结论 p120在膀胱癌表达异常,有可能成为膀胱NPUC新的标记物,对判断肿瘤预后有参考意义.

  • 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和不同分子质量角蛋白的表达

    作者:耿敬姝;石清涛;宋鸿涛

    目的 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不同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模式.方法 运用光镜、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罕见的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瘤细胞弥漫分布呈浆细胞样特征,细胞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核增大、偏位、深染.瘤细胞弥漫浸润黏膜固有层及浅肌层,可见伴随的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成分.特殊染色:瘤细胞AB/PAS(+).免疫组化:CK20和CK7(++),CK5/6(-/+),CK8/18、CK18、CEA、CD138、EMA和AE1/AE3(+),E-cadherin、p63、CD38、ICA和vimentin(-).结论 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罕见,其不同分子质量角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因其具有浆细胞样特征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 膀胱动静脉畸形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周全;昌红;杨磊;张继新;赵洪禹;程亮

    目的 探讨膀胱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复习1例膀胱AV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47岁.膀胱刺激症10天及全程肉眼血尿2天.膀胱镜下见充血的宽蒂肿物,主体位于膀胱右侧壁,遮挡右侧输尿管开口.行膀胱全切术.镜下见膀胱壁全层畸形血管增生,血管管径大小不一,管壁黏液变性,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温和.免疫组化示血管内皮细胞CD31和CD34(+),Ki-67增殖指数<1%.术后随访24个月,患者无瘤生存.结论 膀胱AVM非常罕见,易与血管肉瘤等良、恶性肿瘤混淆,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及临床资料;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好.

  • 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余挽澜

    目的 分析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腺癌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运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探讨.结果 瘤细胞呈实性片状、腺管状、灶性乳头状排列,细胞质丰富,透明;部分细胞胞质嗜酸性,呈鞋钉样.免疫组化显示AE1/AE3、CK7、EMA、p53强(+),200个细胞中Ki-67 30%~60%(+)(平均38%阳性);CA125散在(+)、CK20、AFP、CEA、CgA、Vim(-).组织化学PAS(+),阿尔辛蓝显示腺腔及囊腔内酸性黏液.结论 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癌是膀胱癌中的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多来源于化生的移行上皮癌变、也可来源于苗勒管上皮及肾源性腺瘤恶变.

  • 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王蔚;陈晓东;赖日权;程琦

    目的 探讨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s)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1例膀胱PEComa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27岁,体检发现膀胱壁实性占位病变.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组织位于膀胱肌壁间,大部分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局部在肌壁间浸润性生长.镜下上皮样或梭形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器官样、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瘤组织内富含薄壁和厚壁血管,血管壁广泛玻璃样变;瘤细胞胞质空亮或淡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囊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局部瘤细胞具轻度异型性,可见畸形核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HMB45、SMA、actin和S-100均(+),CK、EMA、Melan-A、NSE、Syn及CgA等均(-).结论 发生于膀胱的PEComa罕见,组织学形态结合免疫组化共表达HMB45和SMA有助于明确诊断,应与副神经节瘤、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鉴别.

  •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张雨涛;周洪园;李红

    目的 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PUC)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分析1例膀胱PUC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讨论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54岁.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超声检查及CT扫描均提示膀胱肿瘤.膀胱镜检示于膀胱左侧壁见一乳头状宽基底带蒂新生物.术中见肿瘤位于膀胱左侧壁距输尿管2 cm处.送检组织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弥漫状、腺泡状、条索状浸润于膀胱黏膜下层及肌层,瘤细胞排列松散,胞质丰富,可见核偏位,胞核轻度多形性且不规则,核分裂易见,形态似浆细胞样.少部分瘤细胞核大、类圆形.可见明显核仁,呈淋巴瘤样.两种细胞形态混合存在,无明显分界.另可见部分印戒细胞样细胞,未见普通型尿路上皮癌成分.免疫组化:P-CK、CK7、CK20、GATA-3、uroplakinⅢ、p53、p63、CD138和E-cadherin(+),Ki-67阳性指数为50%;CK5/6、LCA、CD38、CD20、CD79a、CD3、vimentin、myogenin、myosin、CgA、Syn、CD68、CD99、HMB45、S-100和PSA呈(-).患者自首次诊断后肿瘤复发3次,目前一般状况好.结论 PUC是一种罕见的尿路上皮癌亚型,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率和预后差等特点,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治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检测CA199和E-cadherin对临床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 膀胱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薛卫成;钱利华;沈丹华;鲍冬梅;廖松林

    目的 探讨肾源性腺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等问题.方法 对1例膀胱肾源性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 70岁男性患者因肉眼血尿就诊,膀胱镜检查显示有一乳头状病变.活检发现肿瘤由成团的小管组成,被覆立方上皮细胞,部分小管囊性扩张,立方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性,分裂象罕见.病变部位间质水肿,散在炎症细胞浸润,没有深层侵犯,组织学诊断为肾源性腺瘤.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显示前列腺癌标记物P504S(+),基底细胞标记物p63(-).易误诊为前列腺癌,鉴别点在于肾源性腺瘤高分子质量角蛋白34βE12(+),PSA(-).Ki-67指数约为10%.结论 肾源性腺瘤是一种易误诊的少见病变,掌握其组织学特点仍然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 膀胱原发透明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晓虹;陆江阳;佟欣;杨毅;李玲

    目的阐明膀胱透明细胞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和诊断依据.方法运用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探讨.结果瘤细胞胞质透明,呈腺管状与实性巢状浸润生长.间质见红染的团块状结构.瘤细胞 PA8染色阳性,免疫组化CK、EMA及CA125阳性,vimentin、CEA、CgA阴性.电镜见胞质叶大量糖原颗粒聚集,并见特征性的致密电子小体.结论膀胱原发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膀胱低分化癌.可以来源于苗勒管上皮.

  • 膀胱镜活检10例病理误诊分析

    作者:皋岚湘;丁华野;宇红雷;邓永江;黄晓楠

    目的对在膀胱活检小标本中出现低诊断和过诊断问题进行病理形态学分析.方法复习我院存档的膀胱活检病例共382例.结果有10例(3.1%)为误诊病例,其中2例旺炽型腺性膀胱炎过诊断为移行细胞癌;8例移行细胞癌低诊断为良性病变,其中诊断腺性膀胱炎4例(1例为原位癌,3例为早期浸润癌),乳头状瘤2例(均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Ⅰ级),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为伴有内翻性生长的乳头状移行细胞癌1级),上皮增生1例(原位癌).结论①腺性膀胱炎与癌易混淆;②泌尿道上皮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细胞的异型性和有/无上皮内中层以上的核分裂象;③显示细胞增殖活性的标记物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 膀胱器官相关性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性增生3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李亮;徐青霞;韩翠红;周凤娟;崔文

    目的 探讨膀胱器官相关性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性增生(PMP)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3例膀胱PMP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该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有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组织形态上,病变多位于黏膜下,梭形细胞显著增生,排列紊乱,穿插于正常的膀胱肌层内,间质内常伴有较多的炎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易见;梭形细胞胞质丰富,核呈圆形、卵圆形或胖梭形,可见显著核仁,核分裂象罕见,间质可见黏液样变性.免疫组化:梭形细胞a-SMA(3/3)、calponin(3/3)、desmin(1/3)和h-caldesmon (1/3)(+),其中1例少数梭形细胞ALK和CK-pan(+);3例CD34、Dog-1、S-100、β-catenin、myogenin和MyoD1均(-).结论 膀胱器官相关性假肉瘤性肌纤维母细胞性增生是一种发生于膀胱的假肉瘤样良性病变,因其呈假性浸润生长模式,细胞有一定异型,有时易误诊为恶性软组织肉瘤,需要结合免疫组化鉴别.

  • 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富维军;王殿军;于国;钟梅

    目的研究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4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66.3岁,首发症状均为间断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例患者6~7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1例3个月已有肝转移.所有切除肿瘤的组织学形态与肺小细胞癌相似.4例患者中只有1例术前得到明确病理诊断.肿瘤细胞均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物NSE、CgA和Syn,仅1例肿瘤细胞CK呈弱阳性表达.结论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有独特的病理形态,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凶险,活检容易漏诊.

  • 盆腔游离体1例

    作者:王星斗;逯琴;刘海萍

    患者男性,67岁.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加重伴尿痛2天收住.患者3年前曾患双侧"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治疗6个月.入院前一年剧烈腹痛1次,经一般治疗后缓解.查体:下腹部轻压痛.直肠指检示前列腺增大,中央沟消失,突入膀胱,无结节,质韧,压痛.B超示前列腺50 cm×59 cm×36 cm大小,包膜光滑,内回声强尚均匀,中叶部分突入膀胱腔内.

  • 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作者:岳振营;董艳光;胡营营;张洪艳;徐滨;李文雪

    患者男性,49岁.因尿频、尿急2年入院.查体:下腹部触及质硬包块,活动度欠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示膀胱内后下方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大小14.5 cm×10.7 cm,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约58-88HU;排泄期扫描膀胱内见巨大充盈缺损.MR示膀胱体积明显增大,膀胱壁厚薄不均匀,其后壁见巨大实性结节(图1),其内信号混杂,底部见多发环形底信号影,大小14.6 cm×10.7 cm×10.6 cm.临床诊断:膀胱占位,考虑间叶来源肿瘤.经静脉排泄性泌尿系统造影检查示膀胱充盈良好,膀胱内可见大小约15 cm×11 cm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临床考虑膀胱恶性肿瘤,遂行膀胱切开肿瘤剥离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膀胱后壁,压迫直肠与输尿管,行膀胱肿物剥离术后送病理.

  • 膀胱软斑病1例

    作者:苏谦;郑原印;毛瑛玉;林茂华

    患者女性,45岁.患系统性红斑狼疮10余年无明显诱因发热1天,并双腰酸痛.尿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腹部CT示:膀胱充盈尚可,壁稍增厚,膀胱壁可见线状钙化影,并见结节状突向膀胱腔内致密影(图1);膀胱镜示:膀胱左侧、右侧壁分别见一乳头状肿物,大小3 cm×2 cm及2 cm×2 cm,表面均光滑,无钙化.行膀胱镜活检,送病理检查.

  • 原发性结肠腺癌和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

    作者:朱皓皞;张闽蜂;刘会发;孟加榕

    患者女性,58岁.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年,右下腹痛5个月入院.腹部B超示膀胱左后壁异常高回声团块,右中下腹低回声肿块.肠镜检查见结肠肝曲肠腔狭窄,纤维内镜不能进入.病理活检提示结肠腺癌.遂行结肠癌根治术+膀胱肿瘤切除术.

    关键词: 结肠 膀胱 肿瘤 诊断
  • 腹壁瘢痕异位子宫内膜恶变1例

    作者:杨蔚岗

    患者女性,54岁.25年前,患者因妊娠5个月行剖宫取胎及绝育术.术后1个月,月经来潮时感手术切口边缘疼痛,并可扪及1个直径2cm大小的包块,不活动,有触痛.月经期后疼痛消失,未进行治疗.此后,每次月经前2-3天及月经期间腹壁包块均有疼痛,并逐渐长大,经期后疼痛消失.8年前绝经,腹壁包块约8cm大小,偶有疼痛.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壁光滑,宫颈光滑,无触痛;子宫已萎缩,无触痛,双侧附件未扪及包块.腹壁肥胖,下腹正中一手术瘢痕长6cm,愈合好,无触痛,瘢痕右侧缘扪及一包块10cm×10cm×6cm大小,质硬,触痛,不活动,皮肤表面光滑.术中所见:包块位于腹直肌前鞘下,约10cm×10cm×6cm大小,质硬,不活动,包块上方与腹膜有少许粘连,下方达耻骨联合,深层达膀胱前壁,与膀胱无粘连,完整切除包块,剖开见包块为多房性,内有脓液,略臭.术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感染.

  •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侵犯膀胱1例

    作者:廖谦和

    患者女性,52岁.下腹包块1个月伴胀痛入院.患者既往体健,绝经2年.B超检查示子宫大小6.1 cm×4.9cm×4.2cm,形态不规则,前后壁见多个低回声,大者5.2 cm×5.1cm×4.6 cm;左侧盆腔见一包块,大小为10.5 cm×9.8 cm×7.8 cm,内回声不均匀,部分区脂肪回声;右附件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无异常,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子宫不规则增大如孕3个月;左附件区可扪及一包块,大小10 cm×10cm,活动度欠佳,无压痛;右附件(-).实验室肿瘤标记物CEA 6.31 ng/ml、CA125 47.3 U/ml和CA199 629.2 U/ml均升高,AFP正常.临床诊断:子宫肌瘤;盆腔包块性质待查.

  • 膀胱浆膜间质瘤1例

    作者:张忠德;殷敏智;吴湘如;祝明洁

    患者女性,77岁.右下腹痛、腹胀,恶心伴发热(体温38.9℃)2周.查体:体温37.6℃,右下腹部轻压痛.B超示膀胱右上方见8.8cm×5.3 cm大小实质性回声团,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尚清.

3612 条记录 8/181 页 « 12...567891011...18018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