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内脂素

    作者:张双;李成江

    内脂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主要由内脏脂肪组织分泌,与1994年发现的淋巴细胞所分泌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的免疫系统蛋白结构一致,目前研究显示该因子可能主要与糖脂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现对内脂素的相关研究内容作一综述.

  • 慢阻肺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检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欣;沈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2月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慢阻肺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营养评估指标、低氧参数及肺功能指标、炎症性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1)与稳定期患者相比,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内脂素、GLU水平显著较高,Apo-B、LDL-C、TP、ALB、GLB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BMI、TC、TG、Apo-A、HDL-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TC、TG、TP、Apo-A、GLU呈中度正相关关系,与ALB、GLB、Apo-B、HDL-C、LDL-C呈弱相关关系.稳定期患者内脂素水平与所有营养评估指标均无相关关系(均P>0.05).(3)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HIF-1α、PaCO2呈正相关关系,与FEV1/FVC、FEV1%、SaO2%、PaO2呈负相关关系.稳定期患者内脂素水平与FEV1/FVC、PaCO2、SaO2%呈负相关关系,与HIF-1α、FEV1%、PaO2无相关关系.(4)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指标WBC计数、NEU(%)、IL-8、TNF-α均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稳定期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均与炎症指标NEU(%)、IL-8、TNF-α呈正相关关系,与WBC计数无相关关系.(5)中度缺氧组、重度缺氧组患者在慢阻肺发作的急性期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缺氧组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在急性发作时显著升高,且与慢阻肺炎症性指标、营养性指标间、乏氧及肺功能指标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这表明内脂素可能在慢阻肺急性发作或演进中起着重要作用.

  • COPD合并T2DM患者血清visfatin与CRP的关系

    作者:张艺;胡克;徐旭燕

    目的 探讨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研究visfatin与CRP对机体糖脂代谢与炎症免疫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isfatin水平;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RP;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生化指标.结果 COPD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清visfatin与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36.20±3.62) μg/L/(69.75±8.92) mg/L vs (15.04±0.71 ) μg/L/(4.75±2.43)mg/L],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COP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isfatin与CRP水平明显升高.

  • 内脂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作者:杨红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近年来,对脂肪细胞因子的研究已成热点,而内脂素则是一个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大量研究表明内脂素是一种新型促炎脂肪细胞因子,在大多数炎症性疾病过程中内脂素的水平发生了改变.而内脂素与COPD的关系以及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少有报道,现就内脂素与COPD的关系做一综述.

  • 阿托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陆永娟;陈芝芸;严茂祥;何蓓晖;朱丹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0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同时以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ELISA法检测脂联素、内脂素和抵抗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和TG、CHOL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脂联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而内脂素、抵抗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肝组织病理学改善,肝脏TG、CHOL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脂联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增高(P<0.05),内脂素、抵抗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RNA表达则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存在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等炎症因子分泌的紊乱,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脂质在肝脏沉积,上调脂联素,抑制内脂素、抵抗素的过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炎症,防止NAFLD的进展.

  •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NSE、S-100β、内脂素的影响

    作者:周纲;应婷婷;叶永青;彭文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内脂素的影响.方法:将7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40).全部患者行开颅术及血肿清除术,采用全身复合麻醉.麻醉诱导前,研究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入室后(T0)、手术60 min(T1)、手术结束(T2)、术后24 h(T3)、术后3 d(T4)、术后5 d(T5),检测两组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SE、S-100β水平变化.随访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C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内脂素、hs-CRP在T2 ~T5时的水平显著高于同组在T0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5时,研究组内脂素、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SE、S-100β在T1~T5时的水平显著高于同组在T0时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 ~T5时,研究组NSE、S-100β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 内脂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婧;吴平;王锡梅

    目的:通过测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内脂素表达水平,探讨内脂素与孕期糖尿病间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06月至2012年6月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足月分娩且具备完整产前检查的初产妇共60例,其中30例为妊娠糖尿病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选取的孕妇均详细记录基本信息,并留取母体孕晚期空腹血检测血糖、胰岛素、血脂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孕晚期体重指数,测定母体孕晚期空腹血内脂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孕期体重增加值、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及孕晚期BMI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的胆固醇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组母血内脂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内脂素可能参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内脂素的影响

    作者:寿荣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及内脂素(Visfatin)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内分泌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Hbalc、TC、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内脂素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Hbalc、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0.05,P<0.01),罗格列酮组FPG 和Hbalc减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和内脂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后TC、TG、LDL和内脂素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HDL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罗格列酮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与对照组(2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具有高效的降血糖作用,可以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脂和内脂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 非诺贝特对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浆脂联素和内脂素的影响

    作者:王丽萍;王佑民;王文平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s,IR)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非诺贝特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具有抗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脂肪因子分泌的作用[1].本研究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的糖代谢、脂联素和内脂素的影响,探讨非诺贝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

  • 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华启洋;张宁汝;周桂建;张恒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在斑块失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40例ACS(ACS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26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比较两者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内脂素和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血清内脂素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与ACS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对其测定有助于ACS的早期防治.

  • 血清内脂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探讨

    作者:刘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69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无动脉硬化斑块组(A组)20例、动脉硬化斑块组49例,后者再根据是否伴急性脑梗死分为不伴急性脑梗死组(B组)30例和伴急性脑梗死组(C组)19例,比较各组血清内脂素水平.结果 B组、C组血清内脂素水平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 内脂素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相关.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内脂素、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与 Gensini 和 Grace 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奇志;魏明芬

    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内脂素、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PAPP-A)与Gensini和Grace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1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内脂素和PAPP-A,并分析观察组患者Gensini和Grace积分。结果观察组血内脂素和PAPP-A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Gensini积分为(36.17±10.35)分,与内脂素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27,P<0.05),与PAPP-A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P<0.05);观察组Grace积分为(156.3±34.1)分,与内脂素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0.53,P<0.05),与PAPP-A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 =0.72,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内脂素和PAPP-A可以作为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 石斛合剂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林;严晓丹;王晓宁;刘洪波;施红

    目的 观察石斛合剂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用石斛合剂灌胃,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中内脂素(Visfatn)、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抵抗素(Resistin)、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Vaspin表达升高,Visfatin、Resistin、IL-6表达降低.结论 石斛合剂可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抗炎作用.

  • 血清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韩景银;杨文东

    目的 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探讨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值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195例T2DM患者和50例对照组的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IMT值.结果 ①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IMT增厚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IMT非增厚组(P<0.01);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IMT增厚组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高于IMT非增厚组(P<0.01).②r2DM患者IMT值与血清APN呈显著负相关(r=-0.639,P<0.01),与血清Visfatin呈显著正相关(r=0.701,P<0.01),且血清APN与Visfatin呈显著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T2DM患者存在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的异常表达,与颈总动脉IMT值有着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APN及Visfatin水平,可作为判断T2DM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数.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visfatin、VE-cadherin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杨建伟;刘曦;杨俊梅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内脂素(visfatin)、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VMC患儿102例为试验组,同期选择69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试验组不同病情程度及不同疾病分期患儿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试验组予以常规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治疗7d后、15d后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分析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与VMC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重度患儿上述指标水平高于中度患儿,中度患儿高于轻度患儿(P<0.05);试验组患儿疾病处于急性期时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高于恢复期时(P<0.05);试验组治疗7d、15d后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15d后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低于治疗7d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与VMC病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visfatin、VE-cadherin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和患儿病情程度、病程进展有显著关系.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汤佳珍;李淑华;甘华侠;刘建英;章燕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主要包括肥胖、糖耐量异常、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危险因素.MS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众多病因中,肥胖与MS的关系尤为密切,是MS发病、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环节.众多研究表明脂肪因子与MS密切相关,内脂素(visfat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脂肪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的重要信号分子[1].本研究观察了MS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改变情况,探讨了内脂素水平与MS的相关性.

  • 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袁丽霞

    探讨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选择收治的16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受累血管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另外选择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者内脂素(VS)水平,冠心病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后通过Gensini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冠心病各组内脂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冠心病各组内脂素水平随着Gensini评分积分呈递增趋势(P<0.05).单支病变组内脂素水平与Gensini评分积分具有相关性,双支/三支病变组内脂素水平与Gensini评分积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冠心病预防及早期危险分层评价.

  • DSS调节内脂素防治去卵巢大鼠骨基质丢失的研究

    作者:黎晓;曾雪亮;黄志华;刘瑞珍;葛程焜;肖海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3 '-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DSS)调节内脂素防治去卵巢大鼠骨基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SD雌性大鼠60只,体重160~ 220 g,随机分成5组:①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②卵巢切除组(模型组),③卵巢切除+戊酸雌二醇组(阳性药物对照组),④卵巢切除+ DSS高剂量组(100 μg·kg-1),⑤卵巢切除+DSS低剂量组(30 μg· kg-1).术后1周连续阴道涂片检查10天后,①②组大鼠每天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③组大鼠每天一次戊酸雌二醇片剂水溶悬液灌胃,剂量为80 mg·kg-1;④⑤组分别以高、低剂量的DSS溶液灌胃,1次·d-1.连续给药8周.大鼠禁食12 h,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内脂素(Visfatin)的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STrACP含量.另取实验大鼠右股骨,以浓硝酸消化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骨钙、骨镁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SS可升高骨钙、骨镁浓度,降低血清内Visfatin及STrAC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SS可能通过调节内脂素预防大鼠去卵巢后因雌激素缺乏所致的骨基质丢失,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内脂素的联动效应达到维持大鼠骨代谢平衡.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汤佳珍;杨治芳;甘华侠;刘建英;章燕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方法 对新诊断的49例T2DM患者(T2DM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前及T2DM组经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空腹血清脂联素、内脂素的水平.结果 T2DM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脂联素水平下降[(6.4±1.1)mg·L-1 vs (12.3±2.8)mg·L-1,P<0.01],内脂素水平升高[(36.2±10.6)μg·L-1 vs (13.5±9.2)μg·L-1,P<0.01];治疗后T2DM组与治疗前比较,脂联素明显升高[(9.1±1.4)mg·L-1 vs (6.4±1.1)mg·L-1,P<0.05],而内脂素无明显变化[(34.5 ±11.4)μg·L-1 vs (36.2±10.6)μg·L-1,fquP>0.05].结论 吡格列酮治疗可改善T2DM所导致的脂联素水平改变,而对内脂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 结肠癌患者脂肪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信芳;李正荣;李柱;张乡城;揭志刚;杨清水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96例(结肠癌组),其中 Dukes 病理临床分期 A 期26例,B 期20例,C 期28例,D 期2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水平。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脂肪因子的变化以及与 Dukes 病理分期的关系、不同浓度脂肪因子的结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差别。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癌患者血清抵抗素、内脂素和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均 P <0.05)。与 Dukes 分期 A—B 期患者比较,C—D 期患者血清抵抗素、内脂素和瘦素水平明显升高,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均 P <0.05)。低质量浓度和高质量浓度内脂素结肠癌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52%和65.30%(P =0.044);低质量浓度和高质量浓度瘦素结肠癌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60%和64.30%(P =0.049);低质量浓度和高质量浓度抵抗素结肠癌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43%和60.00%(P =0.0436);低质量浓度和高质量浓度脂联素结肠癌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0.20%和80.50%(P =0.0266)。结论血清脂肪因子的检测对结肠癌患者具有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476 条记录 14/24 页 « 12...11121314151617...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