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乳牙破牙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赵玮;王娇翠;陈晓英;余东升

    目的 采用酶消化法建立成熟人破牙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为探讨破牙细胞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从新鲜离体乳牙中分离获得破牙细胞,结合相差显微镜、苏木素-伊红(HE)染色、特异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staining,TRAP)染色和扫描电镜对破牙细胞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硬组织吸收功能鉴定.结果 采用酶消化法可分离得到成熟的破牙细胞,形态学上表现为多核巨细胞、有多个伪足;TRAP染色结果显示破牙细胞胞质呈酒红色阳性着色;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与细胞共培养的牙硬组织薄片表面有吸收陷窝形成.结论 应用酶消化法可以从离体吸收乳牙中成功分离获取人破牙细胞,可为探讨人乳牙根吸收机制提供细胞模型.

  • 应用锥形束CT观察下颌第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

    作者:阳婵;杨燃;邹静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分析儿童下颌第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为儿童口腔科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者(年龄4~8岁)因多生牙、外伤、正畸治疗、颌面部肿瘤等原因拍摄的共305张锥形束CT片.将牙根完全发育、无根尖周炎、无牙根吸收的下颌第二乳磨牙纳入分析样本,共纳入437颗下颌第二乳磨牙样本,样本的数据录入由经过一致性检验的2名研究生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完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对下颌第二乳磨牙牙根数的性别差异和左右侧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双侧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纳入的437颗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单根者436颗,1颗牙为近中双根;远中单根者325颗(74.4%),双根者111颗(25.4%),1颗牙远中3个牙根.近中双根管者424颗(97.0%),单根管者13颗(3.0%);远中单根单根管者103颗(23.6%),单根双根管者222颗(50.8%),双根双根管者106颗(24.3%),双根三根管者5颗(1.1%),三根三根管者1颗(0.2%).下颌第二乳磨牙有10种不同的牙根及根管类型,其三根变异和根管分型存在性别(P=0.000)和左右侧(P =0.028)分布差异.结论 本组资料中下颌第二乳磨牙以两个牙根居多,也存在三根变异的情况,三根变异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近远中根多为双根管.

  • 替牙期牵引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灿;李小彤;刘鹤

    目的 在替牙期对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进行牵引治疗,并在治疗完成后1年复查,从牙根发育、牙槽骨发育、牙周及牙髓状态四方面评价其疗效及稳定性.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9例8至11岁共计9颗上颌中切牙埋伏阻生患者行牵引治疗,对9颗患牙(治疗组)在牵引前、牵引结束即刻、保持1年复查时应用锥形束CT和模型分别测量牙根、牙槽骨及牙龈位置,并检查牙周状况及牙髓活力,均以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牙(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9例经牵引治疗的埋伏阻生中切牙牙根均继续发育,治疗期间生长发育水平与对照牙持平;牙槽骨继续发育改建,垂直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牵引结束即刻牙槽骨水平及厚度优于水平阻生或存在牙根弯曲的患牙;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牵引结束即刻无牙周袋、牙髓坏死出现;7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1年接受复查,对照组牙根长度为(13.07±2.15) mm,治疗组牙根长度为(12.06±2.00) 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骨量及牙龈位置稳定,对照组唇、腭侧牙槽骨水平分别为(0.90±0.62)、(0.45±0.52) mm,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0.85±0.14)、(1.21±0.41)mm,治疗组唇、腭侧牙槽骨水平分别为(2.18±1.59)、(0.57±0.71) mm,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分别为(0.48±0.29)、(1.43±0.31) mm,上述4项指标仅唇侧牙槽骨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指标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牙髓坏死.结论 上颌埋伏阻生中切牙经牵引矫治能促进牙根发育、牙槽骨改建,牙周及牙髓情况良好,临床效果稳定.

  • 哈尔滨市3~6岁孤独症儿童乳牙患龋状况调查

    作者:刘英群;朱颐馨

    目的 探讨3~6岁孤独症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3个城区3~6岁孤独症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和行为等方面内容,问卷由儿童家长填写,专人发放与回收;口腔检查采用儿童龋补牙数作为评价儿童乳牙龋病的指标.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孤独症儿童93例(男81例,女12例),患龋率为59%( 55/93),龋均为3.245.随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增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龋齿、每天喝甜饮料量、吃甜食频率、睡前吃零食是孤独症儿童龋齿的危险因素;饭后漱口、谁给孩子刷牙、每日刷牙次数、父母文化程度是孤独症儿童龋齿的保护因素.结论 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对龋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孤独症儿童乳牙龋病及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有待于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配合和努力.

  • 锥形束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诊断应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全;张晓;张刚;马绪臣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确定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位置关系,为IMTM拔除术中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IMTM拔除术前曲面体层X线片检查,筛选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存在较大范围接触或部分重叠影像表现的49例患者(60侧),进一步行CBCT检查,结合种植机微动力系统微创拔牙术中观察结果,应用诊断试验的方法评价术前CB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术前CBCT观察IMTM突破下牙槽神经管壁判断的灵敏度82.8%、特异度87.0%,Youden指数0.69,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80.0%.两位口腔放射医师术前对CBCT共同判读的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的符合率为84.6%(44/52).对两位医师术前分别判读CBCT影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80.结论 对于曲面体层X线片显示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存在较大范围接触或部分重叠影像表现的病例应用CBCT术前检查,CBCT显示的IMTM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与临床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较高.

  • 牙齿磨损的病因、分类及修复重建治疗进展

    作者:骆小平

    牙齿磨损是复杂的、多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牙齿硬组织快速缺损。目前,牙齿磨损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且数量日益增加,对口腔修复医师的修复技能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牙齿磨损的病因学入手,根据牙齿磨损的类型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估、诊断,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牙齿磨损采用氟化物预防、树脂封闭、粘接性树脂修复;对重度牙列磨损经诊断蜡型设计,树脂罩面验证口内咬合关系,过渡性树脂修复使患者适应重建的咬合,之后采用树脂粘接技术结合微创美学修复,重建牙齿形态,有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美观和发音。

  • 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嵌体冠粘接修复大面积缺损根管治疗牙的利与弊

    作者:包旭东

    根管治疗牙因牙齿结构完整性被破坏而抗力下降,冠方修复时应尽量多地保存健康牙体组织.嵌体冠利用粘接和髓腔机械固位形获得固位,具有微创、技术敏感性低等优势.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技术的发展使嵌体冠应用得越来越多,但临床上也应注意把握适应证,保证有效粘接,选择生物力学性能类似于牙体组织的材料以减少嵌入性修复体的侧向应力.

  •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与关节组织改建

    作者:王美青

    颞下颌关节弹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生率高的症状,其传播广泛的病理机制学说是关节盘移位.据文献报道,约1/3的无症状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盘移位,而约1/4的颞下颌关节弹响者关节盘位置基本正常或仅有轻微移位;用手术等方法将关节盘重置于"正确位置"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本文从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角度,就依据影像学诊断的"关节盘移位"中可能存在的组织改建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 牙体硬组织表面电位影响骨改建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加理;郑幼洋;胡济安;陈学鹏

    目的研究牙体硬组织表面电位与骨生长改建的关系.方法将人牙釉质试件、牙釉质-牙本质试件、牙本质-牙骨质试件和多孔羟基磷灰石试件各25个植入25只家兔胫骨中,通过组织病理学、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四环素荧光标记方法,在术后不同时间段观察、评价各试件正负极侧的家兔胫骨骨组织改建情况.结果光镜观察各时间段牙体试件的负极侧成骨较正极侧活跃,破骨细胞数量计数正极侧较负极侧多(P<0.01).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负极侧荧光面积多于正极侧(P<0.05).结论牙体硬组织表面电位可影响骨改建:荷正电的牙釉质面促进骨的吸收破坏,荷负电的牙骨质面促进成骨.牙齿过萌与无牙颌牙槽骨萎缩可能与此有关.

  • 不同程度氟牙症对患者社会心理影响的公众评价

    作者:司燕;张博学;林焕彩;侯玉波;高学军

    目的通过调查不同人群对氟牙症照片的评价,了解公众对氟牙症可能给患者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的看法.方法在河北邢台、广州及北京共选取口腔医师101名、口腔专业学生118名、非口腔专业学生103名、职员102名及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92名作为评价者,对20张不同程度氟牙症照片进行评价,各包括7个不同心理方面的5度分法评价题.结果公众评价均值随氟牙症的加重而升高(2.21~4.74),极轻度及以下(DI≤1)氟牙症可能影响患者社会心理状况的比例在30%以下,轻度氟牙症(DI=2)可能对患者社会心理影响的比例为25%~56%,而重度氟牙症(DI≥3)的比例为48%~97%.不同程度氟牙症患者与其社会心理评价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671~0.813).口腔医师的评价显著低于口腔专业学生、非口腔专业学生及职员的评价.河北邢台公众评价显著高于北京或广州公众.结论轻度以下氟牙症对患者可能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较小.

  • 大鼠氟斑牙(含氟牙膏型)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实验检测

    作者:杨凯;张绍伟;叶小明

    目的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探讨含氟牙膏引起氟中毒的危险性.方法 选用3周龄清洁型SD大鼠42只,按雌雄各半体重均衡原则随机分为7组(A组,阴性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C组,50%含氟牙膏浓度灌胃组;D组,100%含氟牙膏浓度灌胃组;E组,30 mg/L NaF溶液组;F组,30 mg/L NaF溶液组+50%含氟牙膏浓度灌胃组;G组,30 mg/L NaF溶液组+100%含氟牙膏浓度灌胃组),每组6只.实验每周记录大鼠一般情况、体重;第0和112天分别测量采集尿液及血清,检测标本氟含量并记录分析;第0、28、56、84和112天分别记录各组下颌中切牙氟斑牙发生情况,根据氟斑牙分级计分统计.在第112天麻醉下处死各组大鼠,留取下颌中切牙,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察牙齿结构改变.结果 (1)大鼠体内尿氟和血氟含量会随着氟摄入量增高会有不断上升趋势,但当进入高氟摄入量时,上升幅度变缓,有1个平台期.(2)大鼠下切牙氟斑牙变化情况:在第28天,B组下切牙釉质表面可见棕白相间的细横纹,横纹逐渐向切方不断生长,但未发现釉质明显实质性缺损;第56天时,G组可见棕白相间横纹,釉质透明度下降,B组见少许白垩色斑块出现;第84天时,B组及G组个别大鼠出现粉笔样颜色改变,釉质透明度浑浊,E、F组个别大鼠出现棕白相间横纹,A、C呈棕色或棕黄色,表面光滑,半透明状,D组有1只大鼠釉质半透明改变,少许混浊;第112天时,B组及G组大鼠出现粉笔样颜色改变,釉质透明度浑浊,E、F组大鼠出现棕白相间横纹,横纹间见0.5~1 mm宽的透明区,A、C、D组与第84天的情况无明显差异.(3)大鼠下切牙病理切片情况:B、F、G组与A组比较,生长线均有明显的加深、加重,结构排列不均一.E组与A组比较,生长线有加深、加重,结构排列不均,但无B、F、G组明显;C、D组与A组比较,生长线及结构排列没有明显异常.结论 高氟地区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可能会促进氟斑牙的产生;适氟地区的学龄前儿童使用含氟牙膏,须掌握使用方法,否则可能与儿童在其他日常生活中摄入的氟一起导致体内氟含量超标,促进氟斑牙的产生.

  • 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78例微创拔除的临床总结

    作者:武东辉;曹少萍;朱韵莹;梁坚强

    目的 评价微创拔除较为困难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就诊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断为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共计78例,排除拔牙禁忌证,锥形束CT(CBCT)检查评估患牙位置与毗邻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利用微创拔牙器械与方法拔除患牙.术后1周评估微创拔牙方法的效果以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78例微创拔牙手术时间为3~45 min,平均13 min.手术期间患者感觉无明显不适,微创拔牙术后不良反应较低,78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结论 微创拔牙在拔除较为困难的上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中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两种微动力系统在上颌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许志杰;杨蕊;杜国勇;何奋军;余丽佳;吴纪楠

    目的 通过对比超声骨刀与涡轮手机去骨法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的手术效果,探讨更为方便、安全、有效的拔牙方法 .方法 选取2013—2017年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共计190颗多生牙),通过抽签的方法 随机分两组.术前均完善锥形束CT(CBCT)检查以定位埋伏多生牙,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选择合适的切口入路,实验组采取超声骨刀去骨法拔牙,对照组采取涡轮反角手机去骨法拔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化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以独立样本的t检验法对两组患者以及年满12周岁以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的VAS值范围为0~10(0为完全无痛,10为为剧烈的疼痛),实验组VAS均值为4.2±1.5,低于对照组的5.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2,P<0.001).而对于12岁以上患者的疼痛VAS值分析,实验组均值为4.2±1.5,亦低于对照组的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05).手术时间平均值,实验组为(48±6)min,低于对照组的(5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4,P=0.003).而对于12岁以上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分析,实验组均值为(46±6)min,亦低于对照组的(49±7)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1,P=0.060).结论 采用CBCT引导下超声骨刀拔牙法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疼痛少、时间短、舒适性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拔牙方法 .

  • 两种微动力系统在上颌埋伏多生牙拔除术中应用的比较

    作者:许志杰;杨蕊;杜国勇;何奋军;余丽佳;吴纪楠

    目的 通过对比超声骨刀与涡轮手机去骨法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的手术效果,探讨更为方便、安全、有效的拔牙方法 .方法 选取2013—2017年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50例(共计190颗多生牙),通过抽签的方法 随机分两组.术前均完善锥形束CT(CBCT)检查以定位埋伏多生牙,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式,选择合适的切口入路,实验组采取超声骨刀去骨法拔牙,对照组采取涡轮反角手机去骨法拔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化患者术后疼痛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以独立样本的t检验法对两组患者以及年满12周岁以上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的VAS值范围为0~10(0为完全无痛,10为为剧烈的疼痛),实验组VAS均值为4.2±1.5,低于对照组的5.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2,P<0.001).而对于12岁以上患者的疼痛VAS值分析,实验组均值为4.2±1.5,亦低于对照组的5.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05).手术时间平均值,实验组为(48±6)min,低于对照组的(5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4,P=0.003).而对于12岁以上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分析,实验组均值为(46±6)min,亦低于对照组的(49±7)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1,P=0.060).结论 采用CBCT引导下超声骨刀拔牙法拔除上颌埋伏多生牙,疼痛少、时间短、舒适性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拔牙方法 .

  • 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治疗

    作者:张同韩;刘晓玲;吴纪楠;陈觉尧;苏葵;郑巧仪

    目的 探讨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治疗效果.方法 2013—2017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大型颌骨囊性病变患者18例,均采用开窗减压治疗术,观察术后3年囊腔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1~3年,15例患者囊腔基本消失、2例复发、1例治疗无效(改为传统的手术).开窗治疗的病例病变区域骨质生长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除.结论 大型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减压治疗切实可行.对于病变累及的患牙牙髓尽量保留,待囊腔周围骨质生长回后,开窗减压治疗术后1年时根据活力测试考虑是否需要根管治疗.

  • 减轻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反应的手术措施

    作者:叶周熹;杨驰

    水肿、疼痛和张口受限是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患者必然产生的症状,受到包括手术难易程度、术者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全身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如何减轻术后反应获得口腔颌面外科领域广泛关注.根据文献资料,减轻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术后反应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技术的改进等.其中,寻找更好的手术策略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近3年来关于不同手术策略影响术后反应程度的文献,其中的手术策略主要包括不同的翻瓣方式、新辅助手术技术和不同的缝合方法等三个方面.

  • 乳牙牙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思洁;赵玮

    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来源于脱落的乳牙牙髓,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而且乳牙为生物废弃物,符合伦理要求,所以渐渐成为干细胞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就SHED的生物学特征、培养方法、鉴定方法、多向分化潜能及其在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不同封闭剂对根管壁抗折力的影响

    作者:高娟;张成飞;林琼光;孙志辉

    目的:比较经过完善预备后的根管选用不同封闭剂根充对管壁抗折力的影响.方法:将30颗人尖牙随机分为二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10颗.从牙颈部截去牙冠后进行根管预备.组1以Ultra为封闭剂;组2以Endofil为封闭剂,均采用冷侧压方法充填.组3根管预备后不充填.所有标本进行抗剪切强度试验.结果:组3与其它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折应力值低(126.1819 MPa);组1和组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抗折应力值大(153.4974MPa).结论:预备后不充填的根管抗折力,明显低于完善根管治疗组;使用Ultra封闭剂根充后的管壁抗折力,明显强于Endofil组.

  • 牙外科正畸术治疗前牙错位畸形

    作者:章禾;李军;韩亮;林松杉

    目的为了解决青年人前牙列错位畸形严重而得不到常规正畸(非手术)治疗,我科开展了牙外科正畸术,并探讨如何提高正畸精确度、骨创愈合速度、减少齿槽骨吸收等临床问题.方法采用减牙、钻隙加牙-骨块截开复位法对33例前牙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治愈29例,占87.90%.结论证明牙外科正畸术术中不翻开粘骨膜瓣,不会引起整个牙-骨块坏死或出现牙周袋,且方法简便、疗效迅速,适合国情.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正畸学
  • 改良喷砂表面处理对钛表面理化性能的影响

    作者:李德华;刘宝林;徐可为

    为研究改良喷砂钛表面处理方法应用的可靠性与可行性,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及钛离子溶出试验,研究钛表面的形貌、喷砂颗粒镶嵌的情况、钛表面异种化合物的污染以及钛的耐腐蚀特性。结果显示:喷砂处理所得的粗糙钛表面外形极不规则、边缘锐利,且镶嵌着大量的喷砂颗粒,钛离子的溶出速度增大。经草酸改良处理后,在喷砂表面的基本形貌基础上外形相对规则、圆滑,并形成无数二级窝洞,孔径平均为2.0μm;清除了镶嵌的喷砂颗粒,消除了异种元素的污染;同时降低了喷砂钛表面钛离子的溶出速度,从而从材料学角度证实了改良喷砂表面处理在钛牙种植体中应用的可靠性。

    关键词: 喷砂 酸蚀
688 条记录 5/35 页 « 12345678...343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