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108例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王琴英

    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采取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疗效肯定等优点.通过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手术前后的观察及护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

  • 置入人工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45例护理体会

    作者:李淑芬;莫燕荷;赖惠雯

    目的:探讨置入人工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护理效果和体会.方法:对45例置入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观察以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置入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1例出现囊袋感染,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置入永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应严密监测及配合,术后要细致观察并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 更换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临床分析

    作者:娄君

    目的:分析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更换原因及评价旧电极的参数功能。方法:起搏器更换病例共59例,男36例,女23例,年龄(70±8)岁(29~87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单腔起搏器36例,双腔起搏器23例,起搏器平均使用时间(86±11)个月(48~142个月),共更换电极10例次,更换过程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均预置临时起搏器加以保护。结果:起搏器更换术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自然耗竭46例次,电池提前耗竭13例。电极导线更换原因:起搏器由单腔换为双腔时更换电极6例,起搏阈值过高、电极阻抗过低、膈肌收缩及囊袋感染各1例。更换起搏器时心室、心房起搏阈值((1.1±0.4)V、(1.2±0.5)V)与首次植入时的阈值((0.5±0.2)V、(0.6±0.3)V)相比较明显高(P<0.01)。更换时心室、心房电极阻抗((640.7±171.5)?、(637.2±143.6)?),R 波、P 波振幅((11.0±3.4)mV、(3.8±1.8)mV)与首次植入时((596.3±169.5)?、(623.7±135.1)?),((10.3±3.8)mV、(3.7±1.7)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 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主要原因为电池自然耗竭,电池提前耗竭与不能按时随访有关;起搏器更换时大部分电极可以继续使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更换时需置入临时起搏器加以保护。

  • 心脏起博器的发展及新技术

    作者:王梦蛟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率徐缓和严重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已广泛使用.它不仅能使停搏的心脏产生收缩,更可作为心律失常干预性诊断、治疗的方法和工具.心脏起搏技术是工程技术和心脏电生理相结合、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应用中成功、但又在进一步发展的技术.文章介绍了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程,报道了其研究的新进展.

  • 基于LPC2103的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程控仪设计

    作者:梁召云

    本文介绍了一种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程控仪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该程控仪以LPC2103为核心搭建系统电路,并进行系统软件的编写,通过无线耦合的数据传输方式,实现程控仪对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程控与遥测.

  • 发明40年的心脏起搏器技术面临重大革新挑战

    作者:秦笃烈

    心脏起搏器于1960年由威尔逊·格雷德巴齐发明.拯救了无数频危的心脏病人.起搏器的发明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根据国家工程院的提名,确认突出改善全世界人民生活的两项杰出技术成就为Internet和起搏器.他们分别被授予Charles Stark Draper奖(由Vinton Cerf、Robert Kahn,、Leonard Kleinrock、Lawrence Roberts共享)和Dolores H.Russ奖(由Earl Bakken和Wilson Greatbatch,即威尔逊·格雷德巴齐,共享),奖金各为50万美元.细节可以访问美国国家科学院网站1.图1为页面.威尔逊·格雷德巴齐在Taber仪器公司开发可植入起搏器,在Medtronic公司取得起搏器专利.他的发明很快获得医学世界的认可.

  • 探讨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编码

    作者:周黛婷

    目的 交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疾病与手术分类编码的体会.方法 学习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相关医学知识,结合我院近5年来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268例病例,应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与新版 ICD-9-CM-3的工具书查找心脏起搏器的疾病与手术编码.结果 对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类型和植入方法有了进一步认识,已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编码是Z95.0,更换脉冲发生器的编码是Z45.0,起搏器植入引起并发症的编码是T82.9.结论 编码员应主动学习相关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编码水平,才能正确进行疾病与手术分类.

  • 胃复安致类帕金森综合征案

    作者:金亚蓓

    吴某,男,84岁,2004年5月11日初诊.主诉:头部、口唇及四肢震颤3天.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余年,平时自服降压药使血压维持于130/80 mmHg.30年来胸闷心悸逐渐加重,心电图示频发早搏,并于1996年放置心脏起搏器.2001年出现蛋白尿,确诊为"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2002年7月开始行血液透析治疗.2004年5月5日因"反复头晕胸闷50年,加重1年"入住我院肾内科.查体:BP 140/80 mmHg,神清,双肺听诊正常.

  • 中医专方专药治疗病窦综合征概况

    作者:孟杰;龙致贤;施雪筠;常章富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以下简称病窦或SSS)是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主要特征为心动过缓,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或猝死,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危重病症之一,也是难治病.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主要是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然而费用贵重,难以普及[1],因此,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发挥中医药优势,利用专方专药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效方药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 升率冲剂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00例

    作者:邓志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临床常见病,严重者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从1998年起,我们采用中药升率冲剂治疗SSS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可调式动物心脏起搏器的设计

    作者:郑林;张永红;张岭;朱海波;白净

    提出了一种可调式动物心脏起搏器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动物实验,初步验证了起搏效果的有效性.该心脏起搏器可以在体外调节起搏脉冲的宽度和频率,实现心功能损害程度不同的心衰模型的复制.

  • 起搏器体表心电图文件管理系统

    作者:钟晓东;张永红;白净

    为了获得关于起搏器心电的更多资料,我们采集了临床数据并请专家加以注释.针对这个专家数据库,我们设计了起搏器体表心电图文件管理系统,以便医生能够从专家注释中得到一些心电识别的经验.该系统包括上面提到的起搏心电数据库以及管理软件.管理软件具有将数据库中的心电数据和专家注释进行显示和打印的功能,并且可以将波形进行D/A转换输出.考虑到高级用户的需要,管理软件提供添加、修改心拍注释的功能.本系统对医生进行起搏器体表心电识别的培训学习和临床参考都有相当的价值.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方法.

  • 心脏起搏器自动阈值夺获功能的对比与适应性分析

    作者:胡亚荣;徐彬锋;陈海军;刘虔铖

    在心脏起搏器自动化进程中,除了安全性,节电及便利性也是起搏器应用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可自动测试心室起搏阈值.不同种类的起搏器,其自动夺获功能的原理不尽相同,且各有特点.本文对比了国内主要使用的三大品牌起搏器,即美国Pacesetter、德国Biotronik和美国Medtronic的自动阈值夺获功能,在安全性、智能性、程控便利性及电极兼容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 人工心脏起搏器

    作者:李冰一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当代心脏病治疗学的重要进展之一,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选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类型与方式.它不仅能使停搏的心脏产生收缩,更可作为心律失常干预性诊断、治疗的方法和工具.自1958年首次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来,起搏器技术的进展速度惊人,至今全世界共有逾200万台起搏器植入人体,在美国,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已超过50万,全世界目前每年要植入约40万台起搏器,我国仅占1/40.

  • 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基因重组腺病毒构建心脏生物起搏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菁;俞晓军;胡大一;丁荣晶;张萍;郭继鸿;苟建军;何飞;乔伟

    目的 对心肌细胞标记分子和与起搏活动相关的人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HCN4)的表达进行检测,并进行细胞电生理学研究.方法 将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10只),对照组经心外膜注射腺病毒至左心室心尖部,实验组则注射hHCN4重组腺病毒.术后3d内每天描记两组大白兔体表心电图,术后第7天分离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并进行双侧或单侧电刺激,以标测电极在心尖部进行起搏(刺激脉宽2~4 ms,刺激电压5~8V,刺激频率20 ~ 30次/s),并记录同步肢体6导联心电图.免疫荧光检测两组大白兔心脏组织和实验组大白兔肝、肾、肺组织的hHCN4表达.膜片钳记录实验组大白兔基因转染后心尖部心肌单细胞动作电位起搏相关离子流If和LCa.结果 术后3d内心电图都没有记录到两组大白兔的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在术后第7天进行颈部迷走神经干电刺激时,实验组大白兔室性逸搏节律的频率明显快于对照组[(60±8)次/min比(42±6)次/min,P<0.05],其室性逸搏节律起源于注射部位附近.实验组大白兔注射局部的心脏组织较对照组hHCN4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其肝、肾、肺组织未检测到该蛋白的表达.膜片钳记录到实验组大白兔基因转染后心尖部心肌单细胞存在起搏电流If和LCa.结论 hHCN4导入心肌可以使通道蛋白在局部过度表达,提高室性异位起搏点的频率.

  • 应用ADOPT模式对永久植入起搏器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作者:姚倩;蒋进;彭顺蓉

    目的 探讨应用ADOPT模式对提高永久植入起搏器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31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57例和对照组155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ADOPT模式干预,采用健康状况简明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年的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6个月和术后2年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OPT模式能提高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乌头碱和洋金花联合中毒的救治

    作者:杨瑞巧;赛达;孙小红;木尼拉;廉殊;阿孜古丽;阿达汉;戴金钟;卡米努

    我院于1999年11月7日收治4例乌头碱和洋金花联合中毒的患者,2例死亡,其中1例进行尸体解剖.2例经使用心脏起搏器抢救成功,痊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 老年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人全程护理

    作者:蔡伟英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在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方式和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4-2007年23例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 在出院后的随访过程中了解到,23例患者中除一例因脑梗死死亡之外.其他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均显正常.本报告中并无因护理不当而出现的手术失败病例.结论 老年人起搏器植入术中,除了要求医护人员有熟练的技术外,还需做好医、护、惠三者之间的配合工作.术前做好充分准备;严格无菌操作,术中认真检查各项设备,以做到手术无误;术后做到及时、有效、全面的护理观察,以及详细准确的健康指导,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吴红梅;林梅香;张云香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我院对29例患者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何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以患者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 29例手术均成功安装固定起搏器,其中3例在术后出现电极脱位,其余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果 积极的综合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护理

    作者:刘晓芳

    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已是心血管专科的重要治疗手段,注重安置术的护理,加强其系统的专科护理技能有利于临床护理为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新技术的普及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护理基础.

1160 条记录 2/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