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중국의학물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物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02X
  • 国内刊号: 44-135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59
  • 曾用名: 医学物理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胡逸民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再谈步进DSA下肢动脉造影的应用

    作者:吴金镛

    目的:再次探讨并总结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应用步进DSA技术在临床介入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我院使用美国GE公司INNOVA4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6例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步进DSA检查.技术员进行图像采集曝光时,合理应用控制手柄来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移动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36例患者下肢动脉血管步进DSA检查均顺利完成后,获得清晰完整的DSA的动态图像,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明确造影依据.结论:常规下肢动脉造影路程长,范围广,需要分段多次进行造影.自从应用步进DSA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可得到完整的动态血管造影图像,减少了额外地DSA造影次数及造影剂的大量注射,节省检查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诊治安全性,是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好的检查方法.

  • 32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简单分析

    作者:沈琪亮

    目的: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监测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为临床医生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勾画与外放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随机选取32例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利用电子射野影像验证系每周一次统获取患者正侧位图像(electronic portal image,EPI),在iView GT系统下与患者首次计划设计时的数字化重建图像(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DRR)进行对照比较,计算摆位误差.结果:左右x轴方向误差为1.36 mm±1.02 mm,前后y轴方向误差为1.23 mm±1.05 mm,上下z轴方向误差为:1.34 mm±1.08mm.结论:3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时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5mm,严格执行摆位质量控制前提下,这个数据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医生从内靶区放外5mm产生PTV,这样既能保证患者的肿瘤受到完全的照射,同时也能保护更多的正常组织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 固定型腔内后装施源器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分布特点

    作者:杨勇琴;王静;张镇君;陆谔梅;蒋明华

    目的:研究固定型腔内后装施源器及标准腔内后装施源器的剂量分布特点,评价固定型腔内施源器是否符合临床剂量学要求.方法:比较固定型腔内后装施源器和标准型腔内施源器的等剂量曲线分布图,并根据腔内近距离放疗中剂量分布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剂量学特点,按照施源器材料中的指数衰减及吸收系数,计算出两种施源器x和y轴两个方向上的剂量比.结果:标准Ⅲ通腔内施源器和固定Ⅲ通腔内施源器等剂量曲线分布图通过TPS优化,图形基本一致:在冠状面上等剂量曲线呈扁梨行,宫颈、阴道剂量大于宫体剂量,在横断面上等剂量曲线呈扁椭圆形;且固定型扁平腔内施源器源中心到模表面距离为0.5 cm,而标准Ⅲ通腔内施源器从源中心到模表面距离为l cm,通过计算可知当r=0.5 cm,l=1.0 cm时其剂量比大于l=1.5 cm时的剂量比,因此给予A点相同剂量所需要的时间较标准腔内后装施源器要短,由于治疗时间短,膀胱直肠所受剂量就小,通过优化,直肠剂量只有A点剂量的70%,而宫颈粘膜表面剂量比经典施源器剂量要高出45%.结论:固定型腔内后装施源器剂量分布符合临床剂量学要求,且优于标准施源器,同时由于使用简单方便,不用模拟机拍片,剂量计算模式也固定,更适合宫颈癌患者多的治疗中心使用.

  • 逆向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软件临床病例的比较

    作者:张莹;肖桂平;吴昊;黄斐增;包尚联

    目的:评价北京海思威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肿瘤物理诊疗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逆向放疗计划是否达到商用软件的功能.方法:用我们研发的HW-3D TPS和用临床真实病例进行逆向优化计算,获得处方剂量场分布,看是否满足医生对治疗靶区和周围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要求,并和已经商业化的软件Varian Eclipse A10用相同病理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和比较在人体内有典型意义的11个病理,获得结果:①所有计划均符合临床医生的处方要求,PTV 95%的体积都能达到95%的处方剂量;②检测PTV的STD是否小于5%,PTV的95%的体积都能达到95%的处方剂量,符合国家标准;③综合比较两个TPS系统PTV的STD值,Varian Eclipse A10的PTV STD平均值为2.8%;HW-3D TPS系统PTV的STD平均值为2.2%.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达到可比性.结论:HW-3D TPS对临床病例有较好的逆向优化处理能力,其结果与商业化的TPS软件的处理结果具有可比性.

  • 胸中段食管癌复位前后靶区移位和剂量学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何志良;戚雯;纪璞璞;马长升

    目的:分析胸中段食管癌放疗复位前后靶区和剂量学变化,探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复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食管靶区长度平均为11.7cm.对患者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GTV1),放疗40 Gy后行CT复位模拟定位,并且重新勾画靶区(GTV2).制定两套计划,治疗计划1(Planl)按前半程追加处方剂量至60 Gy;治疗计划2(Plan2)将后半程与前半程进行图像刚性配准,总处方60 Gy,比较分析两次计划靶区几何位移和剂量学变化.结果:复位后的靶区(PTV)体积明显小于复位前(P=0.036).在同一横断面上x轴相差大4mm,y轴相差大2.3 mm,z轴相差大6.0mm.PTV达到处方剂量的体积平均分别为97.45%±0.73%和95.19%±2.37%;靶区大剂量、小剂量和平均剂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危及器官心脏、左肺和全肺的平均剂量以及脊髓大点剂量复位后的计划均小于复位前计划(P>0.05);右肺平均剂量复位后显著小于复位前(t=3.172,P=0.025).结论:胸中段食管癌放疗过程中靶区体积及解剖位置的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的靶区低剂量和正常组织的超量照射,实施CT重新扫描定位和调整治疗计划可以修正靶区剂量,减少不必要的正常组织的照射.

  • 螺旋断层加速器与常规加速器在肺癌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评估初探

    作者:张富利;张勇乾;王雅棣

    目的:分析、比较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基于Helical TomoTherapy (HT)和常规加速器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形度以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和剂量分布方面的差异,为HT技术进一步深入运用于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随机选择10例NSCLC患者,分别采用HT加速器和常规加速器对每例NSCLC患者行IMRT计划设计,然后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体积参数的差异.结果:在靶区方面,HT 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均优于常规加速器IMRT(P=0.035、P=0.000).在OARs方面,对于正常肺组织、V50、V30、V10、V5、平均剂量Dmean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9、P=0.001、P=0.000、P=0.004、P=0.010).就V5、V10、Dmean而言,HT计划高于常规加速器计划,就V20、V30、V50而言,HT计划低于后者.食管V35、Dmean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6、P=0.015),而食管V55、心脏、脊髓等危及器官的受量基本相同.结论:对于NSCLC,基于HT的调强放疗能够提高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正常肺组织低剂量区受照体积增大,在临床应用中应予以注意.

  • 鼻咽癌放疗采用非共面多野适形照射所致剂量学优劣对比

    作者:明智

    目的:对于鼻咽癌放疗病人进行三维适形、非共面多野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三种方式比较,分析其各自优缺点,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收集病人资料,经CT定位后通过计划系统设计.三维适形计划设计给于病人面颈联合野对穿照射后缩小范围避开脊髓对穿照射同时加照电子线野,达到预防量后再次缩小照射范围并对原发灶区域放疗至根治量;非共面多野适形计划设计在三维适形面颈联合野基础上加照鼻前野和颅顶野,避免使用X线与电子线衔接照射,达到预防量后缩小范围对原发灶加量;调强计划设计使用逆向治疗计划设计,给于目标组织一定的剂量与体积后计算,通过调整使各靶区或正常组织精确受量,提供优于传统放疗的靶区剂量覆盖和正常组织保护.结果:分析计划数据可见,三维适形计划中靶区剂量均匀性欠佳,对于腮腺无法起到保护作用;非共面多野适形计划靶区均匀性优于前者且对于腮腺有较好保护,但对于脑组织和视觉系统存在一定损伤,由于入射路径较长引发随机性放射损伤概率增加;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在靶区内剂量均匀性和正常组织受量可控性方面均优于前二者.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使用广泛而操作简便,但不存在剂量学优势,非共面多野适形照射技术存在一定缺陷,但剂量学优于三维适形计划,调强放疗计划对于剂量的全面精确性控制,证明其应用于鼻咽癌放疗的绝对优势地位.

  • 应用电离室矩阵进行挡铅射野的验证的方法探讨

    作者:刘佳宾;卜祥磊;刘英;王雯珺;胡玉兰;杨日赠;丁振华

    目的:探讨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进行挡铅射野质量保证的方法及可靠性.方法:将治疗计划系统(TPS)中的铅块信息以dat的文件格式传递给Hek Medical System热丝切割机,根据dat文件做出相应的铅挡块,将铅挡块放至直线加速器的托架上,出束照射,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进行测量,从而获得挡铅射野的形状.应用matlab软件编程对由TPS导出的dat文件进行处理,绘制出射野在等中心平面处的形状和大小.将MatriXX电离室矩阵测得的射野的50%等剂量线和matlab绘制出的射野形状由photoshop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笔者通过对20个TPS实测射野和计划射野的比较分析,发现二者总体上能够相符,只是在射野边缘尤其是连续变化的曲线边缘的细节表现上略微有些差异,它们综合位置差为0.631 mm,均方差为0.776 mm.结论:TPS实测射野和计划射野的吻合度非常高,基本满足放射治疗中对挡铅射野误差在5mm以内的要求.

  • 平行四边法则在Omni-Wedge刻度中的应用

    作者:柏晗;王丽;崔建国;赵彪;潘香

    目的:将普通物理学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引入Omni-Wedge的刻度中,并证实平行四边形法在Omni-Wedge刻度中的有效性.方法:将多个任意角度插入的Omni-Wedge沿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解,通过模体内置点剂量的要求建立数学方程,求解得到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楔形板角度和计量比.在Elekta Precise 2.12 TPS上对求得的结果进行拟合,并计算出单用Omni-Wedge和两个楔形板合成时模体内的剂量分布,分别截取单用Omni-Wedge时的剖面PDD图和横截面等剂量线图,及用两个楔形板合成时的剖面PDD图和横截面等剂量线图,对比两组对应图像上剂量的差别.结果:两组过射束中心轴的剖面PDD图上的剂量分布几乎无差别,非射束中心轴的剖面PDD图和横截面等剂量线图上的剂量分布均有较大差别.结论:平行四边形法则能在Omni-Wedge的刻度和检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以作为日常质保质控中刻度和检测Omni-Wedge的一种选择.

  • 探讨调强放疗计划中并行器官腮腺的优化方法

    作者:蒋明华;高艳;王静;汪琪;缪咏梅;翟振宇

    目的:在鼻咽癌调强计划设计中,尝试克服物理约束的局限性,通过改变腮腺的优化条件,使腮腺受照量达到RTOG规定的要求且既不影响靶区剂量.方法:对12例已实施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的腮腺进行全部(包括被靶区包绕的深叶腮腺组织)和部分(指靶区外的腮腺组织)勾画,在30%、50%和75%腮腺体积处设置目标剂量和不同权重,对优化计算过的靶区和腮腺所产生的剂量分布,通过结构评估和DVH直方图,定量分析腮腺受照剂量及对靶区的影响.结果:同样的优化条件对部分腮腺体积和全部腮腺优化时,部分腮腺体积优化的D50、MD均大于按全部体积优化的结果.对全部腮腺按不同权重优化得出的结果显示,各靶区98%的体积基本达到98%的处方剂量,但在腮腺优化权重增加到2倍时,CTV2的剂量会降低2%左右,靶区外热点会转移至上颌骨处,靶区适形度略差.但可以使得腮腺MD≤26 Gy;而把权重增加到1.2和1.6倍优化时,都可以使腮腺D50<28 Gy,MD≤30 Gy,V20都大于70%以上.结论:要按全部腮腺体积优化,加大无重叠区腮腺的剂量权重1.2~1.6倍左右,既可保证靶区剂量符合要求又可使得腮腺D50≤28 Gy(符合RTOG一个标准),MD≤30 Gy.

    关键词: 鼻咽癌 权重 腮腺 优化
  • TomoTherapy在全身放疗方面的应用

    作者:岳麒;段继梅;王志伟;谷丹;杨秀美;杨红波;张燕华;李荣清

    目的:本文报道一例TomoTherapy全身照射病例,介绍其调强计划方案,并分析其计划及验证结果.方法:由定位CT获取病人全身CT图像,在CMS医生工作站进行靶区和重要器官的勾画,传至TomoTherapy计划工作站进行计划设计.用ArcCheck三维半导体矩阵对计划实施验证,计划验证通过后在螺旋断层放疗设备上完成对病人的全身照射.结果:85%的靶区接受10Gy的处方剂量,靶区适形度CI和均匀指数HI分别为0.76和1.16.重要器官限制剂量达到临床要求,左晶体的大剂量为3.4 Gy,右晶体的大剂量为4.3 Gy,肺的平均剂量为5.5 Gy,V5为45%,左肾的平均剂量为5 Gy,右肾的平均剂量为5.7 Gy.结论:TomoTherapy可以完成全身的照射,肺的剂量可以降得更低,减少毒副反应.为全身放疗提供了一种安全的方法.

  • 心音图自动识别算法的设计研究

    作者:刘艳红;曾伟杰;纪建鹏

    目的:开发出实现心音自识别的算法,通过该算法对输入的心音信号进行识别、降噪、包络提取及定位等系列操作,获得真实平滑的心音包络曲线,并在曲线上定位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等心音参数.方法:采用Matlab平台设计,对模拟心音信号进行重采样后,通过高通滤波进行信号的降噪,使用小波分解等方法获取平滑且不失真的心音包络曲线,并对所得包络曲线进行双阈值定位,找出心音特征点,并计算相关参数.结果:算法可以获取平滑的心音包络,包络线能真实反映心音的情况,并可由此进行高精度的心音定位,获取第一、第二心音的持续时间,计算心率、心音时限比等参数,为医生的心音诊断提供依据.结论:算法可实现对心音的自动定量分析,并通过阈值降噪等方法减少识别误差.相比于传统心音听诊,具有可观性强,频带宽等特点,并可记录患者的病理特征,通过治疗前后的对比为诊疗过程提供评估依据,相较于传统的心音听诊,算法的引入能够降低医生主观因素带来的诊断误差,使诊断结果客观可靠.

  • 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租赁设备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苏秋玲;洪范宗;董少良

    目的:在现有医院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平台效益基础上,实现医疗设备的集中式质量控制,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优化医院租赁中心设备的管理,以现代化手段提高各租赁设备的使用安全.方法:总结医院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不足、设备在租赁中心的全寿命流程,研究并探讨结合物联网技术实行租赁设备的质量控制方案,并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方案实施前后设备质量的状况.结果:依据各医疗设备在租赁中心的寿命流程,分租赁中心内与院内其他科室两部分设立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案并给出了呼吸机应用实例做参考,建立了一套有益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展开的模式,方案实施前后租借的设备质量状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租赁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性能、安全应用得到保证,有效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为适应未来医院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 医用二氧化碳监测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春生;朱彩兵;宋艳涛;魏兰兰;叶继伦;张旭

    目的:通过对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技术的测量原理、实现方法以及该项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的研究,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和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研制一款测量准确、体积小巧并且使用方便的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模块,从而降低呼吸末二氧化碳检测的使用成本利于该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方法:采用红外吸收的测量方法,利用二氧化碳分子对4.26μm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进行实时二氧化碳浓度和呼吸率的测量.结果:呼吸末二氧化碳测量技术近年来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二氧化碳检测设备的关键部件,例如红外光源和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给二氧化碳检测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该项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临床对于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在信号质量控制、呼吸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论:呼气末二氧化碳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及研究价值,目前对于信号质量的控制、呼吸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进展,上述研究方法及其设计方案可行.

  • 基于VS2010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的设计

    作者:王秀芳

    目的: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高血压疾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因此近年来便携式、家庭化的动态血压监测系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即阐述一种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的设计,该系统能实现对患者血压24h的动态监测,且能将监测到的数据在PC机上显示,为高血压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治疗效果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方法:该系统由全自动充气放气袖带、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AD转换器、单片机控制模块、按键、存储卡、显示器件及PC机监测软件等部分组成.其中,该系统采用MSP430449单片机作为下位机,实现血压的检测、采集、存储及充放气模块电机的控制;PC机作为上位机,采用VS2010实现该系统监测界面的设计,采用Access作为数据库;单片机和PC机之间通过RS232实现数据通信.结果:该系统能实现对血压的动态监测,监测界面可以设置病人信息,设置通信协议,以柱状图、饼图、拟合线、数据报表等形式显示被测试者的测量数据,界面生动形象.结论:该监测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血压的24h动态监测,监测到的数据能够以图表的形式显示,显示界面简洁友好,便于操作,因此该系统既可用于医院病房,亦可用于家庭,通用性较强.

  • 剩余电压检测的关键技术研究

    作者:曹俐;邓振生;曾小辉;贺金义

    剩余电压是指用插头连接电源的设备在拔掉插头的瞬时,由设备内部的储能元件产生的存在于插头上各插脚之间的残余电压.若人体触摸到插头且该电压大于某一限值,就会产生触电危险.制定剩余电压、剩余能量的限值是为了保护患者、操作者或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在断电瞬间触及带电部件而发生危险.故准确地检测医疗设备的剩余电压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解决了剩余电压测量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即设计一个零电位检测的关键电路,与可调延时设计配合能使设备在交流峰值处准确断电.这种峰值时刻断电检测系统,用于一种单片机控制的新型剩余电压测量装置,该装置将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克服现有的剩余电压测试仪器不能准确地在峰值处断电、测试重复性差等缺陷.该检测电路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在整流波过零的时刻可靠地产生宽度很窄的触发脉冲.采用可调延时设计,能够解决元器件带来的时延.

  • 基于LAPS的电子舌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李冲;陈真诚

    目的: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的原理设计一种用于对酸、甜、苦、咸、鲜五种基本味觉物质进行测量的传感器系统.方法:基于味觉传感器阵列智能味觉识别系统一电子舌是一种利用多传感器阵列感测液体样品,然后集合信息融合算法对液体样品定性、定量识别的技术,它主要由传感器阵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组成.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LAPS的工作原理;阐述了TiO2溶胶一凝胶分子印记膜的制备方法,使用分子印迹膜技术制备的敏感膜,对味觉物质分子表现为高度的识别性,对光寻址味觉感知生物传感器阵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设计出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APS)味觉感知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测试了五种味觉物质的响应信号;采用PCA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五种不同味觉物质响应信号进行模式识别.结果:通过该味觉感知系统测试样本中的五个味道样本的输出分别接近各自对应的期望输出,可以正确判别出五种味觉的结果,实现了对五种不同味觉物质的区分和检测.结论:味觉仿生感知技术的研究对人工智能的飞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科学有效的检测技术手段来评价味觉品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基于LAPS原理的电子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 基于ECG频带特征的身份识别

    作者:王利;白鹏飞;潘中良;易子川

    目的:心电图作为活体的生理信号,可以方便的从手指中提取,具备易采集、难复制的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单导联ECG频带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方法:文中首先对单周期ECG进行小波包变换,提取各子带的波形与能量,并将子带能量、ECG波形、子带波形作为分类特征;然后,引入DTW算法确定待测数据与模板之间的ECG波形、子带波形的优匹配距离,同时提取待测数据与模板之间的子带能量比值与差值,为上述参数设置合适阈值并进行身份识别.结果:当测试数据与模板取自同一样本时,同频带的子带能量、ECG波形、子带波形差异较小,所以同一子带能量之比接近于1,同一子带的能量之差与波形的匹配距离接近于0.反之,上述参数差异较大,这为ECG提供了良好的分类特征.结论:将ECG用于身份识别,识别装置的硬件成本低,并且用于识别的信号难以窃取,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身份识别手段.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传统算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识别率,这为ECG身份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 ECG 小波包 DTW 识别率
  • 基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远程监护系统的设计

    作者:吴优;黄俊杰;黄时俊;陈仲本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多床位远程生理参数监护系统,对常年卧床的老龄患者进行生理参数的实时监测,为家庭、社区及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监护和及时的医疗救护.方法:在医用护理床上加入生理参数监护模块,床边配置平板电脑作为上位机和人机交互界面,上位机与监护模块之间通过RS232串口通信,构成独立的床边监护终端.利用网络交换设备将多个床边监护终端与中心监护基站相连结,分别开发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采用基于TCP/IP的客户端/服务端Socket网络通信协议实现生理参数数据传输与远程监护控制.并在中心监护基站上利用数据库同步技术,设计了可查询病史的电子病历.结果:各床边监护终端既可独立工作,又可接入网络,与中心监护基站建立起C/S模式的多参数生理监护局域网系统.结论: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配置,利用现有的电脑和网络设备就可以实现生理信息实时传输与远程控制,适应当前新的医学模式.不但可以实现疾病院前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 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宋莉;王韶卿;鲁雯

    目的: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医学影像电子学》是从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仿真与调试出发,面向医学影像设备操作、安装与维修,开发与设计而设置的.文章针对这门课程实践性高的特点,鉴于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法.方法:课程设置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实训四个教学环节.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自主开发研制了与教材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现《医学影像电子学》理论教学,增加了课程综合设计这一考核方式.将传统的硬件电子学实验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的仿真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方法进行《医学影像电子学》实验教学.结果:实验教学采用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的实验方式,精心设计了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l0个学习情境,3个综合实训项目,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充实了课程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实践证明,《医学影像电子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减轻了实验课时少、实验室条件紧张等困难,为实验过程延伸到理论课堂和课后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教学改革值得在其它院校《医学影像电子学》教学中进行推广.

  • 医用电子线路实训和考核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作者:程海凭;李晓欧;张欣;刘红;吕丹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用电子仪器专业技术人才,更加有效地开展医用电子线路课程实训和考核工作,开发了医用电子线路实训教材、考核题库、以及与之配套的实验装置.在这些实训和考核项目中,贯彻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标准化和可操作化的原则,融人了原理分析、参数计算、指标调试、性能检测、故障维修、数据处理等要求,实现了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的设计初衷;题库借鉴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样式,保证了题库的质量,并有利于规范化操作;另外在考试形式、操作条件、评判细则等方面力求做到可操作化,这有利于培训和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配套设计的专用实验箱,具有通用性和经济性的特点.特别是其中独创设计了含有加密线路的故障设置装置,使电路故障维修技术的实训和考核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并使实验电路有耐用性和易维护性的优点.实践的效果证明,这项工作为医用电子线路课程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实践教学和考核平台,并且其中的设计思路和独创的技术手段也可为其他实践项目的开发提供有益的经验.

  • 在高校相关专业开设独立PACS类课程基本教学问题的探讨

    作者:陈兆学;王艳;许红玉;聂生东

    目的:PACS类课程既具有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一般特点,又具有鲜明的医学影像专业特色.本文分析并讨论在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独立PACS类课程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内容设置与相关教学问题.方法:欲有效实施PACS类课程的教学,在精心选取教材和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还需要与本课程其他有关环节的密切配合,如实践环节,课程论文作业,课程相关自学知识等等,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开课时机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予以配合.结果:对于文中所讨论主要内容或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有所实践,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结论:在相关专业开设独立PACS类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由于PACS课程的跨学科特点,难以在学时有限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传授足够多的相关内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教学网站为媒介,以课程内容讲述为抓手,配合精心设计的实践环节和大量的网站相关资料,把PACS类课程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统一在一起,形成高效率的课程培养和教学体系,必会进一步增进并改善该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 极低频磁场诱发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春晓;吕琰;张玉霞;宋涛

    目的:探讨极低频磁场对氧化应激的影响、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通过氧化应激研究极低频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机制.方法:简要介绍极低频磁场以及职业暴露和公众暴露、氧化应激以及与疾病的关系,对近几年极低频磁场诱发氧化应激的研究论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包括在细胞水平上和动物个体水平上极低频磁场诱发的氧化应激.结果:在细胞和动物个体水平上极低频磁场均能诱发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活性氧和其它自由基的水平,改变抗氧化能力.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对极低频磁场暴露所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不同.不同的极低频磁场强度和暴露时间对动物所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也不同,表现为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所产生的氧化应激程度越大,随着磁场暴露时间的延长所产生的氧化应激程度越大.结论:氧化应激反应是极低频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一种方式,未来深入具体的研究极低频磁场诱发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细胞损伤的表征,以及与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将会揭示极低频磁场对人类健康影响.

  • Ⅱ型糖尿病和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分析

    作者:席桂香;马芸芸;张争;席燕;郭鑫;梁媛媛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情况,以及血液的宏观、微观流变特性的改变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仪检测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组进行比较,观察疾病发生及治疗过程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后,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包括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均得到改善.结论:Ⅱ型糖尿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是导致出现微循环障碍及多种合并症的重要原因.血液粘度的增高、红细胞变形性的恶化,都提示我们在体内肯定存在着诱发病灶,促使我们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诱因,改善异常的血液粘度学指标有助于临床疾病的治疗.

  •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

    作者:王远军;聂生东

    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候选)和上海理工大学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加强医学图像处理的课程建设对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就如何进行医学图像处理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深层思考,并提出了比较详细和可行的课程建设规划.在本文中,我们从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课程网站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规划等方面对我们在医学图像处里课程建设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从我们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实践及工作过程中的调研来看,当前医学影像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学科专业建设的特点,从实践过程中探讨这一专业的成熟建设方法和内容将会很好的推动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并使之与社会需求条件紧密结合起来.

  • 应用活体冷冻技术研究活体小鼠心脏微循环

    作者:史立业;李子龙;翟效月;宁斌;杨蓓;齐国先

    目的:分别用传统组织制备方法与活体冷冻技术(in vivo cryotechnique,IVCT)联合冷冻置换制备方法制备样本,对比研究小鼠心外膜下微循环内血流、红细胞及血清蛋白在心脏的免疫定位分布.方法:实验分三组,活体冷冻组(IVCT)、浸泡固定组(immersion dehydration fixation,IM-DH)及灌流固定组(perfusion dehydration fixation,PF-DH),每组8只小鼠,分别对跳动的小鼠心脏进行活体冷冻技术联合冷冻置换,浸泡固定及灌流固定,制作的组织样本分别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双重免疫荧光染色,光镜及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ⅣCT从组织形态学水平显示微血管内流动状态的血流,即单行排列的顶端指向血流方向的成串的降落伞型红细胞,以及微血管分流和汇合处;血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不但通过微血管壁进入细胞间隙,白蛋白还单独分布在心肌细胞间的特殊结构闰盘和心肌细胞表面的T小管.结论:ⅣCT实现了从免疫组织化学水平显示活体状态小鼠心脏的微循环;心肌细胞间的闰盘及心肌细胞表面的T小管对血清蛋白具有分子大小选择性.

  • 《医用物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作者:张婷;陈涛;王光昶;刘玉红;张建炜;周继芳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提高能力为主.过去的医用物理学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强调公式化与理论化,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高分低能现象.为适应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素质教育要求和我院的跨越式发展要求,通过分析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做了一系列改革.教材更注重可读性和应用性,教学模式采用双主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同时在教学中还引入“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来看,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医用物理学课程改革使医用物理学教学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它是能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与就业岗位尽快尽早接轨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电针足三里和昆仑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祝骥;梁宜;许颖龄;焦媛;沈攀攀;林菲菲;李霞;卢德赵

    目的:建立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和“昆仑”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鼠右后足掌面由掌腱膜向踝关节处皮下注入0.1mL弗氏完全佐剂,诱发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并用0.25 mm×40 mm针灸针刺入大鼠一侧“足三里”和“昆仑”穴,深度为5mm,并连接HANS电针仪进行电针治疗,调节电针仪频率2Hz,强度2mA,每天1次,每次30min,连续针灸28d后,观察不同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和一般状态并测量足趾肿胀度和踝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后,足跖肿胀度比空白组明显增加,说明已成功建立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类大鼠模型.电针治疗14d以内,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8d后,治疗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症状评分降低,足爪组织炎症情况有所减轻.此外,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及电针治疗不会影响大鼠正常发育.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昆仑”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针灸 佐剂性关节炎
  • MR射频能量特定吸收率在女性盆腔不同组织中分布规律的研究

    作者:曾雁冰;周宇佳;黄绮华;辛学刚

    目的:磁共振(MR)扫描中,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是衡量被检者安全的重要指标.为了确保被检者的安全,需了解不同人体组织在MR射频作用下SAR分布规律.方法:采集女性志愿者原始X射线断层成像数据,重建女性盆腔数值断层图像;根据断层图像灰度值分割出皮肤、脂肪、肌肉、骨骼、子宫、子宫腔等不同人体组织原始蒙罩,对分割的断层图像进行网格优化和三角面片优化后,结合不同组织电磁参数,建立女性盆腔电磁数值模型.依据NEMA MS- 10标准中的局部SAR计算原则,运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计算64MHz下盆腔局部不同组织SAR分布.结果:64 MHz下,女性盆腔电磁模型分割出的六种不同组织中,对SARavg值而言,皮肤处大,子宫处小;对SAR1g值而言,皮肤处大,骨骼处小.结论:MR扫描下不同人体组织内的SAR值分布各不相同.不同组织内SAR值分布与组织的电磁特性和几何形状,以及组织和射频场源距离等因素相关.研究MR扫描下不同人体组织中SAR值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SAR值分布的因素,对保证被检者的安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SAR FDTD 女性盆腔
  •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靶损耗状况的监测方法

    作者:史斌斌;包尚联;张艺宝;张岳

    目的:螺旋断层放疗系统由于其高剂量率、出束时间长和对射线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等原因,导致它的靶是一个易损耗部件,需要及时更换.同时,换靶的工序复杂耗时,需要合理的安排换靶时机,避免影响患者治疗计划的执行.本文的目标为寻找一种有效且简单的监测靶损耗的方法,以确定及时合理的换靶时机.方法:通过对螺旋断层放疗系统靶相关的文献调研以及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发展了一种利用系统自带的监测电离室数据检测靶损耗的名为双电离室剂量率比较法的监测靶损耗的方法.进而,通过对一台螺旋断层放疗系统从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的追踪监测,每周至少采集一次在空气中的旋转变化程序(Rotational Variation Procedure,简称RUAT)数据,用本文发展的双电离室剂量率比较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此方法在监测靶的损耗时的有效性.同时,也对厂家推荐的逐脉冲横向剖面曲线变化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本文发展的双电离室剂量率比较法能监测靶损耗的状况,在靶停转或非常均匀的损耗时,厂家推荐的办法会失效,本文采取的办法依然有效.同时对双电离室剂量率比较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临床换靶的参考条件.结论:本文寻找的双电离室剂量率比较法是一种简单易行、可靠有效的监测靶损耗的方法.

  •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MRI-CT图像融合三种配准方法的精度比较

    作者:孔旭东;杨波;金建荣;杨伟强;魏贤顶;丁阳

    目的:探讨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MRI-CT图像融合的配准方法.方法:16例首程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获取CT及MRI图像后,分别采用互信息法(MI法)、外部标记法及MI+标记+手动微调的综合法三种方法行MRI-CT影像融合,由2位经验丰富的中高年资放疗科医师共同勾画鼻咽部GTV,分别单独根据CT图像、MRI图像及融合图像勾画GTVnxc、GTVnxm及GTVnxcm,然后对GTVnxc与GTVnxm分别进行与、或操作,生成新的靶区GTVnxc&m,GTVnxc|m,根据10组解剖标记x、y向位置差、靶区融合指数(FI)及中心距离和法Dtotal分别评价三种配准方法的融合精度,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各组差异.结果:三种配准方法在10组解剖标记的x、y向总位置差分别为(3.05±1.22、2.71±1.01),(2.05±0.55、1.8±0.5),(0.86±0.12、1.01±0.13),三者xy向都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31.96,P<0.001;F=26.991,P<0.001);FI值分别为(0.549±0.203、0.742±0.12、0.898±0.09),三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23.03,P<0.001);Dtotal分别为(11.23±3.58、6.52±2.55、3.57±0.79),三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31.96,P<0.001).结论:1.三种配准方法中综合法的融合精度高,能基本满足临床的需要.2.在完全解决一致性体位的前提下,用MI+外部标点法相结合的自动配准方法可避免人工干预,并且融合精度能完全满足临床的需要.

  • 图像配准技术在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袁峥玺;聂生东

    简要介绍图像配准技术及其在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情况.列举说明了目前常用的三种实现方法,包括自动靶区勾画快速计划以提升靶区剂量及降低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在线校位以找到待治疗肿瘤的等中心位置并计算得到治疗床需要调节的参数、自适应放疗以快速判断放疗过程中解剖部位的变化、退缩和位移情况来调整靶区和优化剂量.在图像引导放疗中,充分了解配准的过程以及相关算法的准确性和局限性,依据常用的实现方法,结合不同的情况实际应用图像配准技术,可大幅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度,因此图像配准技术近年来在图像引导放疗中应用日趋广泛.由于图像配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存在金标准,需要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病例进行图像配准算法的验证.本文对由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对技术改进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中国医学物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