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중국의학물리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物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202X
  • 国内刊号: 44-135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59
  • 曾用名: 医学物理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胡逸民
  • 类 别: 生物医学工程
期刊荣誉:
  • 同步加量技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周钢;田野;陆雪官;孙彦泽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中采用同步加量技术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15例进行放射治疗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分别进行序贯加量和同步加量的调强放疗计划设计,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两种技术对靶区和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计划靶区PTV-A、PTV-G的处方剂量分别为50 Gy和60 Gy.结果:与序贯加量相比同步加量技术能减少对靶区PTV-A的额外照射,使其实际受量更接近理想的处方剂量要求,同时正常脑组织的平均剂量降低17.4%(P=0.003),V10、V20、V30和V40分别减少14.8%、22.8%、25.2%和23.4%(P<0.05,对所有的比较).结论:在脑胶质瘤术后放疗中同步加量技术比序贯加量技术更能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同时减少了治疗时间.

  • 非共面射野在中心型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海燕;王军良;周振山;申戈;吴世凯

    目的:探讨非共面射野在中心型肺癌调强放疗中在降低双肺受照剂量、提高靶区剂量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10例中心型肺癌患者,每例患者分别建立5野调强计划和在5野基础上加一个非共面射野的6野调强计划.比较90%和95%处方剂量包的靶区体积,以及双肺V5、V10、V20、V30.结果:应用非共面射野的调强计划对提高95%处方剂量包的靶区体积有统计学意义,对提高90%处方剂量包的靶区体积无统计学意义.对降低全肺V5、V10、V20、V3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心型肺癌调强放疗中,非共面射野的应用于对提高靶区剂量,降低双肺剂量有一定的优势.

  • 光子射野剂量计算参数研究

    作者:刘胜堂;顾熹豪;文万信

    目的:介绍医用加速器常规光子射线的机器数据测量方法及剂量计算模型中基本参数的计算过程.以百分深度剂量与散射因子为基础数据,根据原散射线模型通过测量数据推导出原射线组织大剂量比、散射大剂量比、原射线在水中线性衰减系数、能量注量等,为进一步还原射野在水模体中的剂量分布提供方法与理论.方法:用Blue Phantom三维水箱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上测量6MV光子线的百分深度剂量、离轴比剂量、总散射因子、准直器散射因子,先从测量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中按照原散射模型剥离出原射线百分深度剂量,然后在Matlab软件中拟合处理测量的散射因子数据,外推出零野的模体散射因子,从而按照给定公式计算出组织大剂量比、散射大剂量比.按照离轴比剂量,利用平方反比规律推出大开野在模体表面的能量注量.结果:计算出准直器散射因子、总散射因子的拟合公式,外推零野模体散射因子(Sp)、根据原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计算出原射线在水中线性衰减系数,组织大剂量比(TMR)、散射大剂量比(SMR)、以及射野能量注量分布(FluenceMatrix).结论:这些基本参数是剂量计算建模的关键,也是进一步研究各种剂量计算模型的基础.

  • 胰腺癌3DCRT计划设计中BAO和BAF两种优化的比较

    作者:储开岳;蔡晶;吴建亭;金建华

    目的:探讨胰腺癌射野角度优化(Beam Angle Optimization BAO)方法对三维适形治疗(3DCRT)的计划质量及计划设计效率的影响.方法:对8例胰腺癌患者以相同的处方剂量,但分别采用BAO和固定射野角度(Beam Angle FixedBAF)方法设计4野的三维适形治疗(3DCRT)计划,BAO计划组初始角度为0°、90°、180°、270°,终射野角度由系统自动优化得到;BAF计划组射野角度基于物理师临床经验,采用试错方法(Trial-and-erro)得到.比较两组计划在剂量分布、靶区适形指数(CI)与均匀性指数(HI),不同危及器官(OAR)的照射剂量以及计划设计效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与BAF相比,BAO计划组靶区PTV适形指数CI较优(p=0.037),靶区PTV中位剂量D50%略高(p=0.011);BAO计划组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均比BAF组低(p=0.012~0.525),其中肝脏和双肾的平均剂量Dmean有显著性差异(p=0.030,0.012);BAO和BAF计划组总计划时间和总机器跳数(MU)分别为5.0(±0.5)min、360(±32)MU和10(±1.0)min、365(±38)MU(p=0.000、0.981),BAO组在计划设计效率方面提高了100%.结论:相比于固定射野角度方法,使用射野角度优化(BAO)可得到更优的胰腺癌三维适形计划,且可提高计划设计的效率,可以在临床上开展广泛应用.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计划和调强计划剂量学比较与分析

    作者:刘旭红;陈晓;赵彪;潘香;鄢佳文;柏晗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治疗计划(3DCRT)和调强治疗计划(IMRT),评价不同计划方案在剂量学上的差异性,确定患者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式.方法:对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制定三维适形治疗计划和调强计划,对它们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保护进行评估.结果:IMRT治疗计划的以下指标优于相应的3DCRT计划:(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V参数(Dmean、DmeanDmax);适形指数(CI);异质性指数(HI);平均肺剂量(MLD)、肺V10-V30及肺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NTCP);食管Dmean、V55及食管的早晚期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心脏V4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V5;食管V35;心脏的Dmean及NTCP;脊髓的Dmax及NTCP.结论:和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相比,调强计划能有效降低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区,尤其对靶区形状极不规则的肿瘤有了解决的方案,在保护正常组织器官方面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为靶区剂量提升创造了空间.

  • 不同角度固定野动态调强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作者:张武哲;陈志坚;彭逊;陈创珍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角度的固定野动态调强(Dynamic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dIMRT)在直肠癌术前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0例直肠癌术前患者分别设计5F-00-dIMRT与5F-1800-dIMRT两组计划,PTV处方剂量为50Gy/25次.在95%体积的PTV达到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两组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总机器跳数(MU)以及治疗时间(Treatment Time,TT).结果:对于PTV的Dmean来说,5F-00-dIMRT低于5F-1800-dIMRT (P<0.05);5F-00-dIMRT的靶区适形度指数优于5F-1800-dIMRT(P<0.05),而5F-00-dIMRT的均匀性指数略优于5F-1800-dIMR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膀胱的Dmean、D5与V30中5F-00-dIMRT低于5F-1800-dIMRT(P<0.05),其余V20、V40、V5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肠V30中5F-00-dIMRT低于5F-1800-dIMRT (P<0.05),而Dmean、D5、V20中5F-00-dIMRT高于5F-1800-dIMRT,V40、V50中5F-00-dIMRT低于5F-1800-dIMR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股骨头的Dmean、D5、V20、V30,5F-00-dIMRT显著高于5F-1800-dIMRT (P<0.05),V40则明显低于5F-1800-dIMRT(P<0.05).相对于5F-00-dIMRT来说,B-P的V5、V10、V15高于5F-1800-dIMRT,V20低于5F-1800-dIMR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V30低于5F-1800-dIMR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F-00-dIMRT的MU较5F-1800-dIMRT略少(P>0.05).5F-00-dIMRT的治疗时间(TT)较5F-1800-dIMRT略少(P>0.05).结论:两组计划均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要,5F-00-dIMRT较5F-1800-dIMRT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能更好地保护膀胱、小肠、双侧股骨头的V40和正常组织低剂量区(B-P)V30的剂量,然而对双侧股骨头的高剂量热点与低剂量区的损伤确更大.

  • 应用Matrixx验证活动挡铅形成的电子束照射野

    作者:林晓汕;蔡维洵;李伟周;陈绵荣;杨日赠;丁振华

    目的:验证活动挡铅形成的电子束照射野的剂量分布,讨论其所形成的照射野对临床照射的影响.方法:一体式挡铅组成的电子束照射野由一块规则的、对称的10 cm×8 cm空心挡铅形成,照射野大小:10 cm×8 cm;活动式挡铅组成的电子束照射野由一块长方形的14 cm×4 cm实心挡铅和一块规则、对称、一体式10 cm×10 cm空心挡铅组成,形成的照射野大小:10 cm×8 cm.使用IBA的I'mRT Matrixx分别测量一体式挡铅的电子束照射野和活动式挡铅形成的形状、面积一样的电子束照射野.用OmniPro l'mRT软件得出两种方法形成的照射野在X轴方向上的剂量分布曲线.结果:活动挡铅形成的照射野与一体式挡铅照射野的面积大小一样.但是,一体式挡铅照射野的对称轴与X轴方向上的剂量分布曲线的对称轴相一致,即剂量分布曲线以照射野x=0处的Y轴对称分布.活动挡铅照射野的对称轴是x=0处的Y轴,与X轴方向上的剂量分布曲线的对称轴x=-1处的纵轴不一致,即剂量曲线不以照射野的对称轴对称分布,剂量分布不均.结论:技师在使用高能电子束对患者进行照射治疗时,要严格按照计划和医嘱,使用与计划相匹配的一体式挡铅.

  • 多目标优化方法在鼻咽癌临床中的剂量学研究

    作者:商海焦;罗汉文;梁志文;王佳舟;胡伟刚

    目的:比较鼻咽癌(NPC)多目标优化方法(MCO)和单目标优化方法(SCO)的计划质量及治疗实施效率.方法:对8例NPC患者以相同的处方剂量,但分别采用MCO和SCO设计7个野的静态调强(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在剂量分布、靶区适形指数(CI)与均匀性指数(HI),不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以及治疗计划的执行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种优化方法均能满足临床剂量要求,与SCO相比,MCO计划组靶区PTV60适形指数CI略优(p=0.007),靶区PTV66大剂量D2%略高(p=0.019).在PTV70.4上,MCO和SCO的HI及CI数分别为0.11、0.10和0.94、0.93,两者无显著性差异.MCO计划组危及器官剂量均比SCO组低(t=-2.2~-13.3,p=0.000~0.044).其中脑干、视交叉、视神经的平均剂量有30%以上的差异性.MCO和SCO计划组总子野数和总机器跳数(MU)分别为39(±3)个、648 (±62)MU和43(±2)个、758(±68)MU(t=-3.0、-3.5,p=0.020、0.011),MCO组分别减少了10%和17%.结论:使相比于SCO,用多目标优化方法(MCO)可实现靶区相同覆盖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且可提高治疗效率.

  • 医科达物理楔形板在治疗计划设计中的使用研究

    作者:邹念东

    目的:找出在各种机头角和医科达物理楔楔形角的情况下,在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形成楔形角的规律,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在治疗计划设计中机架角选定的情况下找到佳的机头角和楔形角,使楔形板从调整二维剂量分布提升到调整准三维剂量分布.方法:建立医科达物理楔模型,通过推导和假设得到机头角和楔形角关系的公式,并按照楔形角的定义在计划系统中通过计算对公式做验证.结果:选择两个患者,分别用传统方式和调整机头角和楔形角的方式做治疗计划,两个计划中调整方式比传统方式的剂量均匀性更好,在危及器官保护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降低MU、提高靶区剂量.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在实际设计计划时可以应用这种关系找到优化的机头角和楔形角,调整准三维剂量分布.

  • 基于2n伪随机复合频率信号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设计

    作者:陈一平;谭小飞;周欣星

    目的:每一块肌肉都是由众多肌纤维组成,每一组肌纤维的固有频率不同,在对肌肉进行电刺激时,使用单一频率的电刺激不能满足同时对多组肌纤维进行刺激,不能达到有效的电刺激作用,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伪随机信号的复合频率电刺激仪,能在一个刺激周期内实现多个频率的电刺激.方法:设计了一个以STC12C5410AD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的伪随机信号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系统,采用串口实现上下位机的通讯,通过软件编程,上位机发送主频数、主频频率、间歇时间和刺激时间各项参数指令,由单片机控制输出两路伪随机脉冲信号,并通过逆变电路实现伪随机信号的输出,在逆变电路中加入电流监测电阻,实时监测输出信号的电流大小,将其控制在人体安全电流10mA以下,保证了用户的使用安全.结果:研制出的电刺激仪能产生1kHz以下多种主频信号的复合,根据主频数和主频频率的不同输出不同的复合频率信号,同时对输出电流的检测,验证了信号的安全性.结论:本文将伪随机复合频率信号运用于肌肉电刺激仪中,取代传统的单一频率电刺激仪,实现了技术上和理论上的创新,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验和科研价值.

  • 国产外置式自动多叶准直器控制设计及其临床性能测试分析

    作者:陈婷婷;钟睿;孙官清;柏森

    目的:设计一款高位移精度的国产外置式医学用自动多叶准直器(Multi Leaf Collimator,简称MLC),同时验证和测试该MLC在放射治疗临床使用中的辐射野精度、半影、漏射率、适形度等重要指标数据.方法:控制设计方面,采用直流电机模糊控制算法、位移精度控制、漏射优化等关键方案实现MLC的核心功能.测试方面采用60Co治疗机作为放射源,国产MLC形成射野,使用三维水箱系统和二维剂量探测器对剂量分布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MLC性能指标数据.结果:射野数字指示与辐射野精度误差测试中,在叶片运动方向上位移误差在0.2 mm~1.6 mm之间;漏射率测试中,大漏射率小于2%;半影测试中,半影随射野增大而增大,在10 cm×10 cm射野时,叶片运动方向半影为8.6 mm;适形度测试中,MLC形成射野和TPS定制适形度值在99.7%以上.结论:国产外置式MLC各项指标符合食药总局检验标准,完全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 二进制序列在心率变异性分析中的应用及推广

    作者:束彦军;张佃中;薛小乐;刘心歌

    目的:探究二进制序列在心率变异性分析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一种将RR间期序列转化成二进制序列的方法-阈值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分别将年轻组和老年组各20名健康受试者RR间期的原始序列转化成为二进制序列,计算了这两组健康受试者RR间期的原始序列和转化成二进制序列的近似熵与样本熵.结果:通过计算,得到转化后两组二进制序列的近似熵分别为0.5923±0.1071、0.3270±0.2057,样本熵分别为0.5315±0.1528、0.2238±0.1993.对这两个指标分别进行t检验表明:年轻组的近似熵与样本熵均明显大于老年组(P<0.001,P<0.001),经与原始序列的t检验结果对照发现,二进制序列的t检验效果更好,结论:经过讨论,本文介绍的经阈值法转化为二进制序列在心率变异性分析中有较明显的优点.

  • 基于MyDAQ和LabVIEW的胎心音实验系统

    作者:谭志向;张懿;敬李;何伟

    目的:指出胎儿监护的重要性和通过检测胎心音实现胎儿监护的重要价值,设计一个胎心音实验平台,实现胎心音采集和性质分析.方法:首先依据WHO的调查,世界每年有数百万胎儿死亡,若孕妇在怀孕期间按周期做胎儿健康监护,则可以明显降低婴儿的死亡率,简述了胎儿健康监护的重要意义;然后比较多种胎儿监护方法,指出胎心音图法具有更重要的价值.后论文分析了胎心音的产生和基本特点,基于MyDAQ和LabVIEW建立了一个胎心音实验系统.结果:该实验系统实现了胎心音的采集、WAV格式存储和读取,时变滤波器和小波除噪的预处理,以及基于TSA的胎心音性质分析,得出胎心音的性质与文献研究一致.结论:该系统廉价、快速原型化、灵活的优势,以及能够开放的特点,不仅能用于胎心音的相关研究,还适用于语音等信号的采集和分析.

  • 一种数字化智能吸氧装置的设计

    作者:张子云;谢庆国;沈美芳;徐英;向邱;谭双平

    目的:本文设计一种数字化智能吸氧装置,该装置能数字化准确读取并调节氧流量,避免以往手工调节的不准确性和不稳定性.并提供血氧饱和度作为调节氧流量的参考,且对湿化瓶进行水浴加温提高氧气的温度和湿度以提高病人吸氧的舒适度.方法:该装置包括微处理器、数字化流量控制模块、加温加湿模块、血氧饱和度模块、显示屏等模块.通过流量控制器数字化的准确读取并调节氧流量,并对湿化瓶进行水浴加温提高氧气的温度和湿度,同时通过显示屏显示实时氧流量、吸氧时间、血氧饱和度、湿化液温度等参数.结果:本装置能准确数字读取并调节氧流量,并对氧气智能化加温加湿,提高氧流量调节的准确性和病人吸氧的舒适度.结论:本装置测量准确、操作简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 危重监护与输液控制诊疗一体化系统——带CAN接口的注射泵

    作者:邓永锦;袁衡新;彭荣超;王国

    目的:重症监护患者的病情复杂而多变,生理状态极不稳定.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生理状态,及时地给予迅速准确的输液治疗.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组提出了“危重监护与输液控制诊疗一体化系统”,将重症患者的生理参数监护和输液控制有机结合,实现输液的闭环控制,提高了ICU输液治疗质量.本文根据ICU诊疗一体化系统对注射泵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带CAN接口的多功能新型注射泵.方法:该注射泵采用双CPU设计,以两片STM32F103单片机为控制单元,完成多种复杂操作控制;同时该泵配以CAN总线接口,实现与监护输液基站的通讯,接受基站的输液控制.结果:经实验室检测,该注射泵在单机方式下,可作为常规高性能注射泵使用,支持多种注射模式,性能可靠;联机方式下,可作为ICU诊疗一体化系统的输液设备,在监护输液基站的控制下完成各种输注过程.结论:该注射泵实现了ICU诊疗一体化系统的注射输液要求,其功能强大、安全性高且使用方便,能满足多种临床需要.

  •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

    作者:李小华;刘晓辉;冯前进;赵霞

    目的:医院信息平台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处于整个系统的中心位置,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构建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方法:1、构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体系架构,该体系框架由门户、应用、服务、资源、交换、业务、基础设施、标准、安全体系和运维管理共九层组成.2、建立临床数据存储库CDR,CDR数据来源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临床和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格式进行存储和归档后,供信息系统用户调用.3、实现信息系统集成,SOA模式是面向服务架构的新型集成体系,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它将软件的功能设计成一个个独立封装的服务,并通过信息交换协议进行发布,达到无界限的联通和软件复用.结果: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满足医院信息系统应用和基础设施整合的需求.CDR支持及时性的、操作性的、集成性的整体临床信息的应用,实现面向主题的、集成的、标准的、可变的、当前的细节数据集合.SOA模式可以通过企业服务总线(ESB)实现,ESB将集线器模式的星形结构扩展为总线结构,将总线上的各个服务按照用户需要的业务逻辑组装起来,使这些服务按照业务逻辑顺序执行,从而实现用户完整的业务功能.结论: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结构、CDR数据存储结构和采用ESB技术的SOA集成模式是构建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 基于虚拟仪器的智能视觉识别机械手系统

    作者:查悦明;张刚平;周平;黄耀熊

    目的:设计与搭建适应检测物体更换较快应用场合的可自行学习并更换对象模板的视觉智能机械手系统.方法:利用LabVIEW开发平台和NI Vision软件包,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搭建视觉智能机械手系统:采用调用DLL的方式配置相机参数及控制其进行图像采集;并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LUT,阈值分割和形态学变换,消除一定光照干扰等环境变化影响,使其适于下一步分析;通过Geometric匹配及对特征区域的灰度值判断,实现物件的识别与检测.同时针对物件识别需要的信息设计与完成相应的模版学习与更换程序.结果:实现了对目标物体的视觉识别及控制机器手的抓取,视觉识别准确率达到97%以上,其特色还在于可以在应用实践中实时实地方便地进行自主学习与制作对象模板,在目标频繁变更的情况下快速实现对不同物体的视觉识别与抓取控制.结论:采用LabVIEW开发平台和NI Vision软件包可搭建出具有视觉智能识别功能,且识别准确率较高,可便捷地学习与更换识别对象的智能机械手系统,具有应用价值.

  • 一种无线无源膀胱压力监测系统的设计

    作者:李春婵;张旭;李刚;任朝晖;刘庆凯;阎立丽

    目的:针对由脊髓损伤所致的排尿障碍所采用的植入式治疗方案中,仪器使用寿命受电池电量制约的问题.本文基于电磁耦合原理,提出一种无线无源的膀胱压力监测系统.方法:该系统由体内压力监测器和体外接收器两部分构成.体内压力监测器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膀胱压力,并将所测的压力通过无线模块传出至体外接收器.体外接收器负责接收数据,并通过线圈耦合能量给体内压力监测器进行供电.结果:经实验测得:体外线圈的佳驱动频率为558 kHz,体内压力监测器可工作的大线圈距离为10 cm,测压范围为0 cmH2O~150 cmH2O,分辨率为1mmH2O.结论:该无线无源膀胱压力监测器可实现数据和能量的无线传递,压力测量范围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 一种同时消除脉搏波信号中呼吸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的方法

    作者:韩庆阳;李丙玉;王晓东

    目的: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可以实现血氧饱和度等人体生理参数的无创检测.基于光电容积脉搏波测量时,由于信号采集过程中存在人体呼吸和仪器本身热噪声等干扰,脉搏波信号中存在着呼吸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影响终的人体生理参数测量精度.方法:因此提出一种在经验模式分解的过程中结合小波变换的方法,来同时消除呼吸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的影响.首先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将脉搏波信号分解为若干内在模式分量,并分别判断出含有呼吸基线漂移和代表高频噪声的分量,对于代表高频噪声的分量采用类似小波变换的方法进行滤波,利用小波变换将含有呼吸基线漂移的分量分解,将代表呼吸基线漂移的小波细节置零,信号重构后就达到了同时消除呼吸基线和高频噪声的目的.利用自行研制的测量装置采集的脉搏波信号进行实验验证,并采用信号交直流比R和信号的频谱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有效地同时消除了呼吸基线漂移和高频噪声.结论:该方法将有利于血氧饱和度等人体生理参数无创检测精度的提高.

  • 磨牙根分叉病变对固定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刘建平;冯晓刚;王乐

    目的:研究磨牙根分叉病变对固定桥应力大小分布的影响.方法:采取CT平描的方法获得健康年轻人下颌牙及其周围组织的二维数据,通过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生成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的双端三单位固定义齿的有限元数学模型,在同等水平向载荷和垂直向载荷下分析了磨牙根分叉病变对固定桥应力大小分布的影响.结果:当磨牙根分叉区牙槽骨无吸收时,固定桥双侧两基牙应力大小分布均匀;当磨牙端根分叉区牙槽骨吸收达30%,前磨牙端牙槽骨无病变时,磨牙端根分叉区表现为应力集中;当前磨牙端和磨牙端根分叉区牙槽骨同时吸收达10%时,固定桥两侧基牙均表现为应力集中.结论:磨牙根分叉病变对固定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与前磨牙端基牙牙槽骨同时吸收时对基牙应力分布的影响大.

  • 基于近红外光的无创贫血检测算法研究

    作者:王玉珏;赵兴群

    目的:贫血临床上贫血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包括还原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因此对于贫血的检测主要是对人体内血红蛋白总量的测定,其浓度的高低是评价人体生理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目前,临床上对血红蛋白浓度的测量主要是一种有创的化学方法,通过从人体指尖采集血液样本,然后使用相关的化学试剂进行分析.这种方法有众多缺点,如测量方法复杂、会给病人身体带来不适、容易发生感染、血液采集和分析之间的时间延迟使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无法对血红蛋白浓度进行实时监测等,因此对患者进行无创检测显得异常重要.方法:本文在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传统的贫血检测算法(分别测量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采用整体测量思想(对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进行整体测量),使用三波长(520nm,590nm,805nm)对贫血检测算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然后基于该算法设计一套检测系统,并对8例正常人群进行检测.结果:在8例患者中,仅有一例患者的测量结果在正常范围之外,准确率达到了87.5%.结论:本文算法在以前研究的检基础上,利用整体测量思想,准确率基本满足大范围贫血普查的需求.

  • 基于STDP可塑性自适应神经网络的构建及仿真研究

    作者:陈云芝;徐桂芝;周茜;屈若为;郭苗苗;郭磊;万晓伟

    目的:在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下,生物体神经系统表现出的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抗扰性、自适应和自修复的优势,生物的这种抗扰优势可为研究电子电路系统的电磁仿生防护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基于神经信息传递的生理机制以及突触的可塑性机制,揭示了脉冲时间依赖突触可塑性(Spike Timing Dependent Plasticity,STDP)机制与生物自适应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了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为节点,以动态STDP机制调节权值的自适应突触为桥梁,进行了四层具有自组织抗扰能力的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的构建与仿真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所构建的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抗扰能力.结果:在损伤神经元的比例小于中间层的30%时,具备STDP机制的网络抗扰能力明显优于相同损伤程度下不具备STDP机制的网络的抗扰能力.结论:所构建的基于STDP可塑性的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抗扰能力与突触的STDP可塑性机制密切相关.

  • 基于生物电阻抗法的人体成分测量系统的研究与评价

    作者:苌飞霸;尹军;颜乐先;彭润

    目的:本文探讨了生物电阻抗测量系统对人体成分的测量效果与适用性.从而为测量人体成分时选择合适的测量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方法:对生物电阻抗测量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评价,剖析总结了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后对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人体成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结果: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系统经历了从单频率全身测量系统到多频率人体分段电阻抗测量系统的发展过程,测量系统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及外界因素都会对整个测量系统有一定干扰,所以针对不同的测量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系统与测量方案可以大限度的减少干扰.结论:生物电阻抗法是测量人体成分的理想方法,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系统的选择是人体成分测量的关键.随着研究推进,将会出现适用于人体局部的电阻抗测量系统.

  •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予晋;许斌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疗效确切并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黄褐斑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Q开关Nd∶ YAG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对照1组单纯给予Q开关Nd∶ YAG激光治疗;对照2组单纯给予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激光治疗每两周1次,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每周1次,共治疗16周.分别在治疗8周后和16周后通过MSAI评分进行疗效分析,并在治疗结束后以水疱、座疮以及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来进行不良反应分析.结果:在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1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3.33%,对照1组为73.33%,对照2组为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1组为33.33%,对照2组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8周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并不优于单纯激光治疗,但优于单纯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的方法;治疗16周后,Q开关Nd∶YAG激光联合左旋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黄褐斑比两者单独应用效果好;安全性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 利用CBCT行双侧颞下颌关节对比测量的技术探讨

    作者:李岩峰;郭晓倩;陈燕;王照五;张建强;刘斌;韩卫丽;刘洪臣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 Dibular Joint,TMJ)的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像重建技术和关节结构测量方法,筛选适合TMJ双侧对比研究的指标.方法:选取TMJ需做CBCT影像检查的123例患者,确定标志点,CBCT扫描后对TMJ进行三维成像和重建,观察同一患者两侧TMJ重建后横断面的髁突半径值和水平角;平行于髁突长轴的斜位的关节间隙、髁突长轴径值、髁突垂直角;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与矢状位的关节结节斜度、关节窝深度和关节间隙,分析每个患者左右两侧TMJ是否均能获得上述各项数据用于对比研究.结果:在矢状位和垂直于髁突长轴斜位的曲面测量关节间隙,当测定经过髁突中心点的30°、150°角分线时的关节间隙,部分病例测不到数值,不适合左右两侧对比研究.其余各项数据均可用于TMJ的左右两侧对比研究.结论:CBCT成像系统可以对颞下颌关节进行多层面重建和测量,适合TMJ双侧对比研究,可为临床诊断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离心血泵内部流场数字模拟及溶血分析

    作者:张伟国;程云章;胡平

    血泵是心脏辅助循环装置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血栓和溶血超出安全范围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血栓和溶血问题是衡量血泵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血泵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表明,溶血主要是由血泵内叶轮的机械运动及血液的复杂流动的高剪切力引起,因此溶血多出现在血液与固壁接触面上及复杂流动的流体间.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要探索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离心血泵内部的流场及溶血情况,在研究中通过与上海某医院合作实验采集一种叶片式离心血泵运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再对该叶片式离心血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血泵实际运行情况与数值计算结果对其内部血栓和溶血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终数值模拟分析的情况与该血泵在实际运行中的血栓和溶血情况基本相符.通过本次研究探索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血泵的血栓和溶血现象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溶血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此分析结果及分析方法可为血泵优化及临床应用做方法指导之用.

  • 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及其在脑组织分割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飞;聂生东;王远军

    目的:鉴于K-均值聚类算法易受初始聚类中心的影响,初始聚类中心不仅影响聚类速度,还可能使算法陷入局部极小值,得到错误的聚类结果,基于SOM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脑实质分割.方法:首先,由SOM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初始聚类,得到k个聚类中心值;然后,以SOM神经网络获得的k个聚类中心值作为K-均值聚类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对图像进行k-均值聚类,终获得图像的聚类分割结果.结果:基于SOM神经网络的K-means聚类算法的分割精度为0.9274,K-means聚类算法的分割精度为0.8649.结论:利用改进的K-均值聚类算法对磁共振脑部图像进行了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改善了K-means聚类算法初始聚类中心选取的盲目性,使聚类结果更为准确、稳定,取得了比单一方法更好的分割结果.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微机原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秀芳;周颖;许红玉;任杰;蒋青锋;李丹

    目的: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中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些问题的原因,从理论教学及实践环节提出改革措施,以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微机原理及应用的教学质量.方法:首先阐述了微机原理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分析了目前微机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媒体教学、课程上网、改革实践环节等措施.结果: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课程上网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单片机和专业特色的实践环节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结论:多媒体教学、课程上网与全新的实践环节能够有效的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微机原理的教学质量.

  • 放射物理与防护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作者:辛学刚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在所在大学开展放射物理与防护本科双语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从紧密结合放射物理专业知识结构特点采用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避免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及合理运用现代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师生教学互动等几个方面重点总结了相关教学经验.结合双语教学理论和放射物理与防护专业课程的特点,从教学知识点分布以及考试权重分配等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教学质量分析方法,包括相关知识点分布全面性以及各个章节覆盖率分析、认知分类比例以及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分析、考试题目难易程度是否保持适中分析等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根据每年考试成绩结果,分析总结优化教学知识点以及考试权重分配方案,终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后,从适当扩充与放射物理与防护关联紧密的其它专业课程知识、加强双语教学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用英语思考回答问题的习惯培养等三个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放射物理与防护本科课程双语教学质量提出了建议.

中国医学物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