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중국의학물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物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02X
  • 国内刊号: 44-135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59
  • 曾用名: 医学物理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胡逸民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VMAT和dIMRT技术在鼻腔肿瘤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孟慧鹏;孙小喆;郑爱青;孙劲松;王昊;梁克明

    目的:比较VMAT和dIMRT在鼻腔肿瘤放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利用瓦里安Eclipse 10.0计划系统对8例鼻腔肿瘤患者,分别设计单弧、非共面双弧VMAT计划和非共面5野dIMRT计划,在计划满足临床要求的前提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统计比较靶区的相关剂量学参数、敏感器官(OARs)的剂量体积参数以及机器总跳数(MU)、总治疗时间(T).结果:本研究中三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只有CTV的D2、D一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及器官中,全脑的Dmmean脑干的D2、Dmean、左眼的Dmean右视神经的D2、视交叉的Dmean、左腮腺的D2、Dmean、右腮腺的Dmean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机器总跳数(MU)、总治疗时间(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三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危及器官的受量各有优缺点,VMAT计划能够明显减少机器总跳数和总治疗时间.综合考虑,笔者认为单弧VMAT计划应该是鼻腔肿瘤放疗的首选.

    关键词: 鼻腔肿瘤 dIMRT VMAT
  • 应用蒙特卡罗算法探讨电子线挡块对输出因子的影响

    作者:余辉;张书旭

    目的:应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算法探讨电子线挡块对输出因子的影响.方法:针对西门子Primus直线加速器的10 cm×10 cm限光筒,先在此限光筒内设计8个边长为2 cm~9 cm的方野,采用MC算法分别模拟计算它们在6MeV、9 MeV和12 MeV下的输出因子,然后再设计13个不同大小的矩形野,同样采用MC算法计算它们的输出因子,并与采用公式OUF(X,Y)=[OUF(X,X)·OUF(Y,Y)]1/2得到的输出因子进行比较.后,将3 cm×5 cm和4 cm×8 cm两个矩形野的中心分别向左移动4个位置,观察射野中心的位置变化对输出因子的影响.结果:采用上述公式计算矩形野的输出因子能较好地吻合采用MC算法得到的输出因子,两者的差距不超过1.3%.3 cm×5 cm和4 cm×8 cm两个矩形野的中心位置变化对剂量分布影响不大,输出因子差距不超过1.4%.结论:任意大小的矩形野的输出因子均可采用此公式计算得到,前提是须测量较详细的方野的输出因子.电子线射野中心的位置对剂量分布的影响不大.

  • 基于锥形束CT研究肺癌图像引导放疗的内靶区外放边界值

    作者:翁邓胡;王建;尹中明;刘吉平;许亚萍;陈维军;狄小云

    目的:研究肺癌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在线配准方式的内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4例肺癌患者,应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4DCT图像配准,得到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和旋转误差,XVI系统配合治疗床进行在线校正,并计算内靶区外放边界值.结果:24例患者共行380次CBCT扫描,校正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外放值M分别为5.3 mm、8.6 mm、3.8mm和2.2 mm、1.8 mm、1.1mm.校正前后旋转误差数据结果显示,Rx、Ry轴向上有统计学意义(t=2.817,P=0.005; t=-3.481,P=.001),Rz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4,P=0.580).结论:肺癌患者采用CBCT下图像引导放疗可显著缩小ITV外放范围,提高放疗精度,有效降低正常组织受照射范围,提升肿瘤放疗剂量,弥补手术局部复发率高的劣势.

  • 乏氧显像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雷怀宇;张书旭

    目的:探讨乏氧显像的原理及其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从乏氧显像的基本原理开始,相继介绍常用的乏氧显像剂以及乏氧显像在指导调强放疗、预测放疗疗效等方面的应用.结果:硝基咪唑类和非硝基咪唑类乏氧显像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乏氧显像能够指导调强放疗,通过放疗前的乏氧程度或放疗前后乏氧程度的变化趋势,能够预测放射治疗的效果.结论:PET和SPECT生物显像能够弥补解剖影像的不足,定量及定性地反映肿瘤的乏氧区,在放射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放疗预后的评价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 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

    作者:刘浩;王新;李公平;唐成琼;杜新香;穆塔力普江;马栋辉;王滢

    目的: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方法:选择6个具有代表性宫颈癌腔内放疗计划,其中治疗长度是5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45°宫腔管,治疗长度是6 cm的计划3个,分别使用15°、30°和45°宫腔管.把15°、30°和45°宫腔管分别夹在固体水等效材料板(SP34)中,用CT(Philips Big Bore)机扫描,获得CT影像,传到后装治疗计划系统(Oncetrol Brachy 4.1),在计划系统中标记出宫腔管,再安照病人的腔内治疗计划的设定参数(放射源的驻留位置和驻留时间)布源,计算出剂量分布,把计划传送到后装治疗机的控制计算机上,把1.6 cm厚的固体水和宫腔管施源器放置在二维电离室矩阵(IBA,MATRIXX)面上,执行治疗计划,用MATRIXX进行测量,测量采用Movie模式.然后把该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导入MATIXX系统的OmniPro TmRT软件,对比实际测量获得的剂量分布和计划系统计算给出的剂量分布.对比结果用Gamma指数(Δ dose<3%,Δd=3 mm)量化.结果:对比实际测量的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给出的剂量分布,发现在每个计划中都存在一个计划计算的剂量平面与实际测量得到的剂量分布的一致性可达到100%(γ≤1),计划计算的剂量平面距宫腔管施源器中心平面的平均距离为(2.3±0.1)cm.结论:宫颈癌腔内放疗计划系统给出的剂量分布与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实测获得的剂量分布一致,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分布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三种技术的比较

    作者:马长春;张武哲;伍方财;黄宝添;李东升

    目的:从剂量学上比较三维适形(3DCRT)、适形调强(IMRT)和容积弧形动态调强(VMAT)3种放疗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优劣.方法:对10个病例统一标准勾画临床肿瘤靶区(CTV)、危及器官(OAR)、计划靶区(PTV)并做计划,比较3种技术间参数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IMR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覆盖均较3DCRT改善(p<0.05),而前两者间的PTV剂量覆盖、热点区域和不均匀指数(HI)均无显著差异(p>0.05).IMRT和3DCRT的心、左肺平均剂量无显著差异(p>0.05).VMAT的心脏和左肺放射暴露明显高于其它2种技术(p<0.05).结论:在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中,IMRT较3DCRT和VMAT有明显剂量学优势.CTV位移界定对胸部靶区和危及器官放射暴露影响显著,需对其进行个体化定量与小化.

  • 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快速应急处理方法探讨

    作者:李贤富;谢力;郭飞;阳华东;周进伟;马代远;柳弥;谭榜宪

    目的:用处理治疗床手动刹车释放控制和指示电源电路和内循环水温度传感器为实例,探讨Precise直线加速器快速应急处理方法.方法:Precise直线加速器治疗床控制手柄指示灯不亮,手动刹车释放控制失灵,将手动刹车释放控制和指示电源电路7号线搭接在9号线获取26 V;向加速器控制系统(LCS)传输内循环水温度信号的传感器工作不正常时,用阻值1 kΩ,X-2W型电位器取代内循环水温度传感器.结果:两种应急处理方法分别让机器治疗床正常运动和加速器准确出束治疗.结论:在加速器出现故障时,确认不影响治疗质量和机器安全前提下,可以采取某些应急处理方案,但需要医院工程师熟读图纸和应用技术说明书,在实施应急处理方案前要多和厂家工程师讨论,沟通.在没有把机器恢复到原状时,要密切观察相关参数以确保加速器安全运行.为了提高开机率,医院工程师应多读、多研究相关机型维修文献,熟悉机器元件特性、收集应急备用元件以便出现问题时能有条不紊快速、安全处理.当新元件或电路板到达后,应及时更换,恢复到加速器出厂时的情况.

  • 肺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设计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夫海;吴伟章;王勇;李晶;王颖杰;夏廷毅

    目的:比较同一肺内存在上肺和下肺病灶的肺癌患者制定一个计划和单独两个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肺癌螺旋断层放疗计划方案.方法:选择上肺和下肺病灶的10例患者,分别设计一个计划和单独两个计划,将单独两个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逻辑相加,与一个计划的剂量学参数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10例患者一共48例治疗计划,所有计划均能满足合适的靶区剂量均匀度和适形度.同侧肺内病灶的患者靶区平均剂量差异在1%以内,正常肺组织V5~V15差异较大,范围为0.05%~7.47%;对侧肺内病灶的患者靶区平均剂量差异在1.5%以内,正常肺组织V5差异较大,范围为0.64%~8.36%.无论同侧肺内病灶患者和对侧肺内病灶患者,病灶间隔(PTV)大于5 cm的患者,单次治疗时间均至少降低25%以上,个别患者大降幅为50.92%.结论:对于病灶间隔(PTV)大于5 cm的患者,建议分开单独设计计划,可以有效节约患者单次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并且解决患者治疗前影像引导靶区配准的临床难题.

  • 基于CBCT非小细胞肺癌外放边界研究

    作者:李毅;李文荣;苏进;唐丰文;柴林燕;袁维;张晓智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疗靶区外放边界的确定.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14例行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扫描的NSCLC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治疗患者,利用治疗前CBCT扫描图像与定位CT图像匹配,得出所有患者的摆位误差.利用国际辐射单位及测量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ation Units and Measurements,ICRU)第83号文件报道的计算外放边界的公式计算出NSCLC患者放疗靶区的外放边界.放射治疗肿瘤组织(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推荐肺部肿瘤外放边界为左右、前后0.50 cm,上下1.00 cm,与本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NSCLC患者摆位系统误差在左右、前后、上下三个方向上分别为(-0.03±0.23) cm、(-0.02±0.42) cm、(0.02±0.25) cm.在ICRU第83号文件报道的公式中,利用Van Herk提出的计算公式得出的靶区外放边界大,左右、前后、上下分别为0.72 cm、0.74 cm、1.30cm.结论:与RTOG提出的肺部肿瘤外放边界相比,利用本研究方法计算各个方向的外放边界比原来RTOG提出的外放标准更加精确,给个体化放疗外放边界的选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 基于XML格式转换的HL7网关设计

    作者:胡晓平;徐婷婷;冯前进

    目的:医院信息化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各系统在软件和硬件上的差异造成了信息孤岛,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的主要挑战是信息共享,在不同种类的医疗信息系统之间实现无缝的信息共享,需要一个信息交换标准来统一医疗信息.通过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引入HL7标准可以实现异构系统之间医疗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方法:本文首先对HL7标准及其数据交换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深入介绍了HL7消息的结构组成和格式转换,提出了一种基于XML格式转换的HL7网关的设计方案,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实现框架,并对其中的各个任务模块进行了阐述.结果:基于XML格式转换的HL7网关合理地利用了XML格式的优势,不仅实现了医疗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而且提高了医疗系统的竞争力和灵活性,进一步促进了区域信息化的发展.结论:HL7网关解决了异构信息系统的集成问题,实现异构医疗信息系统之间无缝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消除了信息孤岛,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 基于Android平台的心电监护仪设计

    作者:叶彬浩;梁俍;洪邦良;陈付毅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将数据发送至手机界面,并显示心电波形和心率.方法:系统基于Android平台,结合飞思卡尔单片机9SXS128和蓝牙模块设计,完成了心电信号的获取、放大和滤波、A/D转换和蓝牙发送的功能.系统包含电源模块、心电获取硬件模块、数据采样单片机系统、蓝牙发送模块、Android手机及软件五大部分组成.结果:通过肢体导联获取心电信号,之后经单片机AD采样,通过串口转蓝牙将数据发送至手机界面,并显示心电波形和心率.结论: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心电采集模块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编写了Android系统手机上的简单心电监护应用程序,心电采集模块与手机之间运用蓝牙无线方式传输心电数据.系统通过肢体导联获取人体心电信号并终实时显示在手机上,该系统轻便小巧、低功耗、操作简单.经调试,系统运行稳定,心电信号可实时显示在手机界面,心率测量准确.通过这种设计有效缓解了就医难的问题,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国情下,基于Android手机的健康监护有着较大前景.

  • 超声显像在脐尿管囊肿病灶中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裘品丹;翁纽周

    目的:探讨超声显像在脐尿管囊肿病灶中的特点,研究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观察24例脐尿管囊肿超声声像图表现,和手术结果做一对比.结果:24例患者经手术证实都为脐尿管囊肿,其中单纯囊肿1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75%,单纯囊肿中单发单纯囊肿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高,达到100%,其超声特点,在脐部至膀胱尖中间的腹壁内显示类圆形无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壁薄且光滑,内部透声较好,没有血流信号,并且与膀胱不相通.脐尿管囊肿伴感染患者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50%,其中4例表现为无回声的囊壁比较厚且不光滑,囊内部呈细密点状低回声,透声性差.另外4例表现为下腹壁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位置在膀胱尖部与脐之间,界线不清楚,膀胱壁局部较厚.24例患者中,18例病变部位位于脐尿管的中下部,4例于膀胱尖,2例位于脐尿管上部.24例患者中,20例患者超声显示单一个病灶,有4例患者显示多个病灶.结论:通过超声显像,脐尿管囊肿疾病的诊断符合率高,对于合并感染的脐尿管囊肿通过临床观察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在临床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

  • 基于坐位平衡的虚拟康复训练系统软件设计

    作者:王建辉;徐秀林

    目的:为了克服脑卒中患者在坐位康复训练过程中因重复训练所产生的厌倦心理,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用于坐位平衡功能训练的虚拟康复训练系统软件,旨在增加患者坐位康复训练的趣味性,激发患者主动训练的积极性,使康复训练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构,上下位机之间通过蓝牙串口进行通信,软件基于Microsoft的Di-rectX接口进行设计,采用VC++进行编程,使用纹理映射技术实现了地面场景的加载和渲染,并从.X文件中加载人物网格信息并对其渲染,根据下位机坐板上四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控制虚拟人的运动;结果:实现了患者通过调整身体重心来控制虚拟训练环境中虚拟人沿指定路径行走的功能,能同时给与病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结论:本系统软件可以提高病人坐位平衡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对需要进行长期康复训练的病人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FFR值与冠动脉狭窄度的数值模拟

    作者:程云章;胡嵬锋;罗文香

    目的:利用有限体积法对冠状动脉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不同狭窄程度的冠状动脉简化模型在舒张期血液的压力分布,并以此计算出(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FFR值,阐明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与FFR值之间的关系,为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以血流动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不同狭窄度冠脉的物理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不同狭窄几何模型的速度、压力和壁面剪切力等血液流体动力学特征,利用开源软件OpenFOAM对人的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简化模型进行血流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计算获得了人的左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血流在舒张期压力分布图.当狭窄程度小于70%,FFR值下降缓慢;当狭窄程度在70%和90%之间内,FFR值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当狭窄程度大于90%时,FFR值急速下降,另外,当狭窄程度在大于80%之后,冠脉血管内血流流场的速度压力变化加大.结论:通过对不同狭窄度下冠脉血管血液流体动力学特性的计算,进一步说明有限体积法对冠脉狭窄的模拟问题的计算,人左冠状血管狭窄的百分数与冠脉的FFR值并不是呈线性关系,而是呈曲线样改变.

  • 智能化呼吸机呼吸控制硬件平台的研究

    作者:郑建立;樊丞成;王刚

    目的:智能化呼吸机是目前医用呼吸机研究的重要方向,对呼吸机提高通气治疗效果,改善病人通气舒适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智能化呼吸机呼吸控制硬件平台,为智能化呼吸机呼吸控制算法搭建提供硬件支持.方法:采用双控制器的结构,PIC单片机控制器采集呼吸机通气回路的压力、流量、氧传感器信号,驱动呼吸回路气道控制组件、实现呼吸机各功能组件的实时控制;嵌入式ARM主板控制器搭载Linux操作系统和控制软件接收单片机的呼吸参数以及血气参数监测模块的数据、绘制实时的呼吸参数波形、提供便捷的人机交互控制界面.结果:运用该智能化呼吸控制平台实现了呼吸机的基本通气模式以及触发方式,通过Linux系统上设计的呼吸波形监控界面与FLUKE VT PLUS HF呼吸机检测仪进行呼吸参数及波形比对,验证了平台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结论:该平台能很好地为呼吸机的智能化控制提供硬件支持,采集数据准确,经调试运行可靠,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融合视听觉引导肌电反馈与生物电刺激的新型神经康复仪的研制

    作者:高丹丹;吴宝明;何庆华;高飞

    目的:研制一种融合视听觉引导、肌电反馈与生物电刺激的新型神经康复诊疗仪,用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治疗.方法:结合神经病学与康复医学理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肌电反馈技术和生物电刺激技术,通过示范效应,让患者跟随进行肢体训练,即收缩训练肢体的骨骼肌肉,用患者自己的肌电信号反馈回仪器,控制电刺激输出,综合认知再学习、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训练,促进本体感觉恢复,实现肢体运动的神经网络重建.结果:将12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各60例)进行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通过对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的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和对生活自理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临床试验验证了新研发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该设备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结论:该设备能自动检测瘫痪肌肉的肌电信号,动态设定阈值,帮助重建大脑和瘫痪肌肉间的功能联系;视听觉引导能进一步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促进病人达到越来越高的康复目标.融合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生物反馈技术和电刺激技术有助于提高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

  • 基于超声医学应用的声传播的研究

    作者:姚文苇

    目的:近年来,含气泡液体的声衰减和色散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对某些生物组织进行超声成像,也对血流进行超声多普勒成像,基于含气泡液体的声学特性对生物医学应用的影响,研究了声波在含有气泡粘性液体内的传播.方法:当液体中入射一列声波时,气泡的存在将改变液体内的传声特性,依据球贝塞尔和汉克尔函数,利用分界面处声波传播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和应力为边界条件研究其传播.结果:求解了声波在气-液混合介质内传播的声学参数,均与气泡含量、声波频率及粘滞系数等因素有关;并得到不同频率下声波的传播速度及衰减系数随气泡含量的变化曲线.结论:气泡和声波的传播频率都会影响声波在混合介质内的传播;具体表现在相同频率下,气泡含量增加使声波的传播速度不断下降,而其衰减系数却不断增大;气泡含量一定时,随着声波频率的升高,声波的传播速度下降越来越明显,衰减系数不断增大,即声波的传播能量损失越来越大.所得结论将对超声在医学上的研究和广泛应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新型显微成像与分析系统在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雍军光;阮萍;沈洪涛

    目的:基于新理论、研发新技术,用于定量检测高血糖引起的红细胞形态功能的变化,实现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对糖尿病病程的监控.方法:利用新型显微成像技术与动静态图象分析软件,研究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形态和细胞膜的弹性变化.分别检测健康人、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不同病程组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形态参数(细胞的接触面积、周长、长轴、短轴、圆度因子)和细胞膜的弹性参数(弯曲弹性模量、剪切弹性模量).结果: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形态和功能在糖尿病病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其形态参数和细胞膜弹性参数随糖化血红蛋白和病程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红细胞形态变大必将影响其功能的改变,细胞膜弹性参数的增加使细胞刚性增加和细胞膜弹性功能减弱.结论:新型显微成像与分析系统可定量检测、分析糖尿病患者活态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是探索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一种新技术.

  • 跌倒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娱;鲍楠;徐礼胜;林晓州;黄停;窦元珠

    目的: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针对老年人群的健康安全监护的需求日益增加.跌倒检测系统能够有效检测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并及时报警,保护老年人的健康及安全.方法:对一些常见的跌倒检测的系统、算法、设备及其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关于系统评价标准设定的建议.结果:本文将跌倒检测系统分为基于视频图像的跌倒检测系统、可穿戴式的跌倒检测系统和环境式的跌倒检测系统三大类,并从舒适性、实用性、准确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还从实验对象选择、实验环境设置、样本动作分类和检测指标确立四个方面对建立跌倒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进行了阐述.结论:本文进行的比较研究系统地概述了跌倒检测系统的常见技术和算法,提出了其评价标准的基础框架,对于其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商品化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基于样条层间插值的人体肾脏三维重建

    作者:李飞;徐兆红;谷雪莲;宋成利;蒋瑜

    目的:利用层厚较大的肾脏MRI切片数据进行肾脏的三维重建时,其重建的结果并不能精确地反映出肾脏的三维模型,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首先采用三次样条非线性插值方法,对肾脏MRI原始图像进行层间插值处理,之后再进行肾脏模型的三维重建.方法:利用三次样条方法对获得的层厚较大的肾脏MRI原始图像进行层间插值处理,将插值后获得的图像经处理后导入Amira中,经过剪切、分割后重构出人体肾脏网格三维模型,再经过表面光滑及三维渲染处理后得到终的肾脏三维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基于原始图像数据重建的肾脏三维模型和基于线性层间插值后获得的图像重建出的肾脏三维模型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三次样条层间插值后的肾脏三维模型的表面更为光滑,其精度相对基于原数据获得的模型和基于线性层间插值获得模型分别提高了9.8%和2.9%,更接近真实的解剖模型.结论:层厚较大的肾脏原始图像经过三次样条层间插值后,更好的解决了重建出的三维模型精度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三维模型,更有利于实现肾脏三维模型空间配准技术,为肾脏的手术导航提供了模型基础.

  • 磁共振成像加速方法

    作者:张煜东;王水花

    目的:综述近年来对磁共振成像加速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磁共振成像是目前临床医学影像中重要的非侵入式检查方法之一,然而其成像速度较低.因此,近来学者们提出各种MRI的加速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常用的加速方法,包括增加梯度场强、单位TR内采集多个PE、定位激发区、与变换域方法.另外,我们介绍了部分傅立叶复原方法、钥孔技术,尤其集中讨论了并行成像方法,例如理想PI、局部敏感度并行成像、敏感度编码、空间谐波同步采集、全局自校准部分并行采集、Space Rip方法等.结果:文章探讨了每种并行算法的采样机理与复原方法,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后对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结论:磁共振成像加速技术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 基于Mean Shift的三维医学图像交互式分割方法

    作者:杨娟;陈兆学;姜雪;史梦雪

    目的:提出一种新的三维医学图像交互式分割方法,利用Mean Shift算法将空间域与特征域相结合的高维计算优势,直接对图像的三维空间分布信息进行处理,同时采用人工与计算机相结合的交互式分割方法在医学图像序列上分割出感兴趣区域.方法:通常将Mean Shift方法用于图像分割都需要对整幅图像中的所有像素点进行大量的迭代计算,这样使得分割效率很低.而本文基于交互式分割算法原理,通过在感兴趣区域人工设定一个或少数几个初始点,利用人工给出的先验信息只需对感兴趣区域进行Mean Shift的自适应迭代计算和处理,不仅可以克服上述缺陷,还能得到较为精确的分割结果.结果:本文根据该方法进行了实验,从肺部图像序列中准确地分割出了三维的肺结节区域,从时间上和准确度上均能满足临床需求.结论:实验结果证明该交互式分割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三维医学图像分割方法.本文的方法可以同时联合灰度域和空间域特征实现分割,而且它基于所选择的分割特征还具有任意多维空间联合分割的潜力,不失为一种深有发展前景的三维交互式分割方法.

  • 基于高斯径向基图像插值模型的采样率转换方法研究

    作者:陈浩;陈兆学

    目的:数字图像作为信息的一种载体,在相邻像素点之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工程中经常需要从空域或频域基于采样率转换技术来分析数字图像,而采样率转换过程往往需要较高的计算复杂性.方法:采用高斯径向基插值的方法,获得图像各插值控制点加权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数学推导,从空域、频域角度对采样率转换方法进行研究和实验.结果:基于高斯径向基插值模型的图像空域多采样率转换可以直接通过重采样过程获得,因此不同于一般数字信号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经典转换方法.此模型下频域多采样率转换则通过频域滤波后再逆变换完成.在保持较小均方误差的基础上,基于FFT变换,频域多采样率图像转换过程得到了极大的提速.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需要把图像表达成连续模型,以及通过空频切换进行图像快速采样率转换的应用场合具有相当的实际参考价值.

  • 利用EPID图像金球位置自动跟踪算法研究

    作者:田龙;李明辉;胡逸民

    目的:建立一种全新的算法,并利用EPID(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图像实时读取预埋于体内金球的投影位置,自动重建金球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坐标.方法:利用所编算法和Matlab软件进行EPID图像读取和处理金球投影位置并自动重建金球在体内的位置坐标.即取通过图像处理和圆曲率识别各自获得的金球投影位置坐标集合的交集为真实的2D坐标,并依此反推到病人体内获得金球位于靶区当中真实的3D重建坐标.结果:本研究共进行了三组实验,每组为两个交角拍摄的EPID片.每组所有EPID片上的金球投影位置探测成功率分别为94.44%,93.75%,94.44%.算法重建的和利用CT扫描在TPS中重建的金球位置的三维坐标大偏差为2.2 mm,小偏差为0.1mm.该算法于所使用的PC上完成一组(两张交角EPID图像)图像处理和重建的运行时间<1s.结论:对于多组相交角度拍摄的含金球投影位置的EPID图像,所编算法金球探测成功率比较高,平均为94%,算法重建出的靶区周围金球三维坐标同CT扫描重建出的坐标相比较,偏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该程序参数调节较复杂,而且EPID板接缝处剂量会影响探测成功率,还需要进一步开发自动参数计算程序和消除EPID板接缝处剂量影响.

  • 基于PCNN的PET/CT图像分割在肺癌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作者:彭莹莹;张书旭;谭剑明;王琳婧;雷怀宇;蒋绍惠

    目的:研究基于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PET/CT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在肺癌靶区勾画中的应用.方法:采集20例无转移的肺癌患者的PET/CT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疗科医生分别依据CT图像和PET/CT图像采用目测法勾画肿瘤靶区,分别命名为GTV-CT和GTV-PET.所有PET图像均由自主编写的基于PCNN的分割方法进行靶区的自动分割,所得靶区为GTV-PETauto.采用PINNACLE V9.2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计算三种方法所勾画的靶区体积,对三种GTV的体积大小和重合关系进行比较.结果:两名医生依据CT图像勾画的靶区平均体积GTV-CT1和GTV-CT2分别为(210.56±197.38) cm3和(192.83±187.05) cm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PET/CT勾画的靶区GTV-PET1和GTV-PET2分别为(141.50±118.43) cm3和(130.47±116.70) cm3,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名医生依据PET/CT图像勾画的靶区差异较依据CT的差异小.PET/CT自动分割靶区GTV-PETauto为(133.19±101.28)cm3,与GTV-PET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验证了PCNN分割方法的可靠性.GTV-PETauto、GTV-PET均小于CT手动勾画靶区GTV-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例靶区因区分肿瘤和肺不张而缩小.结论:基于PCNN的PET/CT图像分割技术提高了肿瘤靶区勾画的精确性,减少了不同医生勾画靶区的差异性,并大大缩短了医生进行靶区勾画的时间.

  • 医学物理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王晓艳;纪绪财;王鹏程;谢晋东

    目的:在肿瘤放射治疗过程中医学物理师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在保证辐射安全、提高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服务等方面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泰山医学院医学物理学专业是以培养物理师为特色的专业,本文针对泰山医学院医学物理学专业的建设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规划专业建设目标,细化建设内容,以期对我国医学物理学专业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探索.方法:通过分析医学物理学专业目前在课程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名校工程”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医学物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医学物理人才培养新体系.结果: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突出医学优势,彰显医工结合特色,科学制定医学物理学专业建设方案,创新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团队、课程资源、教学方式、实践体系、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点领域的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结论:实践证明,泰山医学院医学物理学专业正在慢慢被社会认可,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且大部分就业在三甲医院,高考报考人数也在逐年上升.

中国医学物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