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杂志

创伤外科

创伤外科杂志

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창상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0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4237
  • 国内刊号: 50-112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创伤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张连阳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远期随访研究

    作者:李建伟

    四肢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以往多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多可获得较好恢复,但术后易出现相关并发症. 据报道[1] ,四肢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 ~10%,不利于患者骨折愈合及患肢功能恢复. 近年来,骨折内固定原则发生改变,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应运而生[2-3]. 锁定钢板设计独特,钢板、螺钉之间成角稳定,其与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联合是治疗四肢骨折的理想选择[4].

  • 全螺纹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潘德悦;韩鑫;赵文志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社会老龄化和高能量损伤患者的增多,我国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在老年女性骨折中所占比例尤重[1]. 目前,股骨颈骨折采用复位内固定术或关节置换术至今仍存在争议,多数学者认同对老年移位的骨折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对于无移位和年轻( <60 岁) [2]有移位的患者好进行内固定治疗,但对于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却有较多争议. 由于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花费相对较少、内固定牢靠及骨折愈合良好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采纳[3].

  • 单侧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体会

    作者:何远航;罗琳;李超;梁万强;罗焘;伍光辉

    目的 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采用PKP治疗老年OVCF患者共11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2例;年龄70~97岁,平均75.1岁.患者均行单侧穿刺.通过X线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了解评估手术情况;通过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的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术后及随访X线片、CT了解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及邻近节段再次骨折.结果 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水泥渗漏4.42%(5/113),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65%(3/113).患者术前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8.95±0.82)分、(85.18±2.99)分、(14.33±1.36)mm、(17.26±1.42)mm、(30.55±4.57)°,术后3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3.92±0.79)分、(2.11±0.82)分,ODI评分分别为:(35.32±5.43)分、(32.19±5.33)分,椎体前缘分别为:(22.19±1.77)mm、(21.15±1.57)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23.05±1.28)mm、(22.25±1.18)mm,Cobb角分别为:(14.69±3.83)°、(15.27±4.36)°,术后3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PKP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快速恢复椎体高度,缓解背部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进而进行正常日常生活.

  • 植骨对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效果的影响

    作者:欧阳建军;杨功旭;张清

    目的 比较手术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植骨与否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5月湖北省中医院骨科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40例,根据植骨与否分为植骨组和非植骨组,每组各2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8~60岁,平均40.1岁.高处坠落伤27例,道路交通伤1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并发症、临床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B?hler角、跟骨高度、B?hler角丢失度、跟骨高度丢失度.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B?hler角和跟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植骨组B?hler角丢失度和跟骨高度丢失度显著低于非植骨组(P<0.05).结论尽管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是否植骨不影响患者临床功能,但是植骨可减少术后B?hler角和跟骨高度的丢失,不增加并发症,因此建议使用.

  • 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导针定位椎体螺钉置入

    作者:黄山;李祥志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椎体螺钉置入时应用克氏针定位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隆昌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53例无神经系统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单节段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7例,女性16例;年龄33~61岁,平均40.6岁.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为45% ~73%(平均58.6%),Cobb角为15°~34°(平均23.7°),平均术前负荷分配分类法评分为4.8.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中克氏针定位组(28例)和非定位组(25例).术后采用CT评估螺钉相对于椎弓根的位置并分级(0级,无螺钉穿孔;1级,穿孔<2mm;2级,穿孔≥2mm但<4mm;3级,穿孔≥4mm),并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疼痛情况、Oswestry残疾指数、局部后凸角等临床结果.结果 在克氏针定位组患者中,222枚椎弓根螺钉置入中194枚(87.4%)为0级,22枚(9.9%)为1级,6枚(2.7%)为2级.在非定位组患者中,193枚椎弓根螺钉置入中152枚(78.8%)为0级,27枚(14.0%)为1级,14枚(7.2%)为2级.克氏针定位组和非定位组的穿孔率分别为2.7%和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定位组手术时间(252.60±14.62)min,非定位组(210.82±16.16)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克氏针定位组术前局部后凸角为(24.97±2.33)°,非定位组为(25.33±1.55)°(P=0.867).克氏针定位组后凸角术后即刻为(1.71±0.49)°,末次随访时为(3.38±0.44)°.非定位组后凸角术后即刻为(2.22±0.71)°,末次随访时为(4.59±0.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末次随访时,克氏针定位组手术部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为(1.18±0.25)分,显著低于非定位组(1.64±0.42)分(P=0.038).结论 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椎体螺钉置入术中应用克氏针定位有效降低了穿孔率,避免术中错位的螺钉所致神经功能损伤.

  • 交锁髓内钉治疗移位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胡海波;龚骏;林伟龙

    目的 总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移位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5月福州总医院附属九五医院骨一科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移位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4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33例;年龄61~81岁,平均71.7岁.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握力、腕部疼痛情况(VAS评分)以及腕关节功能(采用改良McBride评分系统评定)等.结果 44例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44.9±11.7)min;至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时,相对于健侧腕,患侧背伸(96.7±4.3)%、掌屈(91.8±7.8)%、旋前(98.7±2.3)%、旋后(94.5±4.1)%、桡偏(98.5±2.3)%、尺偏(91.2±3.8)%、握力(91.5±4.4)%.所有患者在休息时腕部无疼痛,活动时VAS评分为(0.5±0.3)分;改良McBride评分为(1.8±0.7)分,优良率100%.无一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肌腱激惹或断裂、腕管综合征以及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等,但有3例出现短暂的桡神经浅支分布区感觉异常(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结论 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移位性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能够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创伤脓毒症早期预警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向桂霖;伍秋菊;张安强

    创伤脓毒症是创伤后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当伴有严重的循环、细胞和代谢异常时称为感染性休克.随着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液体复苏及生命支持系统的改进,创伤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水平已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但其病死率仍持高不下.对于创伤脓毒症尽早、迅速、准确地做出预警和评判是降低其高病死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生物标志物(基因多态性、血浆蛋白分子和免疫细胞功能分子)与创伤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程进展和死亡密切关联,且一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单独或联合检测为早期诊断创伤脓毒症带来新的机遇,且有望拓宽创伤脓毒症的治疗思路.本文就创伤脓毒症早期预警诊断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

  • 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光义;陈鑫;宋力;闫寒;祝海峰;高治宇;宋振磊;王亚珂

    目的 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4月周口淮海医院采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13~65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4例,机械绞伤3例,压砸伤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4.0cm×6.5cm~9.0cm×12.5 cm,创面均不同程度存在泥沙、碎屑等异物残留,并伴有足部的肌腱、骨骼等深部组织损伤外露.皮瓣切取范围为5.0cm×7.0cm~10.0cm×14cm,其中急诊修复4例,经清创术后应用VSD技术处理7~10d,择期修复创面9例.结果 11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边缘局部皮肤坏死,经拆线、换药等对症治疗后创缘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3例经术后6个月~2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及足部功能恢复满意,无皮肤破溃及磨损现象,患足负重、行走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 胰岛素抵抗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潘华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相关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骨科、内分泌科和老年科收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患者158例,分为单纯骨质疏松组(88例)和骨质疏松合并IR组(70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骨密度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分别以测定值(g/cm2)和T值表示;椎体压缩骨折以X线和MRI判断为新鲜骨折,IR指数(HOMA-IR)采用稳态模型评估公式计算.结果 骨质疏松合并IR组骨密度测定值和T值低于单纯骨质疏松组[(0.61±0.14)g/cm2 vs.(0.69±0.09)g/cm2,-(3.24±0.22)g/cm2 vs.-(2.84±0.11)g/cm2],且OVCF的发生率明显增高(51.43%vs.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在骨质疏松合并IR组行亚组分析发现,随着HOMA-IR值升高,OVCF的发生率也进一步升高,而骨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HOMA-IR与OVCF发生率呈正相关(r=0.415,P=0.005),而与骨密度测定值呈负相关(r=-0.315,P=0.028),但与骨密度T值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184).结论 骨质疏松合并IR组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骨折风险.IR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为今后临床预判绝经后女性发生OVCF提供了新思路.

  • 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在四肢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张小军;李军;习勇;申健;封鹏;王海贤;王玉

    目的 探讨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在四肢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2013年12月—2016年1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100例,男性69例,女性31例;年龄21~61岁,平均38.8岁;道路交通伤53例,碾压伤37例,高处坠落伤1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给予常规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B组给予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换药次数、创面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优良率以及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B组换药次数[(2.05±0.61)次vs.(6.46±1.68)次]、创面感染发生率(6.00%vs.24.00%)和创面愈合时间[(17.42±2.48)d vs.(26.15±3.05)d]、住院时间[(21.75±2.79)d vs.(28.45±3.48)d]、骨折愈合时间[(5.98±0.63)个月vs.(6.74±0.75)个月]明显低于A组,B组愈合优良率(96.00%vs.80.00%)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1.85±0.35)分、(1.02±0.2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4.62±0.51)分、(4.65±0.53)分],但B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附带负压吸引材料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可有效减少创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缓解疼痛症状及提高创面、骨折愈合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关节镜下屈膝外翻位经前内侧辅助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体会

    作者:陈巍;刘汉江;刘意来;杨洪彬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屈膝外翻位经前内侧辅助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月泸州市中医医院治疗38例因ACL损伤而接受重建手术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17~63岁,平均36岁;右膝21例,左膝17例.致伤原因:运动伤22例,道路交通伤12例,其他4例.采用关节镜下屈膝外翻位经前内侧辅助入路建立股骨隧道方式进行ACL重建.术后12个月,对患者膝关节采用Lysholm评分表及IKDC 2000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术中无后壁破裂情况发生,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2.71±7.50)分提高至(90.39±3.26)分;IKDC评分由术前的(48.87±9.05)分提高至(89.16±4.29)分(P<0.05).术后1年随访显示4例出现Ⅰ度松弛(11.76%).结论屈膝外翻位经前内侧辅助入路更有利于ACL重建,具有视野开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势.

  • 经腹直肌外侧及改良Stoppa两种入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的分析

    作者:邵晏清;黄启治;钟锡鸿;黄守镔;王斌;李胜发;孙春汉

    目的 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及改良Stoppa两种入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性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7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分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22例)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22例).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5~56岁,平均45.2岁;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型骨折12例,复杂型骨折10例;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7例,道路交通伤9例.改良Stoppa入路组: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27~59岁,平均47.5岁;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型骨折13例,复杂型骨折9例;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8例,道路交通伤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如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复位质量)等差异.结果 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6.7±2.6)分和(17.2±2.4)分;手术显露时间为(18.0±3.5)min和(17.2±4.0)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8.4±25.9)mL,显著低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736.8±37.1)mL(P<0.05);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09%和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及手术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及有无异位骨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发现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及手术时机是影响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两种前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的情况下,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中围术期指标更优,医师应尽力做到解剖复位,帮助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 第三代Gamma钉治疗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及对尖顶距的影响分析

    作者:鲍剑;刘明伟;孙明明

    目的 探讨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采用第三代Gamma钉治疗的效果及对尖顶距的影响.方法 安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81例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43例患者通过第三代Gamma钉治疗(研究组),38例患者予以动力髋螺钉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3~41岁,平均31.25岁;骨折原因:道路交通伤21例,高处坠落伤11例,摔伤9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2~41岁,平均31.22岁;骨折原因:道路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6例,其他3例.对比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尖顶距.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尖顶距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第三代Gamma钉治疗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并发症少,可促进骨折愈合,且髋关节功能预后及恢复良好.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s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连纪文;牛辉;鲍朝辉;高乾坤;耿端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8月采用PKP治疗的21例Kümmell's病(Ⅰ期、Ⅱ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59~78岁,平均67.4岁.有可回忆的轻微创伤史者15例(平地摔伤8例,弯腰搬重物3例,腰扭伤1例,道路交通伤3例),自诉无创伤史者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2d、术后1年的患椎高度比、椎体Cobb角,评价椎体复位情况及稳定性;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症状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5~70min,平均37min;骨水泥注入量2.5~7mL,平均4.2mL.术中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骨水泥渗漏(9.5%).术后各评价指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后1年VAS评分、ODI较术后2d进一步改善(P<0.05),术后1年时患椎高度比以及椎体Cobb角较术后2d无明显丢失(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Ⅰ期、Ⅱ期Kümmell's病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超声检测在腹部创伤性肝脏破裂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新党;孙花荣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在腹部创伤性肝脏破裂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17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治疗疑似肝破裂患者64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16~64岁,平均45.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19h,平均5h.均行增强CT和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探查确诊肝破裂患者57例;超声诊断肝破裂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和92.19%,明显高于CT检查(分别为78.95%和76.56%,P<0.05);超声和CT诊断肝破裂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肝破裂分型与手术分型Kappa值为0.437(P=0.000);超声肝破裂分型与手术分型Kappa值为0.765(P=0.000);超声肝破裂分型正确率82.81%,明显高于CT分型(5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超声检测在腹部创伤性肝脏破裂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检查快捷、简单、准确率高,同时其损伤程度分级诊断较可靠.

  •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深度烧伤创面及对炎性因子、致痛因子的影响

    作者:黎鸿章;肖昌明;银西洋;邹杰;杨坤;刘攀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DBW)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致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DBW患者106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7例;年龄25~59岁,平均44.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5~13d,平均5.65d.致伤原因:火烧伤75例,热液烧伤3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n=53)和对照组(n=53),VSD组行VSD+游离植皮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清创换药+游离植皮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补体C3a等炎性因子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NPY)、前列腺素E2(PGE2)等致痛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7d VSD组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80.86±9.12)%vs.(69.58±7.30)%],疼痛评分、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2.78±0.29)分vs.(5.79±0.62)分,(19.26±2.04)d vs.(25.74±2.65)d,(23.63±2.44)d vs.(30.51±3.19)d,(3.29±0.35)万元vs.(3.92±0.41)万元](P<0.05)].治疗后7d,VSD组血清CRP、TNF-α、IL-8、补体C3a及5-HT、NPY、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92±9.93)mg/L vs.(18.87±1.96)mg/L,(35.74±3.61)μg/L vs.(67.94±6.88)μg/L,(32.92±4.37)μg/L vs.(60.76±6.19)μg/L,(13.52±1.50)μg/Lvs.(16.77±1.72)μg/L,(109.92±10.16)ng/Lvs.(143.97±15.22)ng/L, (112.86±11.41)μg/L vs.(154.37±16.03)μg/L,(121.33±12.42)pg/mL vs.(186.93±18.72)pg/mL,P<0.05)].结论 VSD可促进DBW愈合,降低炎性因子及致痛因子水平,患者康复快.

  • 腰椎骨折治疗干预中骨水泥用量及充盈水平与症状缓解程度的关联分析

    作者:史锐

    目的 分析腰椎骨折治疗干预中骨水泥用量及充盈水平与症状缓解程度的关联.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新乡市中心医院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患者158例,测定骨水泥的使用量以及充盈程度;评估患者症状恢复状态,评价对比骨折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术中骨水泥充盈程度与治疗后恢复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 骨水泥用量为(5.66±1.46)mL,充盈程度好的患者占54.43%,中等占37.34%,差的占8.23%.患者治疗后6个月随访腰痛VAS评分减少(4.71±0.84)分,1年内的骨折再发率为1.27%,并发症发生率为1.90%.此外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增加(9.18±2.41)°,腰椎侧凸Cobb角降低(6.83±1.20)°.分析受试对象术中骨水泥充盈程度与治疗后恢复状态之间的关系,提示腰痛减轻程度在充盈程度差的患者中低,不同充盈程度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盈程度差的患者骨折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不同充盈程度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骨水泥用量与治疗后恢复状态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提示骨水泥用量与治疗后腰痛VAS评分减少水平之间相关系数为-0.164(P=0.326),与腰椎前凸Cobb角和侧凸Cobb角变化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5(P=0.102)和0.218(P=0.087).结论 腰椎骨折患者在行椎体成形手术中使用骨水泥的充盈程度会对治疗后恢复状态产生影响,腰痛降低程度在充盈程度差的患者中更低,充盈程度差的患者骨折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急救处理

    作者:李连欣;王利民;周东生

    目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很高,出血性休克是其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确定并控制所有出血源是提高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关键.其初步处理一般包括早期损害控制复苏、骨盆束缚带临时固定和出血源识别.经初步处理后如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骨盆外固定结合腹膜外填塞可控制大多数骨盆源性出血,合并动脉性出血者可行血管造影栓塞术.同时,多学科合作处理伴随损伤必不可少.

  •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回顾与展望

    作者:张连阳;白祥军;张茂

    "中国创伤救治培训"(China trauma care training,CTCT)于2016年7月启动,恰逢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创伤中心建设,截至2018年11月初,已经在22个省市举办66站,培训学员近4500名,被誉为创伤救治继续教育的"黄埔军校",成为中国首个标准化创伤救治培训品牌课程.本文系统阐述了CTCT的意义、需求、定位和历程.未来将出版CTCT教材,为CTCT 2.0版本奠定基础.CTCT将建设面向乡镇卫生院的CTCT-basic(CTCT初级版)、面向创伤中心学科带头人的CTCT-leader(CTCT科主任版)和面向护理人员的CTCT-nurse(CTCT护理版).并建立CTCT专家委员会,扩大CTCT传播广度和深度,以满足各地创伤外科医师队伍建设需要,更好地配合各地创伤中心建设.

  • 基层创伤救治培训的创新与思考

    作者:金平;李子龙;张连阳

    创伤培训的目的在于向急诊和创伤医师传播规范化的创伤救治流程和创伤救治理念,提高创伤救治效果.ATLS、PTC、CTCT等培训项目使我国的创伤救治能力获得了巨大进步.CTCT-b项目是对CTCT项目的创新,是针对我国基层医院对创伤培训需求设置,在培训方式、内容设计、课时安排方面也根据基层需求进行优化,强化与创伤密切相关的技能操作,对培训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持续改进.本文就CTCT-b项目课程特点及在笔者医院进行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总结.

  • 严重骨盆骨折76例早期救治分析

    作者:黄光斌;胡平;高劲谋;王攀;李涛

    目的 总结分析严重骨盆骨折的早期救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76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3例,女性13例;年龄19~75岁,平均44.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7例(卡车碾压2例),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压砸伤18例,钢缆绞伤1例,保险带牵拉伤1例.本组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38分.合并颅脑损伤31例,胸部损伤11例,腹部及盆腔脏器损伤56例,脊柱及四肢损伤37例.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抗休克措施、救治骨盆出血的髂内动脉断血为主的外科止血技术以及处理合并脏器损伤和并发症.早期重点动态观察心率、血压、血常规、凝血功能;是否有大量失血导致的消耗性凝血病;是否有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或医源性髂外动脉损伤导致的下肢缺血.结果 成功救治61例,存活率80.2%,失血导致的病死率6.5%.死亡15例(ISS平均值42.6分),死亡原因包括:失血性休克5例,颅脑损伤7例,心脏损伤1例,肺部感染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术后并发症:尿道狭窄2例(二期修复术后),性功能障碍1例(合并尿道断裂),下肢截肢1例(股动脉血栓),消耗性凝血病18例.结论 严重骨盆骨折早期救治重点在骨盆止血.髂内动脉断血技术包括结扎和栓塞均能有效止血,而且没有确切的缺血并发症,难点在于手术适应证选择;对邻近脏器损伤处理非常重要,容易忽略血管损伤;消耗性凝血病处理棘手,要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使用重组Ⅶ因子效果满意.

  • Starr架辅助复位INFIX与前柱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临床比较分析

    作者:唐经励;刘搏宇;胡居正;吴昊;石展英

    目的 应用Starr复位架经皮复位、骨盆前环皮下钉棒系统(INFIX)与前柱拉力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比较疗效并探讨操作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2016年4月—2017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35例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B1型4例,B2型10例,B3型5例,C1型10例,C2型6例;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22~66岁,平均42岁.前环损伤采用INFIX内固定系统固定19例(INFIX组),采用前柱螺钉固定16例(前柱螺钉组).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骶髂关节螺钉固定.记录各组Starr架复位时间、前环内固定置入时间、透视次数等,按Matta标准评定骨盆骨折复位质量,功能评分采用Majeed功能评分量表.结果 两组患者Starr架复位时间分别为(30.3±11.2)min、(34.4±5.9)min;INFIX组内固定置入时间(25.4±2.1)min,前柱螺钉组(38.0±4.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视次数分别为(30.2±3.5)次、(26.1±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结果显示INFIX组优10例,良8例,差1例;前柱螺钉组优9例,良6例,差1例.Majeed功能评分显示INFIX组优8例,良11例;前柱螺钉组优10例,良6例.两组骨折复位及功能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灵活可靠,INFIX或前柱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经皮复位微创螺钉置入技术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及广阔应用前景.

创伤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