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疑难病杂志

疑难病

疑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의난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 影响因子: 1.1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6450
  • 国内刊号: 13-131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8-1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疑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北
  • 主编: 马智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滑膜软骨瘤病1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学东;毛勇;胡艳萍

    目的 探讨滑膜软骨瘤病(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并分析预后.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骨科SC 14例,根据病理组织形态学分为普通SC(SC-N)组(11例)和伴有异型软骨细胞的SC(SC-D)组(3例),进行S100和Ki-67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结合临床各项相关指标进行临床病理及SC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4例SC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25~64岁.X线及CT示关节腔有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的钙化游离体,呈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稍低密度结节影;组织学表现为滑膜增生,化生的软骨结节周围有纤维组织包绕,可继发钙化和骨化.SC病理组织学:大体表现病变处滑膜增厚、充血,滑膜向表面突起呈绒毛状、息肉状或结节状,SC-N组11例软骨细胞温和,无异型;SC-D组3例软骨细胞增生较活跃,可见到软骨细胞轻~中等程度的核多形性,甚至出现多核.S100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10例(71.4%);Ki-67均呈阴性表达.术后随访5个月~11年均无复发及恶性变.结论 SC是软骨细胞结节性增生的良性病变,其中软骨细胞可以增生较活跃,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临床预后未见无复发及恶性变,局部手术切除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效果.

  • 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1例

    作者:刘雪健;武免免;焦光宇

    患者,女,73岁,以呼吸困难伴发热20 d为主诉于2016年9月24日入院.患者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伴发热,体温高39.1℃,于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具体不祥)4 d效果欠佳,后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双肺多发渗出性病变.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10 d,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发热未缓解,于2016年9月24日转至医院进一步诊疗.入院后完善胸部CT:双肺多发渗出性病变,以肺外野及肺上叶为主.实验室检查:血WBC 11.17×109/L,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15.5%,EOS绝对值1.73×109/L.血气分析(吸氧3 L/min):PaO2 50 mmHg,PaCO2 36 mmHg.肺功能检测提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 围手术期输血对胃癌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国帅;吕庆

    随着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日益发展,胃癌患者的输血率已大幅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前贫血、术中大量出血或血红蛋白低下需要在围手术期进行输血.然而,围手术期对胃癌患者进行输血是否会对患者造成影响目前仍颇具争议.文章对近年来围手术期输血与胃癌患者之间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分泌IL-17淋巴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查干

    细胞因子激活T细胞受体后,引起原始T细胞分化各种CD4+T细胞亚群,包括:Th1、Th2、Th17、Th22、卵泡辅助T细胞(Tfh)和调节性辅助T细胞(Treg),它们能产生不同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虽然Th17细胞近已经被确定是一个独立的T细胞谱系,但以往研究IL-17与人类疾病的联系只局限于Th17细胞.研究发现除了Th17细胞分泌IL-17外,CD8+T细胞、γδ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T-17、淋巴组织诱导(LTi)-17和固有淋巴细胞(ILC)-17以及其他一些潜在的细胞均可以分泌IL-17.研究还发现T淋巴细胞产生的IL-17在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炎性反应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IL-17是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相互联系的桥梁,既能产生有益作用,又有危害作用.文章对分泌IL-17淋巴细胞在COPD慢性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骨性关节炎中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可欣

    骨性关节炎(OA)属于一种退行性的关节功能性病变,主要是由于软骨细胞的代谢机制发生异常,从而影响软骨细胞的凋亡机制,导致关节组织内部出现无菌性炎性反应,影响关节软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因子在关节软骨中起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多种细胞炎性因子在影响软骨细胞方面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大量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 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佳;李茂桐;崔雅青

    随着超声造影技术及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兴的纳米级超声造影剂,主要的制作方法都是围绕着超声造影剂内核的替换及外壳的改变和修饰进行的.文章对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研究的背景、现状、未解决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 发热、咳嗽、咯痰、肺多发空洞——鼻疽奴卡菌病

    作者:雒志明;张霖;聂秀红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主因间断发热30个月,咳嗽咯痰3个月余,加重10 d于2015年3月27日入院.2012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热,多于午后,体温39℃左右,不伴呼吸道症状,当地医院胸部CT示右肺中叶、左肺舌叶不规则小片影,间断给予抗生素治疗2个月无效.后给予激素(不详)治疗3 d体温正常.后仍有间断低热,体温不超过38℃.2012年11月再次出现高热,体温达39℃,并伴随鼻梁、眼睑、颈后、前胸和双上肢鲜红色皮疹,外院皮肤活检诊断为"皮肌炎".给予口服泼尼松35 mg,每日1次,体温正常,皮疹消失,泼尼松缓慢减量至10 mg时,每日出现低热1次,体温波动于37.5~38℃,未予重视.

  • 现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思考

    作者:吴相君;赵珊珊

    近代中医药进入低谷期,固然西医学的冲击影响巨大,但国内部分学者对中医"不科学""伪科学"的误解从内部阻碍着中医药的发展.而现代中医药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不仅中国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给予了的重大政策支持,且世界范围内医学也面临着从还原论向整体观的回归,促使中医药实现第四个高峰.故当代中医药人应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汲取包括西医学、生物医学以及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等学科的前沿进展,促进当代高科技条件下中医药遵循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创新发展,全力推进21世纪中医药既保持传统优势又具有时代特征的第四个发展高峰的到来.

  •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置入单支架及双支架的疗效比较

    作者:肖建强;高磊;唐如柯;季建国;李勇;汤慧红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2种不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置入支架不同分为2组,单支架组37例、双支架组3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部位、SYNTAX评分、手术情况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单支架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高于双支架组(P<0.05),其余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分叉病变部位、主支与分支直径、主支与分支夹角、Medina分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架组较双支架组手术时间更短[(92.43±39.26)min vs.(117.34±39.14)min,t=2.632,P=0.011]、造影剂使用剂量更少[(197.33±33.00)ml vs.(264.38±75.09)ml,t=4.599,P=0.000].术后门诊、电话随访6~12个月,2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 vs.9.1%,χ2=0.000,P=1.000).结论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采用单支架及双支架治疗均安全有效,单支架技术方法简单,效果不逊于双支架技术.

  • 辅酶Q10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液TNF-α、IL-6、BNP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颂杨;吴斌;胡有志;徐伟建;肖金凤

    目的 观察辅酶Q10联合瑞舒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脑钠肽(BNP)等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0月湖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以及强心类药物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辅酶Q10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TNF-α、IL-6、BNP等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8.2%(χ2=4.390,P=0.036);2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患者改善优于对照组(t=7.230、3.875、4.620,P均=0.000);2组TNF-α、IL-6、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t=4.792、7.542、46.008,P均=0.000).结论 辅酶Q10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炎性介质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加以推广.

  • 依普利酮与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及其对血TNF-α、IL-6、BNP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建林;王晓红;李春梅;陈永新;谢德霞;张翠芳

    目的 比较依普利酮和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心内科收治病情稳定CHF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依普利酮,观察组加用盐酸伊伐布雷定,均治疗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6、TNF-α及血浆BNP水平,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5%(χ2=7.664,P=0.005).治疗12个月后,2组血清TNF-α、IL-6和血浆BNP水平均显著下降(对照组:t=9.760、3.799、3.481,P<0.01,观察组:t=18.734、10.404、5.029,P<0.01),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t=2.153、2.704、2.515,P<0.05或P<0.01);2组6分钟步行距离和左室射血分数均增加,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t=2.020、2.251、6.237、4.712、4.875、3.188、3.742,均P<0.01).随访12个月,观察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42% vs.42.11%,χ2=5.050,P=0.02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伊伐布雷定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及血浆BNP水平,并改善患者心功能.

  • 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陆铭;蒋庆渊;刘春兰;刘莹莹;凌佳;阚丽虹;庄晓华;蔡振荣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后对炎性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上海市浦东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CHF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患者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另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积极控制心率,以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为目标心率指导药物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静息心率、炎性因子水平[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静息心率及炎性因子(CRP、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07、2.26、1.99、2.03、2.14,P均<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静息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4.22,P<0.01),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LVESD)及血浆 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t=2.32、2.43、2.21、2.12,P均<0.05).结论 美托洛尔缓释片积极控制心率可降低CHF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

  •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血糖、血脂、CRP、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赵炯辉;李俊红;李迎巧;耿金平;高雅楠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糖、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河北省廊坊市中医医院糖尿病肾病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初始剂量500 mg,2次/d,大剂量≤2 0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初始剂量0.6 mg/次皮下注射,1次/d;以后逐步增至1.8 mg剂量维持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CRP、心功能变化情况,并对2组患者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对照组,空腹C肽(CPO)高于对照组(t=5.373、9.007、4.368、1.985,P=0.000、0.000、0.000、0.033);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t=5.233、4.495、5.536、6.683、2.052,P=0.000、0.000、0.000、0.000、0.021);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显著低于对照组(t=5.145、4.699、4.034、5.758,P=0.000、0.000、0.000、0.000);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一过性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一过性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7、0.634、1.355、0.806,P=0.331、0.426、0.244、0.369).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能有效改善心功能,纠正血脂异常,减轻炎性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五水头孢唑啉钠治疗腹膜透析腹腔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陈文超;张琳;韩斌;高飞;申腾飞;郭云凯

    目的 观察五水头孢唑啉钠治疗腹膜透析腹腔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诊治腹膜透析腹腔感染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用五水头孢唑啉钠2 g加入1.5%腹透液8~12 L中持续透析9~10 h,并留存2 000 ml于腹腔(腹腔内保留时间为6~10 h),并加入肝素钠注射液8 mg,疗程为2周.对照组选用头孢唑啉注射液,用法、用量及疗程与五水头孢唑啉钠相同.比较2组总有效率,腹透液细菌清除率,透析相关指标血清白蛋白(Alb)、总肌酐清除率(CCr)、总尿素清除指数(KT/V)等,以及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5%,高于对照组的40.7%(χ2=2.256,P=0.025).观察组腹透液细菌清除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9.6%(χ2=4.905,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Alb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2组CCr、KT/V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CCr:t对照组=1.995,P=0.043,t观察组=2.656,P=0.011;KT/V:t对照组=3.177,P<0.01,t观察组=2.471,P<0.01),观察组升高尤为明显(t=2.453,P=0.027;t=2.164,P=0.043).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低于治疗组的44.5%(χ2=5.681,P<0.05).结论 五水头孢唑啉治疗腹膜透腹腔感染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困难气管插管患者在慢诱导麻醉下经口/鼻盲探气管插管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作者:杨虎;王天海;王波;陈华;姜静;姚国华

    目的 观察慢诱导麻醉下经口/鼻盲探气管插管在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5年4月-2015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麻醉科及新疆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麻醉科行困难气管插管患者80例,以气管插管径路不同分为2组.比较经口气管插管36例(经口组)与经鼻盲探气管插管44例(经鼻组)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和血流动力学影响,并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鼻组插管成功率为100.0%(44/44),高于经口组的77.8%(28/36),插管时间短于经口组(χ2=10.864,t=9.286,P<0.01).与插管前比较,经鼻组插管期间血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与经口组血糖、去甲肾上腺素均增加(P<0.05).插管后5 min,2组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肾上腺素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插管前比较,经口组插管期间患者HR、SBP均增加,经鼻组SBP、DBP增加,插管后5 min,2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BP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经口组(11.4% vs.94.4%,χ2=54.701,P=0.000).结论 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对于张口受限,尤其是颞颌关节僵直和颈椎活动受限的患者效果较好,而且操作简单易学,值得应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清镁、钙和维生素D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勇;陈彩云;安亚东;黄洁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镁、钙和维生素D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呼吸科、老年科诊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10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镁、钙和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评分(mMRC指数)和BODE指数,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在血清镁、血清钙和血清25(OH)D3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镁、钙、维生素D血症组患者BODE指数、mMRC指数和CAT评分均明显高于非低镁、钙、维生素D血症亚组患者(P<0.05).血清镁、血清钙、维生素D与mMRC 、BODE指数和CAT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镁离子、钙离子和维生素D水平与COPD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 改进型电切镜联合钬激光同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贇;谭剑敏;傅鑫华;张涛亮;许嘉骏

    目的 评估改进型电切镜联合钬激光同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以寻找同步治疗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佳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上海市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2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68例患者,分别接受电切镜鞘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治疗、电切镜鞘联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与改进型电切镜联合钬激光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围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12个月随访,比较3组患者的预后指标.结果 B组、C组患者结石一次性碎石成功率、结石排净率、总手术时间、碎石手术时间优于A组(P均<0.05),C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优于B组(P均<0.05).与术前比较,3组患者6、12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大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PVRU)值较基线值均显著改善(P<0.01).术后第6、12个月,3组间同期IPSS、Qmax、PVRU、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72,P<0.01),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χ2=34.638,P<0.01),亦低于B组(χ2=7.496,P=0.006).结论 钬激光治疗膀胱结石较气压弹道碎石效率更高,而改进后的新型电切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泌尿外科手术方法.

  •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其米;周可金;王诗钰;李国超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内三科住院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C4、IL-6、IL-10、I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χ2=4.440,P=0.035);治疗后,2组患者IgA、IgG、IgM均降低,C3、C4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低于对照组(t=3.374、5.966、3.013,P<0.05),C3、C4水平高于对照组(t=4.205、3.614,P<0.05);治疗后,2组患者IL-6、IL-10、I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IL-6、IL-10、I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79、4.734、7.990,P<0.05).结论 环磷酰胺与泼尼松联合应用可极大地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并降低IFN-α,IL-6、IL-10水平.

  • P53、MDM-2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政江;王德霞;窦慧慧;王涓

    目的 观察P53、MDM-2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诸城市人民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各 74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和MDM-2蛋白的表达,比较P53和MDM-2在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探讨P53、MDM-2和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结果 肺癌组织P53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0.8% vs.18.9%,χ2=26.30,P=0.000),MDM-2阳性率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8.6% vs.20.3%,χ2=11.68,P=0.000);有吸烟史患者MDM-2阳性率高于无吸烟史者(χ2=8.837,P=0.003),淋巴结转移患者P53、MDM-2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χ2=5.462、6.058,P<0.05);肿瘤直径≥3 cm患者MDM-2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3 cm者(χ2=4.710,P=0.041);不同分期患者MDM-2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689,P=0.034).结论 P53、MDM-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其表达程度和临床病征相关联,共同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生长、侵袭和淋巴结转移.

    关键词: P53 MDM-2 肺癌 相关性
  • GPR30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马焱;刘爽;亚力坤·穆罕默德;徐新燕;李莉

    目的 分析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外一科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5例和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45例手术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75例卵巢癌标本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组织标本中GPR30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分选技术检测GPR30在卵巢癌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GPR30在卵巢癌组织、良性上皮卵巢肿瘤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患者出院后进行追踪随访,进一步分析GPR30与卵巢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分选技术显示GPR30在细胞核上的表达高于细胞质上的表达(90.13% vs.70.37%,χ2=8.654,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GPR30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上皮卵巢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为80.0%、53.3%、32.0%,χ2=35.065,P<0.01);不同组织类型的上皮性卵巢癌GPR30高表达率存在差异,且临床分期中,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的GPR30高表达率高于Ⅰ~Ⅱ期(86.9% vs.50.0%,χ2=7.514,P<0.01);GPR30的高表达率复发患者高于未复发患者(94.3% vs.45.5%,χ2=20.266,P<0.01),死亡患者高于存活患者(95.2% vs.75.9%,χ2=4.231,P<0.05).结论 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GPR30的参与有关,并且与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存在相关性,因此GPR30可作为卵巢癌的诊断和恶性程度判断依据之一.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及其血清CRP、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

    作者:彭延刚;刘彦博;刘明;付锦晖;陈晓明

    目的 观察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B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20 mg/次口服,1次/d;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1 g/次口服,2次/d;甲氨蝶呤片10 mg/次口服,1次/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英夫利西单抗3.0 mg/kg静脉滴注,分别于第1、2、5周应用,以后每隔8周用药1次,共用药6次.2组患者疗程均为30周.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骨硬化蛋白(SOST)、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75.0%(χ2=4.800,P=0.028);观察组晨僵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t=9.066、9.769,P=0.000、0.000),CRP、ESR、CD19+CD24intCD38in、BMP-2水平低于对照组,CD19+CD24hiCD38-、SOST高于对照组(t=14.278、15.773、12.745、2.154、4.493、2.147,P<0.05,P<0.01);2组间发生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皮肤红肿瘙痒、上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0.723、1.435、2.192,P=0.295、0.395、0.231、0.139).结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外周血B细胞水平,抑制骨增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颅脑外伤急性期血清中C型利钠多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童端;肖小华;袁海涛;邓明;李国亮;邸方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血清中C型利钠多肽(C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P-选择素(P-selectin)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武汉东西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急性期患者116例为颅脑外伤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发病1 d、3 d、5 d、7 d和14 d静脉取血,ELISA法测定CNP、IGF-Ⅱ和P-selectin,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 发病1 d、3 d、5 d、7 d和14 d后,颅脑外伤组患者CNP和IGF-Ⅱ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selectin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GCS评分亚组患者血清 CNP、IGF-Ⅱ和P-selectin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亚组患者血清 CNP、IGF-Ⅱ和P-selectin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 评分结果与CNP和IGF-Ⅱ呈正相关(r=0.984、0.993,P<0.05),与P-selectin呈负相关(r=-0.969,P<0.05);GOS评分结果与CNP和IGF-Ⅱ呈正相关(r=0.987、0.999,P<0.05),与P-selectin呈负相关(r=-0.984,P<0.05).结论 CNP和IGF-Ⅱ、P-selectin均与颅脑外伤急性期相关,CNP和IGF-Ⅱ水平降低,而P-selectin水平升高.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江名芳;牛广明;石峰;高阳;谢生辉

    目的 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于帕金森病(PD)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患者31例(PD组)和健康体检者34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和1H-MRS成像检查,测量黑质和红核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含量,计算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将所得数据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D组黑质和红核NAA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D组左侧黑质和红核NAA/Cr值和NAA/Cho值均低于右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Y分级患者比较,晚期亚组、中期亚组、左侧黑质NAA/Cho低于早期亚组(P<0.05);不同HAMD评分患者比较,轻度亚组、中度亚组右侧黑质NAA/Cr值和Cho/Cr值低于正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MoCA评分患者比较,重度亚组、中度亚组右侧黑质NAA/Cho值低于正常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右侧黑质NAA/Cho值低.结论 1H-MRS目前虽不能作为PD诊断的依据,但在PD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中显示了积极作用.

  • 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狼疮肾炎的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姜文芝;刘亚丽;赵双红;张九峰;刘卓;程鑫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诱导治疗狼疮肾炎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0月西安141医院肾脏内科治疗的狼疮肾炎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他克莫司治疗组(n=93)与环磷酰胺治疗组(n=93).他克莫司组予他克莫司静脉滴注,起始剂量为0.05 mg·kg-1·d-1,每天2次,间隔12 h,使血药谷浓度达5~10 ng/ml.环磷酰胺组接受环磷酰胺静脉滴注,起始剂量750 mg/m2,之后每4周调整500~1 000 mg/m2.2组患者均同时服用泼尼松,初始剂量1 mg·kg-1·d-1.2组均治疗6个月.观测比较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血清尿蛋白、白蛋白、肌酐、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他克莫司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与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环磷酰胺组(51.6% vs.35.5%,χ2=6.921,P=0.027;91.4% vs.78.5%,χ2=7.508,P=0.011).治疗1个月后,他克莫司组的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环磷酰胺组[(2.80±0.64) g/24 h vs.(3.72±0.95) g/24 h,t=7.745,P=0.000].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环磷酰胺组[(32.8±5.6)g/L vs.(26.2±4.9)g/L,t=8.554,P=0.000].诱导治疗6个月后,他克莫司组的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环磷酰胺组[(986.0±193.8)mg/L vs.(862.7±146.3) mg/L,t=5.030,P=0.021].他克莫司组发生白细胞减少症和胃肠道症状的患者比例低于环磷酰胺组(χ2=6.866、7.359,P=0.026、0.014).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泼尼松诱导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优于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且安全性更佳.

  • 血磷变异程度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亚男;高弼虎;王鑫;朴明姬

    目的 观察血磷变异程度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指标以及临床预后资料.根据患者血液透析结果,按照血磷变异系数(CV)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变异组95例(CV≥0.226 mmol/L)和低变异组85例(CV<0.226 mmol/L).分析血磷变异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80例患者全因死亡43例(23.9%),因心血管病死亡24例(13.3%),高变异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28.4%(27/95)高于低变异组18.8%(16/85)(χ2=2.071,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龄、血磷变异度高、低血清白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2,95%CI 1.712~4.467;OR=0.323,95% CI 1.022~2.137;OR=0.372,95%CI 1.621~13.721).结论 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血磷高变异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血磷低变异组患者.

  • 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亚芬;陈婧;陈铖;张静;陆奎英

    目的 分析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K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确诊的DKD患者50例作为DKD组,糖尿病无肾损伤(尿白蛋白<30 mg/24 h)患者50例作为单纯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MBL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尿白蛋白、HbA1c、血肌肝、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分析DKD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MBL诊断DKD的意义.结果 3组血清MBL、sICAM-1和hs-CRP水平比较,DKD组>单纯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F=5.418、4.242、3.049,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MBL与HbA1c呈明显正相关(r=0.616,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BML(>3 271.5 μg/L)和sICAM-1(>536.6 μg/L)为D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血清MBL诊断DKD的AUC为0.819,95%CI为0.754~0.882,cut-off值为3 271.5 μg/L,特异度为85.0%,敏感度为82.0%.结论 DKD患者血清MBL水平明显升高,是潜在的诊断学标记物,而MBL升高也是DKD发生的危险因素.

疑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