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内脂素水平与糖尿病

    作者:胡晟钊;刘建英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及膳食行为的改变,无论是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位的严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病理过程的研究也逐渐深入,脂肪因子在其发生、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内脂素(Visfatin)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近期有研究发现Visfatin参与炎症免疫反应、糖脂代谢、血管病变.本文将重点探讨Visfatin在不同类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内脂素与内皮功能紊乱

    作者:李晨曦;张青海;易光辉

    内脂素是一种来源于内脏脂肪的新脂肪因子,它可能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肾脏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形成的始动环节.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内脂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非常复杂,且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或血脂紊乱等机制有关.

  • 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网膜素-1与IVF-ET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殳姗姗;哈灵侠;赏江霞;裴利国;林方方;邵琢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网膜素-1及脂代谢成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对卵泡生长、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IVF-ET的患者130例,其中PCOS患者68例.将患者按BMI分组:正常体重PCOS组(41例),正常体重对照组(33例),超重PCOS组(27例),超重对照组(29例).测定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网膜素-1及脂质(TC、TG、HDL、LDL)水平,分析其与IVF-ET结局的相关性.结果: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浓度及T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网膜素-1及HD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BMI分为亚组后,正常体重PCOS组的获卵数、MII卵数、卵泡液中内脂素、TC、TG、LD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卵泡液中网膜素-1及HDL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PCOS组卵泡液中内脂素、TC、TG、LDL浓度明显高于超重对照组,卵泡液中网膜素-1及HDL浓度明显低于超重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浓度与获卵数(r=0.546,P<0.05)、优胚数(r=0.479,P<0.05)呈正相关;卵泡液中网膜素浓度与BMI(r=-0.667,P<0.05)、LDL(r=-0.498,P<0.05)呈负相关,与卵泡液中HDL(r=0.582,P<0.05)呈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水平升高及网膜素-1水平减低,提示内脂素及网膜素-1可能是诊断PCOS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指标.调节PCOS患者局部微环境中内脂素浓度可能会改善IVF助孕过程中部分COH结局.

  • 血清脂联素及内脂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王忠民;谈海英;朱文秀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 Adiponectin)、内脂素( Visfatin)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及两者联合测定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妇产医院的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常规体检排除肿瘤病史的98例女性作为对照组。 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的内脂素与脂联素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无关(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OR=0.879,95%CI为0.870~0.899,P<0.05)、内脂素水平升高(OR=1.980,95%CI为1.987~1.018,P<0.05)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脂联素<2.62μg/ml时,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2.6%。结论:子宫内膜癌症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脂联素可为宫内膜癌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 胎盘抵抗素、内脂素、脂联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关系的研究

    作者:尚丽新;张舫;王心;王晶

    出生体重≥4000g的巨大儿和≤2500g的小样儿不仅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且研究显示,与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成年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有关[1],是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胎儿出生体重受多种因素影响,脂肪细胞因子与胎儿出生体重关系密切.脂联素、抵抗素、内脂素作为重要的脂肪细胞因子在妊娠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控胎儿的生长发育.本研究通过测定胎盘中脂联素、抵抗素、内脂素表达水平,讨论了三者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关系.

  • 血清内脂素、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常万生;王秀霞;许光霞

    目的: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C 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评估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及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52例(病例组 A 组),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稳定斑块组(A1组)22例、不稳定斑块组(A2组)30例;选取年龄及性别构成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 B 组)。两组均测定血清 visfatin 、CRP(超敏)、低密度脂蛋白(LDL )、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血清visfatin 、CRP 水平 A 组高于 B 组,A2组高于 A1组。结论血清 visfatin 、CRP 水平增高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增加。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游离脂肪酸水平测定及相关研究

    作者:史好妮;郝翠芳

    目的:测定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内脂素(visfatin)、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PCOS发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PCOS的患者42例,按照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1组)22例,非肥胖组(2组)20例;另因为女方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等来我院拟行试管的病人40例,同样按照体重指数进行划分,其中肥胖组(3组)20例,非肥胖组(4组)20例。抽取患者肘正中静脉血,对其血清中的visfatin、FFA、糖脂代谢指标等进行检测。结果visfatin在PCOS组高于对照组,1组高于2组,1组显著高于3、4组。FFA 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visfatin与 HDL负相关,与BM I、腰臀比、W、FINS、甘油三脂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游离脂肪酸与 HDL负相关,与TG、BMI、W、FINS、HOMI-IR、T、LPa呈正相关;Visfatin与FFA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结论 PCOS患者体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与糖代谢紊乱,PCOS肥胖型患者体内的糖脂代谢异常尤为明显,胰岛素抵抗程度更明显,内分泌激素的异常也更严重;visfatin与FFA呈正相关,均与HDL呈负相关,与TG、BMI、W、FINS、HOMI-IR呈正相关,且在PCOS患者血清中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两者在PCOS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心电图与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内脂素水平变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郭玫;王硕;王国昌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与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内脂素水平变化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0例,入院后第一天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择期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偏移情况,将其结果 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选择健康查体53例作对照.对照组查体时、患者入院后第一天抽晨起静脉血检测血常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内脂素水平.应用SPSS17.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2检验.结果心电图判断梗死病变血管,右冠状动脉32例,占64.00%;回旋支18例,占36%.右冠状动脉与回旋支发生率比较,P<0.01.与冠状动脉造影完全相符.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内脂素水平比较,P均<0.0005.对于空腹血糖低、中两组,血糖水平对周围血白细胞影响的比较,P<0.001;血糖水平对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影响的比较,P均<0.0005.对于空腹血糖低、高两组,血糖水平对周围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影响的比较,P均<0.0005.对于空腹血糖中、高两组,血糖水平对周围血白细胞影响的比较,P<0.05;血糖水平对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影响的比较,P<0.005;血糖水平对周围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影响的比较,P均<0.0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有助于鉴别冠状动脉病变支,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内脂素水平变化均有助于判断患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 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麻贞贞;孙红胜;杨清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表达水平,及其在SLE、狼疮肾炎和SLE合并骨坏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SLE患者58例(SLE组),其中SLE合并骨坏死患者12例(SLE合并骨坏死组)、SLE未合并骨坏死患者46例(SLE未合并骨坏死组);狼疮肾炎患者23例(狼疮肾炎组)、SLE无肾损伤患者35例(SLE无肾损伤组).同期选取该院查体中心健康人43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LE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狼疮肾炎、SLE合并骨坏死的关系,及其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抗双链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补体3、补体4、血沉、C反应蛋白、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狼疮肾炎组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SLE无肾损伤组(P <0.001,P=0.033);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在SLE合并骨坏死组和SLE未合并骨坏死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7;P=0.058;P=0.674);内脂素表达水平与血沉呈相关性(rs=0.281,P=0.04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MI)和血沉均为影响内脂素表达水平的重要因素(P=0.010,0.020);BMI是影响抵抗素表达水平的重要因素(P =0.046).结论 血清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的高表达可能与SLE相关,且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升高与SLE肾损害具有相关性,其确切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及TNF-α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王月恒;邢毅;王玖玲;代军;李淑玲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意义.方法 收集PCOS患者50例(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48例,并按体质量指数(BMI)将其分别分成肥胖( BMI≥25 kg/m2)和非肥胖( BMI< 25 kg/m2)两个亚组,其中实验组肥胖者23例,非肥胖者27例,对照组肥胖者20例,非肥胖者28例.取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isfatin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实验组visfatin、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肥胖者及非肥胖者visfat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非肥胖者,实验组肥胖者visfatin水平高于对照组肥胖者;实验组肥胖者及非肥胖者TNF-α水平分别高于其相应对照组,且非肥胖实验组高于肥胖对照组(P<0.05).实验组visfatin、TNF-α水平与BMI、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visfatin、TNF-α水平升高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visfatin、TNF-α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

  • 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丹玲;米念荣;王淑芳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及糖耐量异常(IGT)者的疗效.方法 初发T2DM、IGT患者各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设为T2DM组、IGT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尿酸(UA)、血浆脂联素及内脂素的差异.T2DM组及IGT组患者在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的同时加服二甲双胍1 500mg/d,疗程为1年,检测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内脂素水平;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UA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lc测定采用高压液相法.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IGT组及T2DM组BMI、TC、FPG、2hPG和HbAlc显著增高(P<0.01.P<0.05),脂联素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后,T2DM组BMI、WHR、TC、FPG、2hPG和HbA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IGT组BMI、WHR、LDL-c、TC、FPG和2hPG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脂联素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结论 初发T2DM及IGT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同时服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疗效明确.

  • 葡萄糖和胰岛素对脂肪细胞内脂素表达的作用

    作者:王坤;王文汇;陈淼;陈福莲;娄宁

    目的 观察脂肪细胞经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干预后内脂素表达的改变,探讨内脂素在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成成熟脂肪细胞.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胰岛素孵育脂肪细胞48 h,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3T3-L1脂肪细胞中内脂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萄萄糖浓度的增加,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下降(P均<0.05);在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下,313-L1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糖状态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脂肪细胞内脂素的表达,胰岛素浓度的改变对内脂素表达无影响.

  • 网膜素-1、内脂素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矫磊;刘金波;凌明英;曹立君;侯新国;孙宇;李振作;尹小芳;张亮;范琳琳;陈丽

    目的 测定新诊断的2型糖尿痛(T2DM)及T2DM伴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清网膜素-1与内脂素水平,探讨网膜素-1、内脂素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6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行颈、髂、股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按是否伴有动脉粥样斑块分为糖尿病斑块组(n=34)与糖尿病非斑块组(n=32).另取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3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三组均检测各项人口学指标及代谢性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网膜素-1、内脂素水平.各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网膜素-1、内脂素与糖尿病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偏低,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偏高(P均<0.05).糖尿病斑块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非斑块组(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体质量、体质重指数、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的对数[In(FBG)]呈负相关(P<0.05).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年龄、空腹胰岛素的对数[ln(FINS)]、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对数[ln(HOMA-IR)]、ln(F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网膜素-1、内脂素与T2DM密切相关;血清网膜素-1与早期T2DM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明显相关性.

  •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作者:唱丽荣;周桂霞;毕锡娟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脂素(visfatin)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单纯T2DM组(n=30)、T2DM合并CHD组(n=34)及正常对照组(n=30)的血清内脂素水平和胰岛素(FINS)含量,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血脂,计算所有观察对象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结果 单纯T2DM组、T2DM合并CHD组内脂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2DM合并CHD组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P<0.01);内脂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WHR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冠脉病变支数与内脂素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T2DM合并CHD患者血清内脂素表达与Homa-IR、WHR及冠脉病变支数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T2 DM及合并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内脂素基因在不同糖耐量个体脂肪组织的表达差异

    作者:姜秀云;郑冬梅;庄霞;张海清;孔磊;管庆波;赵家军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者内脏和皮下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及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均为汉族人群,对照组23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减低组(IGT组)18例;2型糖尿病组(T2DM组)22例.同时测量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半定量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T2DM组网膜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高于IGT组和对照组(P均<0.01).IGT组与对照组网膜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GT组及T2DM组皮下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肥胖/超重组网膜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高于体质量正常组(P<0.01).各组网膜脂肪组织的内脂素基因表达量均高于对应的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P均<0.01).相关分析中,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表达与WHR相关(P<0.05);与年龄、BMI、SBP、DBP、FINS、FBG、HbA1C、HOMA-IR均无相关性(P>0.05),而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基因表达则与,TC相关(P<0.05).结论内脂素在汉族人群T2DM、肥胖者中表达增加,且主要在内脏脂肪组织中表达,在维持葡萄糖稳态平衡中发挥作用.

  • 内脂素与血管新生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康伟;王玉美

    内脂素(visfatin)是一种重要的脂肪细胞因子.近年研究表明,内脂素还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血管新生调控的分子机理,也有利于拓宽内脂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本文在此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内脂素 血管新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人血清CRP、内脂素和chemerin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林莹莹;孙宝治;李晓芳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内脂素和chemerin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2003年鹿特丹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PCOS病人50例,按体质量指数(BMI)再分为肥胖型组(n=24)与非肥胖型组(n=26),同时选择22例同龄健康生育期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组血清中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内脂素和chemerin水平.结果 PCOS病人肥胖型组和非肥胖型组血清CRP、内脂素和chem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肥胖型组血清CRP、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型组(F=4.21~11.07,q=3.29~4.88,P<0.05).PCOS病人CRP、chemerin与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呈正相关(r=0.34~0.65,P<0.05);内脂素与BMI、HOMA-I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COS病人体内可能存在慢性炎症,这可能是导致血清CRP、内脂素和chemerin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

  • 口服银杏叶软胶囊辅助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标志物及血浆内脂素水平变化

    作者:陈少青;单晓彤;魏成喜;王伊林;卜范艳

    目的 观察口服银杏叶软胶囊辅助治疗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标志物及血浆内脂素(Visfatin)水平变化.方法 9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银杏叶软胶囊,疗程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6、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浆内脂素(Visfatin).结果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CRP、TNF-α、MDA及血浆Visfatin水平降低,血清IL-10水平、SOD活性升高(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CRP、血浆Visfatin水平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CRP、MDA水平降低,血清IL-10水平、SOD活性及血浆Visfatin水平升高(P均<0.05).结论 口服银杏叶软胶囊可调节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标志物及血浆内脂素水平.

  • 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葛继勇;纪元;王芳芳;蒋建光;曹海涛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变化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882例体检人群分为对照组466例与高血压组416例,均检测血压、血脂、血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并应用VP-1000动脉硬化分析仪测定受试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内脂素水平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内脂素水平、baPWV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均<0.05);高血压组中TNF-α及baPWV均与内脂素水平呈正相关( P均<0.01);高血压组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TNF-α及血清内脂素水平均与baPWV独立正相关( P均<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唐灵;刘树娇;陈春莲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控制血压、降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21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两组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内脂素、脂联素脂肪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脂素水平为(20.0±1.0).μg/L、脂联素水平为(12.2±0.8)mg/L、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为(152.8±52.7)μg/min,对照组治疗后分别为(33.1±0.6)μg/L、(17.3±1.0)mg/L、(200.9±76.6) μg/min,两组比较P均<0.05;且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炎性脂肪因子水平,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476 条记录 15/24 页 « 12...1213141516171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