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

    作者:赵家良

    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于2000年9月17~20日在上海召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杨镜、刘海林、肖梓仁出席了本次会议;国际眼科学会联盟名誉主席中岛章、副主席曹安民,美国中美眼科学会主席关正机,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的眼科界朋友也应邀前来参会;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和香港地区)共1 600余名眼科医师参加本次盛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张文康向大会致贺词“让我们共同携手,传承光明,创新未来。做好防盲治盲:努力使中西医结合,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工作。我深信,我国的眼科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士元向大会致开幕词:“自上次全国眼科学术会议以来,在全体眼科同道,尤其是眼科各专业学组的努力下,我国眼科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本次大会共收到1 800余篇论文,充分反映了我国眼科各领域令人鼓舞的成就。此次大会在上海东方明珠塔下的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大家将感受到上海及我国向现代化迈进的浓郁气息。同样,也将全面展示我国眼科学术及医疗技术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现代化水平”。“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国内眼科学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相信通过此次会议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我们应当看到眼科学术、技术发展如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一样,很不平衡。今后应当关注并支持西部地区眼科学术发展;加强对眼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尤其是对青年眼科人才的培训;增进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积极争取加入国际眼科学术组织;反对并揭露伪科学和无科学论证,抵制损害患者利益的不实广告宣传,坚决维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学术地位与声誉。这是我们眼科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 在大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分别宣布了经各省、市、自治区医学会推荐,经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无记名投票产生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奖”获得者:黄震唏、袁南荣、杜世佑、宋绣雯、陈绮龄、洪荣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金苹果奖”获得者:王文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金钥匙奖”获得者:张惠蓉,并给予表彰和奖励。为感谢和祝贺张效房等12位80岁以上的老专家对眼科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特向他们颁发了健康长寿纪念牌。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通过大会交流、专题会讨论、展牌宣传等形式,就我国目前眼科学各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1)防盲和流行病学:胡铮教授在大会上做了开创防盲治盲新局面的发言。他回顾了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眼科界积极参与防盲工作的好传统,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盲情,对如何做好我国防盲工作提出了新建议。管怀进等介绍了江苏省南通市创建全国防盲先进市的经验,他认为积极建立初级眼保健组织、广泛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工作,是创建防盲先进市的首要条件,采取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方法,是创建防盲先进市的有效措施。(2)感染性眼病:孙旭光等报告了近10年来细菌感染性眼病致病菌的分布和变迁,指出近年来细菌感染性眼病的病原菌改变及细菌耐药性的变化是眼科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3)角膜病研究:陈家琪等报告应用带状角膜缘的指环状板层角膜移植联合中央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严重角膜混浊伴有角膜缘干细胞功能衰竭患者的理想方法。徐锦堂等报告应用分子定向重排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角膜移植术后,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使2例化学烧伤后全血管翳性角膜白斑患者复明。谢立信等通过大鼠实验研究表明,前房内植入环孢素A缓释系统可明显提高并长期维持较高的房水环孢素A浓度,能有效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毒、副作用小。(4)白内障手术:徐庆等介绍了细分核及高负压、高流量抽吸术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刘奕志等研究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晶状体囊膜的形态变化及对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影响,指出撕囊口边缘完全或部分贴附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术眼,可保持较高比例的后囊膜中央透明性;撕囊口边缘完全贴附于光学面或后囊膜时,人工晶状体正位率较高。有些作者分别介绍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经验;并就幼儿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对视觉发育的影响、对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进行了探讨。(5)青光眼:徐亮等报告了快速筛选青光眼的方法,认为眼底照相结合专家评估是筛查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前房角检查在我国青光眼筛查中必不可少;倍频视野计检测可能是青光眼快速筛查特异性较高的方法。叶天才、孙兴怀等报告了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临床疗效和优点。有些作者报告了多中心研究拉坦前列腺素A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叶长华报告应用灯盏细辛单体成分及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成活。葛坚等报告应用视黄酸辅以阿糖胞苷在体外可成功诱导胚胎干细胞ES-D3细胞系成为神经样细胞,并形成网络。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移植,可望成为青光眼等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治疗的新方法。(6)眼底病:张承芬等报告用吲哚青绿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进一步了解糖尿病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损害情况。严密等报告应用光动力学方法,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张惠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初诊的视力水平与视力预后关系密切,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致盲的重要原因。黎晓新报告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能为一部分中心凹下视网膜下出血和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患者改善和稳定视力。此外对玻璃体手术治疗睫状体肿瘤、玻璃体积血、Coats病等也进行了讨论。(7)屈光不正:赵家良报告了中国、尼泊尔及智利3国儿童屈光不正比较研究的结果,指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区域的屈光不正患病率有明显差异,在中国和智利学龄期儿童近视眼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相当多的儿童可通过屈光矫正恢复视力。瞿佳等认为应用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近视眼可提供较好的视网膜像质,获得佳视敏度和对比敏感度。此外对于豚鼠实验性近视眼巩膜的羟脯氨酸的含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穿通性角膜移植术后高度屈光不正也进行了讨论。(8)眼电生理:吴德正等报告了多焦视网膜电图的特征和临床应用,认为多焦视网膜电图测定对视网膜后极部病变,尤其是黄斑部病变的视网膜功能早期改变有其独特的价值。邵立功等对不同时限单眼斜视和剥夺猫的多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进行了研究,认为弱视治疗应在人类敏感期内,而敏感期末由于视觉神经系统已发育成熟,其可塑性小,治疗弱视较困难。(9)眼眶病:范先群等报告了眼眶爆裂性骨折致眼球内陷和眼眶容积增加,眼眶容积测定可预测晚期发生眼球内陷的危险性和眼球内陷的终度数,为治疗提供依据。罗清礼等对浸润性突眼眼外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眼外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推断眼外肌可能是Graves眼病的靶组织。

  • 亚非眼科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吴乐正;龙时先;姜利斌;陈长征

    世界眼科学的发展史册中,记载着亚非眼科学的光辉史绩.因此,亚非眼科学曾被誉为世界眼科学发展之源.亚非眼科学会每4年主办1次国际眼科大会,第12届亚非眼科大会已于2000年在我国召开,会议主题为"眼科学的进展与21世纪"出席会议者不仅来自亚非两大洲,还有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35个国家的千名学者,大家相聚一堂,共同研讨,学术气氛融洽而热烈.会议内容涉及眼科学的各个领域,充分显示出亚非眼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具有时代意义.占世界绝大多数人口的亚非国家,随着其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政府对防盲治盲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如建立眼保健制度,开展地区性的眼病普查、加强对眼科医师的专业培训等,因此,在眼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新世纪亚非眼科学的发展前景,眼科医师将更加坚定对防盲治盲的信念,努力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新贡献.

  • 天津市蓟县桑梓村40岁及以上人群中盲患病率与致盲原因的调查

    作者:张秀娟;孙慧敏;李志清;赵乐冬;苑晓勇;马志伟;穆郁;赵金荣;吴淑英;唐万斌;袁佳琴;徐延山

    20世纪80年代,我国积极开展了防盲治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我国人口组成老龄化,年龄相关性眼病逐渐增多.为了解我市农村人口视力状况,2003年1至3月,我们调查了天津市蓟县桑梓村40岁及以上人群的盲与低视力情况,分析致盲原因,并与1983年天津市郊县[1]的调查情况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79例眼球穿通患者围术期健康指导

    作者:徐亚波;王丽忠

    穿通性眼外伤是由于高速飞来的碎屑或锐利的致伤物穿破或切割眼球壁所造成一系列损伤者.常并发球内异物存留,不仅造成眼的重度损伤和眼内感染,还会并发交感性眼炎,造成双目失明,是眼科的急危重病症,是致盲后主要病因之一[1].因此加强对眼外伤的预防,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是防盲治盲工作的首要任务.本科从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此患者79例,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及护理健康教育,预后良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18年义务防盲治盲工作的伦理思考

    作者:金风;钟瓴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制,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我国防盲治盲现状的研究和防盲治盲工作的实施

    作者:赵家良;胡铮;胡天圣;睢瑞芳;李丽娟;宋学峰;毛进;刘小力;张红

    盲和视力损伤是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了解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现状及其变化是做好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在1985年开展北京市顺义县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与WHO和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眼病流行病学研究和实施防盲治盲项目.其主要研究任务为:(1)白内障盲状况及危险因素的研究.(2)防盲治盲项目的实施.(3)防盲治盲现状及防盲治盲项目评价.我们从1987年开始~2001年底,历时18年,持续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和防盲治盲工作,完满地完成了各项预定的任务:

  • 何伟:倡议国家设立“中国眼角膜捐献日”

    作者:刘志学

    记者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全国“两会”上见到何伟委员了.这次一见面,他便提及了我国“光明事业”中要害的防盲治盲问题.加快农村地区防盲治盲体系建设在采访中,何伟委员说,他今年“两会”上的“第一号提案”,就是《关于加快农村防盲治盲体系建设的提案》.对此他说:近年来,我国政府将减少白内障盲作为防盲治盲工作重点,尤其在2009年开展了“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一系列项目,但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

  • "视觉2020",让生活充满光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白内障治疗中心速记

    作者:刘林

    白内障是我国首要致盲眼病,而防盲治盲工作是我国卫生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1994年,集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是一个三级眼病专科医院.

  • 528例白内障手术住院患者的统计分析

    作者:肖通龙;朱欠元;陈根云;徐吉燕

    目的 分析白内障住院手术患者的特点.方法 通过统计出入院相关报表,回顾性分析12个月期间在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528例.结果 在白内障住院手术患者中,多见70岁以上者;多见女性;普遍选择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加国产或进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满意视力构成比均高.结论 加强防盲治盲宣传工作,普及推广费用较低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将有效的解决低收入人群白内障盲的手术治疗问题.

  • 浙江省1987至2006年白内障患病趋势评价

    作者:谢红莉;杨新军;陈益伟;瞿佳

    目的 评价浙江省1987至2006年白内障患病趋势及防盲治盲效果.方法 采用浙江省1987年、2006年残疾人普查数据、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防盲治盲数据库、浙江省防盲治盲办公室1987-2006年有关初级眼保健和防盲治盲工作的规划、计划、总结报告及会议纪要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浙江省范围内对双眼盲与低视力者进行的流行病学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共调查95 392人,其中盲人255例,患病率2.67%o;低视力患者567例,患病率5.94‰.白内障患病率为7.35‰,女性高于男性(x2=81.66,P<0.01).由白内障致盲占盲人的58.86%,低视力患者中63.79%为白内障所致.与1987年第一次残疾人调查结果比较显示,盲患病率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4,P=0.535),而低视力患病率却显示明显增加(x2=32.434,P<0.01).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了白内障占致残原因的第一位.结论 白内障仍是导致盲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防盲治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患者将继续增加,防盲治盲任务更加艰巨.

  • 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现况和发展方向

    作者:赵家良

    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大多数眼病会导致视觉器官损伤和功能丧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盲和视觉损伤的分类标准,规定一个人较好眼的好矫正视力<0.05时为盲人,较好眼的好矫正视力<0.3、但≥0.05时为低视力者.

  • 白内障翼状胬肉联合手术与分期手术对比研究

    作者:郭淑玲

    目的探讨在贫困地区防盲治盲工作中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同时进行或分期进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在防盲致盲工作中接诊的白内障合并翼状胬肉待手术的患者58例(58只眼),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29只眼),第一组采取联合手术为观察组,第二组采取分期手术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1周患者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后囊膜情况,术后视力,并发症及翼状胬肉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能顺利完成,且联合手术耗时、耗材,耗力均较少,而分期手术则耗时、耗材,耗力均较多,耗时及胬肉复发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差义。结论在贫困地区防盲治盲工作中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同时进行较分期进行具有明显的可行性。

  • 白内障的药物治疗

    作者:王世革

    白内障, 尤其是老年性白内障, 是常见的眼病之一, 是当今世界第一致盲病(盲人的50%以上). 据WHO统计, 现在全世界有1500万白内障致盲患者, 其中我国就有500多万. 有人预测到2025年, 白内障致盲人数可达4000万. 所以, 在全球性防盲治盲运动中, 对白内障的治疗受人们的关注. 对引起视力障碍的白内障, 手术仍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但有一定风险, 也有部分患者出于身体状况等原因不愿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 所以, 药物治疗白内障一直受到医药专家们的关注. 本世纪50年代以来, 由于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飞速发展, 根据晶状体的生化代谢特点和白内障形成的各种学说相继合成了许多防治白内障的药物, 这些药物对早期白内障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现介绍如下.

  • WHO防盲治盲"视觉2020"行动在中国

    作者:陈海娥;赵邯英

    为了尽快减少全球盲人负担,199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其目标是2020年前全球根治可避免盲.

  • 白内障筛查及早期手术在防盲治盲中的作用

    作者:王世梅

    目的:对白内障筛查及早期手术在防盲治盲中的作用予以探讨。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我县,共有乡镇10多个,经残联组织的防盲医生开展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实施白内障筛查工作,如果患者能够进行手术治疗,在医院筛查。结果:总筛查人数为7000人,经确定需要手术治疗的共有1500人,5年中共有1500人完成手术,经手术治疗后脱残率为96.8%,脱盲率为98.4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93%,且经过简单处理后即可恢复正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年龄存在差异(P<0.05)。结论: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由于人口众多,采用白内障筛查与早期手术模式,其优点表现为效率高、耗费低、质量高等,是一种比较实用的防盲治盲新模式。

  • 两种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防盲治盲手术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冯江虹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不同的手术切口,即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和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视力及散光度数的差异,以及在防盲治盲工作中的应用优势.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140 例168眼,分别采用透明角膜切口(A组)和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B组)行超声乳化并植入硬质人工晶体,术后1周、1 个月、3 个月对术后视力、散光、切口愈合、角膜状态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并发症及手术费用等均比透明角膜切口有明显优势.结论:改良式巩膜角膜隧道切口具有自闭性好、术后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及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等优点,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及防盲治盲工作.

  • 白内障复明扶贫工程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龚元元;张红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盲协会提出“2020年前消除可避免盲”的防盲治盲全球性战略目标,到2020年要在全球消除包括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导致的可避免盲,我国政府做出承诺并积极参与实现这一目标。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防治白内障盲人一直是全球防盲的重点。2006年全国九省眼病调查表明,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患病率分别为1.93%和5.31%。以此推算,全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盲人540万,中重度视力损伤者1487万。在引起盲人的原因中,白内障占66.9%[1]。WHO于2013年发表视力损伤的新估计[2],全球约有盲人3900万人,其中由白内障引起的占51%;中重度视力损伤共2.46亿人,其中33%是由白内障引起的。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由于眼科综合服务能力有限,常有大量白内障盲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白内障盲人积存[1]。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1100余万例,且每年新增患者80万例[3]。因此白内障盲人和中重度视力损伤者的视力恢复是全球防盲的重点。

  • 山西省农村防盲治盲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奋斗目标

    作者:张红

    盲和视力损伤者不仅自身蒙受巨大的痛苦,还会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Brundtland女士曾指出,"在我们的成员国中盲人问题已经为严重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因此采取各种医疗和社会救助的措施来帮助盲人和严重的视觉损伤者,不但会减轻他们的痛苦及其家庭的负担,而且也会使社会更加和谐."

  • 539例住院青光眼患者的调查及致盲率分析

    作者:高殿文;聂庆珠;潘璐;李迅

    目的了解近5年住院青光眼患者的病型构成、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及致盲率,分析致盲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1997~2001年入院的青光眼患者539例病历资料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539例住院青光眼患者中原发性青光眼420例,占77,92%;继发性青光眼87例,占16.14%;先天性青光眼32例,占5.94%.原发性青光眼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39例,开角型青光眼21例,分别占原发性青光眼61.90%、33.10%、5.00%.539例患者中男236例,女303例.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女性多,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5.00%(169/260).年龄分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平均年龄61.4±10.0岁,慢性闭角型青光眼57.3±9.4岁,开角型青光眼46.9±12.4岁,先天性青光眼2.1±0.5岁.职业分布:工人、农民379例,占74.46%.致盲率(双眼盲)16.27%,单眼盲38.92%.结论近5年青光眼患者主要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为老年,女性偏多,工人、农民占70%以上,视功能损伤严重,致盲率高.必须加强青光眼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 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12-2015年)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 现状和问题盲和视力损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提出"2020年前消除可避免盲"的防盲治盲全球性战略目标,到2020年要在全球消除包括白内障、沙眼、河盲、儿童盲、屈光不正和低视力导致的可避免盲,我国政府做出承诺并积极参与实现这一目标.

127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