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茯苓提取物对铅致记忆损伤及相关抗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卢建中;喻萍;吕毅斌;饶梅香

    目的 观察和探讨茯苓提取物对染铅小鼠脑功能保护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染铅模型组、茯苓提取物高(3.6 g/kg)、中(1.8 g/kg)、低(0.9 g/kg)剂量组.染铅各组于染铅后第2天灌服上述剂量受试物,分别于实验后第3周和第6周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到达平台所需逃逸时间;实验第6周后取血和股骨测血铅和骨铅含量,取脑组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荧光指数.结果 茯苓提取物各剂量组血铅和骨铅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茯苓提取物各剂量组能明显缩短小鼠到达平台的逃逸时间,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茯苓提取物高剂量组明显抑制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区Fas抗原的表达.结论 茯苓提取物能促进染铅小鼠体内铅排除,对改善脑功能记忆有明显作用,可推测茯苓提取物对脑细胞的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Fas抗原表达而影响脑细胞凋亡实现的.

  • 术前化疗对直肠癌细胞凋亡影响及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志强;张振亚;刘洪杰

    目的:本研究通过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术前化疗前后直肠癌细胞的凋亡指数(APOI)、细胞动力学指标(SPF)、Bc1-2、Bax基因蛋白及Fas抗原的表达,旨在分析化疗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取随机分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01年6月-2002年6月间我院外科住院的不同病理类型的直肠癌患者32例,按自身对照的原则,术前5天咬取肿瘤组织后,连续5天给予5-氟尿嘧啶化疗,术后立即切取新鲜瘤体标本,连同术前标本一并送检.①将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用溴化乙啶进行荧光染色后,测定凋亡细胞数及SPF值.②用Bc1-2、Bax及Fas单克隆抗体分别对所测组织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流式定量检测细胞的凋亡基因蛋白及Fas抗原的表达状况.结果:①化疗后直肠癌的APOI、Bax、Fas测定值均高于化疗前((P<0.001),而SPF、Bc1-2在化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Fas、Bax的表达在化疗中与直肠癌分期的递增或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出现逐渐减弱趋势,并与凋亡指数(APOI)呈平等关系.③化疗与APOI、Fas、Bax呈正相关,并且Bax与APOI亦呈正相关,其余各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本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化疗前后不同病理分型及分期的直肠癌组织的细胞动力学指标(SPF)、细胞凋亡指数(APOI)、Fas抗原及凋亡基因Bcl-2、Bax蛋白的表达,从它们的关系中可以得出:①化疗可以促进直肠癌细胞凋亡.②5-氟尿嘧啶不能使直肠癌细胞中Bc1-2表达上升.③5-氟尿嘧啶啶化疗是通过Fas途径引起Bax的表达上调而致凋亡指数(APOI)的上升.④APOI、Fas、Bax的测定可作为判断某种化疗药物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用药后直肠癌的APOI、Fas、Bax上升,意味此种药物疗效较好.

  • 黄芪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凋亡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小燕;许艳丽;林小军;傅君舟;秦曙光;李剑文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细胞凋亡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初发SL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Bcl-2抗原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上Fas抗原的表达下调(P<0.01),Bcl-2抗原的表达以及CD4+亚群、CD4+/CD8+比值上升(P<0.01);其中,治疗后Fas抗原表达的下调、CD4+亚群及CD4+/CD8+比值的上升,黄芪治疗组更显著(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功能趋于正常,可以作为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的重要治疗措施.

  • 体外转染mFasL-cDNA小鼠骨髓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之良;邹萍;刘凌波;李爱香;马艳萍

    为了探讨通过Fas-FasL途径清除骨髓移植物中T细胞后,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可能性,采用脂质体转移法将FasL-cDNA转染雌性BALB/c小鼠骨髓细胞,证实其获得表达后,体外与雄性BAC (BALB/c×C57BL/6) 小鼠骨髓移植物混合培养后输注给经致死照射的BALB/c鼠,然后观察受体鼠GVHD的表现、死亡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骨髓细胞Y染色体及CFU-S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10只小鼠,60天死亡2只,4只有GVHD改变;对照组10只, 60天死亡7只,10只均有GVHD改变;两组骨髓细胞Y染色体分析显示均有供体鼠来源的骨髓细胞植入;CFU-S检测表明实验组动物体内10天即有CFU-S形成,移植后第20天即达正常水平.结论:转染mFasL-cDNA小鼠骨髓细胞能有效地预防GVHD的发生,并能使受体造血功能获得重建.

  • 乙型肝炎肝组织Fas,FasL和HBV抗原的表达

    作者:王慧芬;胡瑾华;朱克顺;张玲霞;王松山;王林杰

    目的评价Fas和FasL介导细胞凋亡在乙型肝炎肝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FBV抗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2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Fas、FasL和HBsAg、HBcAg,并以6例正常肝组织为对照。结果 Fas/FasL在正常肝组织内无表达;Fas主要在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质内表达,58例阳性(93.5%);FasL在肝内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和肝细胞质内均可见到,37例阳性(59.7%)。结论 Fas/FasL的表达程度与肝组织活动性炎症程度密切相关;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在乙型肝炎时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Fas/FasL表达程度与肝内HBV抗原HBsAg、HBcAg无明显相关性。

  • 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形态学及其调控机制

    作者:王玉梅;冯国和;窦晓光;刘德刚

    目的:研究在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中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Fas和Bcl-2对肝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应用制备FHF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Fas及Bcl-2表达,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RT-PCR法检测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iNOS mRNA表达;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在用药后动态观察Fas及Bcl-2表达、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iNOS mRNA表达及肝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对模型鼠给予iNOS的抑制剂L-NMMA,动态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在FHF模型小鼠中,用药后2 h开始血清NO水平及iNOS mRNA的表达即升高,于4 h达高峰;用药后2 h开始Fas有少量表达,至8 h和12 h表达均明显增多,与2 h组比较差异显著(100% vs 20%,P<0.01),与4 h组比较差异也比较显著(100% vs 40%,P<0.05).模型组2 hBcl-2有较多表达,4 h表达多,4 h与2 h比较差异显著(90% vs 60%,P<0.05),与8,12h比较差异非常显著(90%vs 20%,均P<0.01).8 h可出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与模型组各时间点比较,给予iNOS的抑制剂L-NMMA后血清NO水平及iNOS mRNA的表达均为正常水平,Fas及Bcl-2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阻断后8 h亦可见典型的肝细胞凋亡表现,阻断NO可使病变较模型组更为严重.结论:在FHF中,Fas及Bcl-2的表达均增加,Fas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相一致,而Bcl-2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呈负相关.单纯应用NO拮抗剂对肝细胞凋亡及肝损伤无保护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与Fas/Apo-1抗原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俞万钧;周建英;邱会林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Fas蛋白表达与DNA的关系.方法对33份手术切除的NSCLC标本和17份正常肺组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蛋白表达和DNA含量,并与细胞增殖活性、增殖指数(PI)、S期分数(SPF)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NSCLC的异倍体率为82%,DNA指数(DI)及PI、SPF分别为1.36±0.23,0.29±0.09,0.144±0.078,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在NSCLC中Fas的表达低于正常肺组织(P=0.000),并显示与PI、SPF呈负相关(P分别为0.024、0.004).Fas表达及细胞增殖活性与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之间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NSCLC的Fas表达降低和细胞增殖活性增高具有普遍意义;Fas表达的下降影响了NSCLC细胞的增殖活性,这种增殖与凋亡的调控异常在NSCLC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Fas抗体介导的嗜酸细胞凋亡及其清除机制

    作者:赖克方;王长征;郭晓明;郭先健;钱桂生

    目的探讨Fas单抗对嗜酸细胞(EOS)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凋亡EOS的清除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EOS,加入白细胞介素(IL)5与不同浓度(1~1 000 ng/ml)Fas单抗培养,台盼蓝拒染法和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细胞存活和凋亡变化,观察凋亡EOS能否被巨噬细胞(MΦ)吞噬。结果 Fas单抗对IL-5介导的EOS存活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高浓度的IL-5(106U/L)不能抑制Fas单抗的作用。Fas单抗(100 ng/ml)处理24 h 后EOS即有明显的凋亡[(35±6)%],72 h后增至(96±3)%,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Fas单抗(100 ng/ml)处理24、48和72 h的EOS与MΦ培养,吞噬凋亡EOS的阳性MΦ百分率分别为 (20±5)%、(38±6)%和(45±6)%,MΦ吞噬新分离的EOS阳性百分率为(1±2)%,与前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Fas抗体能有效诱导EOS凋亡,凋亡EOS能被MΦ所吞噬清除。

  • 脊髓损伤模型中神经细胞凋亡及Fas抗原和Bax蛋白在神经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朱庆三;杨海云;孙焕伟;顾锐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模型中Fas抗原及Bax蛋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特点以及脊髓损伤后组织形态及超做结构变化特点,探讨SCI后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机理.方法:wistar大鼠按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术后1h、8h、1d、2d、3d、7d,处死取材,每个时相点5只动物.分别在每只大鼠脊髓损伤中心区,损伤区头侧和尾侧3mm、5mm、7mm、10mm、13mm横截面处各切取3片组织.分别作Bax蛋白、Fas抗原免疫组化,HE染色,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Fas抗原在损伤后8~24h,损伤区头、尾侧7mm处出现表达高峰.Bax蛋白在损伤后2~3d,损伤区头、尾侧7mm处出现高峰.电镜观察:损伤区死亡细胞呈坏死典型表现,而在非损伤区死亡细胞呈凋亡的典型表现.结论:SCI后急性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的坏死,继发损伤主要由细胞的凋亡引起.同时证实了凋亡的两条途径:由Fas抗原参与的死亡受体途径及Bax参与的线粒体途径均参与了SCI后细胞调亡的病理过程.

  • 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CD34+及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爱民;吴晓珊;尹忠钦;罗劲松;石清照;徐之良;万申红

    目的 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免疫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细胞CD34+及Fas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免疫诱导再障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组、再障组、正常组,分别测定各组小鼠的体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CD34+及Fas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再障组及当归组小鼠的体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较正常组均有降低,但当归组明显高于再障组(P<0.05),当归组骨髓细胞CD34+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69.0±8.3)明显高于再障组(33.6±9.1,P<0.05),而与正常组(78.2±9.4)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障组骨髓单个核细胞Fas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62.7±7.1)明显高于正常组(21.5±3.6,P<0.05),当归组骨髓单个核细胞Fas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43.0±6.8)明显低于再障组(62.7±7.1,P<0.05).结论 当归能降低再障小鼠骨髓细胞Fas抗原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促进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有刺激造血作用.

  •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和Fas抗原检测

    作者:陈佩兰;李琳;田惠英;陈良标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丙型肝炎病毒抗原(HCVAg)及Fas抗原(FasAg)表达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HCV核心区及NS3区单克隆抗体,对 28 例慢性丙肝患者PBMCs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同步检测FasAg.结果:HCVAg及FasAg阳性率分别为 85.7% (24/28) 和 82.2% (23/28),经相关分析显示.两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46,P<0.01).FasAg阳性PBMCs中的部分细胞有凋亡性改变.结论:HCV可感染PBMCs,并可激发FasAg表达.PBMCs中的HCV和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并可能成为病毒持续感染的原因之一.

  • CD34 +细胞Fas抗原表达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边静;党双锁

    Fas抗原(又称为CD95或Apo-1)是一种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它可与配体或抗体交联后激发一种能够导致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在正常造血过程中,CD34 +造血干细胞表面并不表达Fas抗原.大量国内外研究发现,当CD34 +细胞表面发生Fas抗原的异常表达时,则与许多造血和非造血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CD34 +细胞表面Fas抗原的表达与某些疾病相关性予以综述.

  •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暴发型肝炎及肝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作者:向晓星;王国俊;蔡雄;李玉莉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实验性小鼠暴发型肝炎(fulminant hepatitis,FH)及其早期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其药理机制.方法腹腔注射(ip)脂多糖(LPS)+氨基半乳糖(GalN)造成小鼠FH模型.两次实验均设生理盐水对照组、暴发型肝炎组和OM预保护组(50 mg/kg,ip,bid×3d).分别于注射GalN/LPS后5 h、7.5 h取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同时在5 h点取肝组织作原位凋亡细胞检测,并于电镜下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在7.5 h点取肝组织作HE染色及Fas及其配体(FasL)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OM治疗组5 h、7.5 h点TNFα水平明显减低(P<0.05和0.01),5 h点肝细胞凋亡亦明显减少(P<0.01).OM组7.5 h点肝组织损伤及Fas、FasL表达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P<0.01和P<0.05).结论 OM对GalN/LPS诱导的小鼠FH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NFα释放及Fas、FasL表达,从而阻断肝细胞凋亡及坏死.

  • 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和FasL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袁宝军;刘志忠;丁秀荣;邹吉敏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L(sFasL)水平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52例矽肺患者(矽肺组)、57例煤工尘肺患者(煤工尘肺组)、46例井下健康工人(井下对照组)及40例井上健康人(井上对照组)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结果分别与井上对照组、井下对照组比较,矽肺和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井下对照组sFas、sFasL均明显高于井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矽肺组比较,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sFas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FasL水平虽也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煤工尘肺组与单纯Ⅰ期比较,Ⅰ期并发肺气肿、单纯Ⅱ+Ⅲ期患者血清sFas水平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FasL水平按尘肺相关指标分组比较均无明显改变.不同接尘时间比较,矽肺和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均无明显改变.sFas、sFasL在矽肺中无相关性,而在煤工尘肺中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矽肺和煤工尘肺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异常,sFas和sFasL与尘肺发生发展过程有关,sFas水平的变化可能预示着尘肺病情的发展变化,检测sFas对鉴别矽肺和煤工尘肺有一定参考价值.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组织Fas/FasL系统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宋勇;毛宝龄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的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为进一步阐明ARDS的发病机制和在细胞凋亡水平防治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RDS组9例,对照组5例,采用TUNEL法以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ARDS患者肺组织Fas/FasL系统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ARDS早期患者肺组织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主要表现为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Fas抗原、FasL在ARDS早期患者肺组织表达明显上调,并且Fas、FasL表达的增加与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呈平行关系.结论: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和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临床ARDS早期的发病.

  • 颅脑外伤后细胞凋亡与Fas抗原的表达

    作者:马延斌;朱志安;张红;邱建华;肖波;冯东福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细胞凋亡与Fas抗原表达的变化,为阐明损伤后神经元丢失的多种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的方法,对伤后挫伤灶旁局部脑组织细胞凋亡和Fas抗原表达进行观察.结果在挫伤灶旁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发生,神经细胞呈现较为典型的凋亡超微结构变化,Fas蛋白表达在24 h达到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结论颅脑外伤后在局部组织可见细胞凋亡的发生,Fas蛋白表达参与了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 通过Fas-FasL途径体外清除小鼠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

    作者:刘凌波;邹萍;徐之良;胡中波;陈燕;宋善俊

    目的通过Fas-Fas配体(FasL)途径清除小鼠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ARTC),为减轻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探索新的手段.方法用磁性细胞分离系统分离BALB/c小鼠(H-2d)Sca-1+早期造血细胞(HC),然后借助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技术对其转染外源小鼠FasL(mFasL) cDNA 基因;扩增1周后与异基因BAC小鼠(H-2d×b)脾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OWMLC)6 d,观察处理后的BAC小鼠脾细胞对Na251CrO4标记的BALB/c小鼠脾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分离出BALB/c小鼠Sca-1+ HC,纯度为(89.0±6.1)%.BAC小鼠脾细胞与转染外源mFasL的BALB/c HC以1∶5比例共培养6 d后,对BALB/c源脾细胞杀伤率在不同效、靶比例时均呈显著降低(P<0.01).结论体外反应中,转染外源mFasL cDNA并高表达的早期HC可清除针对自身MHC抗原的ARTC.

  • 营养性贫血患者骨髓肿瘤坏死因子Fas和凋亡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荣琦;林凤茹;王啸飞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Fas和凋亡率与营养性贫血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营养性贫血患者骨髓中幼红细胞的Fas表达率及凋亡率.结果营养性贫血患者Fas表达率及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混合性贫血3组中Fas表达率及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极重度贫血组中Fas表达率及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营养性贫血中Fas表达率及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5);Fas表达率与凋亡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营养性贫血患者骨髓幼红细胞凋亡率增加,与促凋亡蛋白Fas表达增高有关.

  • 氯沙坦对大鼠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凋亡及Fas抗原及其配体的影响

    作者:孔小燕;李宏杰;杨成

    ①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抗原与Fas配体的影响及其对临床预防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②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实验组(n=21)及对照组(n=21),实验动物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剥脱损伤内皮模型,术后于不同时间段取损伤段血管,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Tunnel标记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Fas抗原及其配体在血管壁中的表达.③结果对照组于术后第7、14天损伤血管壁面积增加,相同时间段内两组比较,结果氯沙坦实验组管壁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7、14天氯沙坦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壁中Fas抗原、Fas配体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④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以通过Fas系统调节损伤段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而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

  • T淋巴细胞上Fas抗原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蔡小燕;林小军;关明媚;李翠贞;许艳丽;毛平

    目的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上Fas抗原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体的产生及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采用微量全血直接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方法,对30例活动期SLE患者及15名正常人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上Fas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上Fas抗原的表达较正常人明显上调(P<0.01);Fas抗原的表达与SLE的活动性呈正相关(r=0.815,P<0.001);全部患者中有19例抗dsDNA抗体阳性,抗dsDNA抗体(+)患者组T淋巴细胞上Fas抗原的表达较抗dsDNA抗体(-)组高(P<0.05).结论 SLE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Fas抗原表达上调,由Fas介导的淋巴细胞凋亡加快,刺激机体产生抗dsDNA等多种自身抗体.Fas抗原表达异常是引起SLE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Fas抗原的表达与SLE的活动性呈正相关,可为判断狼疮的活动提供参考.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