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对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

    作者:宋彦超;赵鹏;傅娟玲;李振宁;米岚;姚碧云;周宗灿

    目的 探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16HBE细胞经MNNG处理后,噻唑蓝(MTT)法检测MNNG对16HBE细胞增殖的影响,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Hoechst 33342和PI双染检测细胞坏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在周期变化明显的时点应用蛋白免疫印记检测周期相关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MNNG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亚致死剂量的MNNG使细胞引起明显的S期和G2/M期阻滞,同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Cdk2(Thr160)和Cdc25A含量下降明显。结论 MNNG通过降低细胞p-Cdk2(Thr160)和Cdc25A的含量诱导16HBE细胞发生S期和G2/M期阻滞。

  • 叶酸在MNNG致哈萨克族食管上皮APE1、MGMT基因表达改变中的作用

    作者:陈艳;张慧霞;凯德丽艳·阿布都外力;李旭峰;陈丹

    目的 探讨叶酸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致哈萨克族食管上皮细胞APE1、MGMT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3×3析因设计将体外培养的哈萨克族食管上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叶酸(0.00、0.40和0.80 μg/ml)和MNNG(0.00、0.75和1.501Lg/ml)的培养液中作用48、72和96 h后,采用RT-PCR法检测APE1、MGMT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PE1、MGMT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叶酸浓度降低和MNNG浓度增加,APE1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随着损伤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GMT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则随损伤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叶酸浓度降低对MNNG致哈萨克族食管上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保持充足的叶酸则对MNNG的损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4种富硒植物预防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胃癌效果研究三、不同源硒预防实验性胃癌大鼠组织内硒累积分布研究

    作者:杨文婕;陈竞;李卫东;陈晓滨;曲宁

    目的 对比研究长期摄入高剂量不同富硒植物对大鼠体内硒累积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癌模型.连续灌以硒高剂量四种不同富硒植物17周,测定大鼠硒累积以及参与硒蛋白合成组织的含硒量.结果 摄入富硒青花菜、富硒红羽、富硒绿羽的大鼠肝和肾硒水平显著高于摄入富硒大蒜的,摄入富硒大蒜的大鼠红血球和脾脏硒水平显著高于摄入富硒青花菜、富硒红羽和富硒绿羽的.结论 初步认为长期摄入高荆量植物硒后,动物组织硒的累积和分布取决于摄入的硒种类:与其它源硒相比,长期摄入高荆量富硒大蒜后,动物肝组织的低硒累积可以作为富硒大蒜高安全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的活化表达

    作者:赵乾焜;梁森;闫慧明

    目的探讨Sonic hedgehog阻断抗体(Shh Ab)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抗胃癌MC细胞作用的表达。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PBMCs,并与胃癌MC细胞(GES-1细胞经亚硝酰胺类化合物处理)建立共培养体系;RT-PCR观察Shh、Gli-1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数据分析;于共培养体系中加入Shh阻断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5、CD69分子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Gli-1mRNA在MC+Shh Ab细胞组值为0.2845±0.0025,低于MC 细胞组的0.5167±0.0109(P<0.05);流式细胞检测Shh Ab可促进CD3、CD69分子表达,对CD5分子没有显著影响;Shh Ab增强PBMCs对MC细胞的杀伤。结论 Shh Ab可促进PBMCs化,增强PBMCs抗亚硝酰胺类化合物致癌机制的作用。

  • E钙黏蛋白对MNNG诱导GES-1增殖影响及其与Gli1基因相关性研究

    作者:闫慧明;贾彬;陈栋;张明明;孙志涛

    目的:研究E钙黏蛋白(E-Cad)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作用于人胃黏膜GES-1永生化细胞生成MC细胞后对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与Gli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MTT比色法观察GES-1细胞组、MC细胞组及环靶明干扰细胞组的生长周期表达.半定量RT-PCR观察3组细胞Shh和Gli1基因的表达.荧光共聚焦观察3组细胞E-Cad的表达.结果:MTT比色实验绘制生长曲线显示,MC组>环靶明干扰组>GES-1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RT PCR显示,MC细胞组的Gli-1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454 2±0.008 4,高于环靶明干扰组的0.244 8±0.002 6,t=6.735,P=0.015;荧光免疫显示,GES-1细胞组与环靶明干扰细胞组E-Cad的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719±114与278±43,均明显高于MC细胞组的64±14,t值分别为9.437和4.357,P值分别为0.001和0.002.结论:Gli1可能参与调控E-Cad的表达,使其在MC细胞的表达减少,增强MC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

  • 研究MNNG诱导GES-1发生恶性转化后PTEN蛋白的变化意义

    作者:闫慧明;孙振卿;贾彬;张平;冯广跃

    目的 观察MC细胞PTEN蛋白异常表达,探讨其在胃癌演进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GES-1永生化细胞和MC细胞PTEN蛋白表达.结果 MC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GES-1细胞,x2=898.794,P<0.001.结论 PTEN蛋白在MC细胞中表达下降,PTEN蛋白的表达异常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PTEN GES-1 MC MNNG
  •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增殖的研究

    作者:董惠芬;蒋明森;明珍平;钟沁萍;杨明义

    将培养第5天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在含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终浓度分别为0(对照)、1、2、3、4、6、9μg/ml的附加20%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1640培养基中分别处理24h、36h、48h;随后,换用含20%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3d后,改用含5%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1640培养基继续培养,每天在OlympusIM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用浓度为6μg/ml、9μg/ml的MNNG处理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在处理后3天左右大片脱落,残留的少量细胞在换用5%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1640培养后逐渐死亡;用1、2、3、4μg/ml浓度MNNG处理后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生长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培养细胞的体积变大,分裂细胞增多,尤以3μ/ml的MNNG处理48h的试验组为明显,并观察到转化灶,但传代培养没有成功.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MNNG能够诱导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出现转化灶,并发生分裂、繁殖.

  • 益气和胃胶囊对MNNG致胃癌前病变大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萱萱;沈洪;张忠华;邱召娟;郑凯

    目的:研究益气和胃胶囊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VEGF和PGE2的影响.方法:采用0.017mol/L MNNG连续8周灌胃攻击建立大鼠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模型,同时设立正常组、造模组、胃复春组、西乐葆组和益气和胃胶囊治疗组,观察病变大鼠体征、体重、进食量和脏器系数的影响,采用ELISA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VEGF和PGE2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益气和胃胶囊可改善MNNG致大鼠胃癌前期病变体征,明显增加体重和减少胸腺的萎缩,降低VEGF和PGE2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模型组部分大鼠胃黏膜形成溃疡,在溃疡底部见肉芽组织增生、血管充血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上皮细胞轻度-中度不典型增生.益气和胃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均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益气和胃胶囊可延缓或阻止胃癌前病变的发生.

  • 硒对大鼠胃癌形成的作用及其与5-HT的关系

    作者:苏衍萍;唐军民;唐岩;魏丽华

    目的探讨硒对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胍)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的作用及其与5-羟色胺(5-HT)的关系.方法用MNNG(20 mg·kg-1)给大鼠灌胃,以诱导大鼠胃癌模型形成.用HE染色、显微镜观察和AB-PAS反应方法比较硒在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显微图像分析胃粘膜5-HT细胞的变化.结果饮水中补充2 mg·L-1和4 mg·L-1的亚硒酸钠可以加重胃粘膜的糜烂、出血,促进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在MNNG诱癌过程中发生了浆膜下平滑肌瘤,且亚硒酸钠可以增加平滑肌瘤的发生率(P<0.05).5-HT内分泌细胞的面数密度(NA)实验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低硒组平均光密度(M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在MNNG所致胃癌形成过程中亚硒酸钠并不能降低大鼠胃癌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胃粘膜5-HT的分泌成正相关.

    关键词: 胃癌 MNNG 5-HT
  • 六因素复合诱导大鼠胃癌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岩峰;薛英威

    目的 探寻一种构建动物胃癌模型成瘤率较高的方法,考察时间对胃癌发生率的影响,为胃癌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为主要胃癌诱导剂,结合脱氧胆酸钠(模拟胆汁返流)、热盐水、乙醇以及饥饱失常、夹尾(后两者为中医病因)等6因素造模56周,分别在24周、32周、40周、48周、56周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鉴定.结果 实验周期为48周时既能保证胃癌发生率又能缩短实验周期.结论 在常规应用致癌剂MNNG的基础上,多因素刺激大鼠的胃黏膜可成功诱发大鼠胃癌.

  •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MNNG诱发小鼠胚胎畸形肢体基因的表达

    作者:郭苗莉;朱江波;陈蓉芳;张天宝

    [目的] 研究N-甲基-N'-硝基-N-甲基亚硝基胍(MNNG)诱致小鼠胚胎畸形肢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筛选肢体畸形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含有8 192条小鼠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对MNNG诱致的孕16 d胎鼠畸形肢体组织及正常肢体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 畸形肢体组织共筛到差异表达基因88条,其中下调59条,上调29条.[结论] MNNG诱致的小鼠胚胎短肢、少趾畸形可有很多基因的表达改变,涉及与凋亡有关的基因、与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样物质有关的基因、结构基因及很多功能未知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中以下调基因居多,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肢体短肢、少趾畸形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 高盐饲料配合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诱发大鼠胃癌

    作者:朱晓东;林庚金;许祖德;陈忠清

    为改进胃癌模型的制作,在高盐饲料条件下,比较了小剂量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持续给药及高剂量灌胃在诱发大鼠胃癌的类型、造模周期及成功率上的差异.将66只大鼠随机分三组,1组给予含盐8%的高盐饲料20周,其中前17周同时自由饮用添加100mg/LMNNG的消毒自来水;2组先给予正常饮食饮水,于造模第1和第14天按200mg/kg给予MNNG灌胃,然后在灌胃第3天起予每周用饱和氯化钠灌胃两次持续三周共6次,第4周起给予高盐饲料,正常饮水直至20周末;1、2组均于第21周起改为正常饮食饮水,第35周末处死取材,其中1组在第20周时取10只处死取材;3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35周一并处死.所有标本常规制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高盐饲料加小剂量MNNG持续给药能较特异地诱导大鼠胃腺癌,诱癌周期短,仅35周,诱癌成功率高达90%,肿瘤多位于胃窦小弯侧及幽门部,大剂量MNNG灌胃加高盐饲料可较特异地诱发大鼠前胃鳞癌,诱癌率为68.4%.因此高盐饲料配合小剂量持续给药是较好的诱导胃腺癌的造模方法.

    关键词: MNNG 胃癌 模型 大鼠
  • 胃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陈云逸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半数,在我国的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首位,全国每年死于胃癌的人数约15万,我国胃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较高的地区.

  • MNNG和大戟对血吸虫细胞鸟氨酸脱羧酶活性作用的研究

    作者:黄敏;王倩;范虹;高清华;胡孝国

    目的 研究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和大戟水提取液合用对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 观察MNNG和大戟水提取液合用对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用RPMI-1640加1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在细胞接种1周后分别用MNNG和大戟水提取液处理24 h,然后继续培养。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鸟氨酸脱羧酶活性。结果 MNNG和大戟水提取液联合处理后培养第4、5、6周时细胞鸟氨酸脱羧酶活性显著增高。结论MNNG和大戟水提取液合用有促进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增殖的作用。

  • 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P65与IkB-a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儒;朱西杰;李卫强;李美丽;蔡根深;王延丽

    目的 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转录因子p65及其抑制因子IkB-a的影响,揭示其治疗PLGC的机制及效果.方法 将1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C、D、E、F(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蜥蜴散80目治疗组、100目治疗组、80目100目等量混合治疗组、维酶素治疗组)6组,采用MNNG以及情绪刺激等综合因素造模,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均作相应处理后,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65、IkB-a在胃粘膜组织的表达及影响,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组与A组比较,B、C、D、F组p65、IkB-a阳性表达AOD值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E组AOD值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B组比较,AO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C、D、E组)与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E组AOD值低(P<0.01),而复方蜥蜴散各治疗组比较,E组与C组、E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能抑制凋亡相关蛋白p65、IkB-a的表达,阻断并逆转了PLGC的病理改变.

  • 消溃平液抗胃癌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赖四海;吴建维;陈小燕;郭玉庆;郑宵月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消溃平液抗胃黏膜细胞突变、癌变的作用.[方法]①应用化学致癌快速筛选短期实验的细胞非程序合成(UDS)的方法,做大鼠体内和体外突变实验,观察消溃平液对化学致癌物MNNG诱导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突变的阻断突变作用.②用小鼠90只,分为3个组,1组饮自来水,2组自由饮含150 ug/ml致癌物-MNNG的自来水,3组自由饮含150 ug/ml MNNG加含25mg/ml消溃平液自来水,2周后处死动物,胃切片病理诊断癌变.结果①体内诱导实验,大鼠经2周饲养诱导UDS值从4120.31±188.22降到3151.28±82.91,P<0.01;体外诱导血中白细胞UDS值由4187.22±592.42下降到3102.23±306.58,P<0.01;②小鼠饮含致癌物MNNG组30只中17只发生了胃黏膜癌变,而饮用MNNG同时加饮25 ml/l消溃平液30只中5只发生癌变,抑癌率70.58%.[结论]消溃平液能抑制致癌物MNNG对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诱发突变的作用;对小鼠胃黏膜增生癌变有高效的抑制作用.

  • MNNG不同给药剂量及途径对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作者:孔祥茹;杨岩;李慧臻;刘琳;赵双梅;刘华一;张淑坤

    [目的]观察N-甲基-N '-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不同给药剂量及给药途径对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40只,模型Ⅰ组40只、模型Ⅱ组40只.模型Ⅰ组采用100 μg/ml的MNNG自由饮用,联合雷尼替丁饲料、饥饱失常、烫热高盐饮食造模;模型Ⅱ组在模型Ⅰ组造模方法的基础上,每日以0.017 mol/L的MNNG溶液1 ml/只灌胃,连续28周.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死亡率、组织病理学变化及PLGC诱变率.[结果]模型Ⅰ组大鼠死亡率(5%)低于模型Ⅱ组(23%);模型Ⅰ组PLGC诱变率(84.6%)明显高于模型Ⅱ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Ⅱ组鳞状上皮异型增生、鳞癌发生率分别16.7%、50%,模型Ⅰ组和空白组均未见前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结论]MNNG自由饮用联合灌胃、雷尼替丁饲料、饥饱失常、烫热高盐饮食能成功诱导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但联合大剂量MNNG灌胃使PLGC诱变率降低,死亡率上升,并出现明显前胃鳞状上皮病变.

  • 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舒文娜;杨青;钟欢;胡小珍;刘祎;马明珠;佘畅;刘密;常小荣

    目的:建立一种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CAG)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150~L的MNNG溶液自由饮用,同时配合40%乙醇灌胃及饥饱失常法复制大鼠CAG模型,以胃组织病理诊断结果为评价标准,每2周取材并动态观察CAG的形成过程.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大鼠胃组织逐渐出现炎症改变、腺体细胞萎缩、腺体萎缩、纤维组织充填等改变,造模12周后,成功复制大鼠萎缩性胃炎模型.结论:化学诱变剂MNNG联合乙醇灌胃及饥饱失常法可成功复制大鼠CAG模型,适用于临床基础研究.

  • 人永生化成骨细胞hFOB1.19恶性转化的研究

    作者:孟刚;李懿;辛榕;郭乔楠

    目的 建立人胚永生化成骨细胞系(hFOB1.19)的恶性转化模型, 作为骨肉瘤癌变过程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型.方法 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 MNNG)对hFOB1.19细胞转化浓度后,以MNNG作启动剂,佛波酯(12-0-Te-tradecanoyl phorbol 13-acetate, TPA)作促进剂对hFOB1.19细胞进行转化,90 d后通过细胞形态、DNA含量分析、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和裸鼠体内致瘤试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程度.结果 经MNNG和TPA协同处理hFOB1.19细胞90 d后,细胞中出现形态异常的转化灶,转化灶细胞失去接触抑制; 高倍体细胞数,转化组(81.08%) 高于对照组(55.03%);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增加;转化细胞在裸鼠皮下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骨肉瘤.结论 模拟人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过程,建立了人胚永生化成骨细胞系的恶性转化模型.

  • 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的恶性转化研究

    作者:王燕;郭乔楠;章波;刘昕;白云

    目的建立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PMA)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的恶性转化模型.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MNNG、PMA对IEC-6细胞转化浓度,对IEC-6细胞进行分阶段多次干预.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程度.结果经MNNG、PMA多次处理IEC-6细胞至24次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出现复层生长,并可在软琼脂上生长,且呈剂量反应关系,但在第24次之前的细胞则不能在软琼脂上生长.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肠上皮细胞癌.结论 MNNG、PMA具有使IEC-6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能力.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