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体寄生虫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进;黄亚铭

    科学家早在19世纪已开始掌握了冷冻技术,但直到20世纪液氮(-196℃)的发现和使用才开创了低温生物学的研究历史[1],人体寄生虫的低温保存技术也随即发展起来.人体寄生虫低温保存技术有别于细菌和病毒的低温保存,它既可以保存单细胞也可以保存多细胞,后达到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生物低温保存过程.保存的样本既有单细胞的原虫也有多细胞的蠕虫,既有从终宿主体内采取的样本,也有从中间宿主采取的样本.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低温保存技术不仅为生物保存带来各种实验研究的方便,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保持生物基因的原始性及对药物研究的影响[2].在整个低温保存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国内外的科学家对各种寄生虫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探讨,并探索了不同的冰冻保护剂和各种低温保存方法,其目的是为了寻找一条更为简单而有效并适合于不同条件下使用的保存方法供科学研究使用.为此,有必要对人体寄生虫低温保存技术这一发展过程进行回顾和展望.

  • 8例肝移植供肝灌注及低温保存配合

    作者:董桂福;周子娟;杨万玲;李建华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中供肝的灌注、低温保存的配合方法.方法:对8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供肝灌注及低温保存的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结果:肝移植中有效的供肝灌注和低温保存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结论:熟悉供肝灌注及低温保存的配合步骤和过程,是保证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方面.

  • 降温速率对程序化降温低温保存动脉的影响

    作者:张保;卜海富;桂斌捷;赵刚

    目的 探讨降温速率对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家兔双侧颈总动脉100根,均分为5组(n=20).A组:新鲜家兔动脉作为对照组;B、C、D、E组分别以-0.5、-l、-2、-5℃/min的降温速率进行低温保存.对各组动脉力学性能、组织结构、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结果 低温保存动脉与对照组比较,其黏弹性均有损失;随降温速率的增加,其黏弹性损失趋于增加.B、D、E组与C组的生物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0.5℃/min降温速率低温冷冻保存的血管参数接近新鲜血管,是血管低温保存的佳降温速率.

  • 玻璃化法保存异体肌腱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富章;卜海富;赵刚;张保

    目的 评介玻璃化法保存的异体肌腱移植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家兔60只,其中24只切取双侧跟腱48条,分为2组,分别采用玻璃化法和程序冷冻法保存2周以上.其余36只平均分为3组:A组行新鲜肌腱自体移植,B组行玻璃化法保存肌腱异体移植,C组行程序冷冻法保存肌腱异体移植.术后3、8、12周后取材,行形态学、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测试,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玻璃化法保存肌腱完整率高于程序冷冻法,差异有显著性.A、B组移植后较C组粘连轻,光泽好.新生血管、腱细胞成熟早,愈合进程快.术前A、B、C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周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玻璃化法保存异体肌腱操作简单,能较好保存肌腱的组织结构,移植效果优于传统的程序冷冻法保存的异体肌腱.

  • 蛋白酶对冻融胚胎透明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巫新春;周平;曹云霞;赵济华

    目的 评价冻融过程对胚胎透明带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酶消化法对卵裂期胚胎进行消化,对酶消化前后胚胎的透明带厚度进行比较.结果 在酶消化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胚胎的透明带厚度分别为(19.07±0.84)μm和(19.03±0.75)tm,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酶消化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胚胎透明带厚度分别为(13.01±0.88)μm和(8.70±0.73)μm.与消化前相比,两组胚胎透明带厚度均变薄,差异有显著性(P<0.001).酶消化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胚胎透明带厚度明显较厚,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酶消化法可使新鲜胚胎和冻融胚胎透明带明显变薄.冻融胚胎较新鲜胚胎透明带难以被蛋白酶消化.

  • 人胎肝细胞冻存复苏的基础研究

    作者:李永翔;宣正荣;王蔚萱;宋海屏;孟翔凌;朱化刚

    目的通过对胎肝细胞冻存和培养的研究,了解冻存后的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法采用二步灌注法分离人胎肝细胞,将分离后的胎肝细胞分为4组:A组为新鲜肝细胞;B、C、D组分别为冻存2、3、6周的胎肝细胞.4组肝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测活,A、B、C 3组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和检测形态、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冻存肝细胞具有较高的活率[B、D组活率分别为(85.9±5.3)%、(74.1±2.7)%];其形态、结构和白蛋白、尿素氮的分泌功能和新鲜肝细胞相似.结论使用本法冻存的胎肝细胞具有正常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一种较好的长期保存肝细胞的方法,建立"细胞库"是可行的.

  • OHSS高危患者两种移植方案的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谢鑫;曹云霞;周平;吴欢;张媛媛;刘迎春

    目的 比较研究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周期患者移植日前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因素时行全胚胎冷冻以及行新鲜周期移植的两种方案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COH治疗且取卵前出现OHSS高危因素的患者267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全胚胎冷冻并行首次解冻胚胎移植的122例;B组: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的145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身体质量指数(BMI)、COH情况[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超排天数、Gn总量、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HCG日雌二醇(E2)水平、HCG日卵巢大小]、获卵数、优质胚胎数、重度OHSS发生率、新鲜周期及复苏周期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因素、BMI、COH情况、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重度OHSS的发生率(2.46%)显著低于B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生化妊娠率(50.0% vs 47.6%)、临床妊娠率(36.9% vs 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新鲜周期移植比较,OHSS高危患者行全胚胎冷冻后复苏周期移植不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但其明显降低了重度OHSS的发生率,使安全性提高并降低了医疗费用.

  • 玻璃化冷冻人成熟卵母细胞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丽;章志国;邢琼;周平;梁伟;曹云霞

    目的 探讨玻璃化冷冻在人成熟卵母细胞冻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cryoleaf进行人类成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冻融后成功复苏的卵母细胞行胞质内单精子注射一胚胎移植(ICSI-ET),观察复苏后卵母细胞受精、卵裂以及生化妊娠、临床妊娠情况.结果 15例共81枚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或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有69枚卵母细胞成功复苏.52枚卵母细胞受精,39枚卵母细胞卵裂,移植后4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结论 玻璃化冷冻人成熟卵母细胞方便、快捷、成本低下、冷冻损伤小,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冻融胚胎移植三种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结局比较

    作者:刘羽;曹云霞

    目的 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中三种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探讨如何更好的选择FET的内膜准备方案.方法 对272个FET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自然周期组、自然周期+HCG组及人工周期组等三组不同临床用药方案在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有无明显差异.结果 三种用药方案在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不孕类型及移植胚胎优质胚胎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上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案行FET子宫内膜准备妊娠率相似,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内膜准备方案.

  • 人冻融卵母细胞赠送的初步研究

    作者:曹云霞;许孝凤;章志国;丛林;赵济华;魏兆莲;周平

    目的为要求接受赠卵的不孕症患者提供一种人卵母细胞的保存方法.方法将供卵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自愿捐献的多余的成熟卵母细胞29个,慢冻快融后采用受者丈夫精子行单精子胞浆内注射(ICSI),观察受精、卵裂及发育过程,选择形态好的胚胎移植.结果 29个成熟卵母细胞冻融后存活22个(存活率75.86%),17个正常受精(受精率77.27%),形成胚胎12枚(胚胎形成率70.59%),移植9个胚胎.4例接受赠卵者中1例获临床妊娠.结论慢速冷冻快速融冻人卵母细胞是一种可行的卵母细胞的冻融方法.并获得赠卵临床妊娠成功.

  • 低温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生物特性的影响

    作者:邓汝淇;胡何节;方征东;王晓天;孙小杰;葛新宝

    取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在不同时期进行低温冻存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诱导和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DCs).经过冻存的DCs复苏后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DCs均高表达CD11c,低表达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分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不同时期进行低温冻存的DCs仍能保持稳定的生物特性.

  • 低温保存对富含血小板血浆质量影响的实验观察

    作者:张军;欧阳锡林;骆群

    目的:分析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低温保存后的质量变化.方法:采用定时限量、温和水平振荡方法将终浓度5%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加入已制备的PRP中,测定-80℃条件下冻存前后血小板数(platelet count,BPC)、乳酸脱氢酶(lactic acid dehydrogenase,LDH)含量及pH值.结果:制备PRP可获全血中75%的血小板;PRP加DMSO冷冻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H活性有明显增高(P<0.01);pH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富含血小板血浆冷冻保存后可获得较高回收率,血小板数量和血浆pH值没有明显改变.

  • 你不知道的豆浆误区

    作者:梁晶晶

    1.坊间说法:豆浆一般在做好后2~3小时之内喝有营养,之后豆浆的营养就会逐渐分解,喝了容易让人腹胀腹泻.所以,豆浆要喝现磨的.专家说法: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会在2~3小时后分解.豆浆中的糖类不会变成其他物质,钙、铁、维生素等在合理保存条件下是不会分解的.至于蛋白质和脂肪,除非变质才会导致腹胀、腹泻,这是食物保存安全的问题,不是分解的问题.如果是自家鲜磨的豆浆,隔夜的话应该放置冰箱低温保存,再饮用时应重新煮开.

  • SD大鼠骨组织冷冻预处理温度的选择

    作者:张发惠;周琳瑛;郑和平;张朝春;曲丽娟;钟秀容;陈莲云

    目的探讨冷冻预处理温度对骨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骨保存移植提供依据.方法以15%二甲基亚砜(DMSO)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步骤,对SD大鼠骨组织进行-45,-50,-55,-60,-65和-70 ℃冷冻预处理,-196 ℃液氮保存1周,复温后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温度-55 ℃冷冻预处理和液氮保存的大鼠骨组织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其余温度组的骨细胞轻度水肿,线粒体肿胀,嵴破坏,细胞核有固缩现象,部分骨细胞变性明显,甚者细胞膜不连续.结论骨组织冷冻预处理温度在-50~-60 ℃之间,-55 ℃是佳温度值,可获得大部分生物活性的骨组织.

  • 不同时段缺血对SD大鼠周围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红;周琳瑛;张发惠;郑和平;李丽;钟秀容;陈莲云

    目的探讨缺血对SD大鼠周围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冷冻法,以15%DMSO为低温保护剂,对30只SD大鼠股前神经进行缺血冷藏和常温缺血实验,时间为1,2,3,4,5,6和8 h,-50 ℃冷冻温度预处理,液氮保存1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缺血1~2 h,冷藏组个别髓鞘轻度水肿,常温组髓鞘增厚,雪旺细胞水肿;缺血3~4 h,冷藏组个别轴索内线粒体轻度肿胀,常温组少数神经纤维脱髓鞘现象;缺血5~6 h,冷藏组部分髓鞘不规则,排列疏松,常温组神经纤维脱髓鞘增多,雪旺细胞及轴索内线粒体水肿明显;缺血8 h,冷藏组少数神经纤维脱髓鞘,部分雪旺细胞水肿,常温组轴索明显萎缩,少数雪旺细胞破坏.结论缺血8 h冷藏神经组织,其超微结构仍较好,表明冷藏可明显延长周围神经的缺血耐受时限.

  • 冷冻预处理温度对SD大鼠周围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陈红;周琳瑛;张发惠;郑和平;李丽;钟秀容

    目的探讨不同冷冻预处理温度对周围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15%二甲基亚砜(DMSO)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步骤对SD大鼠坐骨神经进行-45,-50,-55,-60,-65和-70℃冷冻预处理,-196℃液氮保存1周,复温后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50℃冷冻预处理和液氮保存的的大鼠坐骨神经,超微结构保持良好.其余各温度组的神经呈髓鞘增厚、疏松,脱髓鞘、髓鞘断裂,轴索萎缩,局部裸露,雪旺细胞肿胀、坏死等轻重不同的冷冻损伤表现.结论周围神经冷冻预处理温度在-50~-55℃之间,-50℃是其佳温度值.

  • 不同时段缺血对SD大鼠肌腱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李丽;周琳瑛;张发惠;郑和平;陈红;陈莲云;钟秀容;陈曦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缺血对SD大鼠肌腱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冷冻步骤,以15%DMSO为低温保护剂,对SD大鼠肌腱进行冷藏缺血和常温缺血实验,缺血时间为1,2,3,4,5,6和8 h,-50℃温度冷冻预处理,液氮保存1 w,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肌腱缺血1~2 h,冷藏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常温组腱细胞轻度水肿;缺血3~4 h,冷藏组少数腱细胞细胞质肿胀,常温组腱细胞细胞质水肿,个别腱细胞膜不完整;缺血5~6 h,冷藏组腱细胞细胞质肿胀,常温组腱细胞质破坏脱落,核膜尚完整;缺血至8 h,冷藏组个别腱细胞肿胀、胞膜不完整,常温组多数腱细胞质破坏脱落.结论缺血冷藏能明显延长同种异体肌腱的对缺血耐受时间,可获得大部分生物活性的肌腱组织.

  •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冻存及初步鉴定

    作者:余良宏;康德智;林建华;张志坚;吴朝阳;傅冷西

    目的 探索人骨髓间质干细胞(hMSC)的体外分离、扩增、冻存、复苏的方法.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骨外伤髓内钉固定手术髓腔内容物,应用Ficoll-Paque分离液分离hMSC,通过传代扩增细胞,"慢冻速融"进行细胞冻存、复苏;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的表面标志.结果 hMSC容易分离获取、体外扩增迅速、冻存复苏简便,复苏后细胞形态保持不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34、CD45阴性,CD29及CD71、CD9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9%,99.1%及4.1%.结论 hMSC库有望建立,为组织工程、细胞移植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 冷冻血小板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作者:焦红霞;袁力

    临床诸多疾病的治疗均需及时提供足够量的血小板.目前国内保存血小板通用的温度是22 ℃,这个保存温度一是保存时间短(72 h),储存多了容易造成浪费,储存少了遇有临床急需又供应不上;二是22 ℃保存容易造成制剂污染.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以二甲亚砜(DMSO)作为防冻剂保存血小板,不但输血前不需洗涤可直接输注、减少洗涤过程对血小板的破坏,而且还具有保存效果好、没有副作用、制作方法简便等诸多优点[1],报道如下.

  • 同种异体带瓣管道的保存方法及研究进展

    作者:徐帆

    同种异体带瓣管道(valved homograft conduit,VHC)即一段带有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的大动脉,通常由生前无大血管病、瓣膜病、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的脑死亡患者自愿捐献,因其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解剖形态及生物活性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治疗婴幼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及成人大血管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保存方法也相应的成为研究热点[1-2].经过40余年的发展,VHC的保存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笔者就VHC保存方法的发展史、现状及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477 条记录 15/24 页 « 12...1213141516171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