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R与DR的图像比较及临床应用

    作者:杨辉

    目的 旨在阐明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uted radiograhy,CR)与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hy,DR)成像结果的优劣及其在临床摄影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近期CR、DR胶片共2109张.依据X线片的评片标准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和分类(甲级,乙级和丙级),并统计其类片所占比率.通过统计软件SPSS 13>0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比较CR与DR的不合格率(废片率).结果 DR的合格率为99.72%,其中优质片率为96.20%,废片率为0.28%.CR的合格率为98.84%,其中优质片率为91.94%,废片率为1.16%.优质片率DR明显高于CR(Y2-17.2685,P<0.01),废片率明显低于CR(Y2=5.8712,P<0.05).结论 DR在临床工作中优于CR.虽然CR和DR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会并存,DR终会取代CR.

  •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诊治现状

    作者:杨友全

    近些年来,由于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的提高,国内外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生机理、诊治等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笔者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诊断显像
  • 活体体内光学成像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张栋;彭作富;马惠敏;李顺月

    目的:活体动物成像技术是一项崭新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被用于基因表达模式分析、药物的靶向作用等的检测评估中.本研究首次应用该技术对针灸效应进行初步摸索,探讨其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取7只SPF级裸鼠随机分为针刺组(4只)、对照组(3只).使用Cy7修饰的转铁蛋白(Tf-Cy7)和阿霉素(Dox)于裸鼠的尾静脉注射,待其分布稳定后针刺组针刺"腰阳关"穴(GV 3),对照组动物不针刺.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显示针刺组和对照组Tf-Cy7和Dox分布变化过程,观察针刺对Tf-Cy7和Dox分布的影响.结果:(1)针刺后,血脑屏障及心脏部位的信号开始减弱,Tf-Cy7开始趋向于脾脏和肝脏,针刺50 min时达到大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产生明显的差异.(2)针刺20 min,Dox开始趋向于脑和肺等脏器,针刺30 min时达到大变化.结论:针刺可以改变药物靶点的聚集,活体动物成像技术对针刺过程中Tf-Cy7和Dox体内重新分布的过程显像清晰,此项新技术将在针灸经络研究中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 1.5T MR肾脏弥散张量成像b值的优化研究

    作者:冯强;马智军;伍建林;于洪

    目的 探讨b值的选取对DTI测量指标和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获得佳b值.方法 随机招募20例健康志愿者行DTI成像,b值的选择为0、200、400、600、800、1 000 s/mm2,弥散梯度方向为6,分别测量ADC值、FA值,SNR、CNR,对ADC图进行评分,分析不同b值时的变化规律.结果 5组b值获得的肾实质、皮质、髓质的ADC值及SNR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1846.65、368.93、207.80和951.93,P<0.05),随着b值的增大,ADC值变小,SNR值变小.不同b值的肾实质、皮质、髓质的FA值及CNR值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0.98、1.07、1.14和1.13,P>0.05).相同b值时皮、髓质ADC值和FA值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图得分随着b值的增大,图像质量变差.b值取0、800 s/mm2时,ADC图的图像质量具有诊断意义,但皮髓质分辨不清晰.b值与肾实质ADC值、SNR上呈负相关(r=-0.980和-0.974,P<0.05),而与FA值、CNR无相关(r=-0.156和-0.152,P>0.05).结论 b值为600 s/mm2的图像质量较好,皮髓质差异容易分辨,适合于肾脏的研究.

  • 短期睡眠不足住院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达与特性分析

    作者:虢慧芝;陈日垦;王静;邝爱玲;刘恒;邓秀芳;邓方阁

    目的 探讨短期睡眠不足住院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达与特性.方法 根据患者自我报告的睡眠状况将患者分为睡眠不足组和睡眠良好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红外热成像表达与特性.结果 与睡眠良好组相比,睡眠不足组红外热像表达异常,表现为额区呈不对称、不均匀分布的异常高热表达,且可在单侧或双侧眉头与发髻线之间出现单条或双条的线状红色异常高热线;眼部区域表现为内眦热区范围增大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异常高热表达,常累及上或/和下眼睑.两组额区及眼部区域特征性红外表达与特性分布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额区:x2=85.16,眼部区域:x2=56.51,均P<O.01),且睡眠不足住院患者额区及眼部异常红外表达均与性别无关(P>0.05).结论 自我报告睡眠不足患者的额区和眼部区域具有一定的红外热成像表达与分布特性.

  • 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陈颖瑜;潘爱珍;黄慧玲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于本院行CTA检查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256层螺旋CT进行全主动脉增强扫描,分析其CT平扫、增强图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进行DeBakey分型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52例中DeBakey Ⅰ型21例,DeBakeyⅡ型3例,DeBakeyⅢ型28例,其中Ⅲa型4例、Ⅲb型24例.CTA检查显示典型主动脉夹层43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9例.典型主动脉夹层均能显示主动脉内膜内移、真假两腔及破口.不典型主动脉夹层8例不能显示明确破口,7例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8例增强扫描假腔无对比剂进入,2例溃疡形成.结论 CTA对典型及不典型主动脉夹层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利用光学成像系统非侵入性监测乳腺癌细胞在骨环境内的生长情况

    作者:严伟;金芳纯;范启明;汤亭亭

    目的 应用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人乳腺癌 MDA-MB-231SArfp 细胞系,建立乳腺癌骨移植瘤动物模型,并应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方法 注射 MDA-MB-231SArfp 细胞于 BALB/c 雌性裸小鼠胫骨髓腔,应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连续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情况,同时测量肿瘤体积的变化;4 周和 7 周时拍摄 X 线片并做组织学检查,评估肿瘤对骨组织的影响.结果 利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监测发现,至第 3 ~ 4 周期间,肿瘤进入对数生长期;肿瘤大小与荧光信号强度呈线性正相关.X 线片和组织切片显示 MDA-MB-231SArfp 细胞形成溶骨性的骨破坏.结论 成功建立了可非侵入性监测的乳腺癌骨移植瘤模型,利用活体光学成像系统结合 X 线片及组织学检查能够直观、连续、准确地检测肿瘤细胞在骨环境内的生长情况,为后续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 光声成像仪联合产气纳米微球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作者:夏晓蓉;夏纪筑;王文渊;冯罡;郝兰;王志刚

    目的 探讨光声成像仪联合包碳酸氢铵产气纳米微球对家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光声、超声显像效果.方法 将家兔分为手术加高脂喂养组和对照组.术前和术后第3天、第2周、第4周和第6周,于耳缘静脉注射自制包碳酸氢铵产气纳米微球后,观察注射后6.0h内的超声或光声显像,监测内中膜厚度、光声信号值,每半小时监测一次,结束后取颈总动脉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1)建模:病理示术后4周内膜下可见大量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术后6周上述改变加重;术后4周,超声显示内中膜厚约(0.203±0.010) mm与对照组(0.185±0.003) mm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超声显示内中膜厚约(0.523±0.007) mm,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显像:与对照组相比术后4周超声显像未见明显异常,光声可见局部局限性血管内膜显像加强,术后6周超声可见内中膜增厚,光声可见明显内膜显像;光声显像随时间变化:注射微球1.5h后开始出现光声显像,注射4h后光声信号达到强,注射6h后显像效果与注射前无明显差异,不同时间点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11.783,P<0.001).结论 与普通超声比较,联合包碳酸氢铵产气纳米微球的光声成像可更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早期改变,实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 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术前评估原发性肝癌

    作者:林志超;罗良平;史长征;龚瑾;曹明溶;王永安

    目的 探讨肝脏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扫描(LAVA)在原发性肝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LAVA组和二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T1 (2D-FSPGR T1)组,各30例,LA-VA组接受平扫+LAVA动态增强;2D-FSPGR T1组接受平扫+2D-FSPGR T1动态增强.由2名放射科医师及2名肝胆外科专家对2组资料进行判读与分析,包括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指导手术的价值及保留肝容积预测准确率.结果 LAVA组和2D-FSPGR T1组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63/63)、92.31%(4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4,P=0.03);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83%(61/63)、82.69%(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1).2名肝胆外科专家评估2D-FSPGR T1和LAVA指导手术价值的一致性满意(Kappa>0.75).保留肝容积预测准确率LAVA组和2D-FSPGR T1组分别为99.64% (99.65/100.01)、0.结论 与2D-FSPGR T1技术相比,LAVA可清楚显示肝癌病灶的特征、部位及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在增强扫描方面可取代前者,对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 高频超声在睾丸内良性囊性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宋庆达;滕剑波;李吉昌;于成文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睾丸内良性囊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42例患者行睾丸超声检查,对检出的55例睾丸内良性囊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5例患者中,白膜囊肿5例,睾丸囊肿25例,睾丸网扩张7例,睾丸血肿6例,睾丸脓肿2例,表皮样囊肿5例,良性畸胎瘤5例.术前1例睾丸良性畸胎瘤误诊为恶性.超声诊断本类病变的敏感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8.18%.白膜囊肿及睾丸囊肿具有单纯囊肿的一般特征,睾丸网扩张显示为睾丸纵隔部位的条状蜂窝样扩张,睾丸血肿及睾丸脓肿回声混杂,典型的表皮样囊肿具有"洋葱环"征,良性畸胎瘤回声混杂.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对睾丸内良性囊性病变进行正确识别,可视为首选检查方法.

  •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致密化不全

    作者:王鹏;薛俊山;陈洪茂;刘莉娜;黄红利

    目的探讨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超声图像特征,评价超声心动图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疑诊的21例NVM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以尸检结果作为金标准,确定超声心动图诊断该病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本组21例NVM患者超声诊断16例.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①左室或右室中、下1/3至心尖的心腔内可见多数粗大的肌小梁结构,小梁间隙深陷形成窦状;②受累腔室扩大,室壁变薄,运动减弱,收缩增厚率减低;③彩色多普勒显示肌小梁血窦内血流缓慢,且与心腔相通.超声诊断NVM的真实性指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比分别是93.75%、80.00%、90.48%、20.00%、6.25%、93.75%、80.00%、4.69、0.078、0.74.可靠性指标卡帕值为0.74.结论多数NVM患者显示典型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后者可作为超声心动图检测该病的诊断标准.

  • 主动脉夹层临床发病特征及重要脏器、血管受累分析

    作者:周玲;弓文清;胥盼;刘璐;田铭君;牛义翠;刘丽文;郑敏娟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临床发病特征,分析重要脏器及血管受累情况以及患者预后(死亡)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1 220例急性AD患者资料,对其临床发病特征、重要脏器及血管受累情况、预后(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 220例AD中,DeBakeyⅢ型占42.70%(521/1 220),其次为Ⅰ型(473/1 220,38.77%)和Ⅱ型(117/1 220,9.59%).颈部血管受累以DeBakey I型累及无名动脉常见(183/271,67.53%);腹部血管和髂血管高累及率分别为51.64%(221/428)和31.92%(151/473);心脏改变主要累及左心.术前凝血功能异常者占96.62%(1 003/1 038),术后肾功能异常者占57.14%(324/567).1 220例AD患者总死亡率为14.01%(171/1 220),术前死亡原因主要为夹层破裂(81/171,47.37%),术后死亡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心律失常(66/171,38.60%).结论 AD临床特征明显,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诊治需综合考虑重要脏器受累对预后的影响.

  • DSA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

    作者:付志刚;张晓磷;余成新;李海涛;张志刚;王俊;赵云云

    目的 探讨DSA诊断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 对18例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急性或慢性反复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穿刺右侧股动脉后,将5F Yashiro导管选择性插管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髂内动脉造影,对部分疑有病变部位以3F微导管行超选择性插管造影.造影有阳性发现时,保留靶血管内导管,将患者送往外科手术;对有栓塞适应证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止血.结果 血管造影阳性率为66.67%(12/18);5例可见对比剂外溢,间接征象包括肿瘤血管及染色2例,血管性病变5例.6例DSA阴性.5例经导管栓塞后即刻止血.结论 DSA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常规MRI结合MR胰胆管成像诊断原发性胆囊癌

    作者:刘金有;唐广山;周光礼;马林;杨跃建

    目的 探讨常规MRI结合MR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MR平扫、动态增强与MRCP资料.结果 MRI诊断厚壁型原发性胆囊癌12例,肿块型9例,腔内结节型5例.术前常规MRI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正确率为89.66%(26/29),MRI结合MRCP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正确率为100%(29/29).结论 常规MRI结合MRCP对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有重要意义.

  • Riedel甲状腺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学军;张鹏;于风霞;王建红;冯卫华;徐文坚

    目的 探讨Riedel甲状腺炎(R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13例RT患者行超声、CT平扫、CT增强及MR平扫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超声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肿大伴不均质低回声结节11例,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2例,无钙化、彩色血流患者.CT平扫表现为甲状腺内等、略高密度结节灶11例,密度均匀减低的弥漫性甲状腺肿大2例.CT增强示甲状腺结节强化程度弱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MR平扫示甲状腺呈T1WI、T2WI低信号的结节样肿大.结论 RT临床常表现为质硬的无痛性肿块,易累及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RT影像学表现尤其是MRI特点较典型,有助于RT的诊断.

    关键词: 甲状腺炎 诊断显像
  •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

    作者:刘凤菊;勇强;张勤奕;刘鹏;杨煜光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采用Itoh 5分法对斑块RTE图像进行评分,并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后病理学检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弹性图彩色编码显示斑块脂质坏死核心为绿色,纤维为蓝色,钙化为蓝白色,出血/血栓为绿色、红绿色相间、蓝绿色相间.60例中,纤维斑块12例,粥样斑块24例,斑块内出血/血栓9例,复杂斑块15例.弹性成像诊断易损斑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75%(45/48)、83.33%(10/12)、91.67%(55/6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4%(45/47)、76.92%(10/13),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62、0.07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

    作者:王佳;张伟强;俞方荣;马建兵

    目的 探讨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结果 18例单发脾脏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血管瘤2例,其中1例明显强化,1例边缘结节状强化;3例淋巴管瘤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3例较大窦岸细胞血管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逐渐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与周围组织相仿,另2例边缘轻度强化;3例较大硬化性血管瘤结节样转化病灶内见"辐轮状钙化"及"辐轮状强化",另1例病灶内见液化坏死;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平扫及增强无特征性改变;1例巨块型淋巴瘤动脉期可见"血管漂浮"征;2例淋巴瘤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 CT可较清晰地显示脾脏病灶的大小、形状、密度、边界及强化程度,对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64排CT与DSA及C臂CT检出肝癌小病灶的对比

    作者:李建军;郑加生;崔雄伟;王向东

    目的 比较64排CT、DSA和C臂CT对肝癌小病灶(直径≤3.0 cm)的检出能力.方法 对48例肝癌患者先行64排CT扫描,再行肝动脉DSA、TACE和C臂CT扫描.2周内复查CT(碘化油CT),由3名影像科医师对64排CT、DSA、C臂CT和碘化油CT图像进行分析,计数4种方法对直径≤3.0 cm病灶的显示情况,并以碘化油CT诊断结果作为标准,用McNemar检验比较64排CT、DSA和C臂CT诊断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结果 碘化油CT证实48例患者共133个病灶(直径0.5~3.0 cm),其中64排CT检出55个(55/133,41.35%),DSA检出110个(110/133,82.70%),C臂CT检出130个(130/133,97.74%),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根据病灶大小将133个病灶分为3组,A组(直径0.5~1.0 cm)98个病灶,B组(直径1.1~2.0 cm)27个,C组(直径2.1~3.0 cm)8个.64排CT、DSA、C臂CT分别检出A组病灶29、76和95个,B组19、26和27个,C组7、8和8个.结论 C臂CT可提高对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

  • 肝腺瘤的CT及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作者:陈鹏;赵卫东;张红宇;秦慧娟;刘帅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腺瘤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误诊原因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腺瘤患者的CT及MRI资料.CT扫描包括平扫及三期(动脉、门脉、延迟)增强扫描;检查为常规扫描,其中2例另外接受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结果 8例肝腺瘤患者中,4例表现较为典型,均做出正确诊断;4例表现不典型,其中3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肝腺瘤的~1H-MRS可见肿瘤组织与瘤周正常肝组织胆碱峰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肝腺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表现不典型时易误诊.~1H-MRS对肝腺瘤可能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 X线平片、CT和MRI诊断滑膜骨软骨瘤病

    作者:董刚志;崔惠勤

    目的 比较X线、CT和MRI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平片(n=18)、CT(n= 20)和MRI(n= 10)表现.结果X线平片正确诊断15例,CT正确诊断18例,MRI正确诊断8例.X线平片、CT和MRI均能显示关节周围及关节内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游离体;X线平片和CT均可显示游离体的钙化;MRI可显示早期软骨游离体;CT和MRI可发现关节腔积液.结论X线平片、CT及MRI均能诊断本病,CT和MR检查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检出的病灶和征象.

996 条记录 2/50 页 « 12345678...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