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前伸运动三维轨迹算法模块的开发和应用

    作者:陆尔奕;张富强;陈晓军;陈建军;王成焘

    目的:探索用于对人工牙列(牙合)面任意点的三维前伸运动轨迹进行描记的算法模块.方法:应用激光三维扫描和重建技术,建立全口义齿人工牙列模型,采用Matlab6.5数学计算分析软件,并结合空间解析几何原理,对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在(牙合)架上的前伸运动进行数学建模和轨迹模拟.结果:(1)建立了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前伸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2)获得了用于描记人工牙列(牙合)面上任意点三维前伸运动轨迹的算法模块,并对实际病例进行验证.结论:本研究在定量研究全口义齿功能运动轨迹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实验结果揭示该方法的设计思想可行,并为定量研究义齿动态咬合情况奠定了基础.

  • 前伸(牙合)平衡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关系

    作者:倪建平

    同心圆学说[1-3]中髁导斜度、切导斜度、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定位平面斜度和补偿曲度5个因素为何与前伸平衡相关,以往有关的论证较少.作者试从下颌牙在前伸运动中的轨迹探讨前伸平衡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 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疗效稳定性的因素

    作者:白玛德吉;李巍然

    传统观点认为覆(牙合)可为下颌的前伸运动提供引导,是维持良好的下颌后方铰链轴位所必需的[1].深覆(牙合)常被视为牙龈退缩、牙齿松动、咀嚼时下颌运动干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但矫治深覆(牙合)较困难,矫治后患者的覆(牙合)关系易复发至治疗前的状态[2-3].深覆(牙合)矫治后的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深覆(牙合)的复发不易预测,存在较多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稳定性的因素.现对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长期稳定性的可能因素进行综述.

  • 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早期治疗结束后下颌运动轨迹的变化

    作者:李锐;刘洪臣

    目的 观测替牙列骨性前牙反(牙合)早期治疗前后下颌运动轨迹的变化,为骨性前牙反(牙合)早期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以兼顾髁状突平移和转动两种运动的运动中心和切点为下颌运动参考点,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0例骨性前牙反(牙合)者早期正畸治疗后以6个自由度对其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在空载开口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向上位移消失,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位移均增大,但无显著差异.当早期治疗结束时,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为先前移,再垂直下降,经过一段距离后再向后下方下降.在空载前伸运动中,当早期治疗结束时,运动中心的运动轨迹发生变化,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的水平向位移显著大于矫治前.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变为先向前下方运动,在矢状位上的水平位移显著大于治疗前.结论 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牙合)患者,经早期口外支抗前牵治疗后,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随着口内颌垫的不断磨除,逐步建立起的正常前部咬合引导关系使下颌功能运动趋于正常化.

  • 替牙列期骨性前牙反(牙合)与正常(牙合)的下颌运动轨迹研究

    作者:李锐;刘洪臣

    目的 观测替牙列早期骨性前牙反(牙合)者与正常牙(牙合)者的下颌运动轨迹,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方法 采用下颌运动轨迹超声波记录系统(ARCUSdigma系统),对处于替牙列早期的32例骨性前牙反(牙合)者和19例正常(牙合)者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进行比较.结果 在空载运动中,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牙合)组运动中心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牙合)平坦,在运动的初始阶段出现向上位移,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大位移均小于正常(牙合)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空载开口运动中,骨性前牙反(牙合)组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为先垂直下降,然后前移一段距离后再垂直下降,与正常(牙合)组存在差异,在矢状位上的水平向大位移与正常(牙合)组存在显著差异.在空载前伸运动中,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牙合)组运动中心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牙合)组平坦,在矢状位上的垂直向及水平向大位移均小于正常(牙合)组,但差异不显著;在空载前伸运动中,骨性前牙反(牙合)组切点的典型运动轨迹较正常(牙合)组平坦,在矢状位上的水平向大位移显著小于正常(牙合)组.结论 处于替牙列早期的骨性前牙反(牙合)与正常(牙合)研究对象运动中心及切点的空载开口和前伸运动轨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由于研究对象牙颌前部不同的咬合状态所造成的.

  • 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在不同牙合型人群中的应用

    作者:刘玉;张琪;李天舒;付贵源;徐琳;易龙;王佳莹;古再丽阿依;何媛;高璐

    背景:错牙合畸形者牙列牙弓的不协调直接影响着下颌运动的发挥,甚至会造成颞下颌关节的超负荷,终发生病变。目的:测量各类牙合型人群的下颌运动特点。方法:①选取符合实验标准的自愿者33人,平均年龄21.71岁,男性1人,女性32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人,安氏Ⅰ类错牙合组10人,安氏Ⅱ类错牙合组8人,安氏Ⅲ类错牙合组5人;②用描记仪测量各组下颌各运动的轨迹,以及下颌姿势位到牙尖交错位的运动轨迹;③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各组人群下颌运动轨迹特点和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开闭口、左侧、右侧、前伸运动时,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组人群右下颌第1磨牙运动轨迹的大距离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做快速开闭口运动时,正常对照组下颌中切牙切点运动的垂直距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0.05);正常对照组大距离与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组右下颌第1磨牙运动的垂直距离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快开口速度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各组人群息止牙合间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不同牙合型人群下颌中切牙运动轨迹、下颌第1磨牙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不同,因而推断错牙合畸形可以影响下颌运动的方向、范围和速度。

  • 全口义齿在(牙合)架上前伸运动的计算机三维模拟

    作者:陆尔奕;张富强;陈晓军;陈建军;王成焘

    目的:探索建立能将三维模拟全口义齿在(牙合)架上进行前伸运动的算法模块.方法:应用激光三维扫描和重建技术,建立全口义齿人工牙列模型,采用Matlab6.5数学计算分析软件,并结合空间解析几何原理,对全口义齿在(牙合)架上的前伸运动进行数学建模和运动模拟.结果:建立了用于模拟全口义齿在(牙合)架上三维前伸运动的算法模块,并在实际病例进行验证.结论:该方法的设计思想可行,为定量研究义齿动态咬合情况奠定了基础.

  • 下颌前伸时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作者:金伶;殷新民;顾卫平;谢兰生

    目的 探讨下颌前伸运动时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利用可视化人体图像建立包括上下牙列、下颌骨、颞下颌关节在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Patran中采用位移加载的方法模拟下颌前伸运动至对刃位,在Marc中计算并分析接触情况和应力分布特性.结果 关节盘随髁突向前、下运动,髁突的前斜面首先与关节盘中间带中央部发生接触,随后髁突的外斜面与关节盘的中间带外侧部、关节窝的顶部与关节盘的后带发生接触.关节盘的中间带外侧部(3.10 Mpa)和髁突的前斜面(5.05Mpa)等部位的应力值较大.结论 在前伸运动时,应力集中区位于关节盘的中间带外侧部和髁突的前斜面.

  • 活动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联合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

    作者:李新;杨红梅

    很多安氏Ⅱ类1分类的患者都存在横向不调[1],尤其是上颌中段牙弓的狭窄会限制下颌的前伸运动,使下颌习惯性地处于后缩的位置,严重地妨碍了下颌骨的发育.Thomns等还认为,过度地扩大上颌及上牙弓,并用可摘腭板来保持,使上下关系脱离,诱导下颌前伸以达到更好的上下牙弓的咬合关系,可消除颊向锁的倾向,并改善矢状关系.作者依照这一原理,采取两阶段治疗,先用活动矫治器扩大狭窄的上牙弓和上颌骨,解决上下颌骨间的横向不调,去除下颌前伸的不利因素,然后再用固定矫治技术排列牙齿和精细地调整颌间矢状关系,观察治疗前后牙弓及颌骨的变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