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A125 ELISA对卵巢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价

    作者:李雅军

    本文对我院1999~2000年妇产科100例妇科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进行检测及对照分析,以探讨血清CA125对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一、血清标本:100例患者,年龄20~55岁,平均33岁,分离血清置低温保存.二、试剂与器材:CA125 IRMA kit由美国MaxgeneBiotechnologies公司生产,酶标仪为奥地利SIT-Ⅱ型.三、方法:取已知抗原浓度分别为0、15、50、100、200、400ku/L的标准液及血清标本一周内检测.方法如下:(1)将系列标准液及血清标本各取100μl,加入抗CA125抗体包被的聚苯乙烯反应孔,在每孔加入酶结合剂100μl,混匀,孵育3小时.(2)取出后用蒸馏水洗板5次,拍干后加TMB底物200μl,置暗处15′,显色.(3)在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30分钟内于酶标仪450nm处比色.

  • 低温冷冻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兔颅骨缺损修复效果的观察

    作者:陈骏;赵云富;张庆福;刘国勤;刘曼娇;姚甜

    目的 观察比较低温冷冻后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兔颅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 将15只体质量为2.5kg的健康新西兰雄性大白兔,沿兔颅顶中线制备3个骨缺损孔,分别植入-80℃低温冷冻自体PRP凝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复合体(HAP/TCP),(实验孔)、生理盐水+HAP/TCP(空白孔)、新鲜自体PRP凝胶+HAP/TCP(对照孔),于术后4周、8周和12周时分别处死5只并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及CT值测量等方法比较低温冷冻PRP对兔颅骨缺损修复的影响.结果 术后4周、8周时,实验孔及对照孔成骨质量明显优于空白孔,两组CT值均较空白孔高[术后4周时实验孔、对照孔、空白孔分别为(376.8±50.41)、(414±71.41)、(94.42±37.02),术后8周时分别为(750.46±91.26)、(682.22±111.53)、(444.04±47.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4周、8周时实验孔CT值与对照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实验孔、对照孔和空白孔的成骨质量差异不明显,各孔间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经低温冷冻保存后仍然和新鲜PRP一样,具有早期促进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 氯胺酮对大鼠肾脏低温延时保存影响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范颖晖;高轶;王新华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大鼠肾脏低温保存期间肾皮质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用0~4℃单纯高渗枸椽酸盐嘌呤溶液(HC-A)保存液、加入氯胺酮10-5μmol/L的HC-A保存液50~100 ml原位逆行灌注肾脏,离体低温保存24、48、72 h,取材在光镜和电镜下作形态学观察.结果:低温保存72 h内氯胺酮组肾脏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形态学有明显改变,细胞和细胞器变性坏死,肾间质高度水肿;单纯HC-A保存液组上述改变较轻.结论:在器官保存液中加入氯胺酮,不利于肾脏低温保存.

  • 降温速率对血小板冰冻保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胡慧红;钱宝华;刘宝林;顾海慧;朱燕霞;花美仙

    目的:观察不同降温速率下血小板冰冻保存效果,探讨血小板冰冻保存的佳降温速率.方法:在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作用下,血小板以不同速率(1、10、20℃/min)降温至-80℃后直接转入深低温冰箱保存,冻存1周后复温检测其体外功能和表面分子的变化,与非程序降温组及新鲜血小板作比较.结果:复温后各冰冻保存组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新鲜对照组(P<0.05或P<0.01).肾上腺素诱导的大聚集率10℃/min组与1℃/min组、非程序降温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低于新鲜对照组(P<0.01),但高于20℃/min组(P<0.05).CD42b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10℃/min组高于其他各冷冻保存组(P<0.05),低于新鲜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复温后1℃/min组、20℃/min组、非程序降温组表面的CD62p荧光强度均高于新鲜对照组(P<0.05),10℃/min组CD62p荧光强度高于新鲜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降温速率对冰冻保存血小板效果影响较大,在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作用下,相对于1、20℃/min,10℃/min降温速率效果佳.

  • SMO液对低温下肾皮质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牛强;朱有华;缪明永;杨军昌;张纯

    目的:探讨自制上海多器官保存液(SMO液)对肾皮质线粒体低温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HC-A液和UW液作对照,在犬肾低温保存各时间点,取皮质标本;通过电镜观察保存期间线粒体形态改变;差速离心法分离皮质线粒体,Clark氧电极法测定其活性,描记四态呼吸曲线,计算Ⅲ态、Ⅳ态耗氧速率、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及磷氧比(P/O).结果:低温保存期间, HC-A组肾皮质线粒体水肿、空泡样变明显重于SMO组和UW组,而后两者改变相似;随着低温保存时间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肾皮质线粒体Ⅲ态呼吸耗氧速率、RCR和P/O均明显降低;保存1~3 d HC-A组Ⅲ态呼吸耗氧速率显著低于SMO组(P<0.05);保存各时间点SMO组线粒体RCR和P/O显著高于HC-A组(P<0.05),与UW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MO液对肾皮质线粒体低温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比HC-A液强,与UW液相似.

  • 低浓度二甲亚砜和第二信使调节剂混合物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初步研究

    作者:顾海慧;钱宝华;张昊翔;吴江;王宣;花美仙;郭峰

    目的:探讨低浓度DMSO(2%)和第二信使调节剂混合物(thrombosol)低温保存血小板的效果.方法:应用6%DMSO(对照组)、2%DMSO+thrombosol(实验组)为新鲜浓缩血小板的冰冻保护剂-80℃保存,1周后复温检测血小板计数、肾上腺素或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血小板表面CD41、CD42b、CD62p和CD35分子改变.结果:复温后,实验组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诱导的聚集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仍然低于新鲜血小板(P<0.01).冰冻血小板CD62p表达较新鲜血小板显著升高(P<0.05,P<0.01),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冰冻血小板肾上腺素诱导的聚集反应和CD42b表达均下降(P<0.05,P<0.01),但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常规6%DMSO低温保存血小板相比,2%DMSO加第二信使调节剂混合物低温保存血小板的效果有明显改善.

  • 血清透明质酸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吕随峰;付志仁;徐冠南;王孟龙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yalu ronic acid,HA)浓度与肝脏低温保存-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在 成功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1)对照(A)组;(2)低温保存 2 h后移植(B)组;(3)低温保存4 h后移植(C)组。分别在术后2、4 h取血清和肝脏标 本检测HA及部分肝功能指标,并进行病理观察。结果:移植后血清HA 水平比传统的肝功能指标如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早,下降快。在B 组和C组,血清HA水平明显升高,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B组和C组可见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肝窦和肝小叶结构紊乱。C组移植后4 h标本炎细胞浸润明显。结论:肝脏低温保存导致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再灌注后损伤加重。血清HA水平可反映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 自制多器官保存液对兔肾低温延时保存的形态学观察

    作者:郑军华;闵志廉;李玉莉;朱有华;叶廷军;何长民;周扣珍;王庆蓉;齐隽

    目的:观察长征1号(CZ-1)多器官保存液对兔肾低温保存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新西兰雄性兔肾脏分别用2~4 C CZ-1液、UW液及HC-A液50~100ml灌注,待肾脏变白后,切断所有血管,将肾脏取下放入装有CZ-1液、UW液和HC-A液保存罐中2~4 C保存,供取材作形态学观察.结果:72 h以内CZ-1液保存组肾脏组织光镜和电镜下形态学无明显改变,而且CZ-1液保存组低温保存肾脏组织的变化以及细胞和细胞器的变性均缓于Uw液与HC-A液保存组.结论:CZ-1液能低温保存肾脏在72 h之内.

  • 液氮冻存和复苏对恶性疟原虫存活的影响

    作者:曲莉;潘卫庆

    自1976年Trager和Jensen成功建立了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方法[1]以来,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恶性疟原虫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研究.恶性疟原虫的冻存与复苏,是能否成功进行体外培养的关键.国内外研究者[2]对寄生虫冻存方法的探索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但就如何大限度地减少低温对寄生虫的损伤,仍未得到规律性的结论.本实验对几种恶性疟原虫冻存复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得到提高恶性疟原虫冻存后复苏成活率的更为有效的方法,为恶性疟原虫的体外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 玻璃化冷冻兔卵巢组织自体移植后卵巢功能观察

    作者:于璇;邓晓惠;晁岚;于红玲

    目的 观察玻璃化冷冻兔卵巢组织自体子宫系膜内种植后卵泡的发育情况.方法 1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1)冷冻复苏移植组,10只,切除双侧卵巢,将卵巢切成小组织块玻璃化冷冻2周后复苏,多点自体种植于子宫系膜内;(2)对照组,5只.通过卵巢组织光镜、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种植后卵巢组织长期存活、卵泡生长发育及内分泌功能恢复及维持情况;观察存活的卵巢组织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采集MⅡ期成熟卵进行卵泡浆内单精于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进一步观察移植后发育成熟的卵母细胞的受精情况.结果 移植2个月和6个月后卵巢组织中各级卵泡所占的比例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半年后对卵巢组织应用卵泡刺激素,与未用卵泡刺激素的卵巢组织相比,近成熟卵泡所占的比例增多(P<0.05);成熟卵母细胞ICSI受精后,能够得到正常的胚胎.结论 玻璃化冷冻兔卵巢组织自体子宫系膜内种植能够很好地恢复卵巢功能,其功能可维持较长时间,结合体外受精技术可以产生正常的胚胎.

  • 低温医学在口腔科中的应用

    作者:王丽;潘可风

    低温(Cryo)医学又称冷冻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适用范围甚广,可显示出两种作用截然不同的功效,既可杀伤破坏病变组织,又可长期保存生物组织、病毒或细菌。目前,随着低温医学的蓬勃发展,低温(冷冻)技术已被应用于医学的各个方面。在口腔科,此种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人离体牙深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丽;潘可风;殷立行

    目的探索一种较佳的离体牙延期再植的保存方法.方法100颗正常上下第一双尖牙,随机分成5组,即对照组;微机控制降温,液氮(-196℃)保存1周、2周的离体牙;普通冰箱自然降温,液氮保存1周、2周的离体牙.行活力检测,结果行t检验.结果离体牙在深低温保存后仍可观察到一定数量的有活性的正常形态的牙周膜细胞.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别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类离体牙在经过不同方法冻存一段时间后,其根面一定量的牙周膜细胞仍可保持活性,再植后可预期达到与立即再植相似的存活率.

  • 气相液氮运输罐短期储存胚胎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陈禹雷;陈浩杰;刘丽均;赵丹凤;徐平

    目的 探讨用气相液氮运输罐运输小鼠胚胎和短时间保存小鼠胚胎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使用 4 个小鼠品系(C57BL/6、B6D2、DBA/2、B10A),通过体外授精的方法得到2-细胞胚胎,用玻璃化冷冻法冷冻胚胎并储存于液相液氮罐,然后转移至气相液氮运输罐内放置14 d再转入液相液氮罐,后进行复苏移植.结果 4 个品系的冷冻胚胎的复苏率分别为 69.7%、77.27%、77.59%、72.64%,对照组的相应复苏率为97%、84.38%、75%、71.43%,差异均不明显(P<0.05).4 个品系胚胎移植后,除 B10A 这个品系的出生率差异显著外(P<0.01),其他 3 个品系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在气相液氮运输罐短时间内储存胚胎或通过气相液氮运输罐进行胚胎运输是可行的.

  • 不同玻璃化冷冻方法对实验兔胚胎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作者:柴世庆;刘丽均;郁丽丽;柴家前;徐平

    目的 采用不同的抗冷冻液对实验兔桑椹胚的超低温保存进行探索,以达到经济、有效保存实验兔资源的目的.方法 选取三个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采用改良的EFS40(40%乙二醇+180 ppm聚蔗糖(w/v)+0.3 mol/L蔗糖PB1溶液)溶液mEFS40作为冷冻保护液,胚胎先在mEFS20溶液中平衡2 min,然后移入mEFS40中平衡1 min,再移入麦管中,麦管在液氮表面预冷却2 min后投入液氮中保存.方案二:将冷冻液和平衡液分别替换为EFS40和EFS20,冷冻步骤同方案一.方案三:使用EFS40溶液作为抗冷冻液和平衡液,胚胎在EFS40中冲洗三遍,移入麦管中后将麦管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冷冻胚胎的复苏均采用25℃水浴加温,然后将胚胎置于0.5 mol/L的蔗糖溶液中平衡,再转入PBI溶液中进行培养.结果 三个不同方案的冷冻胚胎的复苏率分别为17.1%、69.6%和36.1%.结论 采用EFS40作为冷冻保护液和EFS20作为平衡液(方案二)可有效保存实验兔胚胎.

  • 人食管上皮细胞培养、冻存及复苏方法的实验研究

    作者:鲍春荣;丁芳宝;黄盛东;梅举;张宝仁

    目的比较K-SFM无血清培养基及DMEM有血清培养基在人食管上皮细胞培养中的作用,并比较不同冻存方法对人食管上皮细胞复苏后存活率的影响,探讨适合应用于组织工程食管研究的人食管上皮细胞培养、冻存及复苏方法.方法人食管上皮细胞来源于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的食管.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培养,两种方法均分别加入K-SFM无血清培养基及DMEM有血清培养基.采用直接观察、锥虫蓝染色活力鉴定及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对比细胞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分别以两种培养基配制的冻存液进行冻存,复苏后的细胞采用锥虫蓝染色法鉴定其存活率.结果细胞呈典型"铺路石"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角蛋白呈阳性结果,证明培养的细胞为人食管上皮细胞.人食管上皮细胞在K-SFM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快,细胞形态好,不易被成纤维细胞污染.以K-SFM培养液配制的冻存液冻存的细胞复苏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以DMEM配制的培养液.结论应用K-SFM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和冻存人食管上皮细胞的方法简便、培养效果好,适合推广应用.

  • EST联合LC治疗肝外胆管多部位结石64例

    作者:赵经川;沈强;曹建华;吴自强;王吉军

    应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已有多年,80年代以来同种带瓣管道(VHC)应用逐渐增多。1989年11月~1998年12月10年间我们应用自行采集、制备和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大动脉治疗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83例,存活71例,死亡12例,死亡数占14.5%。现对12例死亡病例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寻找失败原因,提高疗效。

  • 同种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手术死因探讨

    作者:张海波;苏肇伉;刘锦纷;丁文祥

    应用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已有多年,80年代以来同种带瓣管道(VHC)应用逐渐增多。1989年11月~1998年12月10年间我们应用自行采集、制备和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大动脉治疗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83例,存活71例,死亡12例,死亡数占14.5%。现对12例死亡病例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寻找失败原因,提高疗效。

  • 深低温冻存对大月龄胎儿带瓣血管组织免疫原性的影响

    作者:徐平;邢泉生;王鲁民;纪志娴;董建强

    目的 通过研究深低温保存前后大月龄胎儿主、肺动脉带瓣血管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的表达情况,分析深低温保存对组织HL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10例脑死亡胎儿主、肺动脉带瓣血管,胎龄28~38周;每例随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冻存常规方法降温,-196℃长期保存者作为实验组,另一部分为对照组,未作冻存.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冷冻前后HLA-Ⅰ、Ⅱ类抗原和内皮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新鲜血管壁和瓣膜内皮表面均表达Ⅰ类抗原,而Ⅱ类抗原在血管壁内皮下层和瓣膜基质中表达.深低温冻存后Ⅰ类抗原在血管壁和瓣膜内皮表面消失,Ⅱ类抗原在相应组织中表达减弱.Ⅱ类抗原中内皮细胞抗原存在于冻存前后的血管表面,而在瓣膜表面冷冻后消失.结论 深低温冻存后大月龄胎儿同种带瓣血管免疫原性降低.

  • 血细胞样本长期低温保存对DNA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窦为娟;卢颖辉;唐蓉;周敏林;贺贝;尹茹;朱萍;曾彩虹;刘志红;郑春霞

    目的:探讨血细胞样本长期(10年以上)低温保存后获得DNA的质量和产量情况. 方法:选取南京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低温(-80℃)保存10年以上3 ml抗凝血分离得到的血细胞样本150份,采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磁珠法)提取DNA,Nanodrop 2000测定DNA的纯度和产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DNA完整性. 结果:150份血细胞样本提取的DNAA260/A280平均值为1.84,A260/A230平均值为2.27,产量平均值为187.57 μg.所有样本凝胶电泳均可见DNA条带比较集中,未见弥散分布,分子量≥20 kb.150份DNA中,134份1.7≤A260/A280≤1.9,占89.3%;120份A260/A230≥2.0,占80%;115份1.7≤A260/A280≤1.9且A260/A230≥2.0,占76.7%.143份DNA产量≥10 μg,占95.3%.其中,DNA产量≥10 μg且1.7≤A260/A280≤1.9有132份,占88%.DNA产量≥10 μg,1.7≤A260/A280≤1.9且A260/A230≥2.0有114份,占76%;结论:绝大部分低温保存10年以上的血细胞样本磁珠法提取的DNA质量和产量都可满足下游实验要求.该研究为从长期低温保存的血细胞样本中提取DNA用于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自制多脏器保存液对低温大鼠睾丸氧自由基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雯;李莎;杨飞燕;张婷婷;童美珍;王佳亨;杨剑烨;张金萍

    男性外阴损伤、坠落伤或骑跨伤是导致睾丸损伤的常见原因,往往造成精索断裂,需要自体移植.在睾丸移植过程中,低温保存和缺血可导致睾丸产生氧自由基而损伤睾丸组织.SOD结果见表1.

477 条记录 13/24 页 « 12...10111213141516...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