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用镍钛拉簧牵引矫治埋伏上颌尖牙的体会

    作者:王玮

    上颌尖牙埋伏在临床上很常见.上颌尖牙埋伏可造成上牙列不完整,牙齿不齐,埋伏侧上唇丰满不足,在侧方运动时,失去尖牙保护,使后牙受损伤,对口腔功能和美观都造成较大影响.本文对8例患者采用手术暴露埋伏尖牙牙面,贴Bbgg托槽,用短镍钛拉簧弹性牵引,使埋伏尖牙萌出后,用方丝弓排齐,取得良好疗效.

  •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在不同牙合型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刘玉;张琪;李天舒;付贵源;徐琳;易龙;王佳莹;古再丽阿依;何媛;高璐

    背景:错牙合畸形者牙列牙弓的不协调直接影响着下颌运动的发挥,甚至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的超负荷,终发生病变。目的:测量各类牙合型人群的下颌运动特点。方法:①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自愿者33人,平均年龄21.71岁,男性1人,女性32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组10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组8人,安氏Ⅲ类错牙合组5人;②用描记仪测量各组下颌各运动的轨迹,以及下颌姿势位到牙尖交错位的运动轨迹;③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各组人群下颌运动轨迹特点和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开闭口、左侧、右侧、前伸运动时,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组人群右下颌第1磨牙运动轨迹的大距离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做快速开闭口运动时,正常对照组下颌中切牙切点运动的垂直距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正常对照组大距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组右下颌第1磨牙运动的垂直距离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快开口速度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各组人群息止牙合间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不同牙合型人群下颌中切牙运动轨迹、下颌第1磨牙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不同,因而推断错牙合畸形可以影响下颌运动的方向、范围和速度。

  • 髁突运动轨迹描记在(牙合)垫治疗错(牙合)中的应用

    作者:张龙丹;俞律峰;李烨侃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左侧方运动时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并且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法评价(牙合)垫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正常(牙合)40例(对照组)以及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40例(试验组),其中应用(牙合)垫治疗1个月者10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记录髁突运动轨迹.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左侧方运动中左右侧髁突大空间位移[(12.19±2.12)mm和(13.36±1.3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8.89±1.51)mm和(9.87±0.57)mm],P<0.05,非工作侧水平向和垂直向大位移量[(3.07±0.64)mm和(8.18±0.51)mm]均显著大于正常组[(1.57±1.02)mm和(6.21±0.42)mm],P<0.05和0.01;髁突位移5 mm时左右侧矢状髁道倾斜度(sagittal condyle inclination,SCI)分别为(56.94±6.26)°和(60.64±8.04)°,左右侧水平髁道倾斜度(transverse condyle inclination,TCI)分别为(14.39±6.19)°和(15.21±6.89)°;均大于正常组[(45.27±6.53)°、(43.17±4.53)°、(3.01±1.39)°和(2.82±1.32)°,P<0.05和0.01.而在治疗前后工作侧及非工作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验有明显差异.验垫治疗在1个月期间并不能明显改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错(牙合).

  • 脊柱侧方运动时躯干肌肌电图期相变化和活动规律

    作者:黄强民;刘燕;刘沙丽;纳强

    目的研究脊柱侧方运动时躯干肌肌电图期相变化和活动规律.方法在6个站立的受试者,单手不同负重(0~40kg)进行侧提和侧放时,应用肌内电极检测8块躯干肌的活动;测量摄像中对侧躯干角运动.分析所记录的对侧和同侧(负重侧)肌运动期相EMG.结果本实验观察到躯干肌活动的三个期,两个来自对侧肌在运动开始和结束,一个来自同侧肌在运动的中期.随负重增加,对侧肌活动增加,同侧肌活动减低.腹部肌的双侧协同活动大于背部肌,并且侧放时大于侧提,无负重和轻负重大于重负重.结论侧对侧躯干运动时,躯干肌的共济协调活动取决于躯干的位置和负重.腹部肌,特别是腹壁斜肌和腹横肌,比其他躯干肌参与更多的躯干稳定功能,尤其见于轻负重侧放时.

  • 单侧后牙深覆盖患者髁突侧方运动轨迹特征

    作者:李烨侃;俞律峰

    目的 探讨单侧后牙深覆盖患者下颌侧方运动时髁突轨迹的特征及和正常(牙合)之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正常(牙合)12例,单侧后牙深覆盖32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扫描ARCUS digmⅡ型记录髁突运动轨迹.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实验组侧方运动中非深覆盖侧髁突矢状向及大位移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水平位移小于对照组(P<0.05),非深覆盖侧髁突向后运动的幅度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单侧后牙深覆盖患者下颌侧方运动过程中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牙合)有明显差异.

  • 侧方咬合运动中牙合接触型及其分布特征

    作者:王琰玲;殷新民

    目的 观察侧方咬合运动中牙合接触点的分布特征,并对尖牙尖对尖颌位时的侧方牙合型进行分类.方法 利用 T-Scan II咬合分析系统记录85名个别正常牙合者侧方咬合运动过程中的牙合接触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尖牙尖对尖颌位时的牙合接触形式有六类:尖牙保护牙合 (44.1%)、组牙功能牙合(20 .6%)、工作侧多组前牙接触(2.9%)、仅工作侧第一前磨牙接触(8.8%)、工作侧前后牙同时存在牙合接触(20.0%)、工作侧非工作侧同时存在牙合接触(3.5%).结论 自然牙列侧方牙合接触形式除尖牙保护牙合与组牙功能牙合外还存在其它一些牙合型.

  • 颞下颌关节上腔扩张冲洗术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初探

    作者:王世霞;龙星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是常见的颞下颌关节结构内紊乱之一,在临床上出现关节区疼痛、开口型异常和开口受限等症状,不同程度地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因而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本文收集了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在湖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颞下颌关节门诊就诊的45例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行关节上腔扩张冲洗治疗,观察治疗后疼痛的缓解程度、开口度的改善程度及侧方运动度的改善情况,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 应力中断式Maryland桥的实验室工艺

    作者:李勇;陆伟权

    Journal of Comprehensive Stomatology,Apr 2002,Vol 18,No 2 Maryland桥又名树脂粘结桥,因其磨牙量少,戴着舒适,美观,耐用而大受病人青睐.应力中断式粘结桥除了以上优点外,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由于应力中断作用,从而减小了基牙负担.②由于应力中断作用,当义齿在行使侧方运动时,使其粘结固位效果有一定的保证.③由于该桥的翼分为两部分制作完成,故特别适用于两侧基牙倒凹较大或两侧基牙长轴不平行的缺失牙.

  • 义齿式(牙合)垫治疗后牙游离缺失的颞下颌关节病

    作者:黄宏平;易新竹;李晓箐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自1998~1999年间来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颞颌关节门诊就诊的病例,有较完整的诊治过程记录,共计18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1岁.长期后牙游离缺失未修复,年限5~20年.主诉:张口困难8例,双侧面部酸痛12例,双侧关节后区疼痛 1 4例,咀嚼无力15例,张大口及侧方运动、紧咬牙均疼痛14例.X线片显示(依张震康分类) 结构型4例,功能型2例,器质型12例;双侧关节后间隙缩窄,关节凹及髁突不同程度粗糙、骨质吸收.

  • 牙周炎并有咬合创伤的治疗1例

    作者:毕良佳;李虹;林江;于洋;姜云涛;付军;池田雅彦

    患者男,46岁,1990年在某医院被诊断为牙周病晚期.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有口臭感,每日刷牙3次,每次15 min.1991年右上颌中切牙因牙周病而拔除,可摘义齿修复.1992-07月初开始不能咀嚼硬的食物,来我院就诊.检查:菌斑控制较好,上下颌前牙唇侧牙龈组织无明显红肿,后牙附着龈组织明显减少,特别是15,25,已基本无附着龈,46根分叉暴露.34,35连接用嵌体脱落,并且近中颊侧倾斜移位.左下颌磨牙缺失.34,35舌侧和远中面牙龈轻度发红.上下颌前牙明显松动,且重度磨耗.12,13,22,23向前呈斜面磨耗,当侧方运动时上下颌牙合面相一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