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牙列重度磨损与修复

    作者:唐淑珍

    牙齿磨损是复杂的、多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牙齿硬组织快速缺损.本文主要讨论牙列重度磨损,从它的机理、病因、临床表现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重建牙齿形态,有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美观和发音.

  • Er∶YAG激光蚀刻进行窝沟封闭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林;郭春岚;张洁;李倩;赵继志

    目的 在体评价使用激光蚀刻进行窝沟封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患儿50例,年龄6~12岁.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分为两组,一侧使用传统酸蚀法进行窝沟封闭前牙面处理;另一侧使用Er:YAG处理.激光治疗能量250 mJ,频率30 Hz进行激光蚀刻处理,两组处理后均涂布窝沟封闭剂.治疗后3、6和12个月随访,比较封闭剂保存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儿童进行治疗不适程度评估.结果 治疗后3、6和12个月,激光组的封闭剂保存率分别为83.0%,79.0%,59.0%,传统酸蚀组的封闭剂保存率为82.0%,72.0%,5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蚀组的VAS评分(2.70±1.5)高于激光组(1.34±1.2).结论 传统酸蚀法和激光蚀刻法的保存率大致相同,激光蚀刻组进行窝沟封闭的舒适度要优于酸蚀组,用Er:YAG进行封闭前牙面处理可作为一种选择方法.

  • 氧化锆陶瓷-复合树脂粘结界面耐老化性能的研究

    作者:肖月;李晴;曹香林

    目的 探讨对氧化锆瓷层不同表面处理后,结合硅烷偶联剂的应用,通过人工老化实验,对比氧化锆瓷表面与复合树脂之间剪切粘结强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个试件随机分成酸蚀、喷砂、喷砂加酸蚀、空白组4组,各组再分为涂布硅烷偶联剂组和对照组,充填复合树脂2 mm.经人工老化实验后,利用万能试验机对比其剪切粘结强度.结果 氧化锆瓷层表面3种表面处理组,酸蚀并结合硅烷偶联剂组所获得的粘结强度大,喷砂组其次,喷砂加酸蚀组低.结论 经过3种不同表面处理后,均能提高瓷层表面与复合树脂之间的粘结剪切强度,酸蚀组效果佳.通过耐老化实验比较分析瓷表面应用硅烷偶联剂有利于提高瓷与复合树脂间的粘接强度.

  • 两种粘接剂治疗楔状缺损直接修复的临床效果

    作者:邵琦;李帅;吴春梅;王伶俐

    目的 比较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与Super-Bond粘接剂用于楔状缺损直接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口内同时存在两颗楔状缺损患牙的患者40例,对照组患牙采用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试验组患牙采用Super-Bond粘接剂;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机构直接修复评价标准(USPHS)对术后6个月和18个月时,树脂充填体在固位、边缘适合性、充填体着色、继发龋以及术后敏感指标进行盲法评价,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复查,对照组患者有2例修复体脱落,试验组患者无修复体脱落;术后18个月复查,对照组患者累计有7例修复体脱落,试验组患者有1例修复体脱落,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18个月后固位率分别为82.5%和97.5%,两组患者患牙治疗18个月后固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步法自酸蚀粘接剂与Super-Bond粘接剂在观察时间内,Super-Bond的充填体脱落率较低,成功率更高,建议在临床楔缺充填治疗中,尤其是反复脱落病例中推广使用.

  • 骨科内植物表面细胞生物反应与纳米化改性

    作者:王雪鹏;郝永强

    钛合金内植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然而,其界面骨整合效果并不理想,易导致内植物松动和脱落.传统的内植物界面改性技术,包括机械方法(如切削、磨刻、抛光、爆喷等)、化学方法(如酸蚀、碱蚀等)和生物涂层方法,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植入界面骨整合不足的问题[1].

  • Er:YAG激光对树脂粘结牙釉质强度的影响

    作者:武峰;赵彬;李乾;周汉昌

    目的 探讨Er:YAG激光处理釉质表面对树脂粘结牙釉质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40颗完整的人离体双尖牙,在颊面用金刚砂片切出略大于4mm×4mm的平面,分为4组,每组10颗牙.分别对牙釉质表面进行处理,A组:酸蚀(35%磷酸),B组:Er:YAG激光,C组:Er:YAG激光加酸蚀,D组:酸蚀加Er:YAG激光;每组8颗牙分别在处理后的牙釉质表面粘结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剪切强度测试,2颗牙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C组的剪切强度值高(16.0±4.2Mp),与其它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的剪切强度值低(7.1 ±2.9Mpa),与其它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的剪切强度值为11.3±5.7Mpa和10.3±4.6Mpa,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扫描电镜观察A组:表面较平整,空洞、裂隙小而均匀;B组:表面凹凸不平,结构紊乱,有大小不一的坑洞及少量碎屑,未见熔融现象;C组:表面不平整,整体结构均匀,无明显碎屑及裂隙,釉柱排列整齐;D组:孔隙不均匀,部分区域较为平整,可见较长的裂隙及碎屑.结论 Er:YAG激光蚀刻可达到类似酸蚀的效果.Er:YAG激光照射后再酸蚀可明显提高剪切强度.

  • 小型猪牙髓对牙本质自酸蚀和全酸蚀粘接系统的组织病理学反应

    作者:师保江;侯本祥;张琛

    目的 观察小型猪牙髓对牙本质自酸蚀和全酸蚀粘接系统的组织病理学反应,研究不同牙本质粘接剂对牙髓组织的刺激.方法 在小型猪磨牙及前磨牙上备洞,分别涂布4种牙本质粘接剂,玻璃离子充填,术后1d、3d、7d取牙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术后1d各组均表现为成牙本质细胞排列紊乱、毛细血管扩张;术后3d、7d自酸蚀组牙髓逐渐恢复正常,全酸蚀组仍可见炎症性病理变化.结论 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牙髓组织刺激轻微,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牙髓组织的刺激较重.

  • 自酸蚀和全酸蚀粘接系统对复合树脂修复术后敏感的影响

    作者:师保江;徐爱凤;张琛;侯本祥

    目的探讨自酸蚀及全酸蚀粘接系统对复合树脂充填术后敏感的影响.方法需行Ⅰ、Ⅱ类洞修复的患牙120颗,抽签法随机分为6组,每组20颗牙;常规预备洞型;各组分别使用自酸蚀粘接剂:FL-BOND、AdperPrompt、Clearfil SE BOND、Xeno、ONE-UP BOND F和全酸蚀粘接剂Primer&Bond NT粘接,行复合树脂充填,术后1、7、30、90 d复诊,评价术后敏感的发生率及敏感程度.结果术后敏感的发生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7 d全酸蚀Primer&Bond NT组术后敏感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自酸蚀组,各自酸蚀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30、90d各组间术后敏感程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酸蚀粘接剂在术后7 d内导致的术后敏感程度明显重于牙本质自酸蚀粘接剂,术后30 d全酸蚀粘接剂与自酸蚀粘接剂均较少引起术后敏感.

  • Er,Cr:YSGG激光对氟斑牙釉质与铸瓷粘接耐久性的影响

    作者:冯保静;赵敏龙;赵西博;袁清敏;王献刚

    目的:评价Er,Cr:YSGG激光处理氟斑牙釉质后后者与铸瓷的粘接耐久性,以期为改善氟斑牙釉质与铸瓷贴面的粘接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Dean氏指标筛选无龋坏、无隐裂中度氟斑牙102颗,将其颊面分别制备成不小于3mm×3mm的牙釉质面,将其随机分为3组:涡轮机+磷酸30sec处理组、涡轮机+磷酸60sec处理组、Er,Cr:YSGG激光处理组,每组34个样本.其中每组筛选出24个样本制作成粘接试件,进行即刻微剪切粘接强度测试和冷热循环10000次后微剪切粘接强度测试;每组剩余的10个样本使用表面形貌三维测量仪测量其面粗糙度.结果:无论在即刻组还是温度老化组,Er,Cr:YSGG激光处理组均获得了高的微剪切粘接强度,但其与涡轮机+磷酸60sec处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两组的微剪切强度值均显著高于涡轮机+磷酸30sec处理组(P<0.05);在测试各组面粗糙度时,Er,Cr:YSGG激光组获得了高的表面粗糙度,但其与涡轮机+磷酸60sec处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两组的面粗糙度显著高于涡轮机+磷酸30sec处理组(P<0.05).结论:相较于磷酸常规酸蚀而言,Er,Cr:YSGG激光处理氟斑牙釉质后能显著改善后者与铸瓷的粘接强度,在完成进一步激光佳参数实验研究后可尝试用于临床上氟斑牙瓷贴面的修复病例.

  • 不同氟处理方法釉质表面超微结构观察

    作者:李惠山;吴海燕;刘红彦

    目的 观察托槽粘结前应用不同方法氟处理以及去托槽后,釉质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96颗双尖牙,随机分为对照组,酸蚀前加氟组,酸蚀液中加氟组,酸蚀后加氟组,每组牙釉质经酸蚀和不同方法氟处理后做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酸蚀中加氟组和酸蚀后加氟组釉质表面产生的反应物较多且去托槽后残留较多.结论 酸蚀剂中加氟和酸蚀后加氟方法可能对固定正畸治疗中防止釉质脱矿有较好的效果.

  • 紫外线照射对正畸粘接剂去除后牙面颜色影响的研究

    作者:郭慧;曹阳;王洋;李艳虹;王大为

    目的 研究紫外线照射条件下,酸蚀时间及粘接剂的固化形式对正畸粘接剂去除后牙面颜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筛选色度为A3.5的前磨牙30颗,随机均分为5组,设一对照组,其它4组中前二组用37%磷酸分别酸蚀15秒、30秒后用Unite~(Tm)粘接剂(3M)粘接托槽,另外三组用37%磷酸分别酸蚀15秒、30秒后用Transbond XT粘接剂(3M)粘接托槽.恒温水浴48小时后去除托槽及残留粘接剂,紫外线照射72小时,实验前后进行比色.结果 除对照组外,其它各组的色差均大于3.3;除酸蚀15秒光固化粘接刺组外,其它各组与对照组色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剂的固化形式及酸蚀时间对色差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紫外线照射条件下,粘接剂的固化形式及酸蚀时间均会影响正畸粘接剂去除后牙面颜色的稳定性,使其发生临床可识别的颜色改变,其中酸蚀15秒使用光固化粘接剂进行粘接后的牙面颜色改变小.

    关键词: 粘接剂 紫外线 酸蚀
  • 自酸蚀偶联剂不同作用时间对托槽与牙面剪切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

    作者:齐娟;毛靖;李平;谢晖

    目的测量自酸蚀偶联剂不同作用时间下托槽与牙面间剪切粘接强度,以探讨正畸临床上运用自酸蚀偶联剂粘接托槽的佳作用时间.方法选择48颗正畸减数的恒双尖牙,随机分为四组,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分别为:5秒、15秒、30秒和60秒.所有样本均用光固化粘接剂粘接托槽.半小时后测量四组的剪切粘接强度(Shear bond strength,SBS)及粘接剂残留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ARI),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树脂-牙釉质界面形态学改变.结果四组托槽与牙面平均剪切粘接强度范围5.1609 Mpa~5.5146 Mpa,组间剪切粘接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ARI评分表明: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为60秒时,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明显多于其他三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的延长,树脂突的形态更规则,结构更致密.结论自酸蚀偶联剂作用时间在5~60秒范围内较厂家推荐时间延长或缩短均不会影响其剪切粘接强度.

  • 表面处理技术对瓷表面与托槽粘接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启林;贺红

    用陶瓷制作冠、桥、贴面不仅可以逼真地模拟真牙的层次感和乳光效应,而且在复杂的口腔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稳定.随着戴有瓷修复体要求作正畸治疗患者的增加,瓷面与托槽或附件的粘接强度决定着能否正畸的进行以及矫正结束后瓷修复体能否继续使用都是关心的热点.瓷-树脂-托槽的粘接强度主要体现在瓷-树脂层的粘接,陶瓷-树脂层的粘接主要受瓷表面处理的影响,包括表面粗化(喷砂、机械打磨、酸蚀、激光蚀刻)、硅烷偶联剂及硅涂层处理等.本文围绕陶瓷表面处理技术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作一综述.

  • 酪蛋白磷酸多肽-非结晶型磷酸钙对牙釉质抗酸蚀性能影响的原位研究

    作者:叶心仪;郑海燕;程少龙;程辉;于皓

    目的 建立牙侵蚀症的原位研究模型,探讨酸性饮料对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surface microhardness,SMH)的影响及酪蛋白磷酸多肽-非结晶型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p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e,CPP-ACP)对牙釉质抗酸蚀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提供的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人恒前磨牙30颗,制备牙釉质-牙本质样本48个;募集12名福建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用于两部分试验.验证性试验对2名健康志愿者(使用8个样本)制作可摘(合)垫式牙托,每个牙托置入4个样本(2个样本牙釉质面对应牙托处开窗,2个不开窗).指导志愿者配戴牙托并使用鼓漱法于5 min内饮完150 ml可乐,继续配戴牙托1 h,完成1次酸蚀循环.每天连续进行4次酸蚀循环,连续7 d.对照试验使用40个样本,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个),CPP-ACP组样本牙釉质面用CPP-ACP处理,对照组样本牙釉质面用去离子水处理;对10名健康志愿者制作牙托,采用左右半口对照设计,每个牙托一侧开窗置入CPP-ACP组样本2个,另一侧开窗置入对照组样本2个,采用相同的原位酸蚀方案.使用显微硬度计及扫描电镜检测样本酸蚀前后的表面显微硬度及表面形貌变化.结果 验证性试验显示,与酸蚀前相比,开窗样本酸蚀后SMH显著减小(P<0.001);与酸蚀后未开窗样本相比,开窗样本酸蚀后SMH显著减小(P<0.001).对照试验显示,CPP-ACP组酸蚀后SMH为(198.8±23.2)HV,对照组SMH为(152.4±42.1)H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扫描电镜显示,CPP-ACP组样本牙釉质面酸蚀痕迹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基于本项研究采用的原位研究模型,短时间饮用酸性饮料即可显著软化人牙釉质,使用CPP-ACP可提高牙釉质的抗酸蚀性能.

  • 北京市12岁人群牙侵蚀症患病情况及酸性饮料危险性分析

    作者:侯晓玫;张清;陈霄迟;王嘉德

    目的 调查北京市12岁人群牙侵蚀症(又称牙酸蚀症)的患病情况,并进行酸性饮料危险性分析.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等容量(多级、分层、等额)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12岁人群共844人进行酸性饮料摄人情况问卷调查,并应用适合我国青少年牙侵蚀症流行病学调查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844份,其中有522人患牙侵蚀症.本组人群牙侵蚀症患病率为61.8%(522/844),其中1级(轻度牙釉质病损)占74.1%(387/522),2级(重度牙釉质病损)占24.9%(130/522),3级(轻度牙本质病损)为1.0%(5/522).结论 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和果汁是牙侵蚀症的危险因素,应重视青少年人群牙侵蚀症患病情况并加强饮食指导.

  • 广州市大学生牙侵蚀症患病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琰;林焕彩;杨军英

    目的 调查广州市大学生牙侵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牙侵蚀症的预防提供必要信息.方法 分层选取广州市6所高等院校,调查16~24岁学生1704人.临床检查是否患牙侵蚀症及其严重程度,问卷调查其社会经济状况、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及其他相关情况.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牙侵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501人患牙侵蚀症(29.4%).好发牙面以切缘或胎面常见,占66.1%(5491/8311);唇、颊面次之,占31.0%(2574/8311);舌、腭面少见,占3.0%(246/83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非独生子女、女性、每周喝碳酸饮料1次以卜和每周喝酸性饮料量500 ml以上者患病可能性较大.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中非独生子女和女性是牙侵蚀症重点预防人群,减少饮用酸性饮料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 北京某大学学生志愿者牙侵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侯晓玫;张清;高学军;王金生

    目的对北京某大学学生牙侵蚀症(又称牙酸蚀症)患病情况进行初步调研,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79名北京某大学在校学生志愿者,采用问卷方式调查牙侵蚀症相关因素,并用van Rijkom改良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该组人群牙侵蚀症患病率为45.8%,均为牙釉质病损.好发牙面为前牙唇面.牙侵蚀症的发生与碳酸饮料、果汁、冲饮饮料和香蕉等酸性饮食因素相关.结论应对我国青年人群牙侵蚀患病情况加以重视,加强口腔卫生教育和饮食指导.

  • 三种自酸蚀粘接剂使用方法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

    作者:于玲;王晓燕;田福聪;GAO Xue-jun

    目的 观察不同的酸蚀处理时间和使用方式对3种自酸蚀粘接剂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方法 将3种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剂1(Adper Prompt,3M-Espe,U S A)、粘接剂2(XenoⅢ,Dentsply,Konstanz,Germany)、粘接剂3(Clearfil SE Bond,Kuraray,Japan)]按照酸蚀处理时间和使用方式分组,每种粘接剂均分为标准组(厂家推荐操作组)、缩短处理时间组(缩短组)、延长处理时间组(延长组)及改变使用方式组,每组均选择15个粘接样本,分别测定牙本质微拉伸粘接强度,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 结果 缩短、标准及延长酸蚀时间时,粘接强度分别为粘接剂1:(16.30±2.59)、(23.13±2.56)、(22.28±2.83)MPa;粘接剂2:(15.17±6.07)、(34.50±3.64)、(24.87±7.01)MPa;粘接剂3:(29.92±3.32)、(42.21±6.28)、(41.07±3.93)MPa(P<0.01).粘接剂1、2、3改变使用方式组的粘接强度分别为(12.53±3.73)、(23.98±3.86)、(48.37±4.95)MPa,分别与同种粘接剂的标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缩短酸蚀处理时间可显著降低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效果;延长酸蚀处理时间并未提高自酸蚀粘接剂的粘接效果;涂擦使用时,不同粘接剂的牙本质粘接效果不同;使用粘接剂应严格参照厂家推荐的操作步骤.

  • 人牙釉质酸蚀过程中三维形貌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作者:王传勇;蒋丽;兰静;张健;李伟

    目的 比较不同酸蚀时间处理后牙釉质表面的三维形貌并分析粗糙度的改变,探讨酸蚀对牙釉质微观形貌的影响.方法 将15颗新鲜前磨牙包埋、切割、打磨后得到光滑牙釉质切片,按单纯随机法分为5组,用37%磷酸凝胶分别酸蚀0(对照组)、5、10、20和30s,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釉质表面形貌,分析轮廓改变,计算图像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均方根粗糙度(Rq)、十点高度平均差(Rz)值及表面积、容积并对5组的结果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Turkey's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镜下形貌观察显示,0~20 s内釉质的釉柱结构逐渐明显,釉质表面由较光滑逐渐变为典型鱼鳞状;20 s后表面形态变化不明显.表面轮廓观察显示,随着酸蚀时间由0s增加至30 s,釉柱间隙首先被溶解,酸蚀深度逐渐增加到2.8μm,30 s后釉柱顶部宽度减小至1.8μm,且高度略降低.从0s到30 s,Ra值由(19.69±3.42) nm增加到(359.51±75.79)nm,Rq值由(22.02±5.57) nm增加到(431.02±83.09) nm,Rz值由(0.24±0.08) μm增加到(2.38±0.26) μm;组间比较显示,Ra和Rq值的20s组与30 s组和Rz值的10、20和30 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釉质表面积由(406.77±3.88) μm2 (0 s)增大到(546.69±84.02) μm2 (30 s),容积由(65.73±14.46) μm3 (0 s)增大到(474.63±52.50)μm3(30 s).结论 随着酸蚀时间的增加,釉质表面酸蚀深度不断增大,表面粗糙度增加,表面积及容积增大,酸蚀会造成釉质微观形貌的明显改变.

  • 牙齿磨损的病因、分类及修复重建治疗进展

    作者:骆小平

    牙齿磨损是复杂的、多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牙齿硬组织快速缺损。目前,牙齿磨损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且数量日益增加,对口腔修复医师的修复技能而言,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牙齿磨损的病因学入手,根据牙齿磨损的类型和程度进行综合评估、诊断,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牙齿磨损采用氟化物预防、树脂封闭、粘接性树脂修复;对重度牙列磨损经诊断蜡型设计,树脂罩面验证口内咬合关系,过渡性树脂修复使患者适应重建的咬合,之后采用树脂粘接技术结合微创美学修复,重建牙齿形态,有效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美观和发音。

174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