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胶东半岛健康成年人群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春云;邱清芳;翟学君;丛振杰;王洪玲;李淑玲

    目的 研究胶东半岛健康成年人群腰椎(L2-L4)骨密度(BMD)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Ⅰ型胶原C端肽(CTX)、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降钙素(CT)、25-羟基维生素D[25(OH)D]、血清钙(Ca)和磷(P)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对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多中心多阶段整群抽样436名21~89岁居民进行BMD测量;采用美国Thermo公司酶标免疫分析仪和HITACHI日立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骨代谢指标.将436例受试者按不同性别,每10岁为1个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 13.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49岁人群TRAP-5b、CTX、BALP、BGP等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89岁人群性别间差异显著,女性高于男性.TRAP-5b、CTX与BMD负相关;女性BALP、BGP在50~69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70岁以后开始下降.25(OH)D与BMD正相关;CT降低出现在60~89岁年龄段,与BMD显著正相关.血清Ca和P无明显差异.结论 骨代谢指标测定是监测骨量变化及骨质疏松早期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不同年龄女性骨形成/骨吸收标志物比率不同,绝经后女性骨代谢呈现高转换状态.

  • 骨重建中的骨代谢指标

    作者:张萌萌

    骨重建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共同完成的旧骨退化,等量新骨取代的骨组织更新过程,在骨重建过程中,许多激素和细胞、体液因子以及细胞代谢产物影响骨的重建.目前国内外通过生物化学检测技术获得的骨代谢指标分为骨代谢调节激素、细胞与体液因子、骨吸收、骨形成标志物.笔者将影响骨重建生物化学指标的生理作用、临床意义进行综述.骨代谢指标虽不能作为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并且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益肾健脾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潘娅岚;马勇;郭杨;黄桂成

    目的:运用益肾健脾法中药干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观察其对骨代谢及骨密度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根据临床辨证,运用益肾健脾法给予中药口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不予干预,2月后复诊。术前和术后2月对比观察Ca、P、ALP、ACP、PTH、BGP、CT及骨密度指标,两次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终资料收集完善的18例病例,治疗组8例,对照组10例。术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Ca、ALP、ACP、PTH、BGP、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及骨密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运用益肾健脾法进行中药干预,可以改善部分骨代谢指标。

  • 两种唑来膦酸钠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郑林;肖涟波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唑来膦酸钠注射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入院100例骨质疏松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每组各50例,分别使用唑来膦酸钠注射液(国产)和唑来膦酸钠钠注射液(进口)进行静脉点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一年后疼痛VAS评分、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变化及使用后3天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VAS评分:两组骨质疏松症患者经过1年治疗以后,无论是国产组还是进口组,VAS评分有显著下降(P<0.05),但进口组VAS下降幅度要优于国产组(P<0.05);②骨代谢指标:两组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较1年之前明显升高(P<0.05),而两组血清中I-CTX较之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清中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I-CTX、PINP相比没有差异(P>0.05);⑧骨密度:两组骨密度中L1-L4、Torch值较治疗之前明显上升(P<0.05),而两组中L1-L4、Neck、Torch相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不良反应:无论是国产组还是进口组,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肌肉酸痛为主,而进口组发生发热不良反应要比国产组低(P<0.05),其余不良反应,两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结论 两种唑来膦酸钠注射液能缓解骨质疏松患者疼痛,提高骨密度,减低骨折概率,但在副作用发生方面,进口组要优于国产组.

  • 护骨胶囊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钟佳贤;林泽苗;贾欢欢;吴玉娥;陈珺;曹祺;曹克广;李青南

    目的 观察去卵巢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的改变及护骨胶囊(HG)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去卵巢(OVX)模型,分假手术(Sham),去卵巢(OVX),仙灵骨葆(Pos)和护骨胶囊低、中、高剂量组(HG-L、HG-M和HG-H).术后2d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取血清检测骨代谢指标.结果 ①与Sham组比较,OVX组骨形成指标ALP、BALP、UcOC、PINP和骨吸收指标CTX均显著升高,但TRAP5a,TRAPb水平降低;OPG和OPG/RANKL比值显著降低.②与OVX组比较,HG-L、H组进一步升高ALP,HG-H组也升高BALP,HG-L、HG-M组降低BALP;Pos组降低ALP和BALP水平.HG和阳性药物给药组降低了UcOC和PINP水平,同时也降低CTX水平.HG-L组的TRAP5a升高;HG-L、HG-M和Pos组使TRAP5b升高.OPG在HG-H和Pos组增加;OPG/RANKL比值HG和阳性药物给药组均升高.结论 OVX使部分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增加,表现为骨高转换,HG和仙灵骨葆都能降低这些指标.由于HG能在OVX基础上进一步升高ALP,HG-H也升高BALP,而仙灵骨葆没有进一步提高ALP和BALP水平,提示护骨胶囊刺激成骨的作用较强.

  • 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崔洪斌;那晓琳;刘颖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对大鼠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断乳Wiste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基础饲料和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每周称体重,调整给食量.12周后处死大鼠,取脏器称重,计算脏体比值;剥离股骨,测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密度(BMD)和骨钙、骨磷的含量;对血清中骨形成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骨吸收生化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进行检测,同时测定雌激素-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的大豆异黄酮对实验大鼠的子宫、卵巢无刺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大豆异黄酮能提高BMC、BMD及骨钙含量,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大豆异黄酮可影响骨代谢,高剂量的大豆异黄酮(41.6 mg/kg)同时抑制骨形成和骨吸收,使骨转化率降低,但对骨吸收的作用大于骨形成.给予大豆异黄酮组血清雌激素水平大于对照组.结论大豆异黄酮通过调整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活性,提高大鼠的骨钙含量和骨密度,可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 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陆彬彬;高爱国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甲状旁腺素 1-34 ( 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34 )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出6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口服元素钙500 mg/d和维生素D 200 U/d,连续服用26周后加用皮下注射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特立帕肽)20 μg /d,再连续治疗26周,于应用特立帕肽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3 和26 周测定腰椎(L1-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BMD),采静脉血测定血清骨钙素(OC)、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68位患者均完成全疗程治疗.应用特立帕肽治疗13周时,腰椎L1-4、股骨颈、大粗隆和股骨干骨密度改善不明显( P>0. 05),血清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升高(P<0. 05),疼痛缓解明显(P<0. 05);治疗26周时,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0. 05),而大粗隆和股骨干骨密度改善不明显(P>0. 05),血清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呈持续升高趋势(P<0. 05),疼痛明显减轻(P<0. 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情况均较轻微,没有给予特殊处理即自行缓解.结论 连续26周使用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能有效地促进患者骨形成,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腰椎、股骨骨密度.

  • 南昌地区20岁以上人群骨量变化规律及与骨代谢指标相关性研究

    作者:涂萍;邓波;徐定波;王艳;段鹏;丁浔

    目的 分析南昌地区20岁以上人群骨量变化规律及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南昌地区576例年龄为20~89岁人群进行腰椎(L1-4)、左股骨颈(Neck)、左前臂(Forearm)骨密度(BMD)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BGP和CTX-I水平,直线相关分析BMD与血清BGP及CTX-I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女性腰椎、左股骨颈骨峰值在30~39岁年龄段,左前臂骨峰值在40~49岁年龄段;男性腰椎、左股骨颈、左前臂骨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峰值过后BMD逐渐下降.女性腰椎、左股骨颈BMD及男性腰椎、左股骨颈、左前臂BMD与血清CTX-I水平负相关(P均<0.05),与血清BGP无相关性.②南昌地区50~8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23.4%、女性为50.3%.结论 骨骼不同部位到达骨峰值年龄段不同,峰值骨量水平也不同;血清CTX-I水平可成为评价骨骼状态的指标.

  • 成都地区不同年龄城乡妇女维生素D和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的状况分析

    作者:唐毅;杨靖;曹洪义;陈德才;杨帆

    目的 评价成都市不同年龄城乡女性居民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并计算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患病率,计算各种骨转换指标的平均值,研究维生素D水平与骨转换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2个城镇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30 ~ 90岁健康妇女37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5-二羟基维生素D、25-羟基维生素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骨碱性磷酸酶、胶原C端肽、N端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骨密度.结果 25-羟基维生素D平均值为17.2±0.7 ng/mL,N端骨钙素平均值为7.6±0.3 ng/mL,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平均值为59.6±4.2 ng/mL,维生素D不足者患病率为:97.0%,缺乏者患病率为:76.86%.同时,25-羟基维生素D与胶原C端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呈负相关,1,25-二羟基维生素D与骨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50岁以后骨密度显著下降.结论 成都市女性居民在冬季维生素D普遍不足,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低维生素D的摄人应引起重视.

  • 钙剂、活性维生素D3对十堰地区低骨量人群的干预

    作者:陈霞平;王俊华;王刚;万超;骆小娟;尹晶;朱小虎

    目的 应用钙剂、活性维生素D3对低骨量人群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BMD、BGP、DPD及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 选取骨量减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服用乐力(2g/d),治疗组服用乐力(2g/d)和阿法迪三(0.5μg/d),连续治疗12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和12月检测BMD、BGP、DPD.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BMD、BGP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DPD下降(P<0.05),以治疗组差异更为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量减少应早期干预治疗,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及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凸患者骨密度与血清骨钙素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朱承跃;朱泽章;刘臻;王守丰;朱锋;邱勇

    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脊柱侧凸患者骨密度(BMD)与血清骨钙素(BGP)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7例NF1伴脊柱侧凸(NF1-S)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组),年龄8~18岁,Cobb角40°~143°;17例正常儿童及青少年作为对照组,年龄7~19岁。两组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量非优势侧的股骨近端和腰椎(L2~L4)的BMD,同时采用免疫分析仪检测BGP水平,血生化分析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Ca)、血磷(血P)、尿钙/肌酐比值(尿Ca/Cr)和尿磷/肌酐比值(尿P/Cr)。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BMD及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病例组患者腰椎BMD与对应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所测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GP (135.6ng/ml)、血 Ca (2.59mmol/L)、血 P (1.75mmol/L)、尿 Ca/Cr (0.10mg/m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79ng/ml、2.45mmol/l、1.47mmol/l、0.06mg/mg),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ALP(141.6u/L vs 141.8u/l,t=3.611,P=0.991)和尿P/Cr(0.47mg/mg vs 0.46mg/mg,t=0.054,P=0.957)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NF1-S患者腰椎BMD与BGP(r=-0.916,P=0.000)、尿Ca/Cr(r=-0.968,P=0.000)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NF1-S患者BMD明显低于正常人;BGP、血Ca、血P和尿Ca/Cr均高于正常人,测定BGP、尿Ca/Cr水平是监测NF1-S患者BMD变化较为敏感的方法之一。

  • 依替膦酸二钠对卵巢切除妇女骨密度降低的预防作用

    作者:常玲;梅关直彦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对切除双侧卵巢的妇女骨密度减低的预防作用.方法18例早期恶性肿瘤行双侧卵巢切除的患者使用骨吸收抑制剂依替膦酸二钠,400 mg/d×14d,每3个月间断用药一次,持续1年,并以20例因其它病因而实施去势手术的妇女作为对照,研究骨吸收抑制剂依替膦酸二钠对早期恶性肿瘤去势术后妇女骨量的保护作用.结果使用依替膦酸二钠1年时,患者的骨量虽然未能保持在术前水平,但可以显著减少骨量的丢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骨密度的变化与BALP呈负相关性(P<0.05).投药1年时肿瘤患者无1例复发.结论依替膦酸二钠可以减少去势手术妇女的骨量丢失,对预防去势手术妇女的骨质疏松有积极的作用.

  • 骨代谢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静

    乳腺癌骨转移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的发生率为65%~75%.骨痛、骨损伤、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RE)的发生及生活质量的降低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并发症,其将进一步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缩短生存期[1].随着疗效的增加,生存期的延长,骨转移在临床上出现的频率亦在增加,因此,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治日益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

  • 14-3-3η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骨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曾婷婷;谭立明;田永建;余建林;吴洋;蒋永清

    目的 探讨14-3-3η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RA患者骨代谢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年9月-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RA患者为RA组,40例骨性关节炎(OA)和37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为non-RA组,以及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7例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14-3-3η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14-3-3η对R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截断值.根据血清14-3-3η蛋白水平将RA患者分为3组,对比不同14-3-3η水平患者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及骨钙素(OC)等骨代谢指标水平.对RA患者14-3-3η、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及骨代谢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4-3-3η诊断RA的AUC为0.845,与RF及anti-CCP联合诊断RA的AUC为0.907;PINP和β-CTx水平在高14-3-3η组明显升高,二者与14-3-3η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7和0.808.结论 14-3-3η检测有助于RA诊断,联合RF和anti-CCP可提高RA诊断水平,并能反映RA患者的骨代谢水平.

  • 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高艳超;王岩;张海光

    目的 探讨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男性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120例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所测BMD水平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50例)和骨质疏松组(B组,70例),观察记录两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胆固醇(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旁腺激素(PTH)、空腹胰岛素(FINS)、骨钙素(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睾酮(T)、雌二醇(E2)、BMD,并对OC、BM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OC与各因素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OC与L1~4 BMD(r=0.127,P<0.01)、FINS(r=0.078,P<0.01)、PTH(r=0.215,P<0.01)、25-OH-D(r=0.179,P<0.05)均呈正相关;与BMI(r=-0.130,P<0.01)、病程(r=-0.075,P<0.05)、FPG(r=-0.136,P<0.01)均呈负相关.L1~4 BMD与各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1~4 BMD与BMI、T、E2、25-OH-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HbA1c、TP1NP、β-CTX、PTH、TC、LDL、FT4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①有效控制血糖、血脂及BMI对预防及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有重要意义.②骨代谢指标联合BMD检测能更全面、更合理评估骨转换,及时发现高危人群,有利于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及早诊断及治疗,造福人类.

  • 补肾养骨口服液联合唑来膦酸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彭永政;梁平

    目的 探讨经补肾养骨口服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后的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OP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按照首位搭配的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碳酸钙D3片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口服碳酸钙D3片、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补肾养骨口服液治疗,两组患者共治疗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痛评分及骨密度(BM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骨痛评分较治疗前出现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骨痛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的腰椎L2-4、Neck区BMD较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腰椎L2-4、Neck区BMD较治疗前出现升高(P<0.05),且观察组腰椎L2-4、Neck区BMD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骨代谢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对照组各项骨代谢指标较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BALP、hCT、β-CTX、DPD/Cr、TRACP-5b较治疗前出现改善(P<0.05),且较对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补肾养骨口服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OP能有效改善骨代谢相关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效果

    作者:魏星星;陈德旺;蔡金平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效果及患者术后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2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骨代谢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骨质代谢中BGP、PICP、PTH水平高于对照组,CTX则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及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评分则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肢体功能,促进患肢恢复,值得推广.

  •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对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鹿存芝;鹿峰;王亚楠;吴倩;陈传芹;朱萍

    目的:观察131I联合左旋甲状腺素(LT4)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DTC)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检测三组的骨密度,同时测定血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血钙、血磷、血I型胶原降解产物(BCTX)、血人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LT4抑制组血清FT3、FT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4抑制组血清PINP、β-CTX、AL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T4抑制组股骨颈、L2-L4椎体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4抑制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分别与PICP、β-CTX、ALP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联合左旋甲状腺素抑制治疗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以尽快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 25-羟基维生素D3在50~60岁绝经后女性骨折中的变化

    作者:孔德策;杨铁毅;邵进;刘树义;张岩

    目的:探讨在50~60岁绝经后女性骨折中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因骨折在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50~60岁绝经后女性60例[平均年龄为(56.7±3.3)岁],按绝经后年限分为绝经后0~5年[平均年龄为(54.5±3.3)岁]和绝经后5~10年[平均年龄为(58.8±0.9)岁]两组,每组各30例。检测患者身高、体重及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s-CTX)、Ⅰ型原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及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等骨代谢指标。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血清25-(OH)D3水平在绝经后5~10年女性中较绝经后0~5年女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s-CTX、PICP及u-NTX水平在绝经后0~5年女性与5~10年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3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降低,50~60岁绝经后女性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3,预防和延缓骨折的发生。

  • 益钙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永红;曾志伟;高爽;李艺丹;陈晓毅

    目的 观察益钙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1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90例(治疗组)予益钙宁20U肌肉注射,每周1次,并合用钙剂(口服钙尔奇D,每次600mg,每日1次),疗程24周;另90例(对照组)单用钙剂(口服钙尔奇D,每次600mg,每日1次),疗程24周.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24周后骨密度(BMD)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BMD无明显改变.用药24周后治疗组BMD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血骨钙素(BGP)在治疗24周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尿吡啶啉与肌酐比值(U-PYD/Cr)在治疗24周后显著下降,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用药4周后临床症状逐渐缓解,骨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对照组临床症状无明显缓解.结论 益钙宁能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

187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