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중국의학물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物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02X
  • 国内刊号: 44-135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59
  • 曾用名: 医学物理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胡逸民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基于3种配准方法的宫颈癌外照射放疗累积剂量研究

    作者:梁有腾;余辉;张书旭

    目的:拟基于3种配准方法(B样条弹性配准、仿射配准和刚性配准),探讨宫颈癌外照射放疗累积剂量及其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期间进行了两次放疗定位的10例宫颈癌病例.首先,以第二次扫描的CT图像为参考,采用归一化的互信息(MI)和平均绝对差(MAD)评价3种配准方法(B样条弹性配准、仿射配准和刚性配准)的精度.然后,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将第一次放疗的IMRT剂量,累积到第二次扫描的CT图像,得到3种配准方法的累积剂量DB、DF和DG,后,以DB为基准,分别比较DF与DB、DG与DB的差异.结果:配准精度:本文3种配准方法的MI值分别为1.27±0.02、1.24±0.03和1.24±0.02,MI值越大,精度则越高;MAD值分别为4.93±1.03、6.36±1.59和6.76±1.77,MAD值越小,精度则越高.累积剂量差异:DF与DB、DG与DB的MAD分别64.8±49.7和72.9±47.5,MAD值越小,剂量差异越小.DF与DB、DG与DB在直肠和膀胱的V50偏差较大,但是在本研究所选的DVH参数(直肠和膀胱的D50%、V50,CTV和GTV的D95%、Dmean)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不同分次的宫颈癌外照射CT图像进行配准,建议采用三维弹性配准方法,其配准精度较高,能获得较准确的即往放疗总剂量.

  • 基于广义等效均匀剂量优化的直肠癌计划在固定野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中的比较

    作者:左宇浩;杨振;周剑良;雷明军;曹瑛;杨晓喻;唐杜;刘礼东

    目的:比较基于广义等效均匀剂量(gEUD)优化的容积旋转调强和固定野调强技术直肠癌放疗的生物学参数和剂量学特点,为临床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10名经过医生勾画靶区的直肠癌患者,对每位患者分别设计5野调强计划(5FIMRT)、7野调强计划(7F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RapidArc),处方剂量为50 Gy/25 F.比较3组计划的平均剂量体积直方图和机器跳数,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危及器官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及靶区和危及器官的gEUD和物理剂量.结果:3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达到临床要求.在适形度与均匀性上,RapidArc优于5 FIMRT和7 FIMRT(P<0.05).在小肠和膀胱保护方面,7FIMRT和RapidArc无差异(P>0.05),且均优于5FIMRT(P<0.05);对于双侧股骨头,RapidArc优于7FIMRT(P<0.05),7FIMRT优于5FIMRT(P<0.05).RapidArc的机器跳数远小于5FIMRT和7FIMRT(P<0.05).结论:在基于gEUD优化的计划中,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和7野调强计划均优于5野调强计划.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和7野调强计划相比,在靶区适形度与均匀性,以及股骨头受量和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 医用质子加速器扩展束流与笔形束流的感生放射性辐射剂量

    作者:宋婷婷;汪洋;盛晓芳;陈庆;李家敏

    目的:通过比较医用质子加速器两种不同束流引出方式的X/γ射线感生放射性辐射剂量差异,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治疗室的环境辐射水平,减少医用质子加速器工作人员的累积辐射剂量.方法:模拟患者治疗的肿瘤辐射野,分别在质子加速器扩展束流治疗室和笔形束流治疗室进行15 CGE的质子射线照射,射线停止60 s后,进入治疗室利用两台NeutronRAE II检测仪同时对射线输出窗口和治疗床等中心这两个位置进行X/γ射线感生放射性辐射剂量测量,并记录数据.按以上出束条件和测量步骤,重复测量3次,每次间隔30 min.结果:扩展束流射线输出窗的3次测量值依次为32.3、63.2、70.1μSv/h,在治疗床等中心的3次测量值依次为4.5、5.6、7.7μSv/h,两个测量点的感生放射性辐射剂量率均随着测量次序依次增加.笔形束流射线输出窗的3次测量值依次为3.2、2.3、2.1μSv/h,在治疗床等中心的3次测量值依次为0.21、0.18、0.18μSv/h,两个测量点的感生放射性辐射剂量率均与测量次序无关.在输出窗位置,扩展束流的测量平均值是笔形束流测量平均值的21.8倍;在治疗床等中心位置,扩展束流的测量平均值是笔形束流测量平均值的31.2倍.结论:在出束剂量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笔形束流的感生辐射剂量较小,其机房环境辐射水平远远低于扩展束流机房,对工作人员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 TomoDirect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赵洪利;刘晖;钟亚华;谢丛华;王骁踊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应用TomoDirect(TD)、TomoHelical(TH)及常规加速器固定野调强技术(FF-IMRT)设计的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对患者CT图像分别设计TH、TD和FF-IMRT计划,评估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比较TH、TD、FF-IMRT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差异,并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TD技术设计的计划,靶区剂量学与TH、FF-IMRT无明显差异;危及器官保护与TH相似,相比于FF-IMRT,脊髓大剂量降低约4 Gy(P=0.000);腮腺平均剂量降低约20%(P=0.000),D33、D50、D60显著低于FF-IMRT(P=0.000);口腔、喉的平均剂量分别比FF-IMRT降低约7 Gy(P=0.000)和20 Gy(P=0.000);颞颌关节的大剂量比FF-IMRT降低10 Gy(P=0.000);而在视神经、视交叉的保护上,TD与TH均不如FF-IMRT;靶区外正常组织受照剂量,TD计划具有一定优势.结论:鼻咽癌患者TD计划的剂量学参数与TH计划相似,整体优于FF-IMRT计划,完全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 全脑全脊髓放疗过程中射野重叠区对计划的影响

    作者:鞠孟阳;史玉静;田甜;孙新臣

    目的:设置全脑全脊髓放疗计划设计过程中不同重叠区大小及摆位误差,试图找出重叠区大小对计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进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病例共8例.设置重叠区长度为1、2、4、6、8、10 cm等6个类别,分别进行计划设计,比较计划质量及执行情况.在以上6类的基础上模拟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后再进行计划优化,比较计划重叠区长度及摆位误差对计划的影响.结果:8例患者共制定272个治疗计划.对这272个计划进行分析:计划重叠区长度在1、2、4、6、8、10 cm时计划均能满足处方要求.但是重叠区为1 cm时,处方剂量分布在(95.2±1.0)%,低于其他几个类别(P=0.000).重叠区长度由2 cm增加到10 cm时CI值逐渐增大,而HI指数逐渐减小(P=0.03).同时,摆位误差≥±0.5 cm时,重叠区剂量明显分布不均.结论: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射野重叠省去了治疗过程中射野的移动,降低了治疗过程中的随机系统误差.但是重叠区长度存在适宜区间,就研究设置的6类来分析,重叠区区间∈[4,10]时,计划均能较好地满足计划需求.同时,摆位误差控制在0.5 cm以下时,对计划几乎不产生影响.

  • 不同剂量算法在宫颈癌术后IMRT计划设计中的剂量学分析

    作者:牛瑞军;张晖;刘志强;程品晶;高力英;赵林;郭晴;陶发利;欧阳水根

    目的:分析和比较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笔形束卷积算法(PBC)和各向异性分析算法(AAA)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3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分别在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上采用PBC算法和AAA算法设计IMRT计划,并生成相应的验证计划,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种算法计算所得靶区的D5%、D50%、D95%、D98%、Dmean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TV的均匀性指数和CTV的适形度指数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和膀胱的V30、V40、Dmean,小肠的V10、V20、V30、Dmean,盆骨髓V10、V20、V30、V40、V50、Dmean,右股骨头的V20、V30、V40、V50、Dmean,左股骨头的V20、V30、V50、Dmean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除左右股骨头V40和直肠V50外,其余参考指标PBC算法结果均低于AAA算法;两种算法的验证计划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BC算法与AAA算法在宫颈癌IMRT中虽然均符合临床要求,但存在一定的剂量学差异.与AAA算法比较,PBC算法高估了偏高剂量区域即靶区剂量,低估了偏低剂量区域即危及器官剂量.

  • 肺癌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和容积旋转调强的剂量学分析

    作者:龙雨松;谭军文;贺先桃;梁卫学;王占宇;李钢;冯永富

    目的:通过对肺癌固定剂量率旋转调强放疗(IMAT)计划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剂量学分析,为临床应用中肺癌VMAT放疗剂量率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方法:取11例肺癌患者,用RayStation计划系统设计IMAT和VMAT计划,比较其剂量学、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1)11例肺癌患者的双弧IMAT和VMA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IMAT和VMAT计划的靶区小剂量D98%、大剂量D2%、平均剂量(Dmean)、靶区均匀性指数、靶区适形度指数相近,无明显差异.靶区覆盖率VMAT计划好于IMAT计划.(2)危及器官受量:全肺的V5、V10、V20、Dmean和心脏的V20,VMAT计划比IMAT计划低.全肺的V30、心脏的V30、脊髓的大剂量D1%,两种计划之间无明显差异.(3)正常组织在低剂量部分V5、V10、V15和Dmean,VMAT计划低于IMAT计划;V20、V25两种计划无明显差异;接近处方剂量部分V30、V35、V40,VMAT计划高于IMAT计划.(4)出束时间和MU:VMAT计划相比于IMAT计划,治疗出束时间大大减少,VMAT计划出束时间仅为IMAT计划出束时间的62%.两者的MU无明显差异.(5)两种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均大于95%,达到98.72%以上,能满足治疗要求.VMAT计划的剂量验证通过率略低于IMAT计划,相差约0.44%.结论:VMAT技术相较于IMAT技术,其计划调制能力更强,可得到更优的靶区剂量分布,提高治疗效率,可以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尤其是减少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因此,在肺癌的旋转调强放射治疗中,VMAT技术相较于IMAT技术存在较大的优势.

  • 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模拟机复位误差的对比分析

    作者:于松茂;杨敬贤;康加阜;刘伟;岳海振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治疗计划在模拟机复位工作中的误差分布.方法:选取104例在瓦里安Acuity模拟定位机上复位的肿瘤病例,其中盆腔部28例、头颈部32例、胸部44例.根据患者定位十字线和从计划系统获取的相对坐标摆位,并按照调强放疗的要求拍摄正侧位射野验证片(冠状面和矢状面),采用系统自动刚性配准方式获取验证片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放射图像的配准误差,并对比分析不同部位在X(左右)、Y(升降)、Z(进出)方向的配准误差和总配准误差,从而定量分析复位误差的分布情况.结果:盆腔部、头颈部和胸部肿瘤的总配准误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31±0.14)、(0.17±0.07)、(0.26±0.10)cm,头颈部肿瘤复位重复性较好.结论:3个部位肿瘤复位精度均满足临床治疗精度要求,其中头颈部肿瘤配准误差较小,表明该部位复位误差较小,重复性较好.

  • 基于Python脚本的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半自动设计

    作者:邵凯南;翁邓胡;李玉成;杨一威;李浦

    目的:利用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基于Python语言的脚本平台,进行逆向调强放疗计划半自动设计.方法:以胸部放疗计划设计为例,介绍了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下利用Python脚本进行半自动计划设计的关键步骤,包括感兴趣区轮廓名称和颜色的标准化、计划的创建和修改、临床目标和优化函数的设置、优化函数的自动更新等.结果:通过Python语言可以实现放疗计划制定过程中各步骤的自动化,并编写成可根据处方剂量一键生成放疗计划的脚本程序,支持不同肿瘤类型、处方和其他个性化设置.结论:使用Python脚本的半自动计划工具可提高RayStation治疗计划系统下放疗计划制定的效率,物理师可将更多时间留给个体化的计划修改和优化,有利于提高放疗计划的水平.

  • 肺部肿瘤基于大密度投影图像和四维CT勾画的内靶区差异性分析

    作者:宋孟孟;王运来;黄祥;鞠忠建;戴相昆;吴青南

    目的:基于不同部位的肺部肿瘤患者四维CT(4DCT)图像,比较大密度投影图像(MIP)与4DCT图像勾画肺部肿瘤的体积和形状差异.方法:选择肿瘤分别位于肺部中央、靠近胸壁胸椎、紧邻血管、肝脏与心脏或者淋巴结转移并伴随肺不张患者共12例,在平静呼吸状态扫描得到4DCT图像.MIM软件对4DCT图像进行处理得到MIP图像和平均密度投影图像(AIP).由同一位医生在4DCT的10个呼吸时相图像依次勾画靶区GTV0%、GTV10%、……GTV90%,再合成内靶区(ITV4D);同时分别在MIP图像和AIP图像勾画ITVMIP和GTVAIP.读取ITVMIP与ITV4D的体积及质心坐标,计算ITVMIP与ITV4D的相似性系数(Dice)以及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大值.结果:靶区在肺中央或者靠近胸壁的7位患者,靶区体积比(VMIP/V4D)与Dice系数均大于或约等于0.9,两者差值的平均值为0.06.Hausdorff距离大值、质心位移平均值分别为3.2和0.65 mm.靶区紧邻血管、心脏瓣膜、肝脏或者伴随淋巴结转移及肺不张的5位患者,靶区体积比与Dice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5和0.80,两者差值的平均值为0.13.Hausdorff距离大值、质心位移平均值分别为9.4和3.0 mm.结论:对于边界清晰的肺部肿瘤,MIP图像和4DCT勾画的ITV相近.肿瘤周围有等密度组织时,MIP图像和4DCT图像勾画靶区差异较大.

  • 基于蒙特卡洛的FePt纳米团簇在X射线下的放射增敏性

    作者:祁朋远;缪洪涛;全红

    目的:使用蒙特卡洛程序Geant4研究FePt纳米团簇在X射线下的放射增敏性,并比较团簇大小、射线能量、纳米材料类型对放射增敏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实验拍摄得到细胞(经过FePt处理)图片,设计单个纳米团簇模型和细胞纳米团簇模型.以剂量增强比作为放射增敏能力的评判标准,计算不同模型下FePt的放射增敏能力.结果:从两种模型的结果均可得到Fe1Pt3纳米团簇的放射增敏能力优于Fe1Pt1纳米团簇,同时同一种纳米团簇在低能射线照射下的放射增敏性较佳;当纳米团簇的厚度增加时,可以观察到剂量增强比随着厚度增加达到饱和值.结论:FePt纳米颗粒在团簇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放射增敏能力,进而验证了FePt纳米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 宫颈癌术后不同射野数调强放射治疗与四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唐世强;邱小平;陈文韬;贺夔;王志芳;何志鹏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宫颈癌术后不同射野数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计划作剂量学比较,评价其剂量分布特点,试图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个病例分别模拟三野、五野、七野IMRT计划与四野3DCRT计划.在剂量体积直方图上,比较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和适形指数.结果:无论三野、五野、七野IMRT的靶区剂量覆盖和适形指数皆优于四野3DCRT,均匀性比较无显著差异.较四野3DCRT,IMRT能减少膀胱、直肠、小肠等正常器官的照射剂量.结论:IMRT技术在保证肿瘤放射剂量的同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同时对于经济条件受限的患者采用三野IMRT较四野3DCRT受益.

  • 一种新呼吸音信号特征提取方法与应用

    作者:崔星星;苏智剑

    目的:通过研究呼吸音信号与呼吸系统疾病内在联系,对呼吸音特征进行提取与分类,为研制便携家用型呼吸音远程监测移动装置进行技术准备.方法:对采集到的呼吸音进行预处理分析,从处理后的呼吸音原始数据中提取短时能量与短时过零率的特征值.结果:通过不同时间段呼吸音信号能量的高低来显示特征差异,并且呼吸音的高低频异常信号对特征提取方法影响较小.结论:本文方法可简单有效地提取特征值,不仅简化了特征识别数据处理过程,而且提取到的特征参数满足了差异性、统一性及相关性等基本特征.为构建神经网络的输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数据支撑.

  • 旋转碰撞实验平台设计和构建

    作者:谢静茹;刘盛雄;明健雄;杨光瑜;邱金龙;车兴平;尹志勇

    交通颅脑撞击损伤在交通事故中很常见,但由于旋转致伤实验装置复杂,旋转角加速度难于准确控制,因此颅脑旋转运动与颅脑损伤之间的关系及耐限还有待研究.针对上述技术瓶颈,本研究设计并构建了颅脑旋转碰撞实验平台.空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气体输出压力为200 kPa时,角加速度峰值为(19615.2±75.9)rad/s2;气体输出压力值为400 kPa时,角加速度峰值为(45565.7±315.2)rad/s2.通过空载实验测试验证,该平台在不同输出气压时均能获得稳定可调节的角加速度.

  • 便携式心电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作者:吴敏;谢云;邬洋

    介绍了一种基于AD8232模拟电路和PSOC4 BLE可编程芯片的便携式心电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AD8232内置多个运放能够设计前置放大器、滤波电路和主放大电路,非常符合心电信号采集的要求,而PSOC4 BLE可编程芯片内含A/D转换、蓝牙等可编程模拟和数字电路,硬件设计体积非常小,便于携带,能够实现实时、低功耗和无线移动传输功能,又包括了软件滤波,处理后的波形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

  • 糖尿病行为量表计算工具箱的研制

    作者:郭一冰;崔栋;薛雅卓;郭艳成

    目的:在MATLAB环境下,采用用户图形界面(GUIDE)向导开发一个可进行糖尿病常用行为量表自动计算的工具箱.方法:在GUIDE设计环境中构造图形界面的整体布局,安排各个控件的位置,并进行属性设计.设置全局变量以在不同控件或不同界面间传递参数,编写控件的回调函数,实现控件功能.结果:实现了糖尿病自我护理行为量表,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糖尿病痛苦量表,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Epworth嗜睡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多维疲劳量表以及疲劳严重程度等9个量表的自动计算,结果自动保存到Execl文档中.结论:工具箱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可极大地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

  • 常见伤口感染细菌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识别算法

    作者:陆彦邑;尹军;毕玉田;严军;黎敏;何庆华

    目的:使用模式识别算法对常见伤口感染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TH肉汤培养液及纯TH培养液的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FAIMS图谱)进行分类识别.方法:使用FAIMS分析仪收集了4种样品的训练及测试样本.预处理后,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对样本进行降维和特征提取,得到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空间三维分布模型,再用近邻规则算法进行样本识别.结果:特征提取后,正负模式样本均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并且正模式可分性明显优于负模式.当K取合适的值时,正负模式识别率分别可达90%和70%以上.对于本文的数据模型,K取值等于或接近每类样本数的奇数为佳.结论:该种算法可用于常见伤口感染细菌肉汤培养液FAIMS图谱的分类及识别.

  • 序列显微镜图像的细胞追踪算法

    作者:杨利;蔡文杰;马晶

    随着显微镜成像技术的成熟,细胞分析已经成为生物图像分析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细胞图像信息如细胞计数和细胞形态特征等问题上.随着活细胞成像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延时细胞图像数据,人工处理这些数据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引入细胞追踪算法可使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大为减少.本文对已有的细胞追踪的算法进行分析,对算法的优缺点和追踪结果进行比较,并从提高细胞追踪算法的精确度与速度的角度提出设想与展望.

  • 多层螺旋CT灌注参数评价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

    作者:裴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参数在肝癌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松滋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Seldinger股动脉穿刺置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TACE治疗,且术前和术后进行MSCT检查.结果:MSCT扫描碘油沉积情况肿块型Ⅰ型少于结节型(18/54 vs 28/40),Ⅱ型多于结节型(30/54 vs 10/40),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Ⅲ型和Ⅳ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块型和结节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4%(49/54)和92.50%(37/40).结论:MSCT灌注参数可用于肝癌行TACE术后疗效评价,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三氧化二砷磁性微球的磁性能

    作者:汪峰

    目的:制备包裹三氧化二砷的磁性微球,分别测量磁性微球中三氧化二砷和四氧化三铁的含量,并分析其磁性能.讨论包裹三氧化二砷的磁性微球的磁靶向性效果和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纳米铁磁粒子,采用w/o/w复乳法将纳米铁磁粒子和三氧化二砷包裹于聚D,L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高分子材料中制备成磁性微球,利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测量磁性微球的载药量,分别测量纳米铁磁粒子和磁性微球的磁滞回线,并检验磁性微球的磁分离效果.结果:纳米铁磁粒子和磁性微球的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均接近零,但磁性微球的饱和磁化强度大大低于纳米铁磁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磁性微球的磁分离效果明显.结论:合成的磁性微球外壳由PLGA高分子材料组成,纳米级四氧化三铁分散于PLGA中,壳内是三氧化二砷水溶液.磁性微球具有超顺磁性和磁靶向性.

  • CT/MRI双模态造影剂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作者:蔡爱楠;随力;王君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用途广泛,常用于解剖学成像,骨成像和肿瘤成像等,但软组织对比度较低.核磁共振成像(MRI)的软组织对比度高,但成像时间长,价格昂贵.将CT成像技术与MRI技术合二为一使其优势互补,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准确的生物信息.如今CT/MRI双模态造影剂相关的综述文献并不是很多.本文在CT/MRI双模态分子影像前驱物的基础上归纳一些制备CT/MRI双模态造影剂的方法,如纳米乳法,表面物理修饰法,表面化学修饰法,氯胺-T碘标记法,氧化还原法,并展望了未来CT/MRI双模态造影剂的发展.

  • 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磁刺激穴位对亚健康失眠的脑功能网络分析

    作者:郑威;于洪丽;丁卫国;吴霞;徐桂芝;郭磊;陈静;魏丽

    脑功能网络是揭示大脑精神活动的重要体现,对于亚健康失眠的脑网络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算法建立脑功能有向网络实现了各级脑电之间的有向信息连通,更是对失眠基于脑电的探究.本文利用Neuroscan128导脑电实验仪采集9名失眠被试的32导脑电信号,然后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方法计算32导脑电极在时间序列上的有向连接关系,同时运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和F统计量检验每个连接值的统计显著性,再利用磁刺激穴位的方法刺激失眠被试,获得不同状态下脑功能网络的有向连接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刺激神门、内关和三阴交穴后较刺激前,大脑额叶、中央区和左颞叶内部以及脑区之间的连接有所增加;而枕叶、右颞叶内部以及脑区之间的连接有所减少.磁刺激穴位治疗亚健康失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得到的相应结果为其提供依据.

  • 超声刺激参数在超声神经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王君;随力;蔡爱楠;吴永亮

    超声神经调控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入型刺激脑神经的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能将这项技术更精准地用于临床,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离体和在体动物实验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声脉冲群重复频率及照射靶点的区域尺寸是超声刺激效应的影响因素,调节这些超声刺激参数可使得被刺激部位的中枢神经产生兴奋或抑制效应,可进行可逆的神经调控.为了进一步揭示超声刺激参数和神经调控效应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超声神经调控的发展历程、可能的神经作用机制,着重总结了超声刺激参数对神经调控的影响,并对未来超声神经调控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 基于脑电样本熵和小波熵的麻醉深度监测

    作者:丁正敏;熊冬生;陈宇珂;张兴安;窦建洪;谌雅雨

    目的:通过研究全麻手术病人的脑电信号特征,从分类准确率、算法难易程度、计算时间等方面讨论样本熵和小波熵算法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基于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和不稳定性,采用两种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样本熵和小波熵)对30例全麻手术病人的脑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对每位病人清醒状态、轻度麻醉状态和中度麻醉状态下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小波熵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麻醉状态下的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和小波熵均有明显差异.相同脑电信号的样本熵的变化阈值较小波熵的变化阈值大.结论:样本熵和小波熵算法均可以作为麻醉深度监测的有效指标.从分类准确率、算法难易程度和计算时间等方面考虑,使用样本熵算法的效果优于小波熵算法.

中国医学物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