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70例临床分析

    作者:戚成栋;王莹;李元臣;孙晋磊;张延刚

    目的 分析我院两年的重症监护室(ICU)内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治疗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住院病人中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危重症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与年龄、意识状况、卧床时间均有相关关系;70例患者中共收集到55株致病菌,培养阳性率78.57%,70例患者中,59例康复出院,占84.29%;11例死亡或自动出院,占15.71%.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应以预防为主,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以免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有吞咽功能碍障者三天后应给鼻饲.

  • 危重症患儿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

    作者:张华

    目的:研究并探讨风险管理在危重症患儿的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月-12月,该院儿科病房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中未实施风险管理,将该阶段设置为对照阶段;2015年1月-12月,该院儿科病房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将该阶段设置为观察阶段。统计两个阶段内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对照阶段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8.20%,患者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0.16%,观察阶段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90%,患者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8.0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阶段相比,观察阶段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

  • 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优化管理的探讨

    作者:贾建华

    该文分析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和诊断检查,并从中西医不同角度介绍了优化管理策略.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的情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管理,从而对患者的预后情况提供有力的帮助.

  • 品管圈在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

    作者:曾萍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收治的78例危重症患者护理情况,观察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该院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情况,并就护理质量总分、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该院针对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4.65±3.47)分,显著优于实施前(86.33±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操作技术、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2%,显著低于实施前1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了显著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保证护理效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的诊断价值研究与分析

    作者:王佳

    目的:探讨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1例可疑气胸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先行超声检查,再行CT检查.统计本组患者超声和CT对少量气胸、中等量气胸、大量气胸等各类型气胸检出率和总气胸检出率,并对比两者CT与超声诊断结果,计算超声诊断与CT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超声对危重症患者气胸检出率为94.12%,与CT气胸检出率(82.3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对少量气胸、中等量、大量气胸检出率略低于CT诊断,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以CT为金标准,CT扫描共检出气胸48例,超声诊断共检出42例,42例与CT诊断结果均完全相符,4例少量气胸和2例中等量气胸漏诊,超声诊断与CT诊断符合率为87.50%(42/48).结论:危重症患者超声检查对气胸检出率较高,准确性也较好,可为危重症患者气胸临床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

  • 品管圈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唐洪钦;徐纪玲;焦培培;陈晶;赵丽;江蕾;王雪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为主题,对影响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进行归因分析,制定目标,实施整改措施和评价品管圈活动成果等.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危重症患者甲级护理病历高于实施前(P<0.01),乙级护理病历和丙级护理病历均低于实施前(P<0.01),护士护理病历质控满意率由92.2%提高到97.8%(P<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病历质量中效果明显.

  • 体位护理管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作者:姒怡冰;叶婷;王莺;季瑛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48小时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1].循征医学证实,体位和VAP有密切的相关性,正确的体位是降低VAP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尽管大量研究证明了半卧位体位护理这种简单、低成本、高效率措施的有效性,但实施和落实这项措施却存在着挑战性.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护理部开展了"机械通气患者规范化体位护理策略"的质量持续改进项目,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机械通气患者规范化体位护理管理的做法(一)建立管理小组和制定活动方案:成立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小组.小组由15名成员组成,1名科护士长任组长、1名资深护士长任副组长、1名护理骨干任助理,其余12位组员均为护士长或病室护理骨干.管理小组在护理部领导下,于2011年1月起,以PDCA工作方法开展"体位护理策略预防VAP"活动,并制定活动方案,方案包括工作职责、体位管理标准、护士培训、督查方案等.

  • 急救医疗一体化服务模式的探索

    作者:丁颖铭

    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要求必须建设一条快速、连续、高效的急救医疗绿色通道,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病残率.有关专家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三环理论",其基本内涵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重症监护治疗体系[1-2].三个体系缺一不可,形成一个完整、统一、高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作者:周芬;汤涌

    在危重疾病中,高血糖的发生是非常普遍的.高血糖的来源可分为2类:①糖尿病性高血糖,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空腹血糖浓度在6.1~7.0mmol/L或餐后血糖浓度在7.8~11.1mmol/L范围时称为糖调节异常,也称糖尿病前期,超越此二者上限者可诊断糖尿病性高血糖,包括入院前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及原先未确诊为糖尿病本次新发现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②应激性高血糖:事实上,对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水平仍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

  • 生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作者:余红;牟园芬;冯清洲;吴禹燕;甘雨霞;左右

    目的:探索生大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予生大黄鼻饲合并灌肠治疗;B组,予生大黄鼻饲治疗;C组,予生大黄灌肠治疗;D组,予常规治疗.干预时间为7d.收集各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胃肠道功能障碍评分、胃肠道并发症、腹压、住ICU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四组D-乳酸和DAO水平以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7,30.17,27.27;P<0.05),且不同时间(F=24.23,25.65,23.89;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发现第7d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F=2.89,F=3.739,F=16.675;P<0.05),进一步采用多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结果表明A组的效果优[(290.77±113.68) ng/mL,(62.11±3.03) mIU/mL,(14.20±3.62)].患者腹胀、肠鸣音减少、胃肠道出血比较,四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1,8.750,11.345;P<0.05),其中A组腹胀(10%)、肠鸣音减少(20%)、胃肠道出血(15%)均低.患者腹压、住ICU时间、MODS发生率比较,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4.71,8.975;P<0.05),其中A组腹压(11.00±2.73) cmH2O、住ICU时间(13.45±3.67)d、MODS发生率(10%)均低.结论:早期对危重患者采取生大黄鼻饲联合灌肠治疗可阻止胃肠道黏膜功能的进一步损伤,改善胃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和胃肠功能障碍,降低腹腔压力,减少胃肠道并发症,降低APACHE Ⅱ评分,缩短住ICU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

  • 中西医结合防治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双双;牟园芬

    本文分别从中、西医角度对胃肠功能障碍的定义、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综述,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以期探索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可行的胃肠道保护方案.

  • 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海飞;何双英;朱丽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台州医院2014年2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减少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

  • 损伤控制在骨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建双;朱晓雨;郑宇芳

    目的:探讨和研究损伤控制在骨科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瑞安市中医院骨伤科的100例危重患者,根据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损伤控制,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完成基本生命支持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以及与护送人员交接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的骨科危重患者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确保各个护理流程环节密切配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舒适护理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周洁

    目的:讨论舒适护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为更好开展危重症患者安全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舒适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专科舒适护理和其他方面的舒适护理,并比较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舒适护理后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舒适满意度明显较舒适护理前有所提高(P<0.05),舒适护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舒适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作者:余文燕

    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4~2015年浙江中医院急救创伤中心急诊危急重症患者10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后的500例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实施前的5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费用、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ROSC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急救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和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OSC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量指标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急救费用,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和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提高ROSC成功率.

  • ICU肿瘤危重症患者严重感染的综合护理管理

    作者:朱张洁;沈彩芳;徐玉红

    目的:探讨ICU肿瘤危急重症患者在严重感染后的综合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随机将浙江省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并受到感染的ICU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ICU感染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各项治疗总时间,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感染消失、ICU治疗总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低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 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与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作者:胡丽燕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和相关安全管理方法.方法:分析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心脑血管疾病及创伤性危重症患者院前和院内转运情况.结果:120例危重症患者均安全完成转运,转运过程中未发生意外和医患纠纷.结论:注重转运前安全评估,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能及专业知识培训,并制定科学的转运安全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危重症患者的安全转运.

  • 如何加强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监护

    作者:邱培英

    目的:加强对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监护,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加强对危重症患者药物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的护理监护,对比分析加强护理监护前后的用药安全情况.结果:对进行药物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加强护理观察有效地降低了用药不当以及用药错误事件的发生.结论:加强对药物治疗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观察能够发现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用药错误以及不当情况的发生率降低到低水平,极大确保了用药的安全性.

  • 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护理风险预警制度的措施和成效

    作者:张秀红

    目的:探讨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护理风险预警制度的措施和实施成效.方法:在重症监护室(ICU)建立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预警制度,识别、预报并分析患者感染多药耐药菌的风险,在护理工作中制定风险预警方案并施行,观察成效.结果: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前后护理人员的多药耐药菌知识了解率差异显著(P<0.05);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前后医院多药耐药菌预防实施对象差异显著(P<0.05);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前,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2.33%,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后,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1.46%,建立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立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护理风险预警制度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多药耐药菌知识了解率,有效识别易感染多药耐药菌患者,降低危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 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潜在风险因素与安全管理

    作者:何小玲;苏志仙;李家乐

    目的:探讨ICU危重症患者静脉用药潜在风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ICU进行治疗并监护10小时以上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安全管理静脉用药法进行治疗,后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患者认真记录下来,对不良事件比率进行统计比较,后根据结果对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与总结.结果:对照组27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者为47例(17.41%),其中局部外渗者9例(19.15%),漏用错用多用(用药错误)者13例(27.66%),血压不稳定者8例(17.02%),镇静过度者4例(8.51%),组织坏死者6例(12.77%),血糖不稳者3例(6.38%),其他者4例(8.51%).观察组27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事件者为5例(1.85%),其中局部外渗者1例(20.00%),漏用错用多用(用药错误)者1例(20.00%),镇静过度者1例(20.00%),血糖不稳者1例(20.00%),其他者1例(20.00%),观察组不良事件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进行静脉用药安全管理后,可显著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954 条记录 3/48 页 « 12345678...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