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膀胱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薛卫成;钱利华;沈丹华;鲍冬梅;廖松林

    目的 探讨肾源性腺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等问题.方法 对1例膀胱肾源性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 70岁男性患者因肉眼血尿就诊,膀胱镜检查显示有一乳头状病变.活检发现肿瘤由成团的小管组成,被覆立方上皮细胞,部分小管囊性扩张,立方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性,分裂象罕见.病变部位间质水肿,散在炎症细胞浸润,没有深层侵犯,组织学诊断为肾源性腺瘤.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显示前列腺癌标记物P504S(+),基底细胞标记物p63(-).易误诊为前列腺癌,鉴别点在于肾源性腺瘤高分子质量角蛋白34βE12(+),PSA(-).Ki-67指数约为10%.结论 肾源性腺瘤是一种易误诊的少见病变,掌握其组织学特点仍然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 膀胱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刘玲玲;李丽;胡丽娜;李雅琴;张振华;王全红

    目的 探讨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1例膀胱肾源性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及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24岁,膀胱造瘘术后反复泌尿系感染.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黏膜凹凸不平,可见大量絮状漂浮物及大量滤泡样、息肉样隆起.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7((卅)),CK20、ENA、p63和p53(-),Ki-67阳性率2%.结论 肾源性腺瘤虽然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具有恶变潜能,尤其是长期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伴恶性变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结合其特殊的病史、典型的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谨慎作出病理诊断尤为重要.

  • 输尿管肾源性腺瘤临床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

    作者:郜海涛;赵耀瑞;王勇;赵鹏;杨宪法;杨福江;孙光;徐勇

    目的:探讨输尿管肾源性腺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病理检查确诊为输尿管肾源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腰部疼痛3例,肉眼血尿1例,体检发现1例;所有患者行泌尿系超声及CT检查,均提示有输尿管上段扩张伴不同程度肾积水,其中4例伴有输尿管结石;3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肿物切除术,1例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肿物活检术+钬激光肿物切除术,1例行输尿管切开肿物切除术.术后随访中位数18个月(10~36个月),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输尿管肾源性腺瘤其病理形态学特点仍然是正确诊断的关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

  • 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

    作者:侯川;刘冰;秦军

    [目的]探讨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及发病机制等.[方法]收集3例肾源性腺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3例腺瘤分别位于前列腺(1例)、输尿管(2例).大体观呈乳头或息肉状,镜下见瘤细胞呈小管状、乳头状或实性小巢状及腺泡状.上皮呈立方形,局灶可见“鞋钉”样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瘤细胞呈PAX8(+),CK7(+),P504S(+),CK(+),P63(-),PSA(-),Ki-67指数<2%或>10%.[结论]肾源性腺瘤是一种易误诊的少见病变,掌握其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 泌尿道肾源性腺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沈无名;周军;夏春;张新华;石群立

    目的 探讨泌尿道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泌尿道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7岁和48岁,男、女各1例,病变部位分别位于膀胱和肾盂.临床缺乏特异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尿或尿路刺激症状.组织学上肿瘤呈腺样、管状或乳头状结构,被覆立方或柱状上皮,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瘤细胞示CKpan、CK7、Pax-2、CD10、Vim均阳性,P63局灶阳性,CK5/6、PSA、P504S均阴性,Ki67呈低表达.结论 肾源性腺瘤是发生在泌尿道少见的良性肿瘤,它的正确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指标,并与相关疾病鉴别.

  • 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陈铌;陈雪芹;徐苗;聂玲;李星斓;李秋尧;余天平;周桥

    目的 探讨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NA)的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收集5例膀胱和输尿管NA,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3例NA位于膀胱,2例位于输尿管.眼观NA呈乳头状或息肉状,镜下见病变主要由增生上皮细胞形成的小管状、囊状和乳头状结构组成;增生上皮为单层立方状或扁平状,部分呈"鞋钉"样;间质慢性炎.免疫组化染色示增生上皮细胞呈PAX2、CK7、EMA、AMACR/P504S(+),p63、CD10、CD31、PSA(-),Ki-67增殖指数<2%.结论 NA是较少见的瘤样病变,可误诊为其他肿瘤(甚至腺癌).熟悉其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 膀胱肾源性腺瘤1例

    作者:秦桂萍;华玉兰;侯海娜

    患者男性,75岁.因左腰部持续性、发作性绞痛,伴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5天入院.患者1972年因输尿管结石行开放手术治疗;1996年因膀胱结石经尿道行手术治疗;现腹部B超示双侧肾多发性结石,膀胱充盈欠佳,左侧壁可见3.2 cm×1.2 cm大小中等回声,不能移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左侧顶壁处可见一菜花样隆起,大小2.5 cm×2.5 cm,疑为膀胱癌.遂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中于膀胱左侧顶壁处见一乳头状肿物,有蒂,2.0 cm×1.5 cm大小,于蒂部切除肿物送病检.

  • 膀胱透明细胞腺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任俊奇;张文凤;魏建国

    目的 探讨膀胱透明细胞腺癌(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CCAC)的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例CCAC和1例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呈不同比例腺管、小管、乳头状及实性片状结构,肿瘤细胞呈立方、柱状及多边形,胞核外形欠规则,核仁明显,核分裂活跃,胞质淡染至透明;乳头结构鞋钉样胞核明显,实性片区细胞异型性明显且见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Pax-8、p53、CK7均呈弥漫强阳性,AMACR、CA125和CEA均局灶阳性,p63、ER和CK20均阴性.结论 CCAC属于罕见的恶性肿瘤,需与肾源性腺瘤、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或Mullerian分化、透明细胞(富于糖原)型/富于脂质型尿路上皮癌、前列腺尿道部前列腺腺癌、其他部位转移性透明细胞癌等鉴别.CCAC预后差,完整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

  • 输尿管肾源性腺瘤合并肾脏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秦东瑞;周莉;朱琳;马广贞

    目的 探讨输尿管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NA)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输尿管NA合并肾脏结核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对其行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18岁.大体上输尿管腔内见狭窄区;镜下见黏膜下增生腺体形成小管状、乳头状结构,管腔大小形状不一,被覆单层立方上皮,黏膜下见慢性炎细胞浸润;肾脏结核改变.免疫表型:AMACR (P504s)(+);CK7(弱+);CK34βE12(局灶+);CD10、CK20、Villin、vimentin(-).结论 输尿管NA是非常少见的泌尿系统病变,需与息肉、移行细胞癌及腺癌鉴别,掌握其组织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 输尿管肾源性腺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芝清;孟丽;范乘龙

    目的:探讨肾源性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输尿管肾源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9岁男性,因肾积水人院,输尿管镜检查见一乳头状病变.对其进行光镜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镜下见肿瘤由成团小管组成,被覆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部分呈“鞋钉”样,部分小管囊性扩张,间质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PAX8、CK7、EMA、AMACR/P504S阳性表达,P63、P53、CD31、PSA、PSMA阴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2%.结论:肾源性腺瘤足一种易误诊的少见瘤样病变,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 膀胱肾源性腺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志凌;韩辉;刘卓炜;周芳坚

    膀胱肾源性腺瘤是发生于膀胱的一类罕见良性肿瘤,自1949年至今中国大陆仅有3例报道[1-3].200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膀胱肾源性腺瘤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