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8例疗效分析

    作者:徐伟;杨晶;陈琛;王成美;提文鹏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采用全反式维A酸(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的初治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疗效.通过分析患者总生存(OS)率和无瘤生存(DFS)率,评价该方案的远期疗效.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评判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48例患者完全缓解率为87.5% (42/48),达完全缓解的时间为(30.7±4.6)d;年龄是影响完全缓解率的惟一因素.4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87.5±4.8)%、(85.4±5.1)%、(78.3±6.7)%;进入完全缓解后治疗的42例患者的1、3、5年DFS率分别为(97.6±2.4)%、(93.9±4.2)%、(89.5±5.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危险度分层、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均与DFS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初治APL患者采用ATRA联合蒽环类药物诱导缓解治疗,诱导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巩固治疗,ATRA、三氧化二砷和常规化疗交替维持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诱导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有临床推广价值.

  • 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时肝功能损害的特点及保肝药物应用现状

    作者:隋美娟;张卓(综述);周晋(审校)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99%的 APL有染色体t(15;17)(q22;q12)易位和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维甲酸受体基因融合基因的形成。近年来,由于亚砷酸等靶向药物的应用,APL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但亚砷酸应用的同时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肝脏,进而影响着亚砷酸在肝脏转化为活性产物中的疗效。该文针对亚砷酸治疗APL的肝功损害特点以及保肝药物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合理化监测肝功能及保肝药物的应用,以使亚砷酸的疗效达到佳。

  • 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双诱导及联合化疗序贯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作者:周蕾;张晓东;郭小琴;刘静如;李亚雄;张华南;腾果

    目的 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双诱导,而后联合化疗序贯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初治的35例APL患者以ATRA、ATO进行双诱导,完全缓解(CR)后,采用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方案、ATRA+ATO、6+MP+ATRA+MTX三种方案循环序贯缓解后治疗,总治疗时间2年.结果 35例初治APL患者中,1例入院48小时内因脑出血死亡,未纳入评价,其余34例全部获得CR,CR率100%,达到CR中位时间为26( 14~49)天.平均随访时间为62个月(12 ~ 82个月),1例诱导缓解后未再次入院治疗,1例失访,余32例均无血液学及基因学复发,预计7年OS和DFS均为100%.3例(8.8%)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余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TRA联合ATO双诱导治疗初治APL患者CR率高、达CR时间短,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方案、ATRA+ATO、6+MP+ATRA+MTX序贯进行诱导缓解后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 三氧化二砷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疗效观察

    作者:李淑娈;黎承萍;李维佳;丁纪元;郑婉珍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难治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分子生物学疗效.方法:0.1%AS2O3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28天为一疗程,并动态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结果:15例患者再次分子学完全缓解(CR)13例,CR率为86.7%,随访中2例再次出现PML-RARa融台基因阳性,给予AS2O3获得再次CR.结论:AS2O3诱导治疗难治复发APL患者分子生物学缓解率高,与化疗交替使用能进一步清除微小残留病.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达缓解后分层治疗的探讨

    作者:徐建丽;江明;哈力达·亚森;段显琳;郭新红;郝建萍;付美兰;曲建华;王蕾

    目的 探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达完全缓解(CR)后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ATRA诱导分化达CR的32例初治APL患者,巩固治疗选择标准的化疗方案,并根据患者年龄<50岁使用中剂量阿糖胞苷(IDAra-C)而≥50岁不使用IDAra-C进行分层治疗.维持治疗则所有患者均采用ATRA、三氧化二砷(As2O3)及6-巯基嘌呤(6-MP)+甲氨蝶呤(MTX)3方案序贯交替治疗,并逐渐延长3方案之间的间歇期,持续3年结束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中位随访72(40~124)个月,巩固方案采用分层治疗后<50岁患者及≥50岁患者预期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7%、9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1例在巩固治疗中复发,1例在维持治疗中复发,其余患者仍持续缓解,其中16例已停止治疗且无病生存5年以上.32例患者经治疗后总的预期5年无病生存率为93.8%.结论 APL患者经ATRA诱导达CR后,经年龄分层进行治疗后长期生存率较高,不良反应轻微,表明此分层治疗方法是可行的.

  • 三氧化二砷和柔红霉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促凝血活性的影响

    作者:史家岚;李金梅;侯金晓;曹峰林;刘述川;周晋;高春艳;王晶;谭小燕;李甲楠;刘玥;刘岩;马瑞爽;杨雪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和柔红霉素(DNR)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暴露及促凝血活性的影响.方法 提取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2例初发APL患者的APL细胞,以12份健康志愿者全血中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作为对照.用1μmol/L ATO、DNR分别处理APL细胞24 h,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APL细胞的PS暴露,通过凝血时间和凝血因子生成实验测定相关的凝血活性.乳黏素作为检测APL细胞PS暴露的探针和凝血抑制剂.结果 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比较,ATO处理组APL细胞PS暴露减少;而DNR处理组APL细胞PS暴露明显增加.ATO处理组,APL细胞的凝血时间比未处理组长[(220±41)s比(180±25)s,P<0.05],凝血因子生成比未处理组少(均P<0.05);而DNR处理组,APL细胞的凝血时间比未处理组短[(80±20)s比(180±25)s,P<0.05],凝血因子生成比未处理组多(均P<0.05).加入乳黏素后,DNR处理组APL细胞的促凝活性降低[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Xa及凝血酶生成均减少(均P<0.05)].结论 APL细胞的PS暴露量与其促凝活性呈正相关.ATO通过减少APL细胞表面的PS暴露而减弱其促凝活性,DNR通过增加APL细胞表面PS暴露而增强其促凝血活性.

  • 自分泌干扰素α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RIG-G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作者:楼叶江;潘晓蓉;许桂平;庄立琨;贾培敏;童建华

    目的 深入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IG-G)表达中干扰素α(IFN-α)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两条信号途径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和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STAT)1缺失的人纤维肉瘤细胞系U3A细胞,检测ATRA作用于NB4细胞后,细胞内STAT2的磷酸化水平,并测定NB4细胞培养液上清及转染了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的U3A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水平,以及培养液上清对STAT2的磷酸化和RIG-G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结果 ATRA处理72 h后,NB4细胞内的STAT2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浓度均明显升高[ IFN-α:( 7.6±0.3)pg/ml比(1.5±0.5)pg/ml,P<0.05].该培养液上清能够诱导STAT2发生磷酸化,并上调RIG-G的蛋白水平.U3A细胞转染IRF-1后,培养液上清中的IFN-α浓度也明显提高[(8.8±1.4) pg/ml比(3.4±0.4)pg/ml,P<0.05].结论 RIG-G基因的表达与ATRA和IFN-α这两条信号途径的协同作用密切相关,ATRA可以通过上调IRF-1的蛋白水平促进细胞分泌IFN-α,所分泌的IFN-α能诱导STAT2发生磷酸化,并进一步增强细胞内RIG-G基因的表达.

  • 三氧化二砷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冠军;李薇;崔久嵬;高素君;姚程;姜振宇;宋艳秋;袁长吉;杨岩;刘子玲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初发和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缓解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联合应用As2O3和小剂量ATRA治疗的108例APL患者(80例为初治患者,28例为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达完全缓解所需时间、早期病死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与单独应用ATRA组(40例为初治患者,25例为复发患者)或As2O3组(36例为初治患者,15例为复发患者)进行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方法为As2O3 (1 mg/ml) 10 ml 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 ml 每天1次,静脉点滴,ATRA 10 mg,每天3次,口服.结果在初发患者组,联合用药与单独应用ATRA、As2O3组相比,完全缓解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2.5%、83.8%和90.0%,P>0.05),在复发患者组,联合用药组的完全缓解率(71.4%)高于单用ATRA组(20.0%,P<0.05).在初发组和复发组,联合用药组获得完全缓解所需的时间皆短于单用As2O3组(P<0.05),早期死亡率低于ATRA组(P<0.05),与单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毒副作用并未增加.结论联合用药诱导APL缓解的疗效优于单用药组,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案.

  • 三氧化二砷联合8-CPT-cAMP诱导维甲酸耐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琦;余韵;贾培敏;蔡循;陈赛娟;陈竺;王振义;童建华

    目的了解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维甲酸(RA)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的作用. 方法以RA耐药的APL细胞株NB4-R1和NB4-R2为模型, 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来研究As2O3、8-CPT-cAMP单独和联合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以及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变化.结果 低剂量As2O3(0.25 μmol/L)与8-CPT-cAMP(200 μmol/L)可协同促进NB4-R1和NB4-R2细胞分化.8-CPT-cAMP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E2F和P21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As2O3介导的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结论 As2O3联合8-CPT-cAMP能够诱导RA耐药的APL细胞分化.

  • 长期口服四硫化四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肝脏慢性毒性的观察

    作者:秦效英;江滨;李国选;陆道培

    目的了解长期口服四硫化四砷(As4S4)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肝脏的慢性毒性.方法对长期服用As4S4的APL患者各时期生化指标、超声检查结果(包括肝、脾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及门脉宽度的检查)及肝纤维化指标(PⅢNP及Ⅳ型胶原)进行跟踪分析.结果106例服用As4S4的APL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6(6~72)个月,丙肝阴性组84例,初始服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高于2倍正常值的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5.5%,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比服药前有明显升高(P值均<0.05),连续用药0.5,1.0,2.0,3.0年及3.0年以上ALT、AST、GGT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尿素氮(BUN)、肌酐(CRE)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丙肝阳性组22例,初始服用时ALT、AST高于2倍正常值的发生率分别为63.6%和59.1%,连续用药2年后肝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连续用药3年以上的APL患者42例,丙肝阴性组33例患者中,2例脾肿大、1例门脉增宽,21例(63.6%)被诊断为脂肪肝,16例进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均为正常;丙肝阳性组9例患者中,4例脾肿大,2例门脉增宽,6例(66.7%)被诊断为脂肪肝,6例进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2例高于正常值.结论APL患者长期服用As4S4对肝功能无显著影响,未引起明显的肝纤维化和门脉高压症状,但脂肪肝发病率较高,应长期随访.

  •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Sweet's综合征(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阎嶂松;李大鹏;姜尔烈;周春林;刘恩彬;陈辉树;冯四洲;韩明哲

    目的 讨论并鉴别全反式维甲酸(ATRA)引起的少见的不良反应,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 报告国内首例ATRA治疗APL并发Sweet's综合征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文献报道共有13例APL患者发生与ATRA治疗相关的Sweet's综合征.包括本例在内的14例患者,中位年龄49.5(9~84)岁,女10例,男4例.10例患者单独累及皮肤,4例除皮肤外还累及肌肉、肺部、肾脏.皮肤累及以上肢为多(11例),其他部位包括下肢、面部、颈部、背部、腹部、会阴部等.患者出现Sweet's综合征时,ATRA治疗中位时间为18(6~34)d,外周血中位白细胞计数为7.05(0.80~23.00)×109/L.有4例患者未中断ATRA治疗,共有13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有效.1例患者自发缓解.在全部14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结论 Sweet's综合征为ATRA治疗APL患者过程中少见的并发症,与皮肤组织的炎症和感染不易鉴别,其发生的机制与维甲酸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再次应用ATRA后未见复发.

  • 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马荣军;朱尊民;袁晓莉;姜丽;杨世伟;杨靖;郭建民;时杰;雷平冲;张琳;商宝军;孙恺;翟亚萍;李威;张茵

    目的 探讨CD34、CD2、CD56表达和FLT3-ITD突变在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3月确诊的137例成人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点,探讨CD34、CD2、CD56表达及FLT3-ITD突变与初诊WBC、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复发率、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的关系.结果 ①137例APL患者中,伴CD34表达者占26.3%,伴CD2表达者占25.5%,伴CD56表达者占10.2%,FLT3-ITD突变率为17.5%.CD34、CD2、CD56表达和FLT3-ITD突变在高危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3.2%、47.7%、18.2%和27.3%;在中/低危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分别为18.3%、15.1%、6.5%和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61、16.764、4.480、4.268,P值分别为0.002、<0.001、0.034、0.039).②中位随访41个月,完全缓解率为96.9%,早期死亡率为6.6%,复发率为7.3%.与阴性者比较,伴CD34或CD2表达者的复发率增加(18.8%对3.3%,χ2=8.462,P=0.004;16.1%对4.3%,χ2=4.382,P=0.028);伴CD56表达或FLT3-ITD突变者早期死亡率增加(21.4%对4.9%,χ2=5.610,P=0.018;16.7%对4.4%,χ2=4.833,P=0.028).③137例患者的OS率为88.3%,DFS率为84.7%;CD34、CD56表达或FLT3-ITD突变者的OS及DFS较阴性者差(P值均<0.05).结论 在成人APL患者中,CD34、CD2、CD56表达及FLT3-ITD突变是一种不良预后因素.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研究

    作者:朱勇梅;刘元昉;张苏江;沈志祥;胡炯

    目的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细胞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PCR方法分析103例初发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的ITD突变,分析ITD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03例初发APL患者FLT3-ITD突变20例(19.4%).FLT3-ITD阳性与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和变异型异构体密切相关,FLT3-ITD阳性患者中PML-RARα融合基因短型16例,变异型2例,长型2例(P<0.0001).FLT3-ITD阳性患者外周血WBC高于FLT3-ITD阴性患者(P<0.01),其中PML-RARα短型和(或)变异型伴FLT3-ITD阳性患者WBC明显高于FLT3-ITD阴性患者(P=0.015).而PML-RARα长型伴FLT3-ITD阴性患者与阳性患者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T3-ITD阳性APL患者的诱导缓解率为90%,随访16例(2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26(11~47)个月,均处于第1次完全缓解.结论 FLT3-ITD是APL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其发生与PML-RARα短型和变异型相关.伴FLT3-ITD阳性PML-RARα短型和变异型与发病时WBC增高具有相关性,而对近期疗效无明显影响.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初步观察

    作者:赵耀中;李洪强;李大鹏;李睿;齐军元;万长春;周春林;王志强;钱林生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s2O3 联合ATRA治疗初治和复发APL患者20例(可评价的患者18例).治疗方法如下:As2O3(0.1% 溶液)10 ml加入50g/L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点滴,持续4~6h,1次/d;ATRA 25 mg*m-2*d-1,分2~3次服用.结果 1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94.4%.14例初治患者均获得CR,4例复发患者中3例取得CR.均在30 d内达CR.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ATRA联合As2O3治疗APL患者不仅能获得好的疗效,而且能缩短达CR的时间.

  • 高三尖杉酯碱在初诊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应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迎;刘兵城;魏辉;林冬;周春林;刘凯奇;李巍;魏述宁;王津雨

    目的 比较高三尖杉酯碱(HHT)±柔红霉素(DNR)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以DN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诊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6例初诊中低危APL患者随机分配至HHT组、DNR组和HHT+DNR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及无事件生存(EFS)情况.结果 HHT组31例,DNR组33例,HHT+DNR组32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三组治疗方案诱导治疗CR率均为100%,无早期死亡患者.三组诱导治疗期间WBC达峰值的中位时间分别为9(1~27)、7(1~27)和4(1~23)d,HHT+DNR组短于HHT组(P=0.008)和DNR组(P=0.240).三组治疗方案在维甲酸综合征的发生率,达CR的中位时间,WBC峰值及血小板、红细胞、血浆输注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所有患者均在巩固治疗阶段达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CMR),三组患者达CMR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T组、DNR组及HHT+DNR组的3年OS率分别为95.0%、100.0%、91.0%;3年EFS率分别为93.0%、90.0%、8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95和0.382).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HHT联合ATRA为基础的诱导、巩固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治疗初诊APL,疗效与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类似,可以作为APL的治疗选择之一.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RC-12002628.

  • 伴有t(9;22)(q34;q1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作者:郭晓;王友君;孙宇

    患者,男性,48岁.主因发现皮肤出血点1周伴发热1d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针尖样出血点,无尿血、便血、鼻出血,未诊治.入院前1d出现发热,体温高38℃.查体:中度贫血貌,双下肢皮肤散在针尖样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中段轻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双侧胫骨无压痛.血常规:WBC1.15×109/L,HGB 86 g/L,PLT 15×109/L,中性粒细胞占0.33,淋巴细胞占0.50,单核细胞占0.15,未见幼稚细胞.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占0.920.

  • 常规剂量三氧化二砷对心脏功能影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作者:周晋;孟然;刘影;王巍;李宝馨;杨宝峰

    目的研究常规剂量的三氧化二砷 (As2O3)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患者基础心率和心电图的动态观察,膜片钳技术对豚鼠心肌细胞用药前后动作电位和电流的监测, 激光共聚焦技术对用药前后豚鼠心肌细胞内钙的测定,分析As2O3对APL患者心脏功能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常规剂量的As2O3静脉给药第1~2周,52.5%~35.0% 的APL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脏不良反应,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等.膜片钳监测显示1,2,5 μmol/L As2O3使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从(563.0±55.8) ms分别延长到(737.7±131.7)ms、(842.4±115.6)ms和(1103.2±96.3)ms (P值分别<0.05,0.01,0.01),使L-型钙电流增加.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1,2,5 μmol/L As2O3使心肌细胞内钙增加,并可以被钙通道阻滞剂阻断.结论常规剂量的As2O3可使部分APL患者出现一过性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As2O3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心肌离子通道和细胞内钙来实现的.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承文;刘世和;薄丽津;秦爽;刘旭平;代芸;王建祥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明显特征而核型分析正常或非典型t(15;17)患者是否伴有分子异常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APL初诊患者193例,选取其中32例进行FISH 法检测.部分病例应用RT-PCR作补充检测.结果 193例APL患者中132例(68.4%)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 (15;17) (q22;q12).193例中选出32例按核型分析结果分为3组:第1组14例检出t(15;17);第2组 13例未检出t(15;17);第3组5 例为涉及1 5 和1 7 号染色体的变异复杂易位.第1组病例FISH 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与核型分析相符.第2组核型分析未发现t(15; 17),但FISH 结果证实该组病例均具有PML/RARα融合基因.第3组FISH 检测不但检出PML/RARα融合基因,而且确定其阳性信号不在1 5 q 上,而位于除15,17 号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结论临床表现APL特征的患者,不论核型分析是否发现典型t(15;17),FISH和RT-PCR检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诊断方面,FISH 法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而且可以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因此对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不能确定的APL初诊患者,FISH 检测是必要的补充.

  • 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93例疗效分析

    作者:向阳;王晓波;孙淑君;郭爱霞;魏艾红;成玉斌;黄世林

    目的 总结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19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复方黄黛片1.25 g,每日3次,饭后服;3 d后逐渐增量至7.5 g/d.结果 193例患者均获完全缓解(CR),其中78.8%的患者在用药44.3(31~60)d后获CR;疗程中未出现严重的感染、出血,不诱发与加重DIC.治疗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11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尿素、肌酐、心电图的QTc间期等指标变化不大.结论 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具有CR率高,不抑制骨髓,不诱发与加重DIC,使用安全,患者耐受性好等特点.

  • 乌苯美司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体外研究

    作者:钱习军;林茂芳

    目的探讨氨肽酶N抑制剂乌苯美司(ubenimex)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分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Myc、ERK1/2及p-ERK1/2、p38MAPK及p-p38MAPK蛋白表达.结果ubenimex单独应用对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及CD11b表达无明显影响,但ubenimex能增强ATRA诱导NB4细胞的NBT还原能力及CD11b的表达.100μg/ml ubenimex能增强10 nmog/L ATRA诱导原代APL细胞的NBT还原能力.100μg/mlubenimex增强10 nmol/L ATRA下调NB4细胞c-Myc蛋白的表达;抑制10 nmol/L ATRA引起的NB4细胞的p38MAPK磷酸化.结论ubenimex能够增强ATRA对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可能与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及对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调控有关.

422 条记录 5/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