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人性化服务在ICU护理病房的开展

    作者:徐丹丹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显著提高,使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生命得以挽回,但与此同时,危重症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问题愈显突出.有调查显示,ICU中约有50%的患者发生不良心理反应.为使患者身心全面康复,医护人员在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病情变化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其心理状态,从而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从细微之处着手,积极采取有效地措施,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 移动ICU转运模式应用于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兴珍;孙媛;苏晓丽;杜工亮

    目的 探讨院内展开移动ICU转运模式对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陕西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转运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17例)及观察组(1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转运方式,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移动ICU转运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不良事件共发生1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对照组中不良事件共发生3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影响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有患者病情、仪器设备以及转运人员,且观察组各相关因素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ICU转运模式可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和实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CCFNI评估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及护理

    作者:巩月英;王瑾

    目的 通过了解危重患者家属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优质护理,提升护理品质.方法 使用重危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调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48~96 h的患者家属需求情况,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相应的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在家属需求排名前10的条目中,有6条是有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保证,其次是希望每天保持和医生相互交流,医护人员能如实详尽地回答家属所提出的问题,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等.结论 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在精心护理患者的同时,还应充分兼顾患者家属的需求,积极与主管医师协调配合,结合患者疾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向家属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健康宣教,多沟通并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 危重症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建锋

    目的:研究并探讨危重症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并分析其研究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2年1月18日至2015年1月18日期间收治的32例危重症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以及32例危重症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研究,将6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临床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病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和凝血相中也存在一定的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危重症合并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与危重症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具有相似的基础疾病,前者多合并肺部疾病,后者多合并留置深静脉导管。

  • 院前三维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费晓琴

    目的:分析院前三维急救模式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湖州中心医院接受急救的危重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实施院前三维急救模式前后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三维急救模式进行抢救,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抢救.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应诊反应时间、抢救时间、护送检查时间(10.73 ±2.42 min、15.21±3.55min、8.27±1.60 min)均短于对照组(15.71±3.28min、19.66±4.69 min、13.35±2.14 min,t1=9.4636、5.8601、14.7266,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1.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患者致残率、并发症率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5.00%、8.33%、1.67%)均低于对照组(20.00%、23.33%、11.67%,x2=6.171 4、5.065 1、4.821 4,P<0.05);观察组急救人员急救意识评分、快速反应能力评分、医护配合度评分(96.64±0.62分、95.16±0.33分、95.53±0.11分)高于对照组(83.71±2.38分、84.85±2.17分、82.75±1.37分,=40.723 0、36.384 0、72.026 2,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3.33%),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25 9,P<0.05).结论:院前三维急救模式可增强抢救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可有效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减少病死率、医疗纠纷,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综合护理措施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及耐受性分析

    作者:徐笑月;张美琪;贾利霞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及耐受性分析.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200例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情况,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记录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耐受性变化情况,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内血清白蛋白含量上升至(35.72±3.95) g/L,血红蛋白升高至(79.14±8.59)g/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于60岁的患者干预前后耐受性无明显变化(P>0.05);60岁及以上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耐受性显著提高,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35g/L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56.10%耐受良好,耐受性普遍提高,干预前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含量高于35g/L的患者干预前后耐受性无明显变化(P>0.05).SOFA评分在10分以上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耐受性显著增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OFA评分低于10分的患者干预前后耐受性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联合肠内营养能显著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态,同时可显著提高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但患者耐受性受年龄、血清白蛋白、SOFA评分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具体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 危重症患者血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沙伟伟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危重症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50例)和非脓毒症组(68例);根据入院28d内是否死亡分别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93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第7天时的外周静脉血清β2-MG含量.分析患者血清中β2-MG含量与其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脓毒症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时血β2-M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脓毒症组患者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入院第1天、第7天时血β2-M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死亡组患者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与入院第1天时患者血β2-MG含量呈正相关性(r=0.618,P<0.001).结论:对危重症患者,血β2-MG含量与患者机体脓毒症的发生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动态监测血β2-MG含量能较好地评估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状态,指导其治疗.

  • CR 在危急重症患者胸部床旁摄影的临床应用

    作者:康陈波

    目的:对 CR 在危急重症患者胸部床旁摄影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96例,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 X 线平片展开胸部床旁摄影,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 CR 胸部床旁摄影,对这两组患者的拍片质量以及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甲级片共计45例,对照组中甲级片共计33例。观察组甲级片较对照组多(P<0.0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胸部床旁摄影的清晰度较高,图片的质量好,为临床抢救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符合率和抢救成功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岚

    目的:对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收治危重症患者36例,平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人血白蛋白指标改善更优,肠内指标达标速度更快,ICU入住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94.44%.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正常.

  • 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临床治疗预后观察

    作者:冯玉萍;周晓婧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临床治疗预后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70例,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施行急诊对症支持治疗和联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并发症发生率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指标,急诊时间、治疗评估时间、住院时间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能够明显缩短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和治疗评估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临床治愈时间.

  •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谷美秋

    神经外科是院内感染发病率较高的科室,而下呼吸道又是主要感染部位.一旦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将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外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5例,旨在探讨我院神经外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而研究预防和控制措施.

  • 危重症患者血糖波动对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杨

    目的:分析血糖波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者,患者预后存活42例归为存活组,死亡38例归为死亡组,监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 72h内的初始血糖值(GluAdm)、平均血糖值(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及血糖变异系数(GluCV),分析血耱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GluAdm和GluAve无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的GluSD、GluCV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luSD在2.64 ~ 3.44mmol/L及GluCV在0.34 ~0.49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范围组的病死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糖大幅波动与ICU危重症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应降低血糖波动,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压疮护理小组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作者:刘美君

    目的:探讨压疮护理小组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发生压疮高龄危重症患者148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压疮小组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压疮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5.95%,对照组82.43%,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压疮护理小组对高龄危重症患者进行压疮预防及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压疮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策略

    作者:包娟;曾钧发;罗勇;桂培根;冯靖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策略。方法: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危重症患者80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其并发症及其护理。结果:80例危重症患者体重稳定71例,体重增加5例,血糖控制稳定,营养状况良好。出现腹泻5例,电解质异常3例,高糖血症1例,胃潴留1例,脱管1例。结论:实施病情评估,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以提高肠内营养的疗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唐小琼;陈瑶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危重症患者5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抢救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就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 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高丽娟;赵红

    目的 分析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5月~ 2018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80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间断性注射器推注法开展气道湿化,观察组使用持续气道湿化法进行治疗.分析结果.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痰液黏稠以及痰痂形成方面,明显更低(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观察组为100.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对于创建人工气道患者,开展微量泵持续性湿化计划,能够取得满意效果,此法能够全面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吴海翠

    重症监护室(ICU)是救治各种危重症患者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医疗体系,而非计划性拔管在ICU管理中是常见问题之一.特别是气管内插管,更是不容忽视.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病人在计划性拔管之前病人自行拔管或医务人员在处置病人操作过程中意外拔管[1].一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可能会造成患者损伤,导致心律失常、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同时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等.

  • 重症监护病房(ICU)特点及要求

    作者:王华东;曹文杰

    重症监护病房即重症加强治疗室(ICU)早于1958年成立于美国,ICU是临床医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 喉罩在困难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建国

    临床资料:在全麻下施行择期技术和危重症患者急救62例,男42例,女20例;年龄10~70岁,体重28~90kg;术前常规行Mallampati分组,预测气道控制的难易程度,其中Ⅰ~Ⅱ级30例,Ⅲ级10例,Ⅳ级22例.

  • 急诊门诊危重症患者336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孔祥新

    目的 分析研究急诊门诊的危重病症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336例危重症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患者中,创伤病人70例;神经系统疾病病人68例;循环系统疾病病人6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60例;其他系统疾病病人76例;以中老年患者为主;抢救危重病症患者人数多的在1、8、11月.21例患者在抢救时进行心肺复苏,死亡15例,6例心肺复苏成功.结论 分析研究急诊门诊的危重症病人的临床相关特征可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抢救率,降低急诊门诊病人的病死率.

954 条记录 2/48 页 « 12345678...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