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覃芙;李康华;王剑青;李先安;刘文和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原发性骨质疏松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8月龄雌性新西兰兔,摘除双侧卵巢建立Ⅰ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去卵巢组(OVX)、葡萄糖酸钙组(OC)和葡萄糖酸钙+1,25(OH)2D3组(OCR).采用3岁龄新西兰雌兔和4岁龄新西兰雄兔,作为Ⅱ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葡萄糖酸钙组(Calcium)、葡萄糖酸钙+1,25(OH)2D3组(CR).OC组和Calcium组单纯给予葡萄糖酸钙,OCR组和CR组给予葡萄糖酸钙和1,25(OH)2D3.给药8周后测定各实验组的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给药8周后,在Ⅰ型骨质疏松模型中, OCR组的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均较OVX组和OC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OCR组的BGP、尿Ca/Cr较OVX组和OC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Ⅱ型骨质疏松模型中,雌、雄性兔CR组的血钙、BGP、ALP均较Control组和Calcium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尿Ca/Cr较其他两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 1,25(OH)2D3对Ⅰ型骨质疏松症有降低骨转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对Ⅱ型骨质疏松症有提高骨转换,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

  • 骨代谢指标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关节炎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云秀;薛元霞;陈月萍;万泽民;黄妩姣;吴晓宾;许漫贤

    目的 探讨血清骨代谢三项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N端骨钙素(N?MID)、β?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对60岁以上原发性骨关节炎(OA)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2例60岁以上OA女性患者的骨代谢及其骨密度(BMD)的检测结果.比较不同年龄组OA患者(60~70岁组,>70岁组)血清骨代谢结果的差异.以骨密度为标准,OA患者分为非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之间骨代谢结果的差异.结果 在60~70岁组和>70岁组的OA女性患者中,血清PINP、N?MID、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中,血清PINP、β?CTX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ID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INP和β?CTX分别单独预测60岁以上OA女性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截断值(cut?off)分别为48.120 ng/mL、0.491 ng/mL.其中PINP检测灵敏度为57.3%,特异性为69.6%;β?CTX检测灵敏度为65.6%,特异性为69.9%;联合PINP、β?CTX检测灵敏度为68.8%,特异性为67.9%.结论 临床检测血清PINP、β?CTX有助于对60岁以上OA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预测和早期诊断,PINP、β?CTX联合检测灵敏度更高.

  • 温阳补肾汤治疗肾阳虚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42例临床观察

    作者:林晓光;曾振明;潘国铨

    目的:探讨温阳补肾汤治疗肾阳虚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完成42例)予温阳补肾汤口服,对照组(完成43例)予阿仑膦酸钠片口服,2组均同时口服钙尔奇D,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阳虚症状积分和疼痛积分,并检测骨代谢指标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肾阳虚各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各项指标(除腰背疼痛积分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性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仅腰背疼痛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P1NP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2组β-CrossLap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阳补肾汤能明显改善肾阳虚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和中医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肯定.

  • 脊柱结核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影像学诊断分析

    作者:韩宏生;杨文峰;薛成伟;赵万寅;崔海雄;郭浩;高云展;陈真;范正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骨代谢指标情况,并比较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47例脊柱结核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观察比较CT、MRI对脊柱结核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椎管狭窄等征象的显示率。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测定两组骨钙素(BGP)等骨代谢指标。结果 CT对脊髓受压显示率12.77%,MRI对脊髓受压显示率4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在椎管狭窄、椎旁软组织脓肿等征象显示上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I型胶原C端肽(CTX-I)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对脊柱结核椎间盘受累、椎管狭窄等病变征象均能良好显示,但MRI在脊髓受压显示上比CT显著高。血清ALP、CTX-I对脊柱结核判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尿毒症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

    作者:莫凤才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尿毒症患者血清中骨代谢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68例尿毒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联合采用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骨质疏松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钙、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β-Ⅰ型胶原羟基末端肽、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成纤维生长因子23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血磷、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β-Ⅰ型胶原羟基末端肽、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及成纤维生长因子23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7.65%(6/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且能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

  • Graves病对骨代谢相关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罗维思;冯燕红;李明星

    目的::探讨Graves病( GD)对骨代谢相关指标及骨密度( BMD)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阳江市阳春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G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35例),其中GD患者分为 GD伴低骨量组(22例)、GD伴 OP 组(17例)、单纯 GD组(33例)。测定BMD、血清游离T3(FT3)、T4(FT4)、促甲状腺素(TSH)、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降解产物(β-CTX)等指标。结果:GD患者血清BGP、P1NP、β-CTX、FT3、FT4、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TSH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 GD伴低骨量组及GD伴OP组各测量部位BMD值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结论:GD可导致高骨转换骨质疏松,治疗时注意BMD及骨代谢指标检测,积极防治疗骨质疏松。

  • 广州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 骨代谢指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杨立进;陈博来;林涌鹏;李永津;王拥军

    [目的]探讨广州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骨折史等)及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529例40岁以上社区中老年人群的腰椎正位骨密度(BMD),并收集受试者的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LP)、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等,按年龄配比,将检测出的47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470例骨量正常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年龄分层方面,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主要以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为主,后期以阳虚质、阴虚质为主,而气虚质贯穿骨质疏松的整个过程.阴虚质、瘀血质、湿热质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影响因素.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的OC、PINP及β-CTX水平较其他体质类型高,经多重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建议应用中医体质辨识,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等5种体质的骨质疏松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

  • 阿仑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

    作者:吴文;智喜梅;李东风;林凯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骨质疏松老年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剂1片(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mg,含维生素D125U);治疗组每天在口服钙剂1片的基础上,每周加用阿仑膦酸钠(福善美)70mg,连续治疗12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分别测量腰椎(L2-4)及骨股颈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β-CTX),血钙、血磷、肝肾功能等.[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在腰椎侧位BMD,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血清BGP、β-CTX均下降明显(P<0.01);对照组腰椎L2-4侧位BMD无明显变化.(P>0.05),股骨颈BMD有明显下降(P<0.01),血清BGP无明显改变(P>0.05),β-CTX增高显著(P<0.05),两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治疗先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钙加阿仑膦酸钠可防治及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疗效显著,安全性好;而单纯靠补钙并不能安全预防骨量的继续丢失.

  • 鳗鱼降钙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张婷容;智喜梅;吴文

    [目的] 探考鳗鱼降钙素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骨质疏松男性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51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每天口服钙剂片(钙尔奇D,每片含元素钙600 mg,含维生素D 125 u);骨化三醇胶丸1片,盖三淳0.25μ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鳗鱼降钙素(益盖宁,20 u),每周肌注一次,连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6个月分别测量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胶原C端异构肽(β-CTX)、血清钙、磷、肝、肾功能、血尿常规,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2个月后骨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在(L2-4)BMD、颈骨颈(BMD)较治疗前增高(P<0.05)、血清BGP稍增高(P>0.05),β-CTX下降明显(P<0.05);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治疗前后两组无异常(P<0.05).[结论]鳗鱼降钙素(益盖宁)联合基础治疗,对老年男性骨松患者能明显减轻疼痛,改善症状,增加骨密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疗效安全,值得推广的方法.

  • 阿仑膦酸钠及鲑鱼降钙注射液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对骨代谢及血清脂联素的影响

    作者:戴加乐;孙惠萍;胡洁云;邬思繁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及鲑鱼降钙注射液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对骨代谢及血清脂联素(ADP)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骨质疏松症绝经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伦磷酸钠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阿伦磷酸钠口服治疗的基础上继续联合鲑鱼降钙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改善以及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C端肽(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血清ADP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较前好转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06,P<0.01).两组患者骨密度(BMD)明显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BMD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6、-2.905、-2.312、0.010;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TX、BALP、ADP均较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显著快于对照组患者(t=-2.120、-2.161、-2.701;P=0.038、0.035、0.011);两组患者的血清25(OH)D3较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升高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21,P=0.048).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92,P=0.023).结论 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注射液联合治疗绝经期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骨转换从而减少骨流失,并且提高BMD,缓解骨疼痛,能够较好地提高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丽;蔡妹群;孙平;刘雄英;洪曼杰;李健;何伟波

    目的 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指标的改变.方法 应用双能X线测定仪(DXA)检测8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BMD和髋关节强度指数(FSI),同时测定血清骨钙素(BG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和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结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发生率20.9%,并发骨量减少占40.7%,与对照组比较,甲状腺功能亢进忠者BMD和FS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代谢指标BGP、PINP和β-Crosslaps明显升高(P< 0.05,P<0.01).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BGP和PINP和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β-CrossLaps均明显升高,且以破骨指标升高明显,呈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 长期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对骨代谢的影响的研究

    作者:伍远菲;丁国安;廖雪珍

    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成年精神病患者201例,其中男89例,女112例,分析长期口服(口服药物时间在6~ 12个月)氯氮平、氯丙嗪、奥氮平、利培酮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血清BALP、骨钙素、Ca/P的影响.结果 氯氮平、氯丙嗪、奥氮平、利培酮四种抗精神病药物对骨代谢均有一定的影响,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对比,利培酮对骨代谢的影响相比较其他3种药物明显;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后6个月和12月相比,BALP、骨钙素的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P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骨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口服药物时间越长,对骨代谢影响越大,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 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影响差异的研究

    作者:张伟杰;邓海鸥;智喜梅;许翎;吴文

    目的:探讨新一代二磷酸盐唑来膦酸与常用药伊班膦酸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影响的差异.方法:6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在每日给予钙尔奇D0.6g和骨化三醇胶丸0.25μg的治疗基础上,均静脉滴注2mg伊班膦酸钠1次.3个月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仍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2mg,另一组静脉滴注5mg唑来膦酸.于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间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降钙素、骨钙素、血清磷、血清钙差异.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降钙素、骨钙素、血清磷、血清钙则无明显差异.②治疗后唑来膦酸组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较伊班膦酸钠组低(P<0.05);血钙也较伊班膦酸钠组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伊班膦酸钠比较,静脉应用唑来膦酸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可能具更强的短期抑制作用.

  • 奥硝唑局部应用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作者:何珍;雷志敏

    目的:研究奥硝唑局部应用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替硝唑局部应用组)25例和观察组(奥硝唑局部应用组)2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及4周的血清及龈沟液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指标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局部应用对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骨代谢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更为积极,对于疾病的控制作用更好.

  • 二膦酸盐对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及多项MMP的影响

    作者:梁兵鑫

    目的:研究二膦酸盐对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及多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3例)和观察组(二膦酸盐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6个月血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指标及MMP-2、MMP-9、MMP-13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时的血清骨代谢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率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血清MMP-2、MMP-9、MMP-13水平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二膦酸盐对强直性脊柱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及多项MMP的影响较为明显,对于此类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

  • 甲磺酸去铁胺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廖庆辉;谭秦

    目的:探讨甲磺酸去铁胺治疗骨质疏松的治疗及其对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3年1月在2015年6月就诊的7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以甲磺酸去铁胺输注,总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正位、股骨颈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血清骨钙素(OC)、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I型胶原C端肽(CTX-I)、血清铁蛋白水平分别为(6.40±3.82) ng/mL、(45.82±2.68) pg/mL、(0.22±0.20) ng/mL、(60.48±20.36) 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2±3.46) ng/mL、(55.13±2.77) pg/mL、(0.34±0.25) ng/mL、(260.12±52.17)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丙二醛(MDA)为(6.82±0.77) nmol/L,低于对照组的(8.13±0.81) nmol/L,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为(8.78±0.76) U/mL,高于对照组的(7.00±0.78)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多存在铁过载现象,加以甲磺酸去铁胺降铁治疗能明显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其可能是通过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发挥作用。

  • 围绝经期女性骨代谢指标的监测及其与性激素的关系

    作者:王瑛;沈建雄;徐旻;薛志忠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代谢平衡的特征及其和性激素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组),32例育龄期女性(育龄组)和30例绝经后女性(绝经后组)进行外周血骨代谢指标及性激素的检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围绝经期组与育龄组比较,β-异构化的C-端肽(β-CTx)、甲状旁腺素(PTH)、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钙、雌二醇(E2)水平显著下降(P<0.05)。绝经后组与围绝经期组比较,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骨钙素、FSH、LH、血钙显著升高(P<0.05),E2显著下降(P<0.05)。E2、FSH 和 LH 的水平和骨代谢标志物P1NP、β-CTx、骨钙素、PTH具有相关性。结论围绝经期女性以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作用增加为骨代谢特征。β-CTx和PTH能准确地反映出骨吸收的强度,联合E2、FSH和LH可为围绝经女性骨质流失的评估提供参考。

  • 胫、股骨良恶性骨肿瘤骨代谢指标及血象分析

    作者:武湘云;杨玲

    目的 分析胫骨、股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各项骨代谢指标及血象与健康体检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通过病理检查确定为良恶性胫骨、股骨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碱性磷酸酶、钙、磷、镁、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各项百分比的结果.结果 在0~20岁组中,良恶性组的碱性磷酸酶、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岁组中,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磷和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骨肿瘤患者的碱性磷酸酶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骨肿瘤患者的ALP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单核百分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与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肿瘤患者的血磷水平及单核细胞百分比会升高,对骨肿瘤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而碱性磷酸酶水平的改变与年龄和肿瘤性质有关,需灵活运用.白细胞计数联合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对鉴别良恶性骨肿瘤有一定价值.

  • 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古荣

    目的:探讨测定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该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的241例中老年体检者,测定腰椎正位骨密度,根据不同骨密度分为正常骨量组(n=66)、骨量减少组(n=58)、骨质疏松组(n =63)、严重骨质疏松组(n =54),检测所有入选者的空腹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生化指标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TRACP5b、B-ALP 及 IGF-1水平在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严重骨质疏松组别与正常骨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TRACP5b、B-ALP 的水平随着骨量的降低而升高(P <0.05),而血清IGF-1水平随着骨量的降低而降低(P <0.05)。结论检测血清 TRACP5b、B-ALP 及 IGF-1水平有助于中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分析

    作者:陈艺心;袁琳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为继发性骨代谢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确诊为 CKD 3~5期的261例患者血清中甲状旁腺激素(iPT H )、钙(Ca)、磷(P)、骨钙素(BGP)、降钙素(CT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OST )、25-羟基维生素 D [25(OH)D]等指标水平的变化,并与反映肾脏功能的血清尿素(Urea)、尿酸(UA)、血肌酐(SCr)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 CKD 3~5期,血清 iPT H 和 P 水平进行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GP 和 CT 在 CKD 5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iPT H 、P 与 Urea 、UA 、SCr 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KD 3~5期 iPT H 、P 、BGP 等指标有差异,并与 Urea 、UA 和 SCr 等指标呈正相关,可辅助诊断骨代谢疾病。

187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