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灌注成像评价兔肝VX2移植瘤射频热凝术后残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月考;赵媛媛;时高峰;王士杰;许茜;李如迅;王琦;杨丽;王亚宁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后残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备兔肝VX2肿瘤模型,在进行射频不完全消融治疗后第3、7、14、21天行CT灌注成像检查,然后处死模型兔,进行病理检查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7d内各灌注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第14天时炎症反应带的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MB)的均值分别为(32.37±3.30) mL·min-1·100 g-1、(16.35±2.86)mL· min-1·100 g-1,残癌的对应参数均值分别为(60.77±8.25) mL·min-1·100 9-1、(33.13±6.29)mL· min-1·100 g-1,2组的BF比较有显著差异(t=9.31,P=0.01),PMB比较有显著差异(t=9.12,P=0.00);其他参数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d2组的BF、血容量(BV)、PMB、肝动脉灌注量(AL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比较P<0.05,统计学有差异.门脉灌注量(PVP)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能为RFA术后提供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有助于兔肝VX2肿瘤RFA治疗后残癌的早期诊断.

  • 不同剂量三聚氰胺染毒兔肾脏的CT灌注研究

    作者:李惊喜;李振辉;张翔;赵雪;高海燕;王宇;许志宁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不同剂量三聚氰胺所致兔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一组给予大剂量三聚氰胺灌胃,用量15 g·kg-1·d-1,连续2 d,在第1次灌胃开始后24 h、48 h内分别进行肾脏CT灌注扫描;一组给予小剂量三聚氰胺连续灌胃60 d,用量2.5 g·kg-1·d-1,每2周进行1次CT灌注扫描.12只不给予三聚氰胺,作为对照组,每2周进行1次CT灌注扫描.取双侧肾脏用外科显微镜观察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及结石晶体形成情况.结果 大剂量组灌注的强化峰值明显下降,小剂量组肾脏的强化峰值无明显变化,二者强化峰值下降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大剂量三聚氰胺可导致肾脏急性微循环障碍.

  • MRI弥散和灌注成像诊断超早期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汪延希;谷瓅;范义;王秀荣;胡卫东;梁冰;娄明武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灌注成像(PWI)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新西兰白兔42只,随机分为7组,其中6组为实验组,1组为假手术组.采用改良O'Brein法闭塞兔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对照组仅暴露同侧大脑中动脉,不予电凝.术后0.5、1、2、3、4、6 h不同时间段进行MRI扫描.结果 常规MR序列显示缺血病灶明显晚于DWI和PWI.随着时间延长病灶各参数有特征性变化规律.在DWI和PWI中缺血区体积均随时间的延长不断扩大,两者不匹配区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结论 DWI和PWI在诊断超早期脑梗死上优于常规MR序列.

  • 电针治疗实验性全脑低血流灌注的CT及病理改变

    作者:刘波;孟悛非;叶泳松;周懂晶;邓时贵;刘岘;桑池学

    目的 研究电针治疗实验性脑低血流灌注的CT及病理改变,并探讨电针治疗的机理.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针刺组10只,非针刺组10只.创建实验性脑低血流灌注模型.所有兔于术后4~6 h行CT脑灌注成像,并测量大脑皮层平均脑血容量(CBV)和平均脑血流量(CBF).针刺组电针治疗12 d,非针刺组和正常组不予治疗,观察12 d.所有兔再行灌注检查,并测量大脑皮层的CBV和CBF,处死做病理切片.结果 针灸组治疗前大脑皮质平均CBV为(20.69±3.30)ml·100mg-1,平均CBF为(47.00±11.89)ml·min-1·100 mg-1,针刺12 d后复查,大脑皮质平均CBV为(24.13±3.86)ml·100 mg-1,平均CBF为(50.51±11.32)ml·min-1·100 mg-1,经检验,P<0.01,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病理切片显示,针灸组与非针灸组兔大脑皮质均见神经元固缩,前者神经元固缩数量明显少于后者.结论 电针治疗可增加大脑皮质平均CBV和CBF,改善脑低灌注状态,保护神经元.

  • 多排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朝湘;郭亮;丁乙

    目的应用多排CT(MSCT)行脑CT灌注成像,研究多层面灌注参数图诊断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上急性脑缺血病变的能力,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只家兔分成缺血组和空白对照组,行脑MSCT灌注成像(CTPI).缺血组分别在术后1、2、3 h各行1次CTPI;对照组术后仅行1次CTPI.所有CTPI均为4层面成像.每层面CTPI均生成血流灌注图(perfusion)、峰值增强图(PEI)、峰值时间图(TTP)和平均通过时间图(MTT).后取兔脑沿CT扫描方向切片做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测量缺血组术后1、2、3 h各参数图及染色切片上所显示的缺血梗死区的容积百分比,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对照组2例在CTPI及染色切片上均显示阴性;缺血组8例中有6例成功显示出缺血梗死区.在4个层面上缺血灶至少累及2个层面.方差分析表明术后第1 h与第2、3 h间以及术后第1 h时,MTT图与其它CTPI参数图间存在组间差异(P《0.001).相关分析表明:第3 h CTPI各参数图所测缺血区容积百分比与TTC染色结果均呈相关关系.其中以perfusion图和MTT图相关性好(pearson R=0.94和R=0.905),TTP图其次(R=0.864),而PEI图效果差(R=0.814).结论MSCT脑灌注成像能更为全面地显示脑缺血的范围和程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脑CT灌注成像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剂量实验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合适的注射速率及剂量.方法实验采用配伍组设计.处理因素为对比剂注射速率,分别为3、4、5、6、8 ml/s; 配伍因素为对比剂注射剂量,分别为0.5、0.75、1、1.25、1.5 ml/kg.25只比格犬随机入组进行灌注成像扫描.所得图像经后处理,测量上矢状窦内对比剂至峰值时间及升高CT值.结果注射速率对上矢状窦至峰值时间有显著性影响.其中5、6 ml/s组上矢状窦至峰值时间与8 ml/s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3、4 ml/s组与8 ml/s组相比较,上矢状窦至峰值时间延长.注射剂量对上矢状窦峰时升高CT值有显著性影响.其中1.5、1.25 ml/kg组上矢状窦峰时升高CT值与1 ml/kg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0.5、0.75 ml/kg组与1 ml/kg组相比较,上矢状窦峰时升高CT值降低.结论注射速率低至5 ml/s或注射剂量低至1 ml/kg时,脑CT灌注成像亦可获得满意效果.

  • 超急性期脑梗死脑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的实验性研究

    作者:娄明武;段小贝;范义;杨广夫

    目的研究超急性期脑梗死脑血流变化规律.方法选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2只,采用改良O'Brein法闭塞兔一侧大脑中动脉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0.5、1、2、3、4、6 h不同时间段,利用 Siemens公司Somatom Plus 4 Power螺旋CT机进行CT灌注扫描,数据传入Siemens Magic View 50工作站,用Perfusion CT/VA 10B软件处理,获得6种伪彩功能图像并对大脑双侧对称性感兴趣区(ROI)的rCBF、rCBV、rTS、rTP进行计算.结果缺血0.5~6 h无论缺血中心区还是边缘区,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rCBF、rCBV不断下降;缺血中心区的rTP、rTS开始延长,然后变为0 s;边缘区rTP、rTS呈下降趋势.结论 CT灌注(CTPI)的血液动力学参数可以判断组织缺血程度、灌注状态及缺血半暗带组织,为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更详尽的信息.

  • 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弥散加权--灌注磁共振成像实验研究

    作者:殷信道;顾建平;王丽萍;卢铃铨;冯晓源

    目的应用弥散-灌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改良线栓法建立的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模型进行实验研究.明确该技术对超急性脑梗死再灌注的评价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10只)假手术做对照,其余按栓塞时间30 min、1、3、6 h均分成B、C、D、E 4组;行DWI、PI和常规T2WI、T1WI扫描;DWI和PI原始图像重建获得ADC、CBV、CBF、MTT参数形态图.观察各栓塞时间点再灌注2、24 h后各项参数变化.结果 A组DWI、PI成像无异常信号.B组再灌注2 h DWI高信号消失,ADC值恢复正常化(88.27%±1.92%),24 h继发性ADC值降低和DWI高信号; C组再灌注2 h后ADC值轻度升高,24 h明显降低;D、E组再灌注2、24 h ADC值轻度降低或基本不变;各组再灌注后24 h DWI显示病灶范围无明显扩大.A、B组再灌注后PI各参数指标(CBV、CBF、MTT)恢复和维持正常,而D、E组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图有3种表现,分别为高灌注、低灌注和正常灌注.结论 在超急性脑梗死中MCAo 30 min再灌注后初次DWI异常信号消散是暂时的,以后会发生继发性DWI异常信号;再灌注可限制病灶进一步扩大,保护缺血半影区.

  • 乳腺肿瘤CT灌注成像价值

    作者:王建俭;成峰;吴凯宏

    目的 探讨乳腺肿瘤CT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例钼靶X线检查发现乳腺肿块性病变(21个病灶)行CT灌注扫描,使用电影模式,0.5 s/圈 ,5 mm层厚×4,120 kV,60 mA,延迟时间10 s,总扫描时间50 s,使用GE AW4.2工作站和Perfusion 3软件包,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和图像强度随时间变化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考察各种与灌注相关的参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血流量(BF)(36.46±17.62)ml·min-1· 100 g-1,血容量(BV)(13.76±8.59)ml/100 g,平均通过时间(MTT)(28.23±15.75)s,血管表面通透性(PS)(16.45±12.36)ml·min-1 ·100 g-1,良性肿块组血流量(BF)(17.35±10.67)ml·min-1· 100 g-1.良性肿块组:血容量(BV)(4.63±3.47)ml/100 g,平均通过时间(MTT)(25.52±12.91)s,血管表面通透性(PS)(3.57±3.36)ml·min-1 ·100 g-1.2组BF、BV、PS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提供了乳腺肿块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在乳腺肿块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晓凤(综述);孙勇(审校)

    肝硬化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终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化。这些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肝脏本身独有的双重供血,使得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得极其复杂。近年来,随着 CT技术的飞速发展,CT 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尤其对肝硬化CT灌注的研究,能客观反映肝脏灌注指标变化,且对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兔VX2肝癌模型不同生长期的CT灌注成像与组织学对照研究

    作者:吴越;梁长虹;刘昕;杨本强;刘文源;李子浩

    目的:通过对兔VX2肝癌模型不同生长期的CT灌注参数与组织学进行研究,为CT灌注成像成为评价该肿瘤生长的影像学手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6只新两兰大白兔,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分别于种瘤前、种瘤后第1周到第3周行多层螺旋CT灌注扣描,对比种瘤前肝实质与种瘤后肿瘤区域以及第2周肿瘤区与非肿瘤区肝脏的肝血流量(HBF)、肝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分数(HAF)的变化规律.种瘤后第3周CT检查完成后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与血管内皮牛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结果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只兔均接种成功.肿瘤部位种瘤后1~3 wk HBF,PS,HAF值与种痛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BV,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种瘤后第2周肿瘤区HBF,HBV,PS,HAF增高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区MTT降低与非肿瘤区肝组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大体病理检查共发现16个单发肿瘤,其中14例中心出现坏死囊变区,与CT检查基本一致.光学低倍镜下见肿瘤细胞在肝内呈浸润性癌巢,与肝实质无明显边界,新牛毛细血管丰富;高倍镜下可见瘤细胞体积大,呈不规则排列,核分裂像多见.VEGF染色阳性呈棕褐色,多见于细胞质内,呈均匀或不均匀的颗粒状或团块状;随着癌细胞增生活跃,阳性细胞数量增多,染色也增强.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较好地评价兔VX2肝癌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了组织学的研究则可以提供更多的量化信息.

  • MR弥散加权+灌注加权成像对急性脑缺血半暗带显像的研究

    作者:姬星;李建龙;文铁;韩炜;景赟杭;沈美铖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脑梗死灶周围有半暗带组织(IP)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对临床83例超急性期(<6h)脑梗死进行数据采集,其中11例因义齿、病人烦躁等产生较大的伪影,数据不可靠而未能成功。成功72例,动脉性脑梗死50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26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1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9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1例;基底节区梗死22例。结果:在动脉性脑梗死中病灶周围存在半暗带区,在基底节区梗死中没有半暗带区。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序列能显示动脉性脑梗死灶周围的低灌注区,即半暗带组织。

  • 胰腺癌微循环 CT 灌注成像分析

    作者:陈小龙;寇明清;冯永恒;黄明刚;杨晓;刘军;高芳;徐大萌

    目的:通过 CT 灌注成像对比分析胰腺癌及正常胰腺微循环的差异,旨在评价灌注成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利用320排动态容积 CT 对46例研究对象进行灌注成像,其中对照组(非胰腺疾病的患者20例及志愿者6例)26例,试验组20例,灌注分析利用大斜率法。分别测量胰腺癌组织、正常胰腺组织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血流灌注图、组织血流量(AF),并记录每位研究对象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剂量长度乘积(DLP.e)。结果:胰腺癌组织 AF 值(44.65±18.70)ml/(min·100ml)、正常胰腺组织(139.23±17.77)ml/(min·100 ml)、残留正常胰腺组织(156.76±33.39)ml/(min·100 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织的 AF 值低于对照组及残留正常胰腺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与残留正常胰腺组织 AF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灌注扫描过程中研究对象所接受的 X 线剂量为15.48 mSv。结论:320排动态容积 CT 灌注成像辐射剂量低,可反映胰腺癌的血流灌注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建伟

    孤立性肺结节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 是指一个不伴有肺不张或淋巴结肿大、直径 <3 cm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肺实质内病变.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影像学的难点.CT灌注成像是在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成面进行连续扫描获取该成面的时间-密度曲线,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计算病灶的血流参数,以此来评价灌注状态[1].肺部 CT灌注成像 CT perfusion imaging,不仅能提供病灶的形态学特征 ,还可了解病灶的血流灌注状态,进而揭示其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 ,使得 SPN的鉴别诊断更加准确.

  • 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评级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强

    目的:本文探析了使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肝癌病人肝硬化程度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30例分成轻度组15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7例,并对3组患者进行肝脏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研究其CT灌注值差异及CT形态学3分级之间的关系.分为轻、中、重度程度3级.结果:3级肝硬化之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分数(HAF)值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肝硬化CT3分级与Child-Pugh分级间具有高度的统计学相关性.结论:CT灌注值可作为影像学评价肝癌患者肝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CT 灌注成像 肝硬化
  • DSA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姚旭辉

    目的:研究DSA灌注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DSA灌注成像影像,应用空间距离函数建立计算机临床诊断模型,然后把100个随机抽样测试样本输入模型验证。结果把100个随机抽样测试样本输入模型验证,真阳性率为92%,真阴性率94%。结论 DSA灌注成像是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范晨虹;李伍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细胞癌(n=20)、肝转移瘤(n=21)及肝血管瘤(n=2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肝实质进行对比,均予以CT灌注成像进行诊断,分别对上述三种疾病类型的病灶实性部分、边缘部分及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进行观察,比对各病灶实质部分进行分析.结果 经分析发现,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两组患者中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肝动脉灌注(HAP)值等稍低于肝血管瘤,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疾病患者的BF、BV、HAP值明显高于正常肝实质,差异显著(P<0.05);肝细胞癌和肝转移瘤的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值均高于正常肝实质(P<0.05),其中以肝转移瘤的PS值高,而肝血管瘤组与正常肝实质间的PS值比较不显著(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癌,肝转移瘤及肝血管瘤的血供类型及分布特征,有助肝脏肿瘤的有效诊断.

  • 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天生

    目的:分析和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灌注区病变MTT、CBV、CBF与健侧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发现颈内动脉狭窄15处,颅内动脉狭窄29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5例.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时,采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临床医师更加客观地判断头颈动脉系统闭塞、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正常胰腺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分析

    作者:陈小龙;杜工亮;党星波;雷晓燕;王艳;戴维;韩希望

    目的:应用东芝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胰腺CT灌注特点,并研究正常胰腺组织动脉血流量(AF)与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及体质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对26例研究对象(非胰腺疾病患者20例,志愿者6例)进行胰腺CT灌注扫描,利用大斜率法进行灌注分析.结果:①正常胰腺组织的TDC均呈缓升缓降型,并可见明显灌注峰;②胰头部、胰体部、胰尾部AF值分别为(152.54±35.34)、(155.67±29.54)、(159.79±33.04)ml/(min· 100 ml),三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③<40岁组AF值为(158.75±35.30)ml/(min · 100 ml),40~~60岁组(156.67±40.61)ml/(min·100 ml),>60岁组(154.09±27.82)ml/(min·100 ml),三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年龄增大,AF值有下降趋势;④相关性分析:AF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及BMI值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胰腺各部位灌注无差异性;正常胰腺的AF值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胰腺AF值不受个体化因素的影响.

  • 进展期胃癌胃周淋巴结的128层CT灌注成像研究

    作者:左晓娜;曲红光;王治民

    目的:通过胃癌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探讨胃周转移性淋巴结与活动期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及静止期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灌注曲线及灌注功能图像特征及胃癌胃周不同类型淋巴结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的差异。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胃癌患者中的转移性淋巴结(A组)35枚,活动期反应增生性淋巴结(B组)53枚,静止期反应增生性淋巴结(C组)27枚,比较三组间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ver,TDC)的差异,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各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①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能提供胃癌胃周不同类型淋巴结内部的血流灌注信息,能准确地反映淋巴结的生理功能情况。②转移性淋巴结、活动期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及静止期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BF.BV.MTT.PS值均存在差异。结论:128层螺旋CT胃癌灌注成像能直观地反映胃癌胃周淋巴结的灌注参数的改变,并较客观地、量化地反映了淋巴结组织内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合增强图像和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为胃癌胃周淋巴结的定位、定性诊断及胃癌术前分期评估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CT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无创性的用于评价组织、器官血流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

1038 条记录 50/52 页 « 12...44454647484950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