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探讨与护理

    作者:董素珍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一次性成功率.方法 将320例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的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实验组:将新生儿仰卧于采血台上,采用足外踝部引垂线斜角进针法,采集足底近足跟1/3外侧左足跟血.对照组:将新生儿斜卧于家长怀里,采用垂直进针法,采集足底内外侧缘部左(右)足跟血.比较2组采血效果.结果 实验组一次性进针采血成功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标本合格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将新生儿仰卧于采血台上,采用足外踝部引垂线斜角进针法,采血成功率高,标本合格率高.

  • 一次性橡胶手套制作简易减压气囊的改进方法和体会

    作者:管细红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尤其是老年、昏迷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足部血液循环较其他部位循环差,长期卧床的患者足跟、内、外踝等处较容易发生压疮,且发生的压疮较其他部位愈合慢[1].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而且影响疾病的康复及预后.因此,压疮的预防十分重要.潘静华[2]、黄漫容[3]等介绍一种应用一次性橡胶手套制作预防压疮水囊垫于骨隆突处;朱崇桃[4]周正凤[5]等介绍应用一次性橡胶手套制作防压疮气囊或气圈垫于骨隆突处,均起到有效预防压疮的作用.通过临床应用及观察,认为这些方法虽都有减压的作用,但单个手套制成的水囊或气囊接触面积小、不易固定,减压的肢体容易滑脱,特别是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很难保证减压效果,并且单层水囊容易穿破漏水而弄湿病床,既引起患者的不适,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鉴于此,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巧用乳胶手套在压疮中的应用

    作者:王姣;李慧

    压疮是临床高危病人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在护理中,足跟、内外踝、肘关节及膝关节的内外侧等一些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的皮肤护理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笔者利用乳胶手套来解决这一问题,效果好,具体方法如下.

  • 母乳吸吮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的影响

    作者:彭宗秀

    目的 探讨母乳吸吮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的影响.方法 将产科病房48例接受足跟采血筛查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干预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前2min至采血结束后8min吸吮母乳,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足跟采血.观察2组新生儿的疼痛面容、啼哭、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结果 干预组新生儿足跟采血后疼痛面容和啼哭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均<0.05),啼哭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面容和啼哭的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新生儿在采血过程中和采血结束后1~4min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采血结束后血氧饱和度的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乳吸吮能有效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的疼痛程度,有利于维持血氧饱和度稳定,值得推广.

  • 2种采血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钟翠坤

    目的 探讨新生儿筛查中2种不同采血方法 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2006年9月432例新生儿采用沐浴后行"斜刺法"采足跟外侧血(斜刺组)与2004年10月~2005年9月382例新生和沐浴后行"直刺法"采足跟内侧采血(直刺法)2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2种采血方法一针采血成功率及血片质量关系差异有显著性,斜刺组优于直刺组(p<0.05).结论 斜刺法采足跟外侧血具有快捷、一次成功率高、血片优质、痛苦少的优点.

  • 不同体位对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的影响

    作者:黄帼英;林燕芬;张锦笑;林丽霞

    目的 探讨采集新生儿足跟微量血的佳方法,以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保证标本质量,缩短采血时间.方法 将400例在本院出生需采集足跟血行疾病筛查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例,实验组新生儿采用竖抱双足下垂位采血,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头高足低45°卧位采血,比较2组新生儿采血一次成功率、采血量是否充足.结果 实验组采血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量比对照组充足(P<0.05).结论 采用适当时机和改变新生儿足跟采血时的体位,即采用竖抱双足下垂位,有助于采血一次成功,减轻新生儿痛苦,并可提高标本采集质量.

  • 新生儿足跟穿刺采血法的体会

    作者:王益梅

    随着微量化验的广泛应用,足跟采血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科临床.足跟采血量每次多可取血2m1,足够进行"‘血槽'全血计数、血气分析"等检查.然而有文献报导不正确的足跟采血穿刺采血法,可导致感染、失血、血栓形成、跟骨软骨炎、跟骨骨髓炎等.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甚至可导致死亡.正确的足跟穿刺采血法,将杜绝上述并发症的发生.下面介绍248例新生儿足跟穿刺采血法的体会.

  • 弹簧式采血针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的应用

    作者:肖利

    目的 探讨弹簧式采血针对提高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从临床选取142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实验组新生儿在沐浴后用弹簧式采血针采集足跟血,对照组新生儿在沭浴后用无菌三菱针采集足跟血,比较2组新生儿采血难易程度及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实验组新生儿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有改善(p<0.001).结论 使用弹簧式采血针进行足跟采血可以明显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新生儿疼痛.

    关键词: 新生儿 足跟 采血
  • 内踝上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

    作者:唐举玉;李康华;刘俊;刘鸣江;谢松林;廖前德;朱勇;胡懿颌;雷光华

    目的探讨内踝上皮瓣修复足跟后部 (跟后区) 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 1999年3月~2005年5月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供血的内踝上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跟后区软组织缺损18例,皮瓣面积(6 cm×5 cm)~(15 cm×10 cm). 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8(4~28)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 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便安全,质地好,厚薄适中,特别是不牺牲小腿的主要血管,是一种修复跟后区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 肩胛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溃疡

    作者:刘英;黄晓元;杨兴华;钟克勤;雷少溶;张丕红;谢庭鸿;肖目张;龙剑红

    应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足跟溃疡创面10例,其中烧伤瘢痕溃疡7例,皮肤撕脱伤瘢痕溃疡2例,瘢痕癌1例.10例皮瓣全部存活,足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证明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足跟溃疡创面的有效方法之一.

  • 远端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例

    作者:胡孟英;王海滨;高展

    患儿,女,13岁,足月顺产,无窒息、产伤史等。自幼行走较迟。 3~4岁走路仍不稳,易跌倒,上学后发现跑步不能。近1~2年家长发现其走路时足尖落地,足跟抬起。因家庭经济条件所限,从未来医院系统诊治。近1年来,起立明显困难,方引起家长注意而求医。父母非近亲婚配,无遗传性疾病,该患儿为独生女。

  • 右足跟试验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高中秋;邱海航;马小静

    右足跟试验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一种鉴别急性阑尾炎的辅助检查方法.1985年5月至2001年6月,我们将其用于425例急性腹痛的患儿,现将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以探讨其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 跟内侧神经的形态特点与临床意义

    作者:唐举玉;李康华;任家伍;刘俊;刘洋波;罗令

    目的:为临床选择跟内侧神经作为受区皮神经重建足跟感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择成人尸体标本20个下肢,解剖跟内侧神经,观察其发出部位、形态、走行与分布情况,分别测量并记录跟内侧神经自胫神经发出部位及其属支分支处到内踝尖平面的距离和跟内侧神经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外径.结果:本组20侧标本中,跟内侧神经出现率为95%;跟内侧神经于内踝尖平面上3.3 cm 自胫神经发出,在内踝尖平面下0.3 cm 发出前、后支;前支分支支配跟内侧和足跟负重区前部皮肤,后支分支支配跟内侧和足跟负重区中后部皮肤;跟内侧神经主干及其前支、后支形态多类似圆柱形,其主干起始部外径平均为1.58 mm,前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1.13 mm,后支起始部外径平均为0.90 mm. 结论:跟内侧神经解剖较为恒定,有较粗的外径,起始部离足跟负重区有一定距离,具备重建足跟特别是足跟负重区感觉所要求的皮神经解剖学特点.

    关键词: 足跟 皮神经 解剖
  • 足跟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战杰;任铭奎;王思夏;姚阳;李崇杰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及吻合血管的足背皮瓣修复足跟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治疗36例足跟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病例,其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25例,皮瓣面积大30 cm×14 cm,小11 cm×7 cm,应用吻合血管的足背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11例,皮瓣面积大14 cm×11 cm,小9 cm×6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有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远端少许皮肤坏死,经换药切痴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3个月~3 a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两点辨别觉4~7 cm.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及足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不臃肿,供皮面积较大,适合修复足跟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

  • 使用止血带配合毛细血管充盈法采集足跟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尹淑明

    目的:探讨使用止血带配合毛细血管充盈法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的效果.方法:将接受疾病筛查的新生儿按采血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采血,干预组使用止血带扎在新生儿内踝上3-5cm处,待足跟采血处毛细血管充盈后1s内采血.观察两组的采集耗时、1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及足跟硬肿瘀斑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采血耗时较对照组缩短,1次采血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开学意义.结论:使用止血带配合毛细血管充盈法采集新生儿足跟血耗时短,1次采血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跟外侧神经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唐举玉;李康华;任家伍;刘俊;谢松林;刘洋波;夏小丹;李匡文;黄雄杰

    目的:为临床选择跟外侧神经作为受区皮神经重建足跟感觉提供解剖依据.方法:20个成人尸体下肢标本,解剖显露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会合部位至各支跟外侧神经的终末支;观察各支跟外侧神经的来源、发出部位、形态、走行、分支与分布情况;测量各支跟外侧神经自腓肠神经主干发出平面至外踝尖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及其起始部的外径.结果:大部分腓肠内、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尖平面上8.9 cm会合成腓肠神经主干,于其后外侧部发出跟外侧神经1~3支;其中跟外侧神经第1支分别于外踝尖平面至其卜方7.2 cm发出,跟外侧神经发出后均垂直于足底平面向下走行,终支分布于足跟负重区外侧部皮肤;跟外侧神经及其分支多为类似圆柱形态;跟外侧神经有1~3支、直径分别为(1.62±0.45)mm、(1.11±0.37)mm和(0.85±0.39)mm.结论:跟外侧神经第1支解剖恒定,较为粗大,起始部离足跟外侧缘有一定距离,具备重建跟外侧感觉所要求的皮神经解剖学特点.

  • 携带感觉神经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肖容;王建华;吴毓强

    目的 探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例合并跟骨结节缺损(缺损长度小于1 cm).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创面面积(扩创后面积)为3 cm×4 cm~10 cm×6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4.5 cm~11 cm×7 cm.通过观察皮瓣外观、血运、弹性及两点辨别觉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12例皮瓣完全成活.10例患者获随访6~1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柔软,无臃肿,弹性佳,两点辨别觉5~9mm.8例无骨缺损患者穿鞋、行走不受限;2例合并骨缺损患者需穿软底带跟鞋且持续行走半小时感觉局部刺痛. 结论 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能较好的重建足跟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式.

  • 跟腱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建明;徐达传;钟世镇

    跟腱是人体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内、外头)肌腱在足跟上方约15 cm处融合形成,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足跖屈.随着城乡机动化、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各种事故伤日益增多,小腿及足部的创伤多见,交通事故伤所致的跟腱损伤常伴有跟骨及皮肤的缺损,修复仍很困难,这一直是创伤外科棘手的难题[1~3].多年来,人们从基础和临床探索有效的修复术式,现就跟腱形态、结构、血供及其缺损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足跟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患者术后护理

    作者:傅育红;徐敏

    总结145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移植患者的术后护理.术后加强体位管理,患侧下肢侧屈抬高位;做好皮瓣血运观察.正确掌握岛状与游离皮瓣的观察重点,及时发现血管危象;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康复训练,如伴有跟腱断裂,予踝关节制动6周后再行功能锻炼.本组皮瓣全部成活,仅5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局部换药后愈合;随访110例,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较正常足跟柔软,可耐磨,外形轮廓满意.

  • 使用止血带配合毛细血管充盈法采集足跟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雷明;黄海燕;周婉平;董慧艳

    目的 探讨使用止血带配合毛细血管充盈法采集新生儿足跟血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疾病筛查的新生儿按采血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采血,干预组使用止血带扎在新生儿内踝上3~5 cm处,待足跟采血处毛细血管充盈后1 s内采血.观察两组的采血耗时、1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及足跟硬肿淤斑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采血耗时较对照组缩短,1次采血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止血带配合毛细血管充盈法采集新生儿足跟血耗时短,1次采血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549 条记录 19/28 页 « 12...16171819202122...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